
唐诗之路研究(第一辑)——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精) 中华书局出品
¥82.80
本书是“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次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成果。共收录论文50余篇,从唐诗之路的地域空间界定、诗人与诗路研究、诗路宗教哲学及其文化资源研究、诗路遗产保护与发研究等角度对唐诗之路展深交流与探讨,展示了近年来学界唐诗之路研究的新成果,为唐诗之路的保护与发提供了新构想和新思路。


游学集录--孙昌武文集 (精) 中华书局出品
¥30.80
《游学集录》为2004年版《游学集录》的修订本,收为“孙昌武文集”的一种。书中所收录的36篇文章,除含孙昌武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在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讲演稿及所发表作品外,又增加了13篇文章,内容更加丰富,集中展现了孙昌武在禅文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宗教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关系、中国古代诗人与作品研究、日本汉学家作品研究、回忆海内个师友等方面。


中国古代碑志文批评史 中华书局出品
¥40.80
碑志文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体,从东汉时期盛行于世,其创作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碑志文创作与中国古代散文创作的兴衰更迭以及思潮变迁密切相关。碑志文批评发展演的历史,折射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也折射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变迁。 本稿将碑志文批评置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历史长河中,对其产生、发展、演的历程行深剖析,力求客观、公允地梳理出一部碑志文批评发展的历史。在研究过程中,不仅注重既有的理论批评资料,还深、细致地从作家创作本身挖掘其文体主张与理论;不仅注重那些知名的学者,还发现了以往不被批评史研究关注的学者,如孙琮、储欣、林云铭等,以及一些以曲论、诗论、词论等名世的学者,如李先、沈德潜、谭献等,发掘他们独到的文章观念。因此,本稿不仅补充了中国碑志文批评史研究的空白,还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郎世宁的西域画 中华书局出品
¥23.66
《郎世宁的西域画》,厘次为十九个专题,讲述了供奉清宫的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在乾隆时期创作的一系列关于新疆的画作。这些画作反映了乾隆平定准噶尔与大小和卓叛乱,统一新疆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当时的民族关系、周边关系,并展现了乾隆题诗的诗画互证。此外,本书还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郎世宁的画作融合了中西画法,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


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34.80
人们要在社会当中生活,就不可避免要应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国历朝历代中,皇帝有皇帝的生存智慧,官员有官员的生存智慧,百姓有百姓的生存智慧,每个阶层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会生存秘诀。本书精选集结历史学家吴晗的多篇文章,展现中国古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的宝贵智慧。


南开校父严修画传(精) 中华书局出品
¥34.30
严修(1860—1929)是近代著名教育家、重要改革者、社会活动家,南系列学校的校父和天津近代士绅的领袖。曾任贵州学政、直隶学务处总办、学部侍郎,亲身经历并参与了戊戌维新、晚清新政、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遍访欧美日本,考察世界大势,积极推动科举改废、兴办新式学校,参与制定中国*个国家颁布的教育宗旨、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行政体系,晚年专心化育桑梓,对天津的公共文化、市政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严修是中国士人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守正新的代表,被誉为“真国士”“一代完人”。梳理严修一生的思考与实践,对于理解历史大变革中士人、知识分子的拓与执着,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作者在整理《严修日记》《严修集》及大量相关史料的基础上,以6章篇幅概要介绍了严修一生的主要事迹和他在教育、文化领域的主要贡献,同时收集了300余幅相关图片,不少为首次披露。本书是*部图文并茂的严修传记。

李鸿章传(跟大师学国学)平装(试读本)
免费
《李鸿章传/跟大师学国学》一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是粱启超先生所撰人物传记中著名的一种。梁启超先生没有采取中国传统传记“类皆记事,不下论赞”的写作模式,丽是“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在叙述李鸿章生平事功的同时,对于李鸿章之才识、功过、地位等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李鸿章传/跟大师学国学》这部书让人耳目一新,一代传记写作之新风,成为人物传记的典范之作。

万历十五年(增订本)(试读本)
免费
本书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

改革开放四十年口述史(“中国共产党口述史”书系)
¥82.80
本书通过对胡福明、袁宝华、王梦奎、陈锦华、刘鸿儒、伍绍祖、龙新民等49位老领导、老同志的访谈,以口述史的形式,展现了改革放40年中诸多重大决策出台的过程,全面回顾了改革放程中重大事件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内容涉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写作和修改经过,1990年北京亚运会,兴建三峡工程决议通过前后,香港、澳门回归,中国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等。书中所有文章均由亲历者以*人称讲述,他们中有的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有的在党和国家重要部门任职,是改革放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堪称改革放史的“活字典”“活资料”。本书既有对史实的回顾,也有亲历者和见证者心路历程的呈现,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了历史,可以为改革放史研究提供*手资料,也可以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新时期党史读本。


寻访中国古村镇
¥42.00
本书考察中国古镇古村落现状,提出保护古镇古村落的方法。近20年来,由于大力推城镇化建设,古镇古村落的消亡了高潮。中国的古镇古村落现状到底是什么样?在关乎传 统村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带着这份焦虑和这份责任,作者先后深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00个古镇古村落行田野调查,并总结了全国各地拯救古镇古村 落的经验。


潜伏归来
¥11.99
游走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辗转于真实与虚幻当中,他们是“双面”潜伏者,在历史的舞台上跑龙套。人生如棋,世事如局,大时代兜兜转转,身不由己的命运也随之被改写,间谍、战犯……成为他们生命中深刻的烙印。光阴逝去,潜伏归来,却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独守内心的寂寞。


书画船边(精) 中华书局出品
¥40.80
“书画船”代指中国传统文士特有的一种在船上行创作与鉴赏的风雅现象,作者以此为喻,从书山画海中勾勒出一篇篇故事,其间可见画家的心事,作品的含义,典故的变化,收藏家的命运,以至“收藏”本身在历史长河中发展变化的过程。

我所思之在海南--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 (精) 中华书局出品
¥76.80
《我所思之在海南》是钟业昌同志35年来有关海南改革放与发展问题研究的论文集。 钟业昌同志从1984年大学毕业始至今,就持续不断地研究中国的对外放和海南改革放发展、海南历史文化问题,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上百篇文章。本书从中挑选了49篇汇集成《我所思之在海南》出版。本书围绕海南放和发建设的历史程,根据世界及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态势、经验和我国对外放的形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研究海南的经济发展及相关问题。主要包括:海南的对外放模式与经济体制改革;海南特色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海南与台湾的经济合作;邓小平对海南放和发的关心;国际旅游岛建设;习近平关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放的重要论述等。 本书内容表达了作者多年来对海南改革放和放建设问题的认识和思路,也记录和反映出海南今后发展的走向和趋势。本书的出版对于人们了解海南放和发建设的历程,增加对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区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重要意义的认识,将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在于实验-卷2艺术家(上)
¥74.00
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巫鸿教授,深度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事件,与国内外美术馆和艺术家合作举办具有重大影响的展览,并撰写大量文章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潮流走向,以及重要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这些文章对于理解和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始的中国当代艺术及其与国际当代艺术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经过5年的亲自选编、磨,首次汇集呈现。 50年光阴,世界大变。不变的是,中国当代艺术以世界性的语言,以常人难以料及的胆识,暴露自身的纠结和尴尬,敢于直面真实的生活。文集以“潮流”“艺术家”“展览”为主题,从中国当代艺术的宏观面貌到微观肌理,透过变化的角度从不同层面立体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丰富性和实验性,以及艺术家有血有肉的探索经验。 以窥面,《关键在于实验》创造“重访”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方法,我们“过去”的共同记忆得以凝视,我们共同的“现在”和“未来”得以审视和想象。

豹迹:与记忆有关
¥49.00
他是国际知名的美术史家,在艺术研究领域举足轻重,同时他也是当代重要的艺术评论者,从西方艺术、当代艺术还是中国书画艺术,他的很多观都让人大呼震撼,某种程度上说是他启了中国美术史的写作,而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很多重要事件他也从未缺席。再者,他也是一位重要的策展人,木心的个展览就是由他策展,而“80年代那一批中国画家,也是经由他的策展搭桥,建立起与西方学界和公众的“会面”。 他是学者巫鸿,木心称他:“巫鸿君伟岸,若古罗马壮士。” 本书是巫鸿先生对76载个人历史的追忆。他突破一般回忆录式的写作,呈现给读者的既不是真实的往昔本身,也不是小说式的全然虚构,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经验重构与想象,一种更为自由和放的“记忆写作”。 他以幻想的手法呈现绝处逢生后,遇见克孜尔石窟壁画飞天像的悸动和梦魇;又以冷静克制的笔调,从北朝“蝉冠菩萨”像被盗与寻回的前前后后中,臧否个人、国宝、文物、传统文化之间错综复杂又虔诚宁静的连结。他书写青少年时对古城北京的生活记忆,也袒露对书的偷窥,以及与保姆或私密、或让人沮丧、难堪的个人故事。湛蓝天空下,在青中带紫的密歇根湖畔,他再会动荡年代后重获学习时光的自己,感悟师友、忘年交们对学术超越政治、人格信守独立的追求。

关键在于实验-卷3艺术家(下)
¥74.00
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巫鸿教授,深度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事件,与国内外美术馆和艺术家合作举办具有重大影响的展览,并撰写大量文章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潮流走向,以及重要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这些文章对于理解和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始的中国当代艺术及其与国际当代艺术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经过5年的亲自选编、磨,首次汇集呈现。 50年光阴,世界大变。不变的是,中国当代艺术以世界性的语言,以常人难以料及的胆识,暴露自身的纠结和尴尬,敢于直面真实的生活。文集以“潮流”“艺术家”“展览”为主题,从中国当代艺术的宏观面貌到微观肌理,透过变化的角度从不同层面立体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丰富性和实验性,以及艺术家有血有肉的探索经验。 以窥面,《关键在于实验》创造“重访”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方法,我们“过去”的共同记忆得以凝视,我们共同的“现在”和“未来”得以审视和想象。


古人如何过日子
¥19.99
这是一本带你穿越时空,探寻古人真实生活细节的指南。 我们总以为,古人的日子遥远而神秘,充满了诗意或苦难。但他们的衣食住行,其实藏着许多鲜活而有趣的智慧。本书将打破你对古代生活的刻板印象,从*平凡的日常切入,带你走进古人的真实世界。


被篡改的集体记忆:历史谎言解剖
¥19.99
记忆是人类文明*精妙的神经织锦,也是权力与时间博弈的战场。在神经突触的闪烁与历史档案的尘埃之间,集体记忆的建构与解构从未停歇。从古希腊城邦的史诗吟诵到数字时代的算法推送,记忆始终在生物本能与社会权力的双重轨道上滑行,其脆弱性在每一次文明转型中暴露无遗。当海马体的神经编码遭遇国家机器的叙事筛选,当考古现场的陶片残骸碰撞好莱坞的银幕光影,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残酷的真相:人类历史的宏大叙事,不过是记忆重构的层积岩。


历史的幽灵:未解事件的后世变形记
¥19.99
本书是一本撕开历史表象、潜入记忆暗流的颠覆之作。从圣女贞德的火刑灰烬到希特勒的地堡焦尸,从建文帝的失踪疑云到开膛手杰克的数字复活,本书追踪了七个悬而未决的历史谜案,揭示它们如何在后世被权力、欲望与技术不断重构,成为永不消散的“幽灵”。

东湖志异
¥5.00
本书记载的是一片水域的历史,积累的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貌是轻巧却十足厚重,展示的是对这片世界公园的崭新提炼和升华。本书将世界名湖——东湖历史上的那些重要的节点、历史和人文的细节、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痕迹,挖掘、梳理、展示出来,既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情怀,又有跌宕起伏的传说故事,还有寄情山水敢为人先的江城精神,进而更加真切地了解这座城市曾经的灿烂辉煌、岁月沧桑,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特有风采。

词中老杜周邦彦研究 中华书局出品
¥76.80
周邦彦其人其词,历来是词学研究的“显学”之一,在词史上具有集其大成、承前启后的崇高地位。近代词学大家郑文焯、王国维等更是将周邦彦拟诸“词中老杜”,足见其人在词史上地位之崇。 《词中老杜周邦彦研究》一书分别从周邦彦词作编年、词集的整理传播与文学评价、思想意趣、词学法度与审美规范、艺术风格创新与哲学意义、词史定位与影响等向度切,梳理了两宋词学词风的发展流变,探究词体与其他文体(特别是诗歌)、哲学思潮的关系,而论述清代及近代阐释经典的理论建构、治词方法的现代转型,为周邦彦与其词的研究提供一个更加多维、阔、立体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