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5折 著砚楼清人书札题记笺释(精)--芷兰斋作品系列
著砚楼清人书札题记笺释(精)--芷兰斋作品系列
韦力笺释
¥40.80
《著砚楼清人书札题记笺释》,收录著名藏书家、学者潘景郑旧藏清代文人郑文焯、朱祖谋、李慈铭、徐乃昌、俞樾、缪荃孙、刘春霖、莫友芝等人书札、便简及砚拓四十九件,内容言及官场、著述,以及文人酬唱、慈善捐款等等,而与藏书相关之书、卖书、刻书、借书、校书等事,更是频频涉及,清末文人风貌和往来之景象,由此册中可窥一斑,而李慈铭、俞樾、刘春霖、莫友芝等人,更是于札中音容具现,读来如见其人。每一书札后多附潘景郑题记,共计四十四篇,其中包括长短句四十一首。潘景郑将这批信札赠送给了郑逸梅,可为二人交谊颇深之见证。韦力先生为这些书札、题记作释文、小注,并为笺释本事,剖析书札背后隐藏的滴。
满3件5折 最喜今生为书忙
最喜今生为书忙
杨牧之著
¥68.53
《*喜今生为书忙》,杨牧之著。收录了杨牧之先生近三十篇与书、与出版相关的文字,内容包括作者担任出版管理工作期间对所组织的大型图书项目的相关记述,以及政策性的报告、文章,作者在编辑工作岗位上所积累的经验,作者作为出版人和读书人对书刊编辑、校对、写作、出版事业、文化发展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工作中滴往事的回忆。所有内容都离不“书”,寄托了作者对于书的深深眷恋。
温故(之七)
温故(之七)
刘瑞琳
¥7.20
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历史的投影有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的渺然足迹,近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我们需要温故,是因为我们的健忘,从温故中而知新则是我们温故的目的。从《温故》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感悟到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温故。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每年出版四辑。《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本书表达了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圣彼得堡:时光
圣彼得堡:时光
于霄牧
¥2.99
于霄牧,笔名湖岛、雨松,散文作家、诗人、留学生、自由撰稿人。1989年生于济南,现就读于圣彼得堡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美术系。《俄罗斯龙报》记者,彼得堡华人留学生作家中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彼得堡华人留学生鬼才”。
温故(十四)
温故(十四)
刘瑞琳
¥8.65
陈丹青与您分享“民国的文人──长沙谈鲁迅”蔡登山与您一同“探源胡适日记中的郑毓秀”李伟与您一同发现“上海滩的神秘老人”冯远理与您一同感受“殷海光的后时光”白先勇为您讲述“徐州会战与台儿庄大捷──先父白崇禧将军参加是役之经过始末”徐宗懋为您呈现“1947年春:中外记者团延安之行”的现场……更多精彩等你来看!
满3件5折 纸镜子:七个故事
纸镜子:七个故事
赵柏田
¥15.30
近年来赵柏田以知识分子题材写作在读书界声名鹊起,本书是他的短篇历史小说集。收入本集的七则故事,主角从历史的底部浮上这个喧嚣的时代说话:一个追慕画道的青年在对大师徐渭的寻找中遁形于一幅画中;一个在梦境和香料中营造精致生活的明朝作家;一个年代莫辨的复仇故事;一个对《世说新语》经典故事的后现代嘲讽;一场绵延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秘密处决;一个诗人的前世今生……讲故事的人与故事中人在时空的某一个交叉点上邂逅相遇又合二为一……循着草蛇灰线,其本事或可一一追溯、考据到徐渭、陈独秀、苏曼殊、董若雨、王子猷这些历史人物。但所谓羚羊挂角,相由心生,他们不过是心灵世界的一个幻象。作者对生命中的种种不堪充满同情,同时,他出色的想象力使得历史呈现出第二个维度,一个由智力活动构成的全景式维度,历史写作也从苦役一跃而成为了一场欢庆。
满3件5折 三国3:谋事在人(日本三国文化的奠基之作)
三国3:谋事在人(日本三国文化的奠基之作)
(日)吉川英治
¥13.99
《三国》是吉川英治的*之作,也是中国文化与日本气质交融的极致作品。在日本,受《三国》影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企业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不胜枚举,他们把《三国》奉为历史巨著、政略大全、商战宝典和励志奇书,从中学习历史文化、成功之道、处事方法、领导理论等。 ? 《三国》系列共五部,这是第三部,内容包括全十卷中的孔明之卷和赤壁之卷。 孔明之卷:刘备从徐庶口中得知了隆中贤人——卧龙先生诸葛亮,便带着关羽、张飞二人三次前往草庐拜访,终于得见。二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畅谈天下大事。 赤壁之卷:诸葛亮前去东吴与江东众谋士展舌辩,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将战船连为一片。诸葛亮先凭借地利草船借箭,后利用天时巧借东风,黄盖假降乘机火烧赤壁,大破曹军。三足鼎立之势便成。
满3件5折 晚清危亡录:战争,以鸦片为名
晚清危亡录:战争,以鸦片为名
凤城杜哥
¥9.59
《晚清危亡录:战争,以鸦片之名》为“通俗说史”新锐作家凤城杜哥《晚清危亡录》系列作品*部。作者以调侃的口吻叙述晚清鸦片战争前后历史,语言诙谐,行云流水。以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英国商船船长洪仁辉京告御状为切,一步步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层原因。以战争程线、主要事件为面,人物表现为,立体叙述鸦片战争过程。战后,重阐释《南京条约》及相关条约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揭示中国近代史走向的深层原因,启迪读者思考。
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
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
雷颐
¥22.40
本书分为四个版块,“历史总会被记起”和“斯人已逝”两辑说的都是旧人旧事,立脚点却在今天,希望能打捞一些历史的残骸,引起注意。1870 年代清政府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全局问题由于全局讨论得以妥善解决;1940 年中央研究院院长补选,学术与政治相互博弈而能保持微妙的平衡。作为晚清代驻外使臣,郭嵩焘因“崇洋媚外”不被世人理解,晚景凄凉;胡适晚年以净友自居对国民党提出一系列批评和建议,然不被理睬,独自彷徨。 “历史的余波”和“不该遗忘的伤痛”两辑收录了部分文化评论和文学评论。林则徐破坏“夷夏之防”与李鸿章隐瞒疫情的当代启示,“拿伯的葡萄园”中保护私产的法治意识,美国政府镇压“退伍补偿金大军”的历史伤疤,茨威格对于战争的反思与人性的绝望,托斯卡尼尼面对法西斯暴政表现出的良知与洞见,卡夫卡的小说对于东方民族遭遇的惊人预见,等等。内容看似庞杂,贯穿其中的是对历史和人性的反思。 作者平素广泛参与文化讨论,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着力从近现代中国史的只鳞片羽来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注超越时代的复杂人性与社会幽暗的方方面面,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
满3件5折 三国1:大乱之兆(日本三国文化的奠基之作)
三国1:大乱之兆(日本三国文化的奠基之作)
(日)吉川英治
¥11.94
《三国》是吉川英治的*之作,也是中国文化与日本气质交融的极致作品。在日本,受《三国》影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企业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不胜枚举,他们把《三国》奉为历史巨著、政略大全、商战宝典和励志奇书,从中学习历史文化、成功之道、处事方法、领导理论等。 ? 《三国》系列共五部,这是*部,内容包括全十卷中的桃园之卷和群星之卷。 桃园之卷:刘备为母茶途中遭遇黄巾贼,被张飞相救,后结识童学草舍教书先生关羽,三人志趣相投,在桃园结为兄弟,故事由此正式始。 群星之卷:三国风云人物悉数登场——关羽温酒斩华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曹操荥阳首败、孙坚袁绍因玉玺反目、连环计吕布诛董卓、吕布战败投刘备……各方势力杀伐不断,群雄逐鹿愈演愈烈。
满3件5折 从“青年猴”到“宇宙猿”——关于青年的历史叙事与解读
从“青年猴”到“宇宙猿”——关于青年的历史叙事与解读
田杰
¥90.00
历史是青年研究不可或缺的维度,但向来鲜为研究者所关注。青年不仅是生动而鲜活的现实存在,也是一种历史存在;而且,就现代历史观来说,青年更是关乎未来的“尚未”的存在,或希望之所在。现代社会科学所标举的“青年”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历史。 青年的产生,是人类化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而不是一般或简单意义上的某种“现代性的后果”。如同一般社会科学那样,历史也是青年研究的“主轴”。有关青年的历史叙事与解读,具有多重路径的建构、想象与可能,史学范式将呈现青年研究更丰富的理论图景。
温故(十七)
温故(十七)
刘瑞琳主编
¥8.65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对人类以往生存状 态的追怀; 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 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满3件5折 偶像的黄昏
偶像的黄昏
傅国涌
¥18.00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偶像。他可以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人、一份报纸或者一所大学,等等。 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他承载了过重的道德化精神的分量,在历史、文化与道德的场域中充满张力,并在大众传媒的合力策划中被推上历史文化的*。 我们只是怀抱着一个简单的信念:时代所给予的道德光环必然得接受时代的严正评判。在这个信念下,每一个人都可以坚强地说:“我不害怕你们剥我的皮,因为那下面,都是鲜红的血肉。”
十九世纪的历史学家(上)
十九世纪的历史学家(上)
读书堂
¥2.90
1801年至1900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9世纪。这段期间显著的是西欧与北美因工业革命促成的技术与经济上的进步。连带的,各种自然科学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皆逐渐成形,并影响到社会科学(包含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的诞生或重塑。但另一方面,这些工业国家透过强大的生产力与武器,成功殖民世界大多数地区,并以倾销的方式破坏许多古文明国度,如中国、印度、土耳其既有的社会与经济体系,造成这些国家被迫走向“现代化”。此外,民族主义兴起,使多数欧洲民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现代国家,并开始建立与保存本国的历史与文化。
解密历史
解密历史
读书堂
¥2.90
中国历史太长,讲历史多离不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皇皇盛世,几乎一样长久的变乱年代则常被轻描淡写。但是,可以这样说,每一个大一统时代的光明,都在前一个变乱年代里孕育。新一段历史的起草往往不在盛世之初,而在乱世之末。刀枪剑战和巧言虚辞交加的春秋战国时代、多族碰撞与殷殷礼佛的两晋南北朝时代、更国换帝如走马灯的五代十国时代、脆弱的统一孱弱的军事与超级发达的文化并存的宋辽金蒙时代,都各有各的气质。乱象纷呈,变乱使一切俱废重组,乱世有一切重新开始的期待。乱世可展示彻底的人性,乱世中有多传奇的人与事,乱世更有故事。
惊异的历史
惊异的历史
读书堂
¥2.90
从民国成立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始终战乱不停,经历了军阀战争、抗日战争、国共战争,普通百姓生活很苦。俗话说: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灾难,不但生命安全无法保障,而且生活质量差,颠沛流离,丧失幸福感。你如果到大西北,会发现乌鲁木齐、西安等地有很多河南后裔,这些人多数是民国二十年前后,从河南迁移过去的。
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清
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清
《图说中国历史系列》编委会
¥5.00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东北地区建州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乘势崛起,统一女真族诸部。征战过程中,他创建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接着进攻旅顺,拉开了反明战争的序幕。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通过一系列改革加速了后金的封建化进程;同时消除朝鲜和蒙古的威胁;控制了整个辽西走廊,为清军入关扫清了道路。明崇祯十七年(1644),皇太极第九子顺治帝入主中原,定鼎燕京,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正式建立。
明朝——长城拱卫的社会
明朝——长城拱卫的社会
《文明探索系列》编委会
¥5.00
明朝的皇权集中达到空前的水平,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直接操纵统治大权。在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体制下,系统而分工严格的政权机构威力强大,国家依靠它得以清除混乱,开疆拓域,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然而,明朝高度集中的权力设置、严酷的刑法、恐怖的特务机构和权倾朝野的宦官,使得整个社会陷入僵化和无理由的顺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被牢牢地束缚起来。
春秋战国——英雄辈出的时代
春秋战国——英雄辈出的时代
《文明探索系列》编委会
¥5.00
东周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巨变时期,政治局面错综复杂,社会经济急剧变化,争霸战火频仍,学术文化异彩纷呈。这个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即春秋和战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今西安西南)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进入春秋时期。原来至高无上的周王室走向衰微,各个诸侯国加强军备,图谋霸权,出现所谓的“春秋五霸”。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为战国时期,十余个诸侯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战事不断,七雄逐鹿。终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结束战国纷争的割据形势。
满3件5折 历史的绝响:名人书信背后的如烟往事
历史的绝响:名人书信背后的如烟往事
叶永烈
¥58.99
作者叶永烈以自己交往、采访中的*手名人书信为媒介,讲述这些书信的来龙去脉,以及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一个故事也都是一篇人物特写,揭示了大时代背景下个人的悲欢命运,重现了隐藏在书信里的时代风云,不仅令读者丰富了见闻,领略了名人风采,同时也体现了这些书信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历史的绝响:名人书信背后的如烟往事》是《历史的绝笔:名人书信背后的历史侧影》姊妹篇,也是叶老的遗作。共5篇,分别讲述作者与众多作家、艺术家、历史人物、科学家和境外人士的书信往来以及书信背后的人与故事,用大事亲历者的回忆来还原历史的真相。作者抓住转瞬即逝的历史瞬间,用温情的笔触、不长的篇幅,记下一段段或波折、或坎坷、或激荡的人生故事。通篇感情丰富、流畅,史料真实可信,具有浓重的历史感和时代情怀。 该书配有200多幅黑白插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那些历史时代的特色人、物与事件,使远隔千百年的历史更显得贴近与真实。
满3件5折 我所思之在海南--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 (精)
我所思之在海南--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 (精)
钟业昌著
¥76.80
《我所思之在海南》是钟业昌同志35年来有关海南改革放与发展问题研究的论文集。 钟业昌同志从1984年大学毕业始至今,就持续不断地研究中国的对外放和海南改革放发展、海南历史文化问题,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上百篇文章。本书从中挑选了49篇汇集成《我所思之在海南》出版。本书围绕海南放和发建设的历史程,根据世界及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态势、经验和我国对外放的形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研究海南的经济发展及相关问题。主要包括:海南的对外放模式与经济体制改革;海南特色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海南与台湾的经济合作;邓小平对海南放和发的关心;国际旅游岛建设;习近平关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放的重要论述等。 本书内容表达了作者多年来对海南改革放和放建设问题的认识和思路,也记录和反映出海南今后发展的走向和趋势。本书的出版对于人们了解海南放和发建设的历程,增加对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区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重要意义的认识,将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