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100减50 著砚楼清人书札题记笺释(精)--芷兰斋作品系列
著砚楼清人书札题记笺释(精)--芷兰斋作品系列
韦力笺释
¥40.80
《著砚楼清人书札题记笺释》,收录著名藏书家、学者潘景郑旧藏清代文人郑文焯、朱祖谋、李慈铭、徐乃昌、俞樾、缪荃孙、刘春霖、莫友芝等人书札、便简及砚拓四十九件,内容言及官场、著述,以及文人酬唱、慈善捐款等等,而与藏书相关之书、卖书、刻书、借书、校书等事,更是频频涉及,清末文人风貌和往来之景象,由此册中可窥一斑,而李慈铭、俞樾、刘春霖、莫友芝等人,更是于札中音容具现,读来如见其人。每一书札后多附潘景郑题记,共计四十四篇,其中包括长短句四十一首。潘景郑将这批信札赠送给了郑逸梅,可为二人交谊颇深之见证。韦力先生为这些书札、题记作释文、小注,并为笺释本事,剖析书札背后隐藏的滴。
李鸿章传(跟大师学国学)平装(试读本)
李鸿章传(跟大师学国学)平装(试读本)
梁启超著
免费
 《李鸿章传/跟大师学国学》一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是粱启超先生所撰人物传记中著名的一种。梁启超先生没有采取中国传统传记“类皆记事,不下论赞”的写作模式,丽是“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在叙述李鸿章生平事功的同时,对于李鸿章之才识、功过、地位等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李鸿章传/跟大师学国学》这部书让人耳目一新,一代传记写作之新风,成为人物传记的典范之作。
每满100减50 寻访中国古村镇
寻访中国古村镇
王喜根
¥42.00
本书考察中国古镇古村落现状,提出保护古镇古村落的方法。近20年来,由于大力推城镇化建设,古镇古村落的消亡了高潮。中国的古镇古村落现状到底是什么样?在关乎传 统村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带着这份焦虑和这份责任,作者先后深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00个古镇古村落行田野调查,并总结了全国各地拯救古镇古村 落的经验。
每满100减50 唐宋文史论集(精)
唐宋文史论集(精)
李一飞著
¥35.40
《唐宋文史论集》一书由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李一飞教授精选其近四十年来发表的30篇关于唐宋文学的论文结集,可分为如下几个部分:一是对唐宋时期重要作家生平行事的考证;二是对唐宋部分作家作品的评析;三是对唐宋某个历史阶段文学特征特质的评论;四是关于唐宋文学发展程中文体兴革的阐述;五是关于唐宋一些作家在文学发展程中历史地位的评价。作者尤着力于新说的阐发和对旧说偏差的修正,如对中唐传记文学及中晚唐怀旧诗作特质、价值的述评,对杜甫、韩愈、张籍、李商隐、梅尧臣、秦观、苏轼、范成大诸家以及对唐集、宋集的考评、着墨尤多。本书为作者一生之学术精粹,文献较为扎实,考证严谨,立论精当,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唐宋时期的文学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和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每满100减50 诸子锦言录(全四册)精
诸子锦言录(全四册)精
钟基编著
¥118.80
《诸子锦言录》是一部汇编诸子名言的著作。所谓“诸子”即以先秦汉魏诸子为代表的子学著作,“锦言”即体现诸子思想精华的佳言妙语。全书收录先秦至隋代的诸子类著作近百种,对每种著作都有简要介绍,选文近八千条,均依据权威版本选录原文,并加以注释翻译,末附主题分类索引。 由于本书收录的诸子类著作基本是隋代以前的著作,故大体依《隋书·经籍志》的分类和顺序排列,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医家、道教等十二类。选文原文多依据中华书局的古籍整理本(如三全本、新编诸子集成本等)为底本,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负责注释翻译,准确可靠。为方便读者查找相关主题内容的选文,我们编制了《主题分类索引》,根据选文内容将其分到八十多个主题之下,括注出处,标明册数页码。 我们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部搜罗宏富、内容准确、使用方便的诸子名言读本,助力读者快速准确地汲取诸子思想的精华,学习运用其中治国理政、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方面的智慧。
每满100减50 文献语言学(第十一辑)
文献语言学(第十一辑)
华学诚主编
¥40.80
《文献语言学》为学术集刊,每年两辑。主要栏目有:经典重刊、原创报道、学术综述、争鸣书评、青年论坛。 本刊着重刊发原创性研究作品,主要包括文献语言学理论与方法、汉字与汉字史、训诂与词汇史、音韵与语音史、语法与语法史、方俗语与方言史、语文与语言学史等研究领域的*成果。也刊登学术热与重的研究综述、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的书评、重要论题的纯学术争鸣或商榷性文章,并刊布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语言学研究资料。本刊更强调扶持年轻学者。
每满100减50 清代赋学论稿(精)--中国诗学研究专刊
清代赋学论稿(精)--中国诗学研究专刊
潘务正著
¥20.30
    辞赋研究领域向来重两汉大赋及唐宋律赋,于明清辞赋虽有关注,但未能与前代相提并论。本书着重探讨清代赋学,以期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深化。     本书从五个方面展讨论:一是清初的文化政策与赋学的复兴,尤其是康熙十八年召的博学鸿词科考试,为吸纳汉族士子仕,以诗赋命题。此举刺激赋学创作及理论的兴盛。二是清代馆阁翰苑重赋,廷试、馆课、散馆、大考等都考赋,因此赋的学习是时人重要的功课。为此,各种馆阁赋选涌现,翰苑赋风引领文坛风尚。三是由于翰苑考赋,对赋法的探讨成为清代赋学理论的重,赋选尤其注重赋法的揭示。四是与前代相比,清代赋学不仅盛行于馆阁,也凸显出浓厚的地域色彩。五是清代赋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极为密切,书赋、画赋及以赋写小说的现象比较盛行,赋体向各种艺术门类旁衍。       本书将文献考索与理论阐释相结合,通过个案研究揭示清代赋学发展规律,力图弥补赋学研究之不足。
每满100减50 吴伯箫先生编年事辑(精)
吴伯箫先生编年事辑(精)
子张著
¥25.27
吴伯箫(1906—1982),山东莱芜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参与起草和制定《延安边区政府中等教育规程》,创办沈阳师范大学,负责《文学》课本教材的编审和《文艺学习》《语文学习》等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著有散文集《街头夜》、《羽书》、《黑红》、《出发集》、《烟尘集》、《北极星》,散文报告文学集《潞安风物》,译著《波罗的海》等。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教学和出版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有许多被七八十年代的中学课本,影响了大批的青年学子。《吴伯箫年谱》以谱主的创作活动为主要线索,详细地记述了吴先生献身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的历程。与此同时,该年谱还原了吴先生参加五四运动、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和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经历,也再现了他与老舍、王统照、洪深、臧克家、王亚平等一批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真实交往情况。
每满100减50 贾思勰--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贾思勰--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陈沐著
¥12.00
                        贾思勰生活在北魏末年。当时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为造福百姓,贾思勰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撰写了大型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 为完成《齐民要术》,贾思勰广泛收集资料,研究前人著作,并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使《齐民要术》的内容严谨而扎实,堪称后世农书的典范。                 
每满100减50 绿窗红袖(函套)(全四册)
绿窗红袖(函套)(全四册)
[宋]范成大等撰
¥46.80
《绿窗红袖》由《梅兰竹菊谱》《瓶史 瓶花谱 瓶花三说》《香奁润色》和《绣谱 雪宧绣谱》四种组成。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因其傲、幽、坚、淡的品性自古受到文人幽士、才女名媛的钟爱。宋范成大等人撰写的《梅兰竹菊谱》便向我们展示了古人如何在与 “四君子”的亲密相处和精神交流中悟到了生命之流的本质,在培梅艺兰、植竹赏菊中体验审美的存在。 器皿插花将室外花草树木植居室,把自然的生机和意趣引室内。明朝高濂的《瓶花三说》初建插花艺术研究体系,它的经验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范例。紧随其后的张谦德的《瓶花谱》、袁宏道的《瓶史》,先后行了理论提升,成为中国古典插花艺术典籍的双璧。三者在因循承续中各有千秋。 明代胡文焕编撰的《香奁润色》是一部女性美容及生活知识专书,主要辑录了美容、美发、驻颜、香身、等各种古方,同时兼及妇科病的自治,也包括洗涤各种衣物等料理生活所需的常识,是对17世纪以前女性美容及生活知识行小结的方书。 古来善女红者众,为绣做谱者却罕有其人,因而《绣谱》和《雪宧绣谱》的撰刊就显得意义重大,弥足珍贵。清朝丁佩撰写的《绣谱》是我国*早的一部刺绣专著,首次总结和提出了一套刺绣工艺的规律,理论上借鉴了古代绘画、书法要领,对刺绣的工艺特、针法等行了研究。《绣谱》侧重讨论“艺”的一面,而晚清沈寿口述、张謇整理的《雪宧绣谱》则更重视对“技”的总结,详细叙述了刺绣的用具、工序及针法的运用要领等。
每满100减50 孙中山研究 第八辑
孙中山研究 第八辑
林家有主编 王杰,赵立彬副主编
¥41.40
《孙中山研究》是孙中山基金会主办的连续出版的专论集,列“孙中山基金会丛书”,是目前在中国大陆以孙中山为主题,能够保持较高水准和保持持续出版的专论集。《孙中山研究(第八辑)》收专题论文19篇,是国内外专家学者林家有、戴鞍钢、郑大华、李吉奎、裴京汉、严昌洪、张晓辉等提供的关于孙中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思想与实践研究的*成果。
每满100减50 南开校父严修画传(精)
南开校父严修画传(精)
陈鑫,郭辉著
¥34.30
严修(1860—1929)是近代著名教育家、重要改革者、社会活动家,南系列学校的校父和天津近代士绅的领袖。曾任贵州学政、直隶学务处总办、学部侍郎,亲身经历并参与了戊戌维新、晚清新政、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遍访欧美日本,考察世界大势,积极推动科举改废、兴办新式学校,参与制定中国*个国家颁布的教育宗旨、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行政体系,晚年专心化育桑梓,对天津的公共文化、市政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严修是中国士人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守正新的代表,被誉为“真国士”“一代完人”。梳理严修一生的思考与实践,对于理解历史大变革中士人、知识分子的拓与执着,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作者在整理《严修日记》《严修集》及大量相关史料的基础上,以6章篇幅概要介绍了严修一生的主要事迹和他在教育、文化领域的主要贡献,同时收集了300余幅相关图片,不少为首次披露。本书是*部图文并茂的严修传记。
万历十五年(增订本)(试读本)
万历十五年(增订本)(试读本)
黄仁宇著
免费
本书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
每满100减50 改革开放四十年口述史(“中国共产党口述史”书系)
改革开放四十年口述史(“中国共产党口述史”书系)
曲青山 吴德刚
¥82.80
本书通过对胡福明、袁宝华、王梦奎、陈锦华、刘鸿儒、伍绍祖、龙新民等49位老领导、老同志的访谈,以口述史的形式,展现了改革放40年中诸多重大决策出台的过程,全面回顾了改革放程中重大事件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内容涉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写作和修改经过,1990年北京亚运会,兴建三峡工程决议通过前后,香港、澳门回归,中国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等。书中所有文章均由亲历者以*人称讲述,他们中有的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有的在党和国家重要部门任职,是改革放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堪称改革放史的“活字典”“活资料”。本书既有对史实的回顾,也有亲历者和见证者心路历程的呈现,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了历史,可以为改革放史研究提供*手资料,也可以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新时期党史读本。
每满100减50 历史岂有底稿
历史岂有底稿
侯兴国
¥19.90
  《历史岂有底稿》由侯兴国编著。     该遗忘什么,该记忆什么,人们都喜欢追问历史然而,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一块酵母,可以变酸,也可以变甜。     历史是你的父亲,你的母亲,你的爷爷,你的奶奶,你的太爷爷,你的太奶奶,是你之所以为你的基因。     历史是功名利禄,足喜怒哀乐,是七情六欲,是悲欢离台,是没完没了的穿越剧。     历史是李白的一壶酒,是杜甫的一掬泪,是苏轼的月下吟,是柳永的青楼歌,是范仲淹的塞下曲,是辛弃疾的离人泪,是岳武穆的满江红,是李清照的如梦令。     历史是一个深宅大院,我们都是偶尔透过门缝看了那么一。
每满100减50 我所思之在海南--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 (精)
我所思之在海南--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 (精)
钟业昌著
¥76.80
《我所思之在海南》是钟业昌同志35年来有关海南改革放与发展问题研究的论文集。 钟业昌同志从1984年大学毕业始至今,就持续不断地研究中国的对外放和海南改革放发展、海南历史文化问题,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上百篇文章。本书从中挑选了49篇汇集成《我所思之在海南》出版。本书围绕海南放和发建设的历史程,根据世界及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态势、经验和我国对外放的形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研究海南的经济发展及相关问题。主要包括:海南的对外放模式与经济体制改革;海南特色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海南与台湾的经济合作;邓小平对海南放和发的关心;国际旅游岛建设;习近平关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放的重要论述等。 本书内容表达了作者多年来对海南改革放和放建设问题的认识和思路,也记录和反映出海南今后发展的走向和趋势。本书的出版对于人们了解海南放和发建设的历程,增加对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区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重要意义的认识,将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
每满100减50 驿路心灯:金水河畔谈历史人物
驿路心灯:金水河畔谈历史人物
李子聿
¥14.40
“以史为鉴”已成为我国史学的一个传统。 所谓“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历史也一再证明,谁自认为可以摆脱历史发展规律的约束,谁就必将落个终被历史嘲弄的下场。
每满100减50 田野撷英(全二册)--龚莉“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系列作品
田野撷英(全二册)--龚莉“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系列作品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81.60
全书共上下两卷,精选作者99篇书业文章辑成。作者从事编辑出版工作至今三十八年,是中国出版从封闭到放、从事业到产业、从传统到融合发展历史程的亲历者。经济学博士的学习经历,从编辑而编审,从编辑组长、编辑部主任到副总编辑,到一社之长的不同岗位,使她对书业的研究思考,具有多维视角。 全书计七编。*编:穷究万物,辟鸿蒙。为百科全书学论和百科全书编纂。第二编:编文校雠,叩问成学。为编辑问学及编辑实战。第三编:知识无形,版权有价。为出版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辨析。第四编:回归属性,面向绩效。为产业运营及企业经管。第五编:跨界重组,生机勃发。为融合发展与传统出版。第六编:互通有无,博采众长。为版权贸易和对外合作。第七编:文化固本,定海神针。为企业文化。 立于现实的学术思辨、众多鲜活的案例,还有那些在波谲云诡的时代变迁中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情感,构成了本书的特质及文化价值。
每满100减50 中国古代碑志文批评史
中国古代碑志文批评史
李贵银著
¥40.80
碑志文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体,从东汉时期盛行于世,其创作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碑志文创作与中国古代散文创作的兴衰更迭以及思潮变迁密切相关。碑志文批评发展演的历史,折射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也折射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变迁。 本稿将碑志文批评置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历史长河中,对其产生、发展、演的历程行深剖析,力求客观、公允地梳理出一部碑志文批评发展的历史。在研究过程中,不仅注重既有的理论批评资料,还深、细致地从作家创作本身挖掘其文体主张与理论;不仅注重那些知名的学者,还发现了以往不被批评史研究关注的学者,如孙琮、储欣、林云铭等,以及一些以曲论、诗论、词论等名世的学者,如李先、沈德潜、谭献等,发掘他们独到的文章观念。因此,本稿不仅补充了中国碑志文批评史研究的空白,还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每满100减50 明代复古的众声与别调
明代复古的众声与别调
余来明著
¥21.21
  明诗研究领域,对我来说纯属偶然。记得硕士学以后,文新师命我协助编纂《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负责搜集明代诗文相关的材料。对大学时期只读过些“一代之文学”名篇的我来说,关于明代诗文的了解几近于无,即使大学授课的老师曾经讲过“前后七子”、公安、竟陵,大概也都早已如过耳风声,不知所踪。那时为了不辜负老师信任,尽早完成那项已持续多年的任务,便只好硬着头皮从书目、人名资料索引中查找线索,利用《列朝诗集小传》《明诗综》《明诗纪事》等收录明诗的专集编纂诗人小传(那时还没有专门的明代文学家辞典),以便在文献查考中不致遗漏每一条有用的材料。正是在那种看似枯燥、简单(被同学说成是剪刀加浆糊)的工作中,逐渐知道明代除了那些在中国古典文学礼堂中有着夺目光彩的小说、戏曲,诗文领域也曾众声喧哗,盛极一时,一长串文学史上少人关注的名字始我的视野。   看似简单、无趣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为我启了通向明诗世界的大门。《明清文学分典》编纂告一段落后,在文新师的建议下,我选择明诗研究作为博士论文的方向,由此才有了首本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嘉靖前期诗坛研究(1522~1550)》,讨论的对象是明代前、后七子之间的诗坛,即书名中所标注的时间区段:1522~1550。选择这样一段在明诗史上看似并不耀眼的时期作深掘,是希望能通过对“短时段”诗坛作细部考察,在明代中期以后复古运动的复杂脉络中理出一条线索,由细微处探讨历史背后各种理论、群体、流派兴替演变的具体型态,而为观察“长时段”的诗史演变提供视和窗口。尽管此时的诗坛还只是经历“前七子”复古运动的洗礼,然而明代复古与反复古的种种论调,却在这一时期都有了极为精彩的演绎。明代后一百年诗史演变的喧哗众声,竟然都早已埋种于此。   此后的十余年间,我研究明诗的兴趣虽然一直都在,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做到终始如一。正是在这种时断时续的经历中,我对明代诗史程的探索,始试图摆脱传统批评观念和文学史习见的拘束,努力建立一种基于过程和细节的历史意识,而不是在几个流派、若干个大家之间做简单的跳跃,以致给读者留下无数的空白和遐想的空间。文学史的叙述尽管不可能如历史纪事一样巨细靡遗,却也多少可以展现历史演变的兴衰有致,有迹可循。在过往的文学史叙述中,明代由“前后七子”代领的复古运动常被视为一个前后相、承递有序的过程。近年随着明代诗史研究的深,对其中出现的各种不同声音、诗坛表现出的种种不同趋向,以及其他与明中期复古运动相关的文学史细节,学界虽已有较多研究,但在总体的文学史认识上,仍然习惯将二者作为整体行考察。然而当我们深到文学史程的细部,就会发现其内在的变迁并不如后世批评家、文学史家所想象的那样,而是有着种种不同的选择,不同诗人各有追求。在“前七子”与“后七子”之间,追随复古脚步的虽然不乏其人,但此外更有一个庞大的诗人群体,并不能以“复古”之名行收纳。无论是有意或是无心,他们都朝着与“前七子”复古运动不同的方向行创作,试着摆脱复古思潮对自身的规限与影响。切人明代诗史演的过程当中,对此过渡时期的诗人不应一笔略过。循此思路,明代诗史的演变便呈现出生动、丰富的历史图景。对个体作家、群体、流派的探讨,也是试图发掘其不同于一般文学史认识的殊相。   历史的大厦并非凭空而起。在对明代诗史的建构中,明清诗话有着潜在而深远的影响。书中对明初诗歌的探讨,就是试图返回明代诗歌的历史现场,廓清明清诗话基于各自立场对明初诗史的想象,敲碎诗学批评的镜像,将明代诗史的图像从想像世界拉回到富于真实感的历史时空当中,提供书写另一种形态明代诗歌历史的可能。这是我在自己设计“明代诗史程研究”课题时的初衷和“宏伟构想”。至于回到历史原之后,明代诗歌的历史应当以何种面貌得到呈现?按照当初的设想,在此书之后,还将撰写一部不同以往的明代诗史,不以大家、流派作为建构的线索和框架,而是试图在诗史程中呈现作家作品的形态、理论思潮的演变、地域风尚的变迁、群体中心的流动等等文学史现象和问题,努力使文学史兼具“文学”与“历史”的品格,使读者既可从中欣赏、领略历史的“文学”,又能追踪、触摸文学的“历史”。在明诗研究领域,我们已经有太多关注“前后七子”、公安、竟陵的成果,而对整个明代诗坛的状况、诗史演变的兴替,则仍然缺乏足够细致、深的了解。从目前研究的状况来看,大多仍是只见“诗人”,不见“历史”。   构成《明代复古的众声与别调(平装)》的各章,大多曾发表于各种期刊。
每满100减50 史官主书与秦书八体(精)
史官主书与秦书八体(精)
徐学标著
¥33.60
                    “主书”是史官的基本职能,而“秦书八体”则是指通行于秦代的八种书体。本书由“史官主书研究”与“秦书八体研究”两部分构成。“史官主书研究”重在说明“主书”是史官的基本职能;“秦书八体研究”重在逐个解决“秦书八体”中各体名实关系问题。尽管两部分内容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然二者之间却存在着很好密切的联系。其中,“史官主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主书是史官的基本职能,是研究“秦书八体”的前提基础;而“秦书八体”中各体名实问题的解决,则可以一步坐实“主书是史官的基本职能”这一结论。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