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江苏手工艺史
江苏手工艺史
长北
¥29.33
【内容简介】 本书是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成果。作者从江苏的史前工艺活动开始叙述,随文明演变的脚步、行业分工的细化,渐渐指向手工制作、与实用紧密关联、有审美意匠的手工技艺。本书记录梳理的范围限定在江苏手工技艺与民间美术,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江苏手工技艺流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记录。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修定本)(精)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修定本)(精)
孙机著
¥94.80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一书是孙机先生的代表之作,本次修订,孙机先生除更正原作不确及讹误之处外,又亲手重新绘制了百余幅图片,让本书内容更加严谨,图片更加丰富,形成了*终定本,故名“修定本”。本书结合出土文物,详细介绍了汉代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内容涉及耕作、渔猎、窑业、冶铸、纺织、钱币、车船、武备、建筑、家具、服饰、文具、医药、饮食器、灯、熏炉、玉器、金银器、乐器、杂技、娱乐、少数民族文物等。书中附有上千幅汉代文物图样。孙机先生在解说这些物质遗存时,大量引用相关的史料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对于每件物品的产生、发展及其沿革都作了系统、简明的阐述,时有独到精辟之见,本书是了解汉代物质文化生活的之作。
49元5本 近代楚辞学论纲(精)
近代楚辞学论纲(精)
吴慧鋆著
¥46.80
本书以近代楚辞学为研究对象,力图全面系统地展示近代楚辞研究的成果,并对这些成果加以评析,建构古代楚辞学史的*后历程。全书以研究者时序为经,以不同类型的重要楚辞研究著述为纬,既展现出不同时期楚辞研究的状况和特色,又反映出楚辞研究与时代变迁的联系,做到了宏观把握与微观剖析相结合。
49元5本 整合与重构——近代西南的边政与边疆学术
整合与重构——近代西南的边政与边疆学术
汪洪亮主编
¥40.80
本书是已立项丛书四川师范大学“近代中国边疆研究”书系之一种,汇集近代边疆史研究重镇四川师范大学重学者的新研究成果。 本书紧扣学术前沿热,把握中外中国边疆史研究动态。既从政治上探讨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与红军对边疆民族地区不同政策,也从经济上对近代内地农作物输边疆与边疆市场构建予以史实考证;不仅考察民国边疆基础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发展,也分析近代边疆研究机构的演变与学术形塑;在论及晚清、民国学人的不同学术道路选择、调适的同时,还剖析西方学界的中国边疆史研究流变。从史实和学理上,系统、立体地呈现了近代中国所经历的边疆巨变,政、学两界关于发展边疆和改良边政的各种努力,晚近以来中外学界的中国边疆研究情况。
49元5本 国学研究(第44卷)
国学研究(第44卷)
袁行霈主编
¥52.80
本书为袁行霈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之辑刊,每年两卷,此为第44卷。本卷为“《文选》研究专号”,全书共收录《文选》领域论文7篇,其于论文则涉及《周易》、考古、历史、古代法制、诸子学、四库学等领域。
49元5本 为什么要学点历史
为什么要学点历史
(英)Sandra Lawrence(桑德拉·劳伦斯)
¥54.60
这本书汇集了当代历史书作中记录的所有关键时期,其中每页均为独立的“速查表”,以小小一张书页概述,让读者能够高效地了解历史。本书通过简明、生动的文字与图片,呈现了每个代表性事件、人物与转折,从“波士顿倾茶事件 ”“冷战时期”与“欧洲研学旅行”,到“经济大萧条”“工业革命”与“俄国革命”等,带您游览历史长河中的朝代更迭。 这种图文并茂的学习引导方式能够使解读历史的过程变得更为轻松有趣,对于需求相关知识且时间较为有限的读者来说是再好不过的选择。阅读本书,您将在如愿收获学问的同时,探索更多未知领域。本书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力图培养青少年的数学兴趣,普及知识。 书中,每个知识、理论或术语都以简洁明快的文字和图形来解释,知识变得有趣且通俗易懂,读者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可以立即掌握。
锦绣流光:黄能馥先生口述史
锦绣流光:黄能馥先生口述史
黄能馥
¥16.57
本书是我国当代服饰艺术家黄能馥先生的口述自传,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学者口述史”中心采访整理成书。本书以年代为序,通过大历史中的个人视角,充分展现了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也梳理出中国服饰、丝绸等领域的发展脉络,留下了大量珍贵的一手史料。本书充分表现出口述者在中国历代服饰、纹样等学术研究方面的建树与思考,辅以对沈从文、张仃、庞薰琹等良师益友的真切回忆,情深意长,引人胜。
49元5本 唐宋词的艺术特征及美学史地位--中国诗学研究专刊 (精)
唐宋词的艺术特征及美学史地位--中国诗学研究专刊 (精)
杨柏岭著
¥45.60
    本书以专论的方式论述了唐宋词的艺术特征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 绪论采用对王国维词学研究的专论,通过对王国维延续、发扬传统词学的审美现代性走向的分析,表明本书的研究起和思路。 从“时间与空间”“情感与道德”“俗与雅”三个大的方面,分析唐宋词作为音乐文学在艺术样式上的特,作为抒情文学在创作论上的特,及其与传统艺术精神之间由冲突到调和的演特。*后,系统总结唐宋词在语词、节奏、意象、时空及深义等艺术结构方面的特,全面观照唐宋词艺术的魅力。 
战国文字形体研究(全二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战国文字形体研究(全二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孙合肥著
¥108.00
本书稿以出土战国文字材料为基础,在全面搜集字形数据的基础上,对战国文字形体的若干现象行细致梳理。同时将战国文字置于古汉字发展的历史背景中,采用共时研究与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考察战国文字的形体风貌。书稿选取简化、繁化、替换、移位、旋转、讹变、类化、区系特征等八个方面为切,考察分析战国文字形体的具体现象。
49元5本 正蒙释  正蒙辑释--横渠书院书系/张载文献整理与关学研究丛书
正蒙释 正蒙辑释--横渠书院书系/张载文献整理与关学研究丛书
[明]高攀龙,[明]徐必达撰 邱忠堂点校 [清]华希闵撰 张瑞元点校
¥29.40
《正蒙释》是明代高攀龙《正蒙集注》和徐必达《正蒙发明》的合刻本,在《正蒙》注解本中别具特色,且二书相辅相成,可互相补充、发明,较好地继承与发展了张载哲学思想的精髓。《正蒙释》并非二书的简单相加,徐必达编订《正蒙释》时,把《正蒙发明》中与《正蒙集注》相同的注解删去,独有的注解保留,把《正蒙发明》和《正蒙集注》中不同的但相比较不准确的注解删除,能够互补的保留。经徐必达编订后,《正蒙释》中的《正蒙集注》基本保持原貌,《正蒙发明》则更加严整精练,且与《正蒙集注》的思想得以高度一致。从思想内容上看,以程朱哲学思想解《正蒙》、确立气的行上本体意涵而批评佛老、注重修养工夫是《正蒙释》的重要特。此书以国图藏明万历本为底本,以清初平江蔡方炳本为对校本,以清《性理四书注释》本为参校本。书后“附录”,包括高攀龙碑传资料九篇、徐必达传记五篇以及《正蒙释》提要一篇。 《正蒙辑释》是清代华希闵所撰,是研究张载《正蒙》及华希闵本人思想的重要著作,在清代已有一定的影响。《正蒙辑释》是在高攀龙《正蒙集注》、徐必达《正蒙发明》的基础上,以朱子学为主要立场注释《正蒙》的著作。在清初尊朱熹黜王阳明的学术氛围中,华希闵的注释虽体现出强烈的程朱理学色彩,但他并没有完全否定王阳明及其学说,这在当时是相当理智且可贵的。《正蒙辑释》以“闵按”的形式,阐释了《正蒙》每篇全旨及篇文段意,其中所论及的太虚本体论、心性论、工夫论等,都体现了华希闵的独到理解。本书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刻本《性理四书注释》中的《正蒙辑释》为底本,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王植《正蒙初义》为参校本。
水经注(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全五册)
水经注(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全五册)
陈桥驿 叶光庭 叶扬译 陈桥驿 王东注
¥160.80
《水经》,是三国魏时一部有关水道的专门著作,记录了川流137道,可惜仅一万多字,过于简略,北魏郦道元为了“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为之做注,其《水经注》30多万字,记述大小河流1252条,及相关郡县、历史人物与事件、风俗传说、物产等,旁征博引,兼以文辞优美,堪称六世纪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地理名著。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行研究,形成一门世界性的学问——“郦学”。本次出版,原文以陈先生《水经注校证》为底本,增以精炼允当的题解、力求全面精当的注释、流畅自然的译文,让普通人也可轻松读懂《水经注》。
王维--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王维--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霍丽婕著
¥7.00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少年时即有诗名,十五岁赴长安求取功名,二十一岁进士及第。他的仕途之路并不顺利,曾外放济州,也曾出使塞外,在经历了张九龄罢相、安史之乱等打击之后,于蓝田辋川别业半官半隐。 王维诗画双绝,他的山水画深为后世推崇,他的诗寓情于景,浑融自然,不着痕迹。苏轼评价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49元5本 周易与中华文化(精)
周易与中华文化(精)
王树森著
¥15.75
《周易》一书,冠冕群经,对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以八卦的起源、《周易》的编纂、“春秋易说”的内容和《周易大传》的构成为阐释对象,试图廓清《周易》经传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下编则就《周易》这部长期积累形成并随时代发展的传统典籍,重选取几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命题行讨论,认为:《周易》中有关文化的命题,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稳定的部分,代表民族文化的精神根本;同时,还是对先秦文化学术的继承和总结,是《周易》对民族文化的重要贡献。
49元5本 商鞅--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商鞅--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王向辉著
¥12.00
商鞅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强大的国家。 商鞅在变法期间不避权贵,坚决贯彻法家主张,让百姓知晓法律,为秦国统一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49元5本 司马迁--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司马迁--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刘银昌著
¥12.00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本书共分求学、游历、忍辱等八章,生动讲述了司马迁在遭受后,凭借惊人的毅力发奋著书的故事。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我国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成为史家的优良传统。                 
49元5本 现代方志文化建构:新中国首轮新编地方志编纂研究
现代方志文化建构:新中国首轮新编地方志编纂研究
[三国]曹操著
¥34.80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建国后的首轮地方志编纂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以来,历时30余年,取得全国省、市、县三级志书编纂的丰硕成果。本书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首轮地方志编纂的历史过程,分析和总结修志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针对新方志编纂理论及相关问题,从新方志的编纂理论、志书体例、修志方法等问题入手,提出与民国修志作对比分析的研究思路,进而提炼方志文化的内在因素,为当前修志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励耘语言学刊(2020年第2辑)
励耘语言学刊(2020年第2辑)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
¥76.80
 《励耘语言学刊》原名《励耘学刊》(语言卷),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语言学类重要学术集刊。2005年创办,每年2辑。   本集刊主要刊载汉语言文字学方面的精品成果,稿件具有前沿性和学术价值,或属原创性理论,或为原始性资料,或者具有独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刊已被遴选纳CSSCI集刊收录名单。   《励耘语言学刊(2020年第2辑)》分为文字学研究、音韵学研究、训诂学研究、词汇与汉语史研究、语法研究、方言研究、语言学史与辞书学和书评这几部分,收录了影戏影卷俗讹字考释五例、慧琳《一切经音义》纯四等与A类的演变方向、说《滕王阁序》“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复音疑问代词“何所”凝固的过程、动因与机制、程度副词“全”及其规约化语义特征等文章。
礼记郑注汇校(全二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礼记郑注汇校(全二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王锷汇校
¥118.80
本书以宋本纂图互注礼记为底本,汇校唐石经、宋抚州公使库刻本、婺州蒋宅刻本、日本足利学校藏本等历代礼记版本二十余种,突出强调郑玄注,是礼记郑注文献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将较大程度地推动经学文献及版本目录等研究领域的发展。
49元5本 道由中出——吕大临的道学阐释--横渠书院书系/张载文献整理与关学研究丛书
道由中出——吕大临的道学阐释--横渠书院书系/张载文献整理与关学研究丛书
邸利平著
¥28.80
本书主要探讨了北宋理学家吕大临道学理论的阐释径路和特,依次考察了吕大临思想形成的道学背景、吕大临经学诠释中对道学理论的体认和把握特,以及作为吕大临理论体系的天道性命论、心性修养论和礼学实践论的具体内涵,*后简述了道学的现代哲学意义。本书认为,吕大临的道学理论,承《孟子》、《中庸》“尽心知性知天”的心性之学传统,贯通并重释了《易传》的“穷理”、“成性”与《大学》的“正心”、“格物”等道德修养径路,以天道性命为根源,以本心为基,以礼教为常道,融合关洛两派学风,发扬了孔孟儒学上达与下学并重、德性与礼法兼修的精神传统,表现出关注道德实践和礼法教化落实的特;吕大临典型地反映了初创期的道学理论与儒家传统经学、礼学的互动、转化及其自身的生成、演状况,也展现出道学内部相近的问题意识和不同的学风倾向之间的相互激荡过程。
49元5本 秦观传
秦观传
许伟忠著
¥27.00
   秦观和他的不朽作品,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书以时空为序,立足秦观的人生轨迹,结合诗词文赋等作品的解读,记述了他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既表现秦观作为婉约词宗的杰出才情和不凡成就,肯定他在文学史上的杰出贡献;又描绘了秦观慷慨豪隽,希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热血男儿形象,肯定他经邦济世的国士情怀和杰出才华。
翁同龢集(增订本)全四册--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
翁同龢集(增订本)全四册--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
谢俊美编
¥178.80
《翁同龢集》于2005年出版,列“清史文献丛刊”,上下册,定价230元。由奏疏、函稿、诗词联对、文录、松禅自订年谱、甲午日记和随手记及附录七部分组成。奏疏共收录100多件,主要录自北京国家*历史档案馆馆藏军机录副及有关档案资料,凡翁同龢个人单衔或与他人边衔的重要摺件则收,有关例行公文的呈式摺件则不录。函稿共收录1300多件,集中反映了他同家族成员以及他与晚清官场各声人物的交往和他对朝政的看法,史料价值较高。诗文部分共收录诗近700首,词10首,联对50副,文录141篇。     《翁集》出版之后,编者有根据近年出版的各种文献,重新收集公私档案及其他私人记载,并对原书讹误行了修改。增补文章400多篇。先重新将修订本收“文集”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