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人类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
¥24.99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加剧了社会撕裂、政治纷争、经济衰退,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焦虑情绪。不同政治理念、治理框架和社会文化心理以及相应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之间的比较、分析和反思充斥各大媒体和学术、政策期刊。然而,值此全人类共同面临大危机之际,我们是否应该更深层次地审视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形成和助推这种生存状态的理念与制度。鉴于此,中外哲学家都呼吁来一场“形而上学大流行”,以唤起人类对自身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反思,“让思想获得集体免疫”。 针对当下人类面临的困境,本书的作者试图回到哲学原,重新反思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人的本质、人与其他存在形式的关系、高科技之于人类的意义等。 托比·李思深刻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提出我们并非生活在人类世,而是一直生活在微生物世。白书农认为,疫情为人类反思以往的“神本”“人本”文化提供了机缘,人类意识是时候转向对一般生命系统演化规律的探索,并塑造“生本”的思想体系。张祥龙认为,疫情给高歌猛的高科技狂热了一针镇静剂,或许“适生”科技才能给人带来长久的安康幸福。宋冰则从中国古老的“生生”观中寻求灵感,结合近年来引发热议的“共生”思想,探索人类与其他存在形式的联系。赵汀阳认为,我们需要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无情”反思,从更高的维度重新思考深层哲学概念,他提出苦难问题可能是“形而上学大流行”的一个更好的选择。王蓉蓉和沃思则分别认为,疫情是“道”的时刻,是体悟疫情“病毒经”的时刻。 我们必须走出人类意识上的“错位”,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同时,我们亟须行思想转向和“升维”,重新思考幸福、痛苦、自由、生死等我们习以为常的理念和生命实践,寻找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困境与烦恼的方法和路径。
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精)
¥39.60
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的治理,主要依托基层社会组织行。本书对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路径、组织机制、运作机制和保障机制行研究,认为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首要任务是推文化建设,构建民众心底里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由此奠定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文化基础;社会治理的基本路径是化礼成俗,以便生活化地实现治理;传统中国社会基层组织具有多重性和综合性特质,这为治理的有效性提供了可能;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能够融治理于利益之中,化治理于普通生活中,规范与惩戒融为一体;官府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终保障,使之得以有效行。
大叔型社会的女孩们
¥42.00
本书描述了日本职场女性严峻的生存现状,以戳穿日本职场“无法看见”的女性受歧视细节而引起诸多读者的共鸣。日本社会被戏称为“大叔型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大叔文化”,滋生了职场和生活中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女性歧视,职场女性的处境十分尴尬,20多岁公司,30岁结婚去当家庭主妇似乎才是本分的生存之道。大叔型社会的真相是什么?大叔型社会的破绽在哪里?如何在这样的社会做一个闪闪发光的女性?本书在日本出版后,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舆论支持。
传播机制中的情感因素研究
¥30.0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讨论各民族的交往心理时,曾多次谈到“情感”因素,认为其在传受双方的互动中会起到调节、甚至决定性作用。本书将这一中介作为研究对象,是在传播学尚未出现相关系统理论研究,而在实践中已涌现大量理论需求的背景下行的,颇具创新意义。本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借助多学科视角,为构建传播学视角下的情感研究,探索出一条有迹可寻的研究路径;二是结合互联网语境下新的传播表征,提炼出了几类具有代表性的情感类型;三是探讨了个人视角下,传播要素与情感因素的作用机制;四是分析了群体冲突、团结中的情感逻辑。本书为互联网语境下的传播规律探索等相关基础性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案例。
仪式与象征的秩序:一个客家村落的历史、权
¥6.00
本书是对江西南部一个客家村落的文化人类学调查、研究的成果。作者从村落的自然环境、村落历史、宗族组织、民间信仰等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手,探讨了民间传统在传统时期的传承、在现代时期的复兴以及民间传统与国家控制之间的关系。
玛格丽特·米德与萨摩亚——个人类学神话的形成与破灭
¥22.84
本书旨在对半个多世纪之前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米德的成名作《萨摩亚人的成年》中的结论行质疑和反驳。两位人类学家在同一调查地行调查,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由此引发了人类学界一场著名的争论。 这一争论不仅涉及萨摩亚的真实情况是什么,还涉及一些更深刻的问题,比如,在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这些“软科学”中,有没有可以评定正确与否的确实标准?言之,其深远意义在于使社会科学家再次严肃地反思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
小地方,大论题——社会文化人类学导论
¥24.07
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的中国人需要人类学视野,越来越急迫地关怀世界议题的中国社会科学需要人类学视野。有鉴于此,我们把编译这套丛书既作为一项专业工作,也作为一项社会使命来操持。 这套丛书与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是姊妹关系,都是想做基础性的学术工作。那套书主要翻译人类学大家的原创性代表作,尤其是经典的民族志;这套书定位于介绍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知识,例如人类学的概论、多国的学术发展史、名家生平与学术的评介、人类学的分支学科或交叉学科。’我们相信人类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我们这个译丛要做的是着眼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来介绍人类学的基础性知识。若希望人类学在中国发挥基础性学科的作用,目前中国的人类学同仁还要坚持从基本工作着手。 人类学是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这虽然在学术比较发达的国家是一个常识并已经落实在教育与科研的体制上,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一个需要证明的观念,更不要说相应的制度设计还只是停留在少数学者的呼吁中。指出发达国家的学科设置事实也许是不够的,我们还可能需要很专业的证明。不过,我们在此只能略做申论。
第三次浪潮
¥46.32
《第三次浪潮》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代表作之一。1980年出版之际,随即引起全球热评,堪称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南。本书阐述了由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与趋势。托夫勒认为,人类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两次浪潮文明的洗礼:*次是农业革命,人类就此从原始渔猎时代进入以农业为基础的文明社会,并历经千年,直到工业革命的到来。随后,人类社会历时300年摧毁了落后的*次浪潮文明,并在“二战”后10年迎来了第二次浪潮的*。第二次浪潮文明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使用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为能源基础;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大规模的销售系统应运而生;家庭不再是共同劳动的经济单位,小家庭、工厂式学校及大公司三者形成了第二次浪潮文明的核心社会结构。然而,一股崭新的文明浪潮正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遗传工程组成了工业群;社会进步不再仅以技术和物质生活水准来衡量,精神文化的富足也成为重要指标。这就是第三次浪潮。它鼓励个性,培养人类崭新的社会性格;它提倡发展全新的民主,摈弃谬误和偏执的观念。
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全集(新编增订本) 精
¥29.40
本卷收梁漱溟先生所著《乡村建设理论》。 《乡村建设理论》一名《中国民族之前途》,是梁漱溟社会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据作者自序,该书主要思想萌芽于1922年,大半决定于1926年冬,而*终成熟于1928年。其中甲部前三章系作者本人写定稿;甲部后两章及乙部系学生听讲笔录之删定,所以称“讲演录”。由此,该书早年版本多在甲部第四章章首标出“乡村建设讲演录”字样。今为全书层级明确、体例统一之故,将该字样删除,特作说明。 《乡村建设理论》1937年3月由山东邹平乡村书店首次出版,同年5月再版,1939年乡村书店迁至重庆后曾重印。本次编校,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为工作本,以1937年5月再版本为对校本。又,该书附录原仅《我们的两大难处》一篇,今另增一篇《怎样阅<乡村建设理论>》。?
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5.99
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布对华"301调查"报告,指令对从中国进口约600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中美新一轮贸易战爆发.美国的加征税清单,直指《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成为大国竞争与摩擦的焦点.实际上早在十年前的经济危机后,各国就已开始反思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纷纷将制造业改革和发展作为提振经济的重要手段.尤其随着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美国的先进制造,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机器人革命等国家战略先后推出,均反映出主要大国重拾对制造业的重视,以科技带动制造业升级发展的雄心.众所周知,中国制造这些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也早已被美誉为"世界工厂".然而我们的制造业仍面临大量核心生产技术和设备非自主的问题,仍未能摆脱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相对低端的位置.而在这新一轮高科技+制造业的竞争中,我国的制造业究竟何去何从?我国互联网大发展所获得新科技与商业经验积累,尤其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情况下,很可能给我们制造业提供了一个"弯道追赶"的机会,本报告意在对"人工智能+制造"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剖析其发展情况及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研究我国互联网在其中所能发挥的特殊价值,并基于对主要国家相关政策与发展特点的总结,提出我国未来"人工智能+制造"发展建议,以期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携手共进.
我怎样学习当记者(增订本)(南振中文集)
¥23.99
南振中是我国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我怎样学习当记者(增订本)/南振中文集》是他20年记者生涯的经验总结。30多年前本书第1版出版后,受到新闻学界和业界的好评,陆续被清华大学、郑州大学等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列为学生书目或选读书目。根据读者的要求,增订本补充了原书引用的新闻作品,以便于读者将采访写作方法与实践成果对照浏览。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9.72
本书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价值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文化现象、热门话题等方面揭示当下中国之现状。本书语言犀利而不激进,思想深刻而不哗众取宠,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能真正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良心之作。
为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及道德问题的批判(双语对照)
¥14.99
部伟大的女权主义著作,2005年,《女权的辩护》与《圣经》、《物种起源》等一同入选英国著名作家梅尔文·布拉格评选出的12部影响世界的作品 《女权的辩护》出版于1792年,是沃斯通克拉夫特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或许也有助于视“女权主义”为洪水猛兽的人破除这样的偏见,因为作者写作的年代,根本还没有“女权主义(Feminism)”这个词语,她所使用的说法是“女性的权利(Rights of Women)”。书中谈到了教育、婚姻以及生活中常见的那些对两性的区别对待,及其造成的对男女双方的不良后果。而“女权主义”追认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为先驱,也因为这种种基本“权利”的不平等,正是女权主义的出发点。 “她国”系列精选了西方关于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如果你对性别议题感兴趣,不妨一读。
唐五代科举的世界
¥13.11
金滢坤编著的《唐五代科举的世界》为作者多年来研究唐五代科举学术成果的主要汇集,分上下二编,围绕科举制的相关问题(如科举考试中的冒籍、复核、复试、监查机制、五科考试、文体、文字等)和科举与社会之变迁(包括科举与童蒙教育、清望官、举人入幕、科场风气、婚姻观念、士大夫的社会意识、社会阶层的变迁等)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书中结合一定数理统计,能在前贤时论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资料翔实,立论坚确。通过对其各个层面的细密分疏,来呈现唐五代丰富立体的科举世界。
李叔同全集03佛学
¥7.26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多个领域,开近代文化艺术之先河;重振佛教律宗,虔诚弘扬佛法,为佛教律宗第十一世祖师。 《李叔同全集(共6册)》这本套书收入弘一法师李叔同所有作品,分为佛学杂记、佛学书信、文艺诗词、佛理解说四大部分,共六册,是迄今为止收录全、编校精、意境美的弘一法师全集。
我是农民工——东莞打工生活实录
¥6.17
《我是农民工--东莞打工生活实录》是一本关 于制造业农民工打工生活实录的图文书。全书以作者 占有兵16年的打工经 验为依托,以制造业农民工打工生活的空间为主线, 结合生命周期次线索,零距离记 录农民工的打工生活。从系统拍摄图片开始,作者用 了6年的时间,通过记录、访 谈、反思、写作,比较完整地记录下制造业农民工的 常态生活,同时保留了农民工在 各种常态生活下的本我情绪。
中国结构转型期的人口迁移与比较优势动态演变研究
¥15.00
本书讲述了人口迁移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核心,比较优势是贸易分工的基本原则,人口迁移的程与比较优势的发挥彼此交融、相互影响,从而影响了传统意义上的比较优势,同时也赋予人口迁移以特殊的经济意义。
网络社会的结构变迁与演化趋势(网络与空间社会学丛书)
¥37.50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网络社会结构变迁与演化趋势的结项成果。本书通过对近些年发生的重要网络群体事件的深调查研究,考察和分析了在中国传统文化、政治经济体制、不同区域、群体和阶层等特殊条件下,网络社会发生的空间分化、群体整合、缺场交往、传递经验、社会认同和社会权力等方面的结构变化,而揭示中国网络社会的现实基础和演化趋势,同时对网络社会呈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做了深分析,提出了创新网络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逻辑的力量
¥19.99
本书并不是要教你如何用逻辑技巧去驳倒他人,而是教大家如何利用逻辑理性地认识身边的人和事,有效沟通,化解分歧,达成一致,从而解决问题。 本书共分三部分内容。*部分介绍如何使用逻辑,并从身边生活的实例手,展示如何运用逻辑,理性思考。第二部分论证逻辑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我们不应该超越逻辑的极限来使用它。第三部分阐明了逻辑和情感的互补关系。逻辑令我们观缜密,而情感使这些观具有说服力。我们应该用情感支撑逻辑,用逻辑理解情感,同时发挥两者的优势,我们才能清晰思考,有效沟通,更容易理解彼此,化解分歧,真正解决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认知这个世界?如何与他人相处?该如何决策?作者郑乐隽以数学家的睿智敏锐,剖析减肥、歧视、性骚扰、社会福利、特权、虚假新闻等事例,向我们展示了逻辑的力量,教我们懂逻辑,有效地运用逻辑,更好地应对这个复杂的现代世界。
机会平等、制度绩效与统筹城乡医保
¥44.00
城乡医保统筹制度应关注城乡居民医疗和健康上的实质公平,而不是形式上的平等。作者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实施城乡医保统筹的地区相比于未实施地区而言,显著缓解了居民医疗服务利用和健康水平上的机会不平等;对于同样实施城乡医保统筹的地区,"实质公平式"相比于"无政策壁垒式"统筹模式,能更好地促进机会平等。本研究为城乡医保统筹公平性问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统筹三阶段理论也为具体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参考。
青少年公益行为研究
¥44.00
我国自古就有“互助互济、扶弱济困”的优良传统,公益行为是一种文明社会的行为方式。据统计,2017年中国志愿者总数1.58亿,其中,近6100万活跃志愿者服务时间超过17亿小时。参与公益行为有助于培养青少年优良思想品质、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我国当代青少年公益行为研究”(项目号:BHA140080)之研究成果,旨在弘扬公益精神,倡导公益行为,揭示当代青少年公益行为规律,为*门和慈善机构提供青少年参与公益行为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