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纯粹关系——网络分享时代的社会交往
纯粹关系——网络分享时代的社会交往
马向阳
¥37.04
在网络分享时代,人们基于互联网进行的社会交往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交方式之一,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形态也经历着从原子社会向电子部落的迁移。通过在网络分享中改变传统的关注流、情感流和符号流等信息流动方式,人们建构了一幕与原子社会物质场景完全不同的、崭新的世界性场景。网络场景所建构的社会交往方式,在抽离了原先人与人之间在原子社会共享的地域、身份等属性之后,基于电子部落的自由平等之原则,进而在精神世界里建立起一种人和人之间新型的纯粹关系。
沪上观澜——第二届上海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沪上观澜——第二届上海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何小刚
¥8.96
《沪上观澜》是第二届“上海学”学术学科会议论文的汇编,“上海学”是上海电机学院的重学科建设项目。本次会议的与会专家主要来自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著名院校以及外省市的诸多学者。书稿包括《“上海经验”在南通》《落地不生根:上海皖南小三线人口迁移研究》和《上海地方性立法的回顾与展望》等16篇文章,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等,内容丰富,研究深,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
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
(美)文卡斯特
¥25.00
  1989年,印度裔的年轻学生文卡特斯芝加哥大学始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并师从贫困问题研究专家从事城市贫民窟的社会调查项目。背着书包、拿着问卷,他走了芝加哥为著名的“城中城”贫民窟——罗伯特泰勒计划区。   “作为穷困黑人的感觉怎么样?”这是他为了这项研究而提出的个问题,还给出了几个选项:A.很差,B.有差,C.不好不坏,D.还不错,E.非常好。这个问题,让他遭到了计划区内年轻人们猛烈的嘲笑,却也让这帮年轻人的头儿对他产生了兴趣:“你不应该四处问人们这些愚蠢的问题,没人会回答的。你应该和我们混在一起,你应该去理解年轻人是怎么在街上讨生活的。”就这样,跟着这位街头老大,文卡特斯始了他长达十年的“街头生活”。   文卡斯特深城中城,亲自体验街头生活,黑帮内部,曾冒着生命危险,周旋在由黑帮老大、手、毒贩、军火贩子、牧师、警察、社工以及各色人等交织而成的地下社会交际网络之中,取得手的资料,写就了这本书。他告诉我们:单靠个人很难摆脱贫困状况、黑帮承担了城中城的部分社会福利功能、警察也是另一种“黑帮”、穷困人家自有活命的办法……   《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中的多数人物姓名与身份都做了匿名化处理,但其中所有的人物、地址与机构都真实存在,绝非虚构。
理论自觉与中国社会学的探索(百家廊文丛)
理论自觉与中国社会学的探索(百家廊文丛)
奂平清
¥29.00
本书在梳理和挖掘费孝通、郑杭生等社会学先辈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思想及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对城乡发展研究、民族问题研究、关系研究和社会福利政策研究领域相关概念、理论、方法和立场的反思性分析,探讨了中国社会学应有的理论自觉及其意义。在学术话语上树立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并把理论自觉落实到社会学研究的各个层次和领域,放眼世界并立足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伟大实践,必将促中国社会学的繁荣发展,为世界社会学贡献中国学者的创造与智慧。
49元5本 马克斯·韦伯思想肖像
马克斯·韦伯思想肖像
莱因哈特·本迪克斯
¥35.00
马克斯·韦伯是20世纪杰出的社会学家,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重要的创始人之一。本书追溯了马克斯·韦伯一生的轨迹,着重探讨了他早期关于德国东部农业工人的研究和有关证券交易所的研究,考察了他的宗教社会学方面的著作,并且集中分析了韦伯的统治类型学及法律社会学和政治著述。
后革命时代的中国
后革命时代的中国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美)阿里夫·德里克主讲,李冠南,董一格(译)
¥30.00
《后革命时代的中国》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讲学社丛书”第二辑,内容以2010年著名土耳其裔美国汉学家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在清华园为“梁启超纪念讲座”发表的系列讲演为基础扩充而成。德里克教授从“全球现代性”的视角对20世纪初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知识话语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作了批判性的反思。其所涵盖的主题非常广泛,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到社会学和人类学,再到儒学与国学。在本书中,它们都被理解为进入一个根本问题的共同窗口,即后革命时代的中国思想对文化与历史的调适。 全书共分八讲:前两讲通过厘清现代性、全球性以及历史等基本概念,说明了作者进行反思的方法论,提出我们的认识途径是“全球现代性”的视角;接下来逐次反思过去百年中国的社会史研究、社会学和人类学学科以及儒学和国学等知识领域经历的变革;后再次总体反思全球现代性以及中国当下的发展,并对未来作出警示。 按照“讲学社丛书”的体例,本书在讲稿之外增加了丛书总序、课后讨论、讲座主持人及评议人刘东教授的评议文章、译者董一格的印象记、媒体的专访,以及2010年德里克来华照片等内容,希望未能莅临讲演现场的读者也能多角度地领略国际知名学者的风采。 丛书简介   民国时期,梁启超组织的“讲学社”曾促成中国现代*著名的几次来华学术交流,先后邀请到杜威、罗素、杜里舒和泰戈尔,不仅轰动当时,而且影响深远。因此,“讲学社丛书”是接着讲学社的计划来讲的,是接着梁任公未竟的事业来讲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复建之初即创办了“三大纪念讲座”,包括“梁启超纪念讲座”、“王国维纪念讲座”和“陈寅恪纪念奖座”,分别处理“思想与宗教”、“美学、比较文学与汉学”、“边疆民族史”等课题,以追念并继承民国时期清华国学院三大导师的传统。讲座同时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对话和评议,以体现学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间性。其成果汇集成“讲学社丛书”,以期为社会提供一个文化交锋的鲜活案例。
49元5本 传统与技术:政党治理中的结构与发展趋势
传统与技术:政党治理中的结构与发展趋势
束赟 著
¥13.93
改革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并从各个方面不断推党的自身建设,将之作为国家建设事业的根本保证。《传统与技术:政党治理中的结构与发展趋势》一书的部分主要在总结党建的主要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基层党建的重和亮,提炼党建的历史经验。 政党政治是政治现代化的集中体现,信息技术步在政党政治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著的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新信息技术对党组织发展的影响。探讨党组织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党组织逻辑与技术逻辑的博弈,以及党的逻辑和技术逻辑之间的关系。
私立小学闯关记:不输在起跑线的精英教育
私立小学闯关记:不输在起跑线的精英教育
[日]槙原久美子
¥33.60
太郎五岁时,槙原久美子听取朋友的建议,舍弃教学品质日益下滑的公立小学,将太郎送到私立小学。 然而,私立小学只是长期严酷竞争的始。身为母亲,久美子既要照料孩子的日常生活、应付学校的繁杂要求、帮助太郎追赶其他同学的度,还要和其他家长“斗智斗勇”,获取学习情报。面对苛刻死板的应试教育、复杂的人际关系、激烈的校园竞争,久美子和太郎的冲突也越来越频繁…… 槙原是一位非常专业的记者,她的叙述和太郎的日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反思我们当今的教育环境和淘汰焦虑,并向父母和教育者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应该为孩子寻找“好”的教育,还是“适合”的教育?
49元5本 乐山三线建设丛书--乐山三线记忆
乐山三线建设丛书--乐山三线记忆
政协乐山市委员会
¥22.99
书稿主要通过乐山三线建设纪实,叙述那段艰苦奋斗、转折发展的历程,回顾那段青春澎湃、激情燃烧的岁月,弘扬三线建设精神,再现可资借鉴的历史。为尽可能忠实于历史事实,除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外,还积极深入相关单位,广泛走访当事人,多次组织座谈会,专访有关领导和专家。通过多方努力,陆续征集到了大量珍贵文字资料和图片,为编辑出版此书提供了翔实的素材史料。
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
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
维尔纳•桑巴特
¥48.00
《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是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维尔纳•桑巴特所著。作者从马克斯•韦伯的著作中得到启发,思考了犹太文化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论证了犹太文化中信奉律法、理性主义和商业天才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在处理犹太人与非犹太人关系问题时的不同道德和社会行为准则对资本主义精神产生的影响。
欧洲城市的千年演进
欧洲城市的千年演进
[美] 保罗·M·霍恩伯格 , [美] 林恩·霍伦·利斯
¥65.90
公元1000年,欧洲启了城市化的程,并在一千年内完成了这一演化。以工业发展阶段为参照,霍恩伯格与利斯将欧洲城市的漫长演分为三段,结合人口学与经济学的量化分析,灵活运用中心地体系与网络体系两大经典研究模型,呈现了欧洲城市的大历史,亦揭示了不可化约的区域特色。本书以详实的数据探城市肌理,破不同时代对城市形象的固有认知,还原出一个不断拓展阶级、移民、婚姻、家庭、亚文化等多样性空间的城市演图景。
激情与家庭:读《安娜·卡列尼娜》
激情与家庭:读《安娜·卡列尼娜》
林鹄
¥28.00
本书是作者对托尔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读书心得和个人阐释。作者围绕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行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一名句出发,按原著的情节顺序梳理了书中各个家庭的关系,分析了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并结合诸多学者的评论,对托尔斯泰在本书中展现的婚姻观、家庭观、贵族观行了深的探究,力图跳出传统的解读视角,从家庭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一经典文本做出新的阐释。
49元5本 有效的爱 : 真爱梦想公益方法论初探
有效的爱 : 真爱梦想公益方法论初探
潘江雪
¥46.50
本书以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十余年的公益探索为基础,提炼公益方法论,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拓未来之路。全书分为六章,从使命愿景的确立、价值观原则、专业高效的解决方案、长期战略的制订、管理补短板、协同网络的构建六个话题展,论述了从愿景确立到付诸行动的各个环节,既有理论上的高度,又有实践的可操作性。每章还收录了一篇对话公益人士、资深媒体人或专业评估机构和支持服务机构负责人的访谈记录,以访谈的形式呈现了行业专家的洞见,起到了补充外部视角的作用。
49元5本 何谓教育:光明中的黑暗(日本世相系列)
何谓教育:光明中的黑暗(日本世相系列)
斋藤茂男
¥34.99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终于告别了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饥荒状况,了物质丰饶的时代。可以说,战后教育体制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日本振兴输送了大量职业技术人才。然而,这种幸福神话的背后却暗影丛生。 在“能力主义”和指标化管理的指导下,学校的教育机能逐步丧失,沦为以分数取人的学历发行所。拒绝上学的孩子年年激增,校园暴力、霸凌事件层出不穷,学生身心异常现象频发。心怀理想的教师也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迷失方向,甚至自寻短见。 在家庭中,亲子间更是无法沟通理解。身为“企业战士”的父亲,缺席孩子的日常生活;热衷育儿的“鸡娃妈妈”,却培养出厌学儿童或恋母的幼儿。与此同时,课外辅导班正往欲望产业的方向一路狂飙。 当升学考场转变为应试战场,学生的思考能力却越发薄弱。在学校和家庭内外,所有人都像是按照电脑程序的安排,过着随波逐流的空洞生活。 “内卷”而残酷的学业竞赛,闭塞而逼仄的社会环境,重新恢复的战前国家主义教育,映射出日本经济繁荣下令人窒息的教育现状。
49元5本 你真的安全吗:一看就懂的反诈指南【被骗与智商无关,99%的人被骗,都是因为觉得自己不会被骗。】
你真的安全吗:一看就懂的反诈指南【被骗与智商无关,99%的人被骗,都是因为觉得自己不会被骗。】
陈国平
¥32.50
 这是一本关键时刻能挽救个人与家庭的反诈指南。人人都觉得自己不会被骗,可这并不代表人人都很安全。骗子从不会心慈手软,骗术在升级,骗局可能就隐藏在身边,我们不防患于未然,学习反诈知识,就很容易掉陷阱,因此,主动为自己竖一道防火墙,变得刻不容缓。   本书收录了几十种典型诈骗案件,用老陈讲故事的方式,对诈骗的过程手法一一拆解,同时站在受害人的视角分析其被骗时的心理,从根本上解答了“你为什么会被骗”。所涉及的”“网络贷款”“杀猪盘”“杀鱼盘”等,都依据老陈亲历的真实案件,是非常实用的一手反诈资料和宝贵经验,看完就懂,让你一眼识骗。
身体与生命
身体与生命
[美]冯珠娣
¥45.00
本书汇集了著名人类学家冯珠娣关于中国、中医的九篇研究论文。作者认为,中医被限制在“医学”这一强大的全球分类体系中,未能有效地向中国和世界的人文领域传达自己的声音。
49元5本 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的嘉定实践
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的嘉定实践
陈高宏,吴建南,张录法
¥59.90
49元5本 职业科学家的诞生
职业科学家的诞生
徐多毅
¥29.99
本书首先梳理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早期体制化主要历程,即从西方现代科学知识的引,到科学术语的厘定,再到早期职业科学家的出现。然后在理论基础上归纳了科学体制化的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科学家、科学组织、科学交流与科学运行机制等,涉及科学学会、科学期刊、科学社团、科学奖励、科学教育诸方面。终行了若干历史反思并为一步完善我国科学体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荒诞的游戏——西方现代文学十八讲
荒诞的游戏——西方现代文学十八讲
李森
¥62.40
本书收录的文章是作者应著名文学杂志《花城》之邀,在该刊设的“世纪经典”专栏发表的系列文论。这些文章贯穿着“批评即创作”的诗学理念,即以中国传统诗学方法与西方现代诗学方法相结合的、宏阔的诗学视野,讨论了包括弗兰茨•卡夫卡、阿尔伯特•加缪、马塞尔•普鲁斯特、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罗兰•巴特、华莱士•史蒂文斯、勒内•里尔克、罗伯特•弗罗斯特、巴勃罗•聂鲁达等人物在内的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在文体上,一方面,极力倡导对中华传统文论诗性书写方式的回归;另一方面极力倡导诗意书写的诗话文风,以超越学报式的论文写作模式,实践理论与创作并立而会通的书写途径,使艰深的学理变得富有诗意,亲切可读。作者认为,在西方主流学术文体和学术成规独大的今天,创造性地回归《文心雕龙》《人间词话》《驼庵诗话》的文体批评精神,本身就具有推动“中华文艺复兴”的一种书写力量。从本书可以看到,20世纪西方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在著者的诗学批评中已经得到创造性地重读,这种重读恰恰就是一种新的诗学理论的建构;这种批评不是用一种理论去套牢作品的解读方式,而是那种着大师作品书写的方式,是理论高度与文体之美并肩、精神格局与杰作媲美,以唤醒杰作的艺术生命并创造新的艺术生命的方式。因此,这种批评与创作并肩而立的创造性诗学解读,是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值得肯定的新范式,是中国传统诗话与当代理论结合的播扬文化道路自信的有效探索方式,对中国当代文艺批评与创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
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
赵汀阳
¥54.40
本书是一本科技哲学的文集,多数是关于人工智能问题的,但不限于人工智能,也涉及基因编辑,还有一篇讨论“宇宙社会学”——刘慈欣设想的一个存在于科幻中的理论,虽然不是被承认的学科,但其中包含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论文有:《一个反存在的存在论问题》,《近忧远虑:人工智能的伦理学和存在论分析》,《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何以可能?》,《人工智能会是一个要命的问题吗?》,《是人的问题还是人工智能的问题?——回应博古睿研究院(Berggruen Institute)关于人工智能的问题》,《完美是好的吗?》,《人类可能会死于好事而不是坏事》,《坏可能世界与“安全声明”——来自<三体>的问题》,《未来的合法限度》,《要命的不是人工智能统治世界, 而是人可能先亡于它创造的一切好事》等。书稿较为集中探讨了现代人工智能的区分、本质、危险、可能的解决办法等问题,具有前沿学术价值。
49元5本 跨学科课程的杨浦构建与研究
跨学科课程的杨浦构建与研究
陈琳 著
¥22.00
21世纪以来,构建跨学科课程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有效提升学生真实问题解决能力的路径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市杨浦区展了跨学科课程发与实施的先期探索,并将所获得的丰富实践经验梳理总结汇编成本书,有助于教育界同仁参考和借鉴。 本书共有三个篇章。第一篇是“溯源”,介绍了跨学科课程展的理论溯源,呈现了具有明显区域化特征的跨学科课程设计与实施。第二篇是“践行”,介绍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的理论研究与行动经验,并辅之以课程说明与教学案例;表现了不同学段学校围绕“杨浦滨江”这一共同的本地资源,展跨学科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概貌。第三篇是“启思”,主要从跨学科课程的特与认证、资源转化、作业建议,以及教师研修等方面,既对前文内容行补充说明,也对跨学科课程的发展提出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