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八里桥畔论唐诗(凤凰枝文丛)
八里桥畔论唐诗(凤凰枝文丛)
薛天纬著
¥40.00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却历久弥新。本书为著名唐诗学者、原中国李白学会会长薛天纬先生*的学术随笔结集。内容主要涉及唐代诗歌、与唐诗相关的人、事和典故等等。如《请 让“诗仙”李白的生命延续一年》《苏轼诗中的“饭颗山”》等,文不甚深,涉笔成趣,简洁可读,意味悠长,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和学习。
49元5本 跂予望之(凤凰枝文丛)
跂予望之(凤凰枝文丛)
刘跃进著
¥40.00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刘跃教授的随笔集,分为三辑,主要内容涉及其个人求学的历程,谈读书的苦乐,对前辈学者的回忆、纪念,如郑振铎、孙犁、姜亮夫、邓绍基
49元5本 古典学术观澜集(凤凰枝文丛)
古典学术观澜集(凤凰枝文丛)
刘宁著
¥40.00
《古典学术观澜集》为知名的年轻学者刘宁的学术札记结集,分为“问道师说”“游学新知”“心香一瓣”三部分。其中,“问道师说”是对师长为学之道的思考,“游学新知”以海 外学术交流中的思考为主,“心香一瓣”表达了对远逝的亲人师友的怀念。作者以一位女性学者的细腻和温婉,娓娓道来,让读者在思考之余,也有更多感动。
49元5本 仰顾山房文稿(凤凰枝文丛)
仰顾山房文稿(凤凰枝文丛)
俞国林著
¥40.00
本书系凤凰枝文丛之一种。作者俞国林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宫词以及近代学术史研究。受到学术界关注。本书主要包括作者宫词研究、中华书局出版史事钩沉以及序跋等三部分组成,这些文章既展示了作者在古代文学专业领域研究的成果,也展示了作者在编辑工作中对出版史研究的贡献,是普通读者了解学术出版、感受学人风采的很好读本。
书籍秘史
书籍秘史
【西】伊莲内·巴列霍;李静译
¥66.99
古欧洲的道路上,一群神秘的猎人在寻找一种无声的猎物——书。他们背负着埃及国王交付的秘密使命,要为他搜罗世界上所有的书,建造一座尽善尽美的图书馆。 书曾经无比稀有,令有权势的人着迷,到如今,每天都有无数本书被印刷出来。书籍的诞生及变迁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本书将带你展一趟穿越书的生命的旅程。从尼罗河畔的莎草纸,到亚历山大港的伟大图书馆,从游吟诗人的荷马史诗,到苏格拉底对书面文字的批判,从学习抄写的贵族子弟到替人朗读的奴隶,你将领略到古希腊和古罗马各种关于书的迷人故事。 互联网、电子书等新兴技术不断唱着书籍的哀歌,其实越新近诞生的物品,寿命往往越短暂。而已历经千年的书籍,可能还有漫长的生命。
49元5本 文明的回响
文明的回响
陈平
¥49.00
本书是“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国际研讨会的文章汇编,内容涵盖了从2009年10月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举办的“2009首届中国(九寨沟)濒危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到2020年10月在广州举办的“‘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国际研讨会”的专家发言。研讨会采用学术理论研讨加实践经验分享、地方政府官员与部门城市管理者互动、传统手工艺人与当代设计师相互赋能的生动灵活形式;参会者从大专院校学者、行业领域专家、传统手艺从业者、当代设计师、国际组织代表、政府管理者、地方官员等不同层面与不同领域的人士,体现出跨界、跨领域交流的多样化;论坛主题聚焦文化遗产,既有文化遗产的保护经验分享、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发展与创意设计、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业的相互赋能、文化遗产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与数字化保护与应用,又有新媒体、多媒体跨平台合作对文化遗产的推广与传播等专题研讨,新颖生动,社会影响深远。
成长的声音
成长的声音
李勇剑
¥9.90
  《成长的声音》是小作者李勇剑的第二本书,如小作者所述,书中写了很多快乐的往事。中所收录的文章真实地反映了小作者精彩的童年生活,有对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之感受,也有读古人之书所抒发的感慨,有渐行渐远的童年往事……这其中无不告诉读者一个道理:在成长之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成长或许是波涛汹涌,或许是风平浪静。在成长的道路上,*多的便是快乐。
动植物的趣味小史(全2册)
动植物的趣味小史(全2册)
赵爽
¥70.50
本套装包括《西游妖物志》《人文草木:16种植物的起源、驯化与崇拜》共2册。 《西游妖物志》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对其各种角度的解读也屡见不鲜。《西游妖物志》共30章,聚焦“《西游记》中的动物视角”,按照“动物妖精”在《西游记》原著中的出场顺序,细致考证了各类菩萨、取经团队成员、取经路上制造出八十一难的各类魔怪的身世演变及其在现实中的动物原型。充满趣味横生的观点交融与文化混搭。 在书中,人神魔,佛道儒,民俗文化、动物科普……“虚”“实”两个世界穿插且互为印证;移花接木、借尸还魂、层叠嵌套、抟土重塑……对比历史版本如元杂剧,分析故事转移、嫁接、人物重塑等演变,一窥吴承恩《西游记》的形成过程。 作者文思活跃,文笔跳脱,用另类视角品读西游,带来一番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人文草木:16种植物的起源、驯化与崇拜》植物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与衣。仓廪实而知礼节,植物的驯化直接推动了人类身体与智力的发展,文明随之产生。植物为人类带来光明与力量,导致世界人口急剧膨胀;也无数次引发战争,让人类陷入经年的兵火;植物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世界格局的形成,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影响人类文明进程;它同时寄托着情思,是人类某种情感的象征,无数的传说故事因它而起。植物连接人与人、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关系。你可以了解一颗土豆的全球之旅;看从古希腊神话中走出的“金苹果”如何跌落到现实的盘中;通过《玫瑰圣经》去认识那些已经消失了的古典玫瑰;探寻葫芦在不同民族中的原始崇拜……全书贯穿128幅插图,从16种植物的起源、传播、驯化到它们的文化记录与历史演绎,为我们呈现了一幕幕生动的植物穿越之旅。
东张西望
东张西望
张暮辉
¥9.90
本书为学者、翻译家孙传钊先生近年学术随笔文字的结集;为“独立阅读书系”第二辑之一。 本书集中于对域外学者相关著作和言说的集中审思。辑一“共同的责任”涉及共同体成员、公民、公民中的精英阶层,尤其是知识分子群体的政治伦理责任;辑二“西方左翼知识分子”针对读书界对这一群体的误解作出深度解读;辑三“回眸东瀛”侧重于与日本相关的著作的个性阐释。
天南地北中泰人
天南地北中泰人
《天南地北中泰人》编写组 编
¥109.99
书如其名,名如其人。在《天南地北中泰人》中,真可谓群贤毕至,老少咸集,大家都端坐在电脑台前,或将稿纸平铺于桌面之上,为喜迎中泰60年华诞凝神构思,将心底里想说的话儿一字一句地用键盘敲出来,一笔一画地写出来;或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或展现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或抒发员工感恩中泰的各种情愫,或对企业的美好未来充满期待,或吹响激励同伴齐心协力的前进号角……《天南地北中泰人》的稿件来自中泰员工,反过来,中泰的员工又能读到自己同事的作品。有些创作也可能是稚嫩的,但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树木植根于大地,始终接着地气,平易才能广泛传播。更何况,如新月之既出,定能见其盈满。华泰热电厂有位员工说得好:企业靠员工发展,员工靠企业生存,我们要为她的和谐、发展尽微薄之力,因为我们是其中的一员。
猎书记
猎书记
理洵
¥5.99
  西洋的爱书人以猎或钓鱼比喻书的境界,称之“猎书”或“渔书”,有猎艳的意境;而国人则称淘书、书和读书的行为为“猎书”。   觅书和读书,无异于我们精神上的狩猎;淘书和读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都会成为作者诉之笔端的有趣文字,成为一段有欢笑,有哀伤,有轻松抑或沉重的思索,亦有自在抑或拘谨的心灵放飞的猎书手记。
树梢上的中国
树梢上的中国
梁衡
¥34.00
《树梢上的中国》是梁衡先生跋山涉水寻访人文古树后写就的一部散文集。书中记录了中国大地上众多古树的历史兴衰,融了作者“人文森林”的理念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倡导绿色文明的人文思考。 梁衡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先生热爱自然,钟情古树,在全国挖掘三百棵有历史背景的人文古树,授名挂牌,其文化意蕴堪比唐诗三百首。在《树梢上的中国》中,作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多棵古树,挖掘古树及其背后动人的历史与人文故事,写就《华表之木老银杏》《万里长城一红柳》《中华版图柏》等经典力作。作为“人文森林学”的首创者,作者认为每一棵古树,就是一部绿色的史书,是活着的历史坐标,是能与人类对话的生命地标。 《树梢上的中国》里不仅有灵动的文字,还有实景古树照片与亲绘古树图。作者用文字、用照片、用绘画、用那颗赤诚之心全方位地表达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历史的尊重。
49元5本 分众阅读:读物给养头脑
分众阅读:读物给养头脑
万宇,王奕(著)
¥33.54
物以类聚人群分。《分众阅读:读物给养头脑》通过构建新媒体时代分众阅读服务框架,研判不同阅读群体,甄别不同阅读需求,指出了分众阅读与智慧提升的阅读推广新方略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严明
¥21.00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是素有“诗人摄影师”之称的中国著名摄影家严明的影像随笔集,也是中国内地摄影师创作手札。   本书收录了严明自2008年以来的代表作品,包括“我的码头”系列、“大国志”系列等(包括部分从未发表过的部分新作)。全书分四章,以“抉择”“思量”“因果”“恩典”为题,有故事的影像与影像背后的故事互为注脚,延伸出摄影家通过摄影,对业余与职业、肉体与精神、局部与整体、现前与长远等主题的洞见,也是作者“预感到路走过一半”,对“沿途所受的周济和体恤”,以及“对被称为作品之外的那些万水千山”的一次整体思量。   正如作者所说,本书“是个机缘,如果可以,我愿意心怀惴惴地说出来。无意告诉别人我走过了多少路,倒是可以让人知晓我在每一个路口的徘徊,哪怕是让人看看这个不擅闪躲的人身上留下的所有车辙。”   作者以内心深处的真诚,和充满诗情的影像与文字,为我们展现出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的荒诞与浪漫。   【精彩文字】   ●我的码头是走累时的一碗面、一钵粥,是远处的夕阳和经过近前的一张陌生和亲切的面孔。我要走更多的路途,或许码头是一片永远都看不到尽头的昏暗水域,我可能注定一生泅游。   ●我们是不愿意去想死亡的,但不应该忘记死亡。我们容易把时间花在那些已经明白了,却还在装作不明白的事上。   在我看来,多大的主题也莫大于时间的主题;一切悲怆的故事,莫不是时间的故事;浩大的成本,莫过于时间成本。   ●我们喘着气,为的是那些让我们喘不过气的时刻。   ●无限思量,徒留怅惘。剩下的,是一种掏心窝子的空。其实明知会如此,只是心里总放不下。江水还在拍着山石,江山其实永在。   ●谁先动心谁先死。在动了感情之前,不必先动心机。心机是会被看出来的,那叫心机之作。   ●午夜时分的街边,天让问:“严明,你觉得自己重要、特别之处是什么?”我喝了口啤酒,抬起头,很认真地告诉他:“是我脑子里没有屎。”   ●佛教里说的人生三重境界: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看就像极了我们学摄影的过程。阶段的“看山是山”,就像初摄影的世界,花花草草,见啥拍啥。后来,涉猎渐广、涉世渐深,世界常被我们用来寄托怀疑与批判、迷茫和叹息。后,经过了提炼、抛弃,会抓住真相和本质,得到了走出经验之后的深刻。终于悟,参透人生,胸中自有山水。   ●薇薇安留下的照片中,有不少是她对着镜子或橱窗的自拍,朴素且体面。可以想见,她在忙碌中也曾量和慨叹过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没错,身体和生命,构成了人生的全部迷局,我们要有足够的耐性用身体穿过生命,并且保持发型不乱。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盏微弱的灯,都是流浪着的、时间的孩子。我自己也是一只不系之舟,怀揣着瞬息换千年的野心,融了这古往今来都没有变过的漂泊流浪。年月把太多拥有变成失去,但还是遗漏下一些旧情怀,陪我们一起,一直去往我们那么不确定的未来。   ●我原本以为摄影可以是悠游于不停变换的码头,可以是攻城略地般地转战江湖,凭着铤而走险的勇气踏遍万水千山即可。可是,一旦抵达那些动人的所在,心随境转,心都会久久停留,离也会挂念。它是动用灵魂的事,它根本不是一件可以定出收工时间的事。精神的游牧一旦诗意地还乡,离别即是流放,虽半步即是天涯。   ●这几年,我经常去郑州,经常在经过火车站时想去找一下当年我和父亲地铺睡过的那个母婴室,想去看看。郑州站二十年前就建得特别大,现在仍没有变,但每次我也总是匆匆或内心里以匆匆为借口而没有去找。我怕想起曾伏在父亲背上看着他的每一步艰难,怕想起他问路时的焦急神色,怕想起他花钱时的每一次为难。   我怕当真再次去到那个地时,会站在跟前,流下泪来。   ●有朋友问我,你不让孩子学摄影吗?我觉得将来他如果喜欢摄影,一定是在他认知了这个世界,迫切需要用摄影与这个世界连时,他自然会抓起相机。不宜再用吃饭、谋生这些概念加在下一代身上。就像我的现在,用手中的相机跟这个世界连、吐纳,以前用音乐我没有做到的分享和对话,现在可以用影像做到。拜自然所赐,我又能与孩子分享音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有声有色的生活呢?不为什么,只为喜欢和曾经喜欢。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啊!至此,这个事情算是终于想通了,陪伴和鼓励,就是我能给他的精神财富了。儿子也问过我:“爸爸你后来怎么不搞音乐了呢?”我说:“爸爸没有坚持,爸爸现在后悔了,我觉得还有时间,爸爸要跟你一起不再离它。”   我也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我早十年搞摄影,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我没有搞摄影,继续搞了十年音乐,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当然这些问题现在已经没有答案。但是,在有音乐的日子里继续搞摄影会是什么样子?这个将来一定有答案。   或许,我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鼓手呢……   呜呼,音乐!   ●荒诞是现实的呻吟声,一直提醒我们,痛在哪里。   ●我也很快发现,我拍得多、拍得好的时候,正是曾经仅凭两条腿走得苦、远,走得膝盖都发烫的时候,是在疲乏的时候,也是心跳剧烈的时候。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田园,是我们这个基于农耕文明发展起来的国家的载体。诗、酒、歌、画都从中来,动着我们并慰藉着后来的灵魂,它抹平了一切痛苦与不安,那应是荒诞发生前的样子。“此心安处是吾乡”,家乡不能只在诗酒歌画中,留住并延续残存的中国式的浪漫美好,是我心所愿。   我怜惜着那些活着不易的人们、那些存在不易的物们,陪伴着这个时代的所有不堪与失态。真的不想只当我们是去送葬,真的不想让后来人只能在我们的影像中游园惊梦。都说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而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与它相遇,不是缘分,是我们的命。   我决定认命。   因为,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益斋漫录
益斋漫录
郭杰
¥9.00
《益斋漫录》是作者近年未有关中国古代文化、中国文学等方面的文章结集,包括关于中国古代作家的论析、作品的赏读,以及相关文学和文化现象的探讨。内涵丰富,语言生动,雅俗共赏,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文化品位。
49元5本 印象美国
印象美国
郑进达
¥19.36
本书为一部文化散文随笔集,主要内容为作者留美期间对美国文化、社会管理、民众生活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整理成二十三个“印象”主题,如“民众精神积极乐观”“公共秩序井然和谐”“经营理念新颖独到”“以人为本理念至上”等,对读者了解美国社会具有参考价值。
49元5本 夜航船
夜航船
[明]张岱
¥48.00
《夜航船》是一部来自三百年前的“百科全书”,也是张岱这个文人眼中的大千世界。从天文地理、四方星象到三教九流、古往今来,或严肃,或幽默,或正经,或玩笑,无所不包,读来令人欲罢不能。 1665年,六十九岁的张岱为自己写下墓志铭,其中并未提及《夜航船》。 1689年,张岱卒于九十三岁。《夜航船》从此湮没。 三百年后,尘封抄本现身于世,辗转入藏宁波天一阁,《夜航船》重现天日。 张岱喜欢的事是:深深庭院,眼神波俏的丫环,繁花和少年,华丽的衣裳,骏马奔跑的姿态,神奇的灯,烟花在幽蓝的夜空中绽放;还有梨园歌舞,紫檀架上的古物,雪白的手破开金黄的橘子,新绿的茶叶在白水中缓缓展开,这些都是张岱喜欢的事。 于是他写了这本三百年前的“百科全书”,这些也正是《夜航船》里的全部内容。
49元5本 剑桥语丝(增订本)
剑桥语丝(增订本)
金耀基
¥17.36
《剑桥语丝(增订本)》是作者英国剑桥游后的文字纪录。这里收集的几篇东西,除了是关于剑桥的,就是与剑桥有关的牛津、海德堡以及与剑桥有血浓于水的关系的美国麻省的剑桥。《剑桥语丝(增订本)》文字轻松,不严肃。像是游记或小品文之类的。
残阳如画
残阳如画
方梁
¥4.80
  本书作者方梁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左上肢残疾,供职于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因自身及工作原因,十分关注国内外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工作的发展。本书所收录文章看似游记,实际上关注的并非风景,而是当地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并通过所见所闻反思国内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状况,其中不乏胸怀宽阔、态度诚恳的学习姿态,也不乏积极的对策建议。
铁未销集
铁未销集
理洵
¥5.99
读书是令人愉悦的事,偶尔神会其中,亦能神采飞扬,于是援笔抒意,竟留下些许文字,是偶然思想火花的碰撞,是寻常书情书意的交融。而独于知堂,深切而倾情,是谓“闲读”,实闲中味苦也。
49元5本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杨九俊,汪政
¥19.50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