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剧艺术(上)
¥13.60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全、规模*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3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24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舞台上的悲欢离合——世界戏剧史(下)
¥2.70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形式,人类历史的不断积淀,才使人类文明获得了增长。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出现的人物,变成史实,存储在人类的记忆中。通过这些史实,人们在头脑中进行了自己的创造和发挥,把这种储存变成知识的认识,就成了思想和智慧,于是开始了新的行动从而将人类的文明向前推进。


话剧艺术(下)
¥13.60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全、规模*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3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24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戏剧艺术(上)
¥2.00
艺术的诞生与发展,是人类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艺术已成为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构成,艺术素养也已成为人类精神境界的重要内涵。在璀璨的艺术星空中,那些有经典性的代表作品,不但是艺术家本身的才华表现,也蕴涵着时代、社会、民族的兴衰成败,揭示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源远流长的中国艺术殿堂是多姿多彩的:精美的原始彩陶、辉煌的商周青铜器、神圣的历代宗教壁画、博大精深地雕刻以及美轮美奂的音乐、戏剧,无不体现着中国艺术的无穷魅力。在这里,既有审美的欣赏,更有历史的认知与启示。《中国艺术史话》以精炼、浅显的语言与精美的艺术图片共同阐述人类源远流长的艺术发展历程,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各种艺术的精华,多角度介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

世界文学与戏剧历史纵横谈
¥2.98
在人类缓缓的历史进程中,人类辉煌的往昔,是祖先智慧的创造,更是永垂不朽的传奇。追寻世界历史,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高度关注。


教你学习曲艺
¥6.98
口才是指我们在交际的过程中,口语语言表达得十分准确、得体、生动、巧妙、有效,能够达到特定交际目的和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口语表达艺术与技巧。

戏曲艺术(下)
¥1.85
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 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中国称之为“话剧”。广义可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等。戏剧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成分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性歌舞。它与歌舞有着血缘的关系。但东西方的发展过程中,又呈现淡化歌舞、强化戏剧性因素或反之的,或相间融的不同形态,构成了人类戏剧的主脉。

低吟浅唱的世界戏剧(上)
¥2.80
历史对于整个人类,就像记忆对于我们每个人一样,它说明我们现在做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这样做,以及我们过去是怎样做的。因此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必须知道它的历史。

世界戏剧发展概况
¥0.99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了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也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排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的范畴。 人类艺术几乎与人类文明共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艺术的研究应当为希望了解和探寻艺术秘密的人们提供一些答案,应描述和展现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懈的艺术追求轨迹,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把人们引向一个迷人的领域,展现人类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艺术历程。 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融合的形势下,我们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无论是干部、教师、学生和其他文化工作者,都迫切需要了解世界,自然也渴望了解世界文化艺术的历史。因此,近年来,人们对于世界各国的交响乐、芭蕾舞、现代舞、世界绘画、世界电影等,越来越感兴趣。这是一种很好的求知现象,也是人们扩大视野的主要窗口。 亚里士多德说:“求知乃人类的天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求知的天性不断焕发出来,形成了巨大的知识需求。作为具有现代文明素质的人,应该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文化艺术修养,但应该懂得文学,而且应该懂得艺术;不但应该懂得中国艺术,也应该懂得世界艺术。特别是我们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和一个开放的世界,不只是为了工作需要,就是日常生活,也应懂得一些世界艺术历史的知识。我们不但可以从艺术史中,欣赏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艺术品,领略一个又一个伟大艺术家的风采,还可以看到诞生这些伟大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逻辑和历史哲学。 为此,我们在综合了世界各国*艺术研究的基础之上,特别编辑了《世界艺术漫谈》,主要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戏剧、电影等主要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近的研究成果。 本套书在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同时为了增强可读性,本套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图文并茂,非常具有观赏性。 本套书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基础读物,很注重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发展介绍,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给予了重点介绍和分析。 本套书由于涉及的艺术门类众多,同时又有意识地以非专业读者作为主要读者对象,因而从专业读者的眼光来看,在有些问题上写得比较浅的现象。但是就大众读者而言,这样一部囊括艺术种类齐全、文字通俗生动、内容详略得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的艺术读物,相信能够引领读者畅游于人类艺术历史的浩瀚海洋之中。 本套书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可读性和启迪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世界艺术、增长艺术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中国戏剧演进史(套装共2册)
¥49.19
《中国戏剧演进史》从中国戏剧产生之初开始讲述,包括中国戏剧的起源、形成及演进,然后系统论述了包括宋金北曲杂剧、元杂剧、明代及清代戏曲等,同时详细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内极具有代表性的剧目、剧作家等内容,使读者能够通过本书系统、清晰地了解到中国古代戏剧的发展脉络及其中的各种重要问题。


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6.88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


我们这样走过
¥10.10
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自成立以来,特别是2012年法人注册登记以来,积极反映智力残疾人及其亲友的呼声,服务智力残疾人的特殊需求,维护智力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为纪念中国残联成立30周年,中国智协整理了近年来的调研报告、项目总结、科研探索、重要讲话、先进经验,以及杰出智障人代表事迹、助残扶残经验等并汇编成书,全面反映了协会的发展历程和巨大成就,对全国各地智协进一步开展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示范作用。


中国地方戏生存传播例案研究
¥14.20
《中国地方戏生存传播例案研究》共收录了十二位学者的十篇戏曲研究文章。本书内容涵盖目连戏、歌仔戏、越剧、调腔、越调、五音戏、罗罗腔、新城戏等多个地方剧种;调研范围覆盖吉林、山东、山西、河南、浙江、安徽、福建、上海等地区;在对传统戏曲生存空间尽量细致深的调研基础上,关注焦是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戏曲传播的整体状况和现实问题。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戏曲的数字化生存与传播研究》成果。


粤剧与广府文化
¥26.00
民俗是戏曲形成、发展的土壤,戏曲是民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粤剧素有“南国红豆”美誉,又称“广府大戏”,是广府地区*大剧种,并流播于两广、港澳及海外有广府华人居住之处。粤剧由多种外来戏曲声腔与广府本土艺术形式不断融合丰富而成,身上烙刻着广府文化的地方印记、流淌着广府文化的历史血脉。 本书从外来声腔南来粤到本地班出现,从粤剧改良到城市戏院,为粤剧行了文化寻宗;从粤西“年例”到粤剧“福地”,探寻了粤剧在广府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本书还追踪了粤剧在两广、港澳地区和旧上海的流播与轨迹,以及粤剧在东南亚、北美的海外传播与广府移民间的渊源;剖析了粤剧与民间曲艺、广东音乐、南派武术间的互动关联,书写了用一方水土所培育出的一方戏。


汉剧与汉派文化
¥25.00
本书是国内专门研究汉剧与汉派文化的著作。在充分掌握文献史料的基础上,作者系统考述了汉剧在武汉及其周边孕育与形成的历史,还原了清末民国年间汉剧“四派归一”的繁荣景象,揭示了武汉近代都市化程中汉剧在演出场所、舞台表演和伶人组织管理方面的变革。 本书还从“人”的视角观察艺人、观众在汉剧与汉派文化互动关系中的独特意义,重考察了清末民初大批城汉剧艺人的本地化,以及汉剧科班对汉剧艺人的培养情况。汉剧票友、票社与汉剧名角的双向交流,汉剧艺人在武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作为和表现,都诠释了汉剧与武汉及汉派文化之间的不解之缘。


秧歌戏与乡村女性
¥23.00
本书聚焦秧歌戏这一常见民间小戏与乡村女性社会生活的关系,以河北定州秧歌为重考察对象,兼及其他地区有代表性的秧歌戏。从小戏厚土(秧歌戏的民俗环境)、粉墨“乾坤”(秧歌戏的性别扮演艺术)、“栓老婆桩”(秧歌戏内外的乡村女性)、别样花容(同域文艺与同题戏曲剧目中的女性表达)等方面,作者重介绍、分析了秧歌戏戏俗信仰、表演艺术、戏班历史和剧目文本中对于女性的认知、想象和塑造,及其在其他民间文艺形式和戏曲剧种参照下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秧歌戏对于女性妆扮、生计、交际等生活日常的描绘刻画,对于女性婚恋观、事业观、婆媳及亲子等代际关系观念的流露展现,都勾连着戏外更为深沉复杂的女性意识和更为宽广的社会空间。乡村女性借由秧歌戏,安放了她们的冷暖;而我们则借由秧歌戏,走了她们的世界。


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全10卷)
¥255.00
中国戏曲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民俗文化流变史。但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传统戏曲出现了发展失衡和保护不力等现象。“古调多自爱,今人不多弹。”因此,发掘和加强戏曲这一文化遗产的自觉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不同于一般的戏剧本位研究,本丛书把戏曲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研究重点聚焦在“历史”与“文化”上,通过对各剧种所处地域的历史分析,突出阐述了各剧种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其反映出的风土人情、审美意趣,并进一步揭示了这些剧种独具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它们在所流传地区业已成为地方名片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兼顾学术与通俗、研究与普及、历史与现状,形式上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对保护和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苹果车:政治狂想曲
¥31.20
“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选取世界各国各语种具经典性和代表性的文学名著(如《简•爱》《双城记》《老人与海》等),同时选择翻译质量好且获得社会各界和学术界共同认可的译者译本(如朱生豪、张谷若、吴钧燮、郑振铎、曹明伦等),兼顾学术的系统性、文学史的全面均衡和适应当代读者的可读性。本丛书为放丛书,此后积累延续出版。 《苹果车——政治狂想曲》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于1928年创作的戏剧。书名“苹果车”源自英国俗语“弄翻苹果车”,即“搅乱如意算盘”。这是一部有关政治哲学的讽刺喜剧。作者通过这个虚构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英国政治的隐忧。故事梗概:虚构的英国国王马格纳斯与首相卜罗塔斯及其内阁发生争执。首相和内阁试图剥夺君主制剩余的政治影响力,国王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危机,一切照旧,但是后却留了个政治问题,没有解决…… 萧伯纳通过这个虚构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英国政治的隐忧,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很有先见之明。 本书为老舍译本,是中外两位戏剧大师的智慧结晶。

文学与电影十讲:在无限的世界里旅行
¥49.90
伟大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也带点俗气? 纳博科夫为什么欣赏不来陀思妥耶夫斯基? 鲁迅的《孔乙己》与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有什么相似处? …… 近年来,众多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热门影视进入大众视野,从纸页到银幕,文学与电影的互动愈发紧密,“文字”与“图像”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构筑出一个立体的艺术世界。本书以极具思辨性的视角、通俗易懂的文笔,围绕文学与电影的相互关系,解剖了大量中外文学、电影、艺术经典作品,从《诗经》《搜神记》到鲁迅、张爱玲,从《哈姆雷特》《堂吉诃德》到《变形记》《追忆似水年华》,从贾樟柯、姜文到《罗生门》《盗梦空间》《布达佩斯大饭店》……探讨作品70+部,关涉作家、电影人、艺术家、哲学家50+位,深度解读文学作品,详细讲解电影基础知识。 为了比较文学原著与电影改编,在二者间建立新的对话,作者回归作品,以深厚的文本细读功夫,将作品放置于历史时代背景中,给予文化反思。在他的笔下,30年代沈从文的《边城》是为了治疗历史对个人造成的病症;讲述60年代的《太阳照常升起》想对历史有所言说;90年代的《活着》和第五代导演,从追求启蒙走向启蒙的反面——以文学、历史为参照系观察电影,看电影如何扮演时代精神的同谋者,作者的笔触中既饱含同情理解,也极具批判力度。 这本书不是那种堆砌脚注的乏味学术著作,而是将文学解读、电影评鉴、哲学思考熔于一炉,在十讲的篇幅内,用精炼的语言,将艰深理论抽丝剥茧,金句频出。“通俗亦深刻,短小却广博”,“大有以十讲的形式涵盖‘文学、电影及其他一切’的气势”。打开它,抵达文学与电影的无限世界。


中国古代戏剧科诨发展史
¥39.99
本书主要探讨中国古代戏剧科诨的起源与发展,对科诨的种类进行了梳理,理清了各类科诨在中国古代戏剧中的运用情况及发展脉络,阐释了杂剧、南戏、传奇中的科诨特点及相互影响,发现了科诨的发展与戏剧发展的同步调关系。

王芷章文集
¥35.20
本书是由王芷章的女儿王维丽及其女婿李庆元整理的,收录了王先生的《腔调考原》《中国戏曲声腔丛考》《清升平署曲本目录》,以及王芷章先生从1942年到1949年长达八年的日记。其中王先生的戏曲研究论著——《腔调考原》《中国戏曲声腔丛考》《清升平署曲本目录》,均是在大量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在当年出版后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次我们集中将其收录在一本书中,对于今天的戏曲研究者仍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王芷章日记记录了他在国内战争时期,奔走各处、艰难困苦的生活,以及他积极参与救亡运动中表现出的爱国精神,是首次整理出版,对于系统研究王芷章先生的戏曲理论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