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诚罗珠作品第四辑:心如虚空+心如宝藏(共6册)
¥214.99
慈诚罗珠作品第四辑:心如虚空+心如宝藏(共6册) 《六祖坛经》记录了六祖惠能大师的精彩开示,篇幅虽短却意义深远,是历史上*被奉为“经”的论著,也是禅宗思想的重要依据,可见其地位之尊崇。全文简明有力、内涵丰富,清晰地为众人指明了心的本性,并告诉大家,每个人内在都具有觉悟的智慧,只要善用此心,人人皆可成佛! 达摩祖师是禅宗的开宗鼻祖,有关他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而其亲口所述的达摩四论,不仅是显宗经论中的*之作,与密宗的*高见解也相差无几。 《血脉论》围绕“心外无佛,心即是佛”的禅宗要义展开,对于实际修行中极易出现的误区也作了清晰的指正。 《破相论》即破除我们固有的常、乐、我、净等颠倒认知,*终从一切束缚中解脱出来;全篇以问答的形式,宣讲了大乘佛法的修行窍诀。 《悟性论》主要宣讲什么是心的本性以及如何证悟心的本性,并详细诠释了佛法不同层次的学修原理,高屋建瓴地为我们指明禅宗的核心见解和一切修行的关键所在。 《四行观》宣讲了进入大乘佛教的两种方法——理入和行入。


了凡家训
¥24.50
本书包含《训儿俗说》和《庭帏杂录》两部分内容的白话文解读及原文附录。《训儿俗说》8章分别是立志第一、敦伦第二、事师第三、处众第四、修业第五、崇礼第六、报本第七、治家第八,是名副其实的家训,自成体系。了凡教育儿子,内容具有逻辑化、条理化、具体化、日常化、琐碎化、实操化特征,通过滴滴的习惯养成,而成就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贤,这是系统化的培训套餐。《庭帏杂录》是了袁仁夫妻的言行记录,具有语录化、故事化,甚至表演化的特征,这倒不是说袁仁夫妻故作表演,而是指他们的言行形象、生动,在言行中透露出道理和道德的教化功能。本书既包含日常做人做事时的洒扫应对,又包含修身养性时的身心修炼,还包含参悟人道和天道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方法。


奥古斯丁与罗马帝国(“经典与解释”辑刊65辑)
¥29.50
本辑围绕奥古斯丁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与柏拉图、马基雅维利等人的思想关联,选译重要的学术论文,具体考察的问题包括:《上帝之城》中的张力,奥古斯丁的政治学思想,奥古斯丁对罗马传统思想的改造,奥古斯丁如何受柏拉图主义的政治哲学并将其纳自己的总体思考,以及马基雅维利与奥古斯丁的思想关联。


希腊哲学之知识行为问题
¥19.99
作品为弗兰克·梯利《西方哲学史》节选,聚焦古希腊哲学从自然探究向人类自身认知与行为的转向。该部分以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及其学派为核心进行了一系列哲学探讨。


希腊哲学之伦理与宗教运动
¥19.99
作品为弗兰克·梯利《西方哲学史》节选,聚焦希腊化至罗马时期的哲学转向,分别探讨伦理学体系的重构与宗教哲学的兴起。其中《伦理运动》系统梳理乐希腊化时期三大伦理学派的哲学实践,第五篇《宗教运动》则追踪哲学与宗教的融合。


近代哲学之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19.99
作品为弗兰克·梯利《西方哲学史》节选,聚焦14-16世纪欧洲思想转型,系统阐述人文主义与自然哲学的兴起及其对中世纪神学的突破。核心内容包括人文主义、自然哲学转向、宗教改革以及革新认知论(蒙田的怀疑主义与库萨的尼古拉的“对立统一”思想,挑战经院哲学独断论,为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埋下了伏笔)。这一时期通过“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完成了从神学束缚到个体理性觉醒的过渡,成为近代哲学与科学革命的直接思想源头。


近代哲学之反对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下)
¥19.99
作品为弗兰克·梯利《西方哲学史》节选。梯利以历史学家的客观视角表达全部结束,梯利以“不偏不倚的批判”平衡客观性与思想深度,既避免陷入学派偏见,又为读者提供思辨工具;《西方哲学史》由此超越了单纯思想罗列,让更多人学会了哲学思考。

罗素文集(套装8册)
¥199.99
本套书收录了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八部经典著作,涵盖哲学、数学、伦理学、教育学及社会问题等多个领域。罗素以其深邃的思想、清晰的逻辑和人文关怀,探讨了人类知识的本质、道德与幸福的关系、社会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科学与哲学的交融。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罗素对理性与智慧的追求,也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世界与人生的多元视角。无论是哲学爱好者、教育工作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与思考,感受罗素思想的永恒魅力。

逻辑学经典著作(套装3册)
¥99.99
本套装汇集了三部逻辑学经典著作,从基础到进阶,全面解析逻辑思维的核心原理与实践方法。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的实例,帮助读者掌握逻辑分析的基本工具,提升辨别是非、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无论是逻辑初学者还是希望深化逻辑思维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培养清晰、严谨的思维方式,运用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罗万象的知识合集(套装10册)
¥199.99
《包罗万象的知识合集(套装10册)》堪称一座移动的知识宝库。《知道点中国哲学》以精炼语言勾勒中国哲学思想脉络,带读者领略先贤智慧;《中国姓氏文化》深挖姓氏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密码,探寻家族传承奥秘。《不可不知的2000个军事常识》《科学常识》《地理常识》分别从军事、科学、地理领域,以丰富有趣的知识点,满足读者对不同学科的好奇。《了解点中国名人》《中国文化》聚焦中国名人风采与传统文化魅力,展现华夏文明底蕴。《你应该知道的2000个历史常识(世界卷)》和《历史常识通识读本(珍藏版)》则从不同视角讲述中外历史,让读者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此外,《口头及书面用语规范手册》助力读者提升语言表达规范性。这10册书涵盖广泛,是读者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养的绝佳选择。


这世界无处不美:星云大师对人间的祝福
¥15.99
这世界美不美?可以很美,也可以很丑。心中怀有美好,你看到的便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心中怀着丑恶之念,你看到的便是一个丑恶的世界。在书中,星云大师告诉我们,只要以阔的心胸去包容世间的各种人、事、物,自然能看到美好的一面,领悟到世界上真正美妙、可爱之处。 108幅星云大师亲笔题写的一笔字书法,108则精妙禅故事。再加上星云大师精心甄选的108幅摄影作品,每幅摄影作品,星云大师都专门配有一段精妙的禅语。“108”是个吉祥的数字,寓意圆满。星云大师借由这本书,表达了他对世人虔诚的祝福。

道德经
¥18.00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先秦伟大思想家老子的著作,也是道家学派的经典文献,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思想源泉之一。本书以《老子》王弼注本为底本,参照众家加以考订、注释、白话翻译,并设置“文化史拓展”、“问题分析”等栏目,对于老子的道家思想进行深入浅出的论析,对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做了精到的论述,是一部适合大众了解、研习《老子》的优质读本。

柏拉图全集(全三卷)(四册全)
¥292.50
本版《柏拉图全集》由刘小枫教授主编,遵从西方学术界公认的忒拉绪洛斯体例,收录柏拉图所有传世作品,包括35篇对话、13封书信、释词1篇和托名作品7篇,分三卷出品:第一卷为中短篇对话、书信、释词及托名作品,第二卷和第三卷分别为柏拉图的长制对话《理想国》和《法义》。 本版《柏拉图全集》依托苏格兰古典学家伯内特的希腊文校勘本,并参照西方古典语文学家的多种笺注本和权威西文译本,充分吸纳西方柏拉图研究笺注成果。本版《柏拉图全集》由26位译者共同完成,译者均有过古希腊语文学训练,对所译篇目有专门深研究,多数译者还曾就所译篇目撰写过博士论文或研究专著,是基于研究的翻译。本版《柏拉图全集》译文紧贴希腊语原文,尽量贴近柏拉图作品原貌,同时注重传达柏拉图作品的文学性和对话的口语特色。译者对某些人名、地舆、诗文典故、语言游戏等做了简要注释,扫除了阅读障碍,提高了中译本的普及性。 综上,本版《柏拉图全集》是一套简明、可靠、可读性强的足本《柏拉图全集》中译本。

启智之火:塑造我们思维方式的希腊神话
¥64.95
神话并不遥远,它就在每个人的选择里 这本书不是“英雄主义”的神话汇编,而是用现代眼光审视:为何希腊神话里的失败、悖论与灰色地带比胜利更容易共鸣?无论是俄狄浦斯的自我追问、代达罗斯的飞翔困境,还是亚马孙女王的性别挑战,都让我们意识到神话不仅书写辉煌,更敢于直面失败、悖德和边界感。它们以复杂人性和分歧价值,成为现代社会探讨伦理与身份的镜像。 一本让你重新认识“自我”与“世界”的神话地图 这本书,不只是为了追溯宙斯、雅典娜或特洛伊的古老传说,更是为了重新理解“我是怎样成为现在的我”。希腊神话教我们:困惑、选择、迷失、追寻并不只是个体命运,而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故事。它不仅塑造了西方思想,也悄然影响着全球的教育、艺术、科技和社会想象。如果你想理解文明背后的心理密码,这本书会是你的钥匙。


沃格林与韦伯(“经典与解释”第66辑)
¥29.50
本书是“经典与解释”辑刊第64期。本期论题是“沃格林与韦伯”。 韦伯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德国思想家,其著作和理论对西方思想界影响深远。沃格林便深受韦伯影响,对韦伯学术思想的持续关注和反思贯穿了他的整个学术生涯。本期共选译了沃格林的四篇文章,其中两篇整体探究韦伯思想气质及其与西方现代思想的发展,另外两篇分别聚焦于尼采和德国霸权;还选译有著名沃格林专家的一篇文章,通过观察沃格林思想的变化探究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差别。

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
¥76.80
本书包含三个部分: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定位、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概念和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梳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差异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性质与内涵等三个方面来阐明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定位的重新理解。在第二部分中,作者首先对马克思本体论相关基本概念行分析,随后对“个人”“物质”“时间”“空间”“实践”“异化”“人化自然”等概念行了考察,并在此语境下探讨了马克思哲学的方法。第三部分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论古今学问
¥34.50
威廉·坦普尔爵士(Sir William Temple,1628—1699),出身于伦敦的英国文人、资深政治家,洛克的同时代人,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作者)的老师,十七岁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其时英国政治动荡,坦普尔爵士十九岁时离英国,广泛游历欧洲,后寓居爱尔兰,拒任篡位者克伦威尔朝中职务。王政复辟后,坦普尔爵士当选爱尔兰国会议员,始了他的政治生涯,长期作为英国大使与欧洲多国斡旋,缔结和平或战争的盟约。后来也许是厌倦了英国自伊丽莎白王朝以来所有政策都频频发生变动,即便在大使职位上勤勉敬业多年奔走,却未能如愿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诸多挫败之后,坦普尔爵士终向英王提出请求,希望像英国其他良民一样度过余生,再不问政事。坦普尔爵士从此蛰居于自己的庄园,纵情于阅读和写作更兼园艺,时有贤哲与贵人来访,并与英王及后来的詹姆士二世保持着长期的世外之谊,直至去世。 退休后的坦普尔爵士始关注法国知识界爆发的“古今之争”,并于1690年在伦敦发表了《论古今学问》(写于1689年)一文,对学界的厚今薄古派发起攻,引发了伦敦的“古今之争”。我们一直以为,发生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古今之争”是一场涉及文艺问题的论战。但在坦普尔看来,厚今薄古派的内在冲动是文艺复兴以来两百多年欧洲新兴王国的崛起,因此,他反对欧洲新兴王国的政制建设摆脱古典传统和古典德性的规制。他在《论古今学问》中说,西欧的日耳曼诸王国仅仅在近两百年才始出现自己的学问,与古希腊罗马学问相比,更不用说与东方其他古老文明国度的学问相比,只能算是学问上的幼儿。 本书收坦普尔爵士作品七篇,并附其生平文字一篇,展现了历史上的英格兰陷政制动荡之时,关心国家命运与精神品质走向的智识人如何思考。


苏格拉底的申辩(第3版)
¥34.50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被指控不敬神、败坏青年,于是他在由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作了著名的申辩。在审判官面前,苏格拉底自豪地宣布,他的生活是哲学生活,因而是一种值得过的生活,同样是在这些审判官面前,他又骄傲地选择了本来不一定要选择地死刑。 苏格拉底之死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核心事件,对西方思想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本版《苏格拉底的申辩》由北京大学吴飞教授译疏,吴飞老师参阅近年各家新出译本,在旧版基础上行全新修订。


本体论
¥44.00
这是一部探究宇宙本原(本体论),而论述认识论和方法论,追寻真理的哲学著作。本书揭示了宇宙本原是平衡的,其运行规律是“一生多”“一统多”“一等多”;人的大脑受制于天道平衡,对于万物,探求的是“次”“位”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万事找一”的科学方法论。“三论”一脉相承、圆融贯通、自成体系。 本书在宏大视野下,融通对比中西方哲学史上主要哲学家的思想理论成果,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做了深刻的发掘与阐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及价值认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本体论》采用对话体,表述简洁,深浅出,有助于阅读理解,对于人们拓展哲学视野、让哲学成为“有用”之学极有帮助。


与庄子哲游2
¥31.40
当代人在读《庄子》的故事并对其赋予自己的理解时,往往会在意义上产生曲解,产生与原有含义相去甚远的解读。《庄子》对当代中国人来说更具挑战性:它与社会和家庭普遍提倡的价值观截然相反,那些价值观常常使中国人获得良心上的安慰。中国芸芸众生的追求与庄子所倡导的原则几乎背道而驰。人们应该把《庄子》中的那些小故事看成微小的戏剧作品,这些作品以一种无害、柔和但又高度浓缩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捕捉到一些根本问题。 “小世界”与“大世界”之间的对立是《庄子》一书中不断出现的思考。《庄子》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反讽众多的成见、社会和道德义务,让我们反思生活中虚幻甚至荒谬的一面,这些都是造成我们心理和认知痛苦的原因。庄子邀请我们逃离现实中虚幻、自私、狭隘而有限的图景,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中,而不是在小人物生活的小池塘中,佯装快乐而安好。 读者所受僵化之苦的程度有多深,阅读《庄子》时的挑战就有多大。庄子不执著于任何事物,只是邀请读者参与来,与文本一起快乐地漫游,不寻求任何明确的,没有最终的目的地。这种话语在读者身上创造影响,让他从思维常规中醒悟过来,随顺事物的“变化无穷”,引向新的意义。

灵境之光:塑造我们思维方式的凯尔特神话
¥64.95
从凯尔特神话的真实演变,看见现代思维的边界 这本书用跨学科的视角,追溯了数百年来凯尔特神话与传说如何在文学、历史、考古和流行文化中不断被重塑,揭示了凯尔特神话如何影响我们对权力、时间、命运、民族、自然乃至两性关系的理解。从霍格沃茨到歌德、叶芝、王尔德,这些故事不仅属于古老的羊皮手稿,更渗透当代的小说、电影和游戏,作者通过丰富的考证与案例,让你看清日常观念中那些“理所当然”的假设,其实都源自神话的深层作用。 神话不只是遥远的传说,更是现代精神的底层剧本 我们常以为凯尔特神话早已消散在迷雾与远古吟游中,只属于石圈、古堡和失落的骑士。但其实,它们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身份认同和集体想象。这本书告诉你,神话不是童话,而是人类面对命运、权力、创伤与希望蕞真实的自我表达。它们让我们重新反观自身、审视世界,理解所谓“牺牲”“勇气”“归属”“自由”背后,是怎样的神话基因在无声流转。这不仅是神话史,更是一部现代人的自我认知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