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社会演讲8:人生很贵,请别浪费
社会演讲8:人生很贵,请别浪费
索达吉堪布
¥29.99
从2010年到2019年,堪布在各个社会活动现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身影,更留下了一场场真诚的演讲和珍贵的教言。 全套13本,本书演讲主题为:人生很贵,请别浪费。
每满80减40 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
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
郑振铎
¥33.99
希腊神话是欧洲文化的宏伟成就,是对人类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影响巨大的神话,是一扇通向西方文明源头的窗户。本书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郑振铎广泛搜集、翻译、整理西方相关著作,花费十余年时间精心编著而成,全书分为七部分,包括底萨莱的传说、阿耳戈斯系的传说、战神阿瑞斯系的英雄、底比斯的建立者、赫拉克拉斯的生与死、雅典系的传说和珀罗普斯系的传说,文辞优美,叙述生动,故事脉络清晰,是读者了解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的优秀读本。
每满80减40 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
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
蒋维乔
¥29.99
《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是蒋维乔教授的力作,该书系统梳理了自清初至民国初年近三百年间中国哲学思想的演变历程。蒋维乔将这一时期划分为复演古代学术时期和吸收外来思想时期,深入剖析了各学派、各家的学说述,并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分析。书中不仅展现了哲学思想的传承与发展,还揭示了社会变迁对哲学思想的影响。该书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对于理解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每满80减40 儒家道德话语
儒家道德话语
刘永春
¥33.25
儒家伦理思想正是借助汉语的语言I具財得以表达。根据汉语对儒家伦理思想的作用与贡献,儒家道德语言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 一部分汉语词汇被儒家用来表达其基本道德概念:如表达道德形而上概念的天、理、气;表达儒家美德和道德规范概念的仁、义;表达道德人格概念的圣人、君子。(二) 一部分汉语被儒家用来表达其道德命题及其论证,如对人性善恶的命题及论证)。(三) -部分汉语被儒家用来解释其基本观念,如汉代经学、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儒家道德观念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对早期儒家道德语言的不断诠释而实现的。(四) -部分汉语则被儒家用作道德修辞,如儒家文献中常见的表达道德观念的比喻、排比等修辞形式。(五) -部分汉语语言被儒家用作道德叙事,如通过家风家训、历史故事等表达道德观念,还通过行动的语言”礼”、 视听的语言“乐”、“物化”的语言‘ 器物”等表达其道德观念。总之,儒家对汉语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分运用, 对儒家道德观念的构建和传播意义重大。也正是由于汉语的独特性,儒家道德观念在概念、命题、论证、叙事等方面也具有显著的特,就总体而言,儒家道德语言是一种以以为本的语言文化。
每满80减40 1小时读懂稻盛哲学
1小时读懂稻盛哲学
皆木和义
¥24.99
如果你听过稻盛和夫,却还没读过他的相关著作,那么本书也许是一个好的始。本书浓缩了稻盛和夫的思想精华,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地整理出稻盛和夫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人生和经营智慧,揭了稻盛和夫成功的“神秘面纱”。因为本书是图文并茂的形式,所以原本需要一分钟才能理解的纯文字信息,读者能在一秒内就搞懂。可谓是一看就懂,拿来即用,可操作性强的经营指南! 本书虽然是简明图解,并不意味着简单浅显,书中论及了稻盛和夫几乎所有的核心思维和理念,且几乎涵盖了整个稻盛哲学体系的要:“运用哲学,展企业经营”“造高收益的经营体质”“通过阿米巴实现全员经营”。因此若要弄清和一步了解书中提及的诸多理念和条目,读者还可以一步阅读稻盛和夫的其他著作。
韩炳哲作品之文化与全球化(套装3册)
韩炳哲作品之文化与全球化(套装3册)
[德]韩炳哲
¥121.80
《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 因新技术而加速的全球化进程,正在“去远”文化空间,由此产生的“切近”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实践和表达形式。全球化进程起到了积累和集聚的作用,异质的文化内容簇拥到一起。不同文化空间相互叠加,相互渗透。时间同样失去边界。簇拥起来的林林总总,不仅让不同地域,也让不同时段失去了遥远性。更准确地反映当今文化之空间性的,不是感知上的跨、间、多,而是超。文化发生了内爆,也就是说,文化被去除了遥远性,成为超文化。 超文化性产生了一种特殊形式的旅行者。超文化旅行者去往的不是反世界,也不是彼处,实际上,他居住在此处与彼处成对称关系的空间里,他就在这儿,“内在空间就是他的家”。在景观的超空间里冲浪或浏览,与朝圣者以及浪漫主义的旅行者的行进方式都截然不同。超文化旅行者从一个此处去往另一个此处,超文化因而是一种关于此在的文化。 超文化旅行者在向文化观光敞开大门的事件的超空间中旅行,因此,超文化旅行者对文化(Kultur)的体验就是文化—旅行(Kul-Tour)。 《什么是权力?》: 关于权力概念,仍然存在理论上的混乱。这一现象如此不言而喻,概念本身却如此晦暗不明,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一些人来说,权力意味着压制。对另一些人来说,权力是一种建构性的交往要素。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权力概念不可调和地相互对立。权力有时关乎自由,有时与胁迫相连。有人认为,权力建立在集体行动之上。其他人认为,它与斗争相结合。有人把权力和暴力截然分开。对其他人来说,暴力仅仅是一种强化的权力形式。权力有时与法律相关,有时与专断相结合。 鉴于这种理论上的混乱,应当寻找一个灵活的权力概念,能够把不同的权力观念统一起来。需要制定一种权力的基本形式,通过转变内部的结构要素,从而产生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本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预设。 在对卢曼、卡内蒂、福柯、海德格尔、施米特、阿伦特、哈贝马斯等人逐一进行检阅和辨析后,作者提请我们注意尼采权力意志的另一面向:“它不为自己谋求任何东西,却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 在本书中,仪式标示的并非人心所向之地。相反,作为一个用来对比、衬托的外壳,它使我们的“当下”得见更为清晰的轮廓。不带怀旧情绪地勾勒出仪式消失的谱系,并不能说是一部解放史。沿着这个谱系会出现“当下”之症,首先是对共同体的侵蚀。与此同时,本书还会思考其他生命形式,它们或许可以将社会从其集体自恋中解放出来。 仪式是一种符号行为。它们流传下来并代表了承载着共同体的价值观和秩序。它们制造出一个没有交际的共同体,而如今一统天下的是没有共同体的交际。 如今的世界在符号方面非常贫乏。数据和信息没有象征力量,因此它们不容被再认识。符号的贫乏使得本来用于创造意义和共同体、稳固生命的图像和隐喻悉数流失。持续的体验在减少,而偶然性在急剧增加。 仪式和典礼是真正的人类行为,令生命显得喜庆又神奇。它们的消失是对生命的亵渎和庸俗化,是把生命变成生存。因此,通过对世界重新附魅,可望获得一种治愈的力量,以抵御集体自恋。
每满80减40 佛法在世间-人间佛教与现代社会
佛法在世间-人间佛教与现代社会
陈兵 著
¥42.00
本书是根据作者多年来从事佛教研究的工作经验所编写的。全书共分21章,对佛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作了详细的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人间佛教”导论、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佛教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中国佛教的回顾与展望、中国佛传统之反省、佛法依正不二论的现代意义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告别“第二性”
告别“第二性”
李石
¥61.60
性别平等是平等理想的重要维度,在人类迈向平等社会的过程中,女性意识逐步觉醒。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对性别平等的理论行了深探索,也有许多女性为争取平等而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本书回顾了西方思想史上的性别观念,聚焦启蒙以来的性别平等理论以及世界各国的女性运动,讨论社会契约与女性困境、社会主义与女性解放、家庭正义的可能性、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身份政治与女性认同、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权利、对待性的不同态度、女性与环境保护、国际关系中的女性角色、科技发展对性别平等的影响、女性发展的度量指标、性别平等的具体内涵等问题,以展现性别平等的观念史,并尝试建构理想的两性关系。 —————————— 女性的自由、平等和尊严,首先关乎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尊严。李石教授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对性别平等的研究,既是中国学者对女性研究的原创性贡献,也必将有助于一步唤醒性别平等意识。 ——俞可平,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性别平等问题既植根于对人性本身的哲学理解,更展为一个社会历史的演过程。本书从多维视角对此行了审理和讨论,提供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思想图景,从中折射出一个女性学者深具爱的心性、理性思考能力和独立立身之姿,恰为女性如何实现自我认同提供了一个范例。 ——田薇,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同“爱”与“自由”最具相关性的第三个词,作者告诉我们是“女性”。当爱的力量不足以穿父权社会时,女性何为?这位女性政治哲学家用厚重的篇幅,对这个问题行了深究。 ——吴冠军,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每满80减40 论语故事
论语故事
下村湖人
¥49.90
本书是一部《论语》故事集。作者以《论语》章句为素材和纲领,以孔子及其弟子为主角,撰写了28则小故事,既形象、直观地阐释了《论语》所蕴含的哲理,又生动地重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故事,以及春秋末期的社会风尚。比如《宰予昼寝》一章,作者根据《论语·公冶长篇》的一段原文,细腻地重构了宰予的心态变化,推想出“宰予昼寝”的前因后果。其描写能让现代的读者感同身受,进而更好地理解《论语》原文想要传达的道理。 本书分为28章,每章一则故事,章前附有相关的《论语》章句原文和白话翻译。
每满80减40 用好你的富缘
用好你的富缘
嘎玛仁波切
¥19.99
通过这本书,活佛示我们如何认识和对待世间的财富,从而实现财富与心灵双自由。 什么是人们该追求的真正财富?如何营造自己的财富场?财富与人的关系是很神奇的。修好财富的通道,胸襟越大,收获越广。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财富内涵,懂得分享与回馈,如此尊重财富,财富会越来越多。福报,一直播种下去才会一直拥有。而当既能拥有财富还能给别人也带来快乐的时候,生命也就更有价值。嘎玛仁波切告诉我们:智慧者驾驭财富,愚昧者被财富驾驭。拥有正确的财富观,珍视生命,拥有信仰,净化心灵,才能实现福德兼备、智慧通达的完美人生,生活才会越来越快乐,社会才能越来越和谐。
每满80减40 艾伦·格沃斯道德哲学研究
艾伦·格沃斯道德哲学研究
王小伟
¥46.80
2022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在此背景下,科技伦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变得极为重要。美国哲学家艾伦·格沃斯的工作在科技伦理中的影响甚巨,遗憾的是,国内学界对格沃斯的道德哲学未有系统介绍,其思想散见于一些中文文献里,这与其在国际学界的影响形成鲜明反差。正因如此,研究格沃斯的道德哲学,对理解把握国外科技伦理基础理论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这对于融汇不同思潮,发展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科技伦理思想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特撰写本书。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共有三章,分别从格沃斯道德哲学的背景(第一章),其独特的辩证必要性方法道德推论(第二章),其能动性与规范性来源的讨论(第三章),介绍了格沃斯独特的伦理学思路。第二部分共有五章,首先 比较了格沃斯的道德最高原则PGC和康德绝对律令的异同(第四、五章),继而分别介绍了PGC推论的主体间性问题(第六章),道德原则作为一种命题的可能(第七章),以及格沃斯如何处理“是与应当”的繁难问题(第八章)。从这几个角度重构并反思了格沃斯的道德哲学。第三部分包括四章,分别从格沃斯PGC道德最高原则的直和间应用(第九章),格沃斯论尊严和权利论(第 十、十一章)和其可能的未来的角度(第十二章),对格沃斯哲学的应用和前景行了反思性评价和研究。
每满80减40 盲点与出路——中西比较视域下的儒家思想研究
盲点与出路——中西比较视域下的儒家思想研究
谢文郁
¥53.40
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强劲的思想倾向,即追求运用西方思想中的所谓“普世价值”来改造并建构当代中国新文化。尽管这种努力至今仍然有人在持守,但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这种努力与中国人的生存意识存在着内在的根本性冲突。每一种文明在起源上都有独自的核心价值,包括其原始生存关注和基本运作原则,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但同时也框架了其视角,生成各种视角盲。文明交流和对话不是要用一种文明的核心价值去取代另一种文明的核心价值,而是要尊重并体会对方的核心价值,而暴露各自的视角盲以扩展其视野。本书在这种中西文明比较视域中审视儒家思想,努力揭示儒家的生存关注和思想脉动,及其与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传承和生存关联,并在展示盲的同时探讨消解盲之途径以及未来发展之空间。同时,本书运用生存分析和情感分析的方法,在分析儒家原始文本时集中呈现其中的生存关注和情感结构,激活文本,使之当代语境,参与当代中国思想运动。
每满80减40 寂静主义实在论研究
寂静主义实在论研究
魏犇群
¥40.80
科学所发现的自然世界如何容纳客观的道德价值?这是元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寂静主义实在论者声称,道德价值的客观性应该并且只能通过一阶道德推理来建立,而不需要援引其他领域的形而上学标准,因此,我们最好对围绕着道德客观性的形而上学争论保持沉默。本书旨在全面剖析并批评寂静主义实在论者的理论,并试图论证,为了捍卫道德要求的规范性,道德实在论者无法如此轻松地卸掉自身的本体论负担。
每满80减40 黑格尔论自我意识:《精神现象学》中的欲望和死亡
黑格尔论自我意识:《精神现象学》中的欲望和死亡
[美]罗伯特·皮平
¥7.20
《黑格尔论自我意识》依据作者罗伯特•皮平在2009年阿姆斯特丹大学举办的斯宾诺莎讲座扩充整理而成。在《精神现象学》第四章里,黑格尔提出一个重要论断:“自我意识就是欲望本身”,而且这一欲望只有在另一个自我意识中才能获得“满足”。本书对此提出了颇具创性的解释,一边追溯其康德哲学的根源,一边显示它们对当代思想的持续意义。 本书表明,黑格尔认为,康德关于意识的自觉性质的论述,必须被理解为实践哲学中的一种主张,我们因此需要从全然不同的观念去看待人的感觉、看待我们认识世界的条件,以及主观性和规范性的社会性质。皮平证明,《精神现象学》第四章应被视为后来大陆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种种批判理论传统的基础。他还将自己对黑格尔哲学的解释,与哲学家约翰•麦克道尔及罗伯特•布兰顿对这一章的影响深远的解释行了对比。
每满80减40 本体论
本体论
李健
¥44.00
这是一部探究宇宙本原(本体论),而论述认识论和方法论,追寻真理的哲学著作。本书揭示了宇宙本原是平衡的,其运行规律是“一生多”“一统多”“一等多”;人的大脑受制于天道平衡,对于万物,探求的是“次”“位”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万事找一”的科学方法论。“三论”一脉相承、圆融贯通、自成体系。 本书在宏大视野下,融通对比中西方哲学史上主要哲学家的思想理论成果,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做了深刻的发掘与阐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及价值认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本体论》采用对话体,表述简洁,深浅出,有助于阅读理解,对于人们拓展哲学视野、让哲学成为“有用”之学极有帮助。
每满80减40 心灵无界
心灵无界
耿道心
¥24.50
本书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比探究了心理学和道家内丹学两个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科学理解内丹文化的全新路径。在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深、更准确地认知传统道家文化中的内丹学精髓。 通过本书,读者将对内丹文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从科学的角度揭它的神秘面纱。本书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道家内丹文化,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注了新的活力。
每满80减40 与庄子哲游2
与庄子哲游2
[法]奥斯卡·柏尼菲;[俄罗斯]维多利亚·契尔年科
¥31.40
当代人在读《庄子》的故事并对其赋予自己的理解时,往往会在意义上产生曲解,产生与原有含义相去甚远的解读。《庄子》对当代中国人来说更具挑战性:它与社会和家庭普遍提倡的价值观截然相反,那些价值观常常使中国人获得良心上的安慰。中国芸芸众生的追求与庄子所倡导的原则几乎背道而驰。人们应该把《庄子》中的那些小故事看成微小的戏剧作品,这些作品以一种无害、柔和但又高度浓缩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捕捉到一些根本问题。 “小世界”与“大世界”之间的对立是《庄子》一书中不断出现的思考。《庄子》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反讽众多的成见、社会和道德义务,让我们反思生活中虚幻甚至荒谬的一面,这些都是造成我们心理和认知痛苦的原因。庄子邀请我们逃离现实中虚幻、自私、狭隘而有限的图景,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中,而不是在小人物生活的小池塘中,佯装快乐而安好。 读者所受僵化之苦的程度有多深,阅读《庄子》时的挑战就有多大。庄子不执著于任何事物,只是邀请读者参与来,与文本一起快乐地漫游,不寻求任何明确的,没有最终的目的地。这种话语在读者身上创造影响,让他从思维常规中醒悟过来,随顺事物的“变化无穷”,引向新的意义。
每满80减40 悲剧的诞生(2025)
悲剧的诞生(2025)
(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著 ; 周国平译
¥49.80
《悲剧的诞生》是周国平译尼采经典著作系列五本之一,尼采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也是其著名代表作之一。在本书中,尼采创性地提出日神和酒神二元艺术冲动学说,在对希腊艺术行美学讨论的同时,完成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本书既是尼采哲学的诞生地,也是理解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此外,尼采还对以苏格拉底科学乐观主义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作出了批判,以此发端,始了其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创同时也是颠覆之旅。 译者周国平在三十多年前由德语原文译出此书,本次再版他对全稿行了校订,并且撰写了导言,对原著基本思想行阐释,供读者参考。
每满80减40 苏格拉底的申辩(第3版)
苏格拉底的申辩(第3版)
[古希腊]柏拉图
¥34.50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被指控不敬神、败坏青年,于是他在由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作了著名的申辩。在审判官面前,苏格拉底自豪地宣布,他的生活是哲学生活,因而是一种值得过的生活,同样是在这些审判官面前,他又骄傲地选择了本来不一定要选择地死刑。 苏格拉底之死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核心事件,对西方思想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本版《苏格拉底的申辩》由北京大学吴飞教授译疏,吴飞老师参阅近年各家新出译本,在旧版基础上行全新修订。
每满80减40 近代哲学之英国经验主义的开端及欧洲大陆唯理论
近代哲学之英国经验主义的开端及欧洲大陆唯理论
[美]弗兰克·梯利著,贾辰阳 解本远译
¥19.99
作品为弗兰克·梯利《西方哲学史》节选,系统阐述了近代哲学两大对立思潮的起源与核心主张。《英国经验主义的开端》着眼于17世纪英国经验论的兴起,以培根为起点,展示其如何批判经院哲学的抽象思辨,提出“知识即力量”的实证导向。第十二篇《欧洲大陆的唯理论》以笛卡尔、斯宾诺莎为核心,探讨理性主义对经验论的回应。这一部分指出,大陆唯理论以理性演绎为核心,追求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但忽视经验验证,*终会陷入独断论。经验论与唯理论二者共同推动认识论转向,为康德批判哲学埋下伏笔。
每满80减40 近代哲学之启蒙运动哲学及康德的批判哲学
近代哲学之启蒙运动哲学及康德的批判哲学
[美]弗兰克·梯利著,贾辰阳 解本远译
¥19.99
作品为弗兰克·梯利《西方哲学史》节选。18世纪思想史的两大关键节点都在这一部分(其中康德哲学深刻地影响了德国古典哲学与现代思想),梯利通过这两篇,揭示了启蒙运动如何以理性为旗帜推动社会变革,而康德则通过批判理性为现代哲学确立方法论边界,二者共同构成近代思想转型的核心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