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中医防治便秘手册
中医防治便秘手册
张虹玺;王莉;张国胜
¥24.98
便秘作为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已越来越严重,特别以老年人为甚。便秘多发生于久坐工作者、活动受限者或生活过于紧张者。近年,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便秘的发生率不断升高,患者也越来越年轻化,并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可以预见未来便秘患病率将继续增加。 鉴于此,作者搜索了中国医学文化宝库中有关便秘的相关文章及各种诊疗方法,并进行归纳、整理,结集成书,希望可以方便读者阅读以及更好地普及便秘的相关知识,达到全民了解便秘并科学防治便秘的目的。
特定穴临床应用
特定穴临床应用
王启才等
¥84.00
《特定穴临床应用》立足于针灸学最为精华的内容——特定穴的理论和临床应用,本着从易到难、由简繁的指导思想,按原穴、络穴、俞穴、募穴、郄穴、八会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五输穴的顺序重介绍这些特定穴的临床应用,其信息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每一类特定穴之后,都附录了作者新编的、朗朗上口的歌诀;并围绕它们的重、难和疑之处,展一些讨论,以期扩大读者的临床思路,并能对后学者起到授业解惑、指迷津的作用。
49元5本 许公岩中医辨证施治纲要
许公岩中医辨证施治纲要
许公岩;胡馨
¥15.00
许公岩(1903~1994),1922年始行医,1952年任教于北京中医学校。1956年任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1981年被评为北京市名老中医,1990年被评定为首批*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治学态度严谨坚韧,立方遣药味少力宏,师古不泥力主中西汇通。一生不求名利,致力于中医事业,救治病人无数。 博古创新,简便廉效 许公岩擅长内、妇、儿科杂病的治疗。对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咳、痰、喘病的辨证论治的见解独到,以理脾法则治疗上述疾病而著称。在治疗中,许公岩立方遣药以“简、便、廉、效”为准绳,其方药简练,效果卓捷。许氏精勤博览,灵活创新,尤精于湿证的辨证论治,创制了“苍麻丸”,临床收效确切。
49元5本 花卉食疗学
花卉食疗学
周浓;朱慧
¥43.50
本书收录二百余种可食用的花卉植物,其食用部分有的是植物体的花,有的是植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器官。有的作为菜肴和水果食用,有的泡水或制汤饮用,有的食用其提取物或加工成分,也有的以口服的方式药用,还有其他食用方法。对每一种植物均有全面、简洁的文字文字论述,介绍其别名、拉丁名、科属、形态、习性、分布、食用部位,以及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气、预防或治疗体各种疾患等方面的作用。
49元5本 针海探幽:贺氏三通通经络、薄氏腹针调脏腑
针海探幽:贺氏三通通经络、薄氏腹针调脏腑
杨光
¥39.50
本书共分四章。①针路历程,为作者学医成才及行医历程之回顾。②谈针论道,是作者对一些针灸理论的探讨,涉及针灸的疗效、刺法量学、针灸心理学、火针疗法及三通法的认识和理解。③临床医话,对一些临床敏感话题如中医与巫术的区别、针灸治病的机理、灸法可否治疗热证、针灸减肥的机理等做解答,还介绍了一些疾病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涉及面较广。④医案精选,选择46个疾病50余个案例,涵盖内、妇、外、五官、骨伤科,介绍了针刺治疗经过并附有按语。
经方新解:中医之外看经方
经方新解:中医之外看经方
宋永刚
¥63.50
就中医临床的指导作用而言,在众多的中医古籍中《伤寒杂病论》无出其右,所载方剂称之为经方。研究经方有两大途径,即传统与现代。是书从中医经典如《本经》、《名医别录》等本草古籍中查找药物的作用,结合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从这两方面加以论证经方的作用与临床应用,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周特价2.21-3.9 屡用屡效方,疑难病一扫光
屡用屡效方,疑难病一扫光
周宝宽
促销价:¥7.99|¥35.00
  方剂为医家必用之物质手段,医案为医家必懂之临证要领。医案融理法方药为一体,是学术精华的集中反映,能彰显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本书集作者医案168个,方剂130首,其中名方47首,自拟方83首,内科、外科、男科验案103个,皮肤科验案65个。每案均有病因病机、中西医诊断、辨证、治法、方药等内容。自拟80余方不但是作者30年临证的精华,更体现了其显著疗效,尤为实用。本书适于中医师及中医院校学生阅读,也适合中医爱好者及患者参考。
49元5本 本草衍义补遗
本草衍义补遗
(元)朱震亨;丁立维
¥20.00
丹溪学派的传承与创新》是《浙派中医系列研究丛书》(专题系列)编撰工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工程得到了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专项的立项支持(项目编号2020ZX002)。本选题对丹溪学派行系列规范的整理研究,全面梳理该学派的传承脉络,挖掘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和学术渊源,探讨其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以及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全书分别对丹溪学派代表人物生平和与著述选介、原文选析、方剂选录及医案选按等方面的研究,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内容精要,更加切合临床实用。如此大规模的对丹溪及其传人的有关论述述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及学术研讨,以冀准确、完整地反映“丹溪学派”的学术体系,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具有创新性,出版价值颇高。本专著的出版,适合于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人员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对于展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49元5本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
任应秋;任廷革
¥20.00
阴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框架。
邵兰荪医案续集
邵兰荪医案续集
吴海明
¥96.50
邵兰荪是清末民初的江南名医,是绍派伤寒的杰出临床大家(绍派伤寒是浙派中医十大流派之一,列国家级非遗项目)。他一生忙于诊务,无暇著述,并无专著存世,只有部分药方因病者服药后有效而被收藏留存。《邵兰荪医案续集》(史介生稿本)是首次发现的由史介生编辑的邵兰荪医案真迹。此书原稿为未完成的手稿本,经原文解析、去重去残,可保留医案达700则,涉及668个病例,超过已经出版医案的总和,且其分类与《邵兰荪医案》一脉相承,医案类别更加丰富(共42类,多于《邵兰荪医案》的31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全书采用高清扫描原图222张,完整呈现史介生稿本原貎,后附释文,图文对照,方便研究、学习。医案分四卷,病证分类遵循手稿分类法,按医案顺序,标注序号。附卷收载《律正表》、《邵兰荪学术思想探讨》、《中药剂量的传统记录方式简析》。
49元5本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
杨朝义
¥18.00
  本书是作者20余年临床治疗经验总结。书中系统地介绍了董氏重要穴位、董氏针灸体系、操作技术、临床治疗等几个方面。 理论翔实,层次明确,对高深莫测、玄学之理及无实用理论均不采纳,择其大要,将实用部分系统整理出董氏针灸体系,对学习、运用、发展董氏奇穴均有指导作用。
中医四大名著(第一卷)
中医四大名著(第一卷)
李楠
¥0.99
中医是以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为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49元5本 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
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
段治钧、冯世纶、廖立行
¥19.00
《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仍本着学习研究、挖掘继承的精神,将编者段治钧、冯世纶当年聆师讲课中的学习笔记(胡希恕先生讲常见病的治疗),课余采撷资料(胡希恕先生医案卡片手抄本),现在已出版或未出版的资料中胡希恕先生精粹的医论和丰富的治疗经验,汇集整理成册。
49元5本 葛洪《肘后备急方》研究
葛洪《肘后备急方》研究
梅全喜
¥55.50
葛洪是东晋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炼丹术家、道教理论家。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年轻时因参战立功被赐爵关内侯,后选为散骑常侍,葛洪固辞不就,携家人来到广东罗浮山专心修道炼丹、研究医药,并著书立说,在医药学、炼丹术及道教理论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和贡献。他在医药学上的贡献为编著《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原名《肘后救卒方》)。该书是岭南地区的本医药著作,全书共8 卷,计73 篇,列有可供急救治疗的急性传染病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病症的药物(单方、验方)及针灸等疗法。对于每一病候,略述病源,详列病症,细论治法。尽管该书卷帙不多,但内容丰富,有实用价值,是两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方书著作,也是现存早的急症诊治专著,尤其在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对南方一带流行的疫疠、疟疾、脚气等常见病提出了合理的治疗方法,是岭南地区晋代以前医药经验的全面总结,对于今天岭南地区的常见多发疑难杂症的治疗与预防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青蒿治疟就是葛洪在《肘后方》中早提出的,屠呦呦教授受书中所载的独特制服方法的启示,从而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挽救了众多疟疾患者的生命,屠呦呦教授也因此而成为国内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
49元5本 中医妇科经验集
中医妇科经验集
叶利群
¥32.00
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擅于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治疗妇科疑难杂症。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复发性流产,月经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性疾病及产后病等妇科疾病的治疗。擅于从“脏腑、气血”理论调治妇科月经病,不孕病等疾病,用药平和,平中见奇,每获良效。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叶利群教授妇科学术思想简介,第二部分为书稿主体,即叶利群教授妇科医案,分为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种子与不孕、妇科杂病等。
通俗伤寒论
通俗伤寒论
(清)俞根初;陈博
¥102.50
《通俗伤寒论》是清代名医俞根初著,经何秀山选按整理后,又经其孙何廉臣校勘增订 ,后由曹炳章重为参订,将原书增为四编、十二卷 、十二章。俞氏生活地方地处江南卑湿,外感湿邪为患,多夹杂证,该书以外感病立说,折衷仲景之学,参以朱肱、方中行、陶节庵、吴有性、张介宾等医家的医学理论,以六经辨证的理论用于各种外感病(包括寒、温两类感证)的论治,参以八纲辨证、气血辨证、三焦辨证,详细论述了外感病的诊断方法、辨证原则、方药配伍及病后调理方法。内容包括伤寒要诀、病理诊断、证治各论(伤寒本证、伤寒兼证、伤寒夹证、伤寒坏证、伤寒复证)、调理诸法。全书内容系统,论述详明,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被后世称为绍派伤寒的奠基之作。本次整理以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馆藏的1934年《何氏医学丛书》上海六也堂书局铅印本为底本。
《神农本草经》三解
《神农本草经》三解
柳少逸
¥78.50
本书为《神农本草经详解》,是柳少逸先生在其父讲解神农本草经基础上的增补。本书以神农本草经为依据,对原文行断句,并解词,然后是柳吉忱先生的讲解,其后柳少逸先生又以“续解”的形式,补充了每药的基原及临床配伍应用,并行归纳总结,对读者学习《神农本草经》颇有裨益。
49元5本 蕲艾灸(第二版)
蕲艾灸(第二版)
王曦;田群;张慧杰
¥54.50
艾灸是祖国传统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历经三千多年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生存中逐渐积累、慢慢形成的一门独特应用技术,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渐分离和结晶,已成为中国中医药学中的一枝奇葩,为中华民族健康事业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在我国民间更有流传极广的民间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蕲艾是李时珍故乡的一种珍贵地道艾草,较之普通的艾草,其药力更强,作用更佳。李时珍和其父李言闻对蕲艾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并将其成果收录与其编撰的《本草纲目》和其父编撰的《蕲艾传》之中。本书作者历时三年,依据《本草纲目》中的对蕲艾的相关内容,并收集大量富有神奇功效和深厚底蕴的“蕲艾灸”在民间应用中的经验,整理成册,供医药者学习参考,供病患者对症选用,供养生者益寿延年。
49元5本 中医杂病古方临证效验录
中医杂病古方临证效验录
李军茹
¥36.00
《李军茹临床经验集》由21篇相对独立的文章组成,为整理李军茹主任医师临证常见病症及遣方用药而成,内容涵盖内科多个系统的疾病。该书主要从“以方论治”、“以病论治”、“以经典论治”三个方面手,并结合中医三因学说,对每个方剂、每个疾病及对经典的理解行阐述,精选临床具有代表性的医案行分析,将“理、法、方、药” 临床辨治思维方法清晰地呈现,以期助力中医后学理解。李军茹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扎根青海30余年,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专业的临床、科研、教学及医院管理工作。结合本地区地理气候、植物药物特,展急、慢性高原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工作,倡导“中西医结合、内外同治”的学术观,临证注重运用“三因学说”、 “辨天一辨证一辨症一辨体质结合”舌脉共参,先别阴阳,对多种内科急危重、疑难杂症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诊疗方法。
49元5本 王三虎经方医话.感悟篇
王三虎经方医话.感悟篇
王三虎
¥31.50
王三虎教授是广西名中医、广西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在长期的肿瘤临床实践中,既强调辨病论治、专病专方,又善于权衡中西医之长,衷中参西,擅长以小柴胡汤治疗肿瘤及其术后诸多问题。他认为,对于癌症而言,综合治疗是必由之路,防治并重是当务之急。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诸如手术、介、放疗、热疗等,主要着眼于肿瘤组织本身,侧重于解决已经形成的肿块,虽能解决一定问题,但由于对人体的整体情况重视不足,即使局部的肿瘤消失了,但产生肿瘤的环境并没有改变。而中医学则强调人体的整体机能,主要解决为什么产生肿瘤的问题,釜底抽薪,消除产生肿瘤的内环境。因此,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互补作用,达到最佳效果。
49元5本 中医心病临证求真
中医心病临证求真
张艳;卢秉久
¥44.50
张艳教授在40余年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的学术成就,在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及其他内科杂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张艳教授思想开拓,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因而将自己平生积累的宝贵医学知识授予众生,奉献社会。 本书上篇融入了张艳教授的学术思想精粹,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如心衰、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等从理论基础,诊疗思路、治病原则和方法等层面深入阐述,同时张艳教授将其科研成果分享,从现代科学技术挖掘中医理论内涵,从中西医结合层面剖析中医。本书下篇以张艳教授从医多年的临床经验作为实例,分系统进行介绍,对某一具体病例从理法方药进行阐述,详细地阐述了张艳教授以中医诊治疾病的辨证论治思维,囊括了张艳教授的经验效方,实用性较强。对于中医专业执业者,通过阅读,可以借鉴名家对中医的认识和已有的经验,提高临床疗效,对于中医爱好者,以及关注心脑血管、关注身体健康养生保健的人群,可以从本书中得到新的观点和启发,帮助读者更深层次的体会中医的魅力,对中医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