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十四讲
¥21.36
实录版讲座揭气化学说临床奥秘,广东省中医院雒晓东教授倾囊传授。 ? ? ? ? 刘渡舟教授说:“气化学说乃是伤寒学*高理论”。

中医四大名著(第九卷)
¥1.00
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浮洪躁甚者,白虎汤主之;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小而实者,大承气汤主之。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神灸经纶(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28.34
《神灸经纶》是一部灸法专著,成书于清咸丰元年,作者吴亦鼎。全书四卷,近七万字。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灸法基本知识,如灸材、坐向、择时、宜忌、灸疮处理等;二是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循行、主病以及腧穴定位、取法、灸法,并附经穴图;三为疾病证治,又细分为伤寒、中风、厥逆、、中身、手足、二阴、妇人、小儿和外科等。鉴于该书传世较少,此次以198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安徽李济仁家传本为底本。


中风防治
¥21.00
本书涵盖中西医结合诊治中风的基本知识和防治方法,分为基础篇、治疗篇、调护篇三部分,使读者科学认识中风的症状和原因、常用治疗方法、可行的生活方式和调养方法等,书中内容紧密结合*展,突出先性。 本书对中风行总结,内容涉及基础篇、治疗篇、调护篇三大部分,涵盖了中西医结合诊治中风的方方面面。为了便于理解,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行编写,可读性强,便于理解和记忆。本书是一本中西医结合中风防治方面的简明实用型参考书,特别适合广大人民群众阅读,亦适合临床实习医生和一线医师,也可作为医学生、见习医师、规培医师和修医师的参考用书。


一个“伤寒天才”的医道求索.2,从伤寒六经到六机辨证
¥47.50
本书稿在作者临床经验和学术研究基础上,重新注解伤寒条文,按病位重新定义相关方剂,独立出个人特色鲜明,并比较可贵的“六机辨证”的思维体系,实乃本学科及伤寒学术创新之举。相信能够引起行业内的关注与思考,在中医专业爱好者与研究者的群体里能够得到较大的影响。


沈元良内科临证心悟
¥54.50
本书收录近十多年来所积累的部分临诊医案、医话、及名方考释,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医案。深受“景岳学说”、“绍派伤寒”之熏陶,临证宗仲景,旁及诸家,论病议证,有所遵循,匠心独运,多有新意。医案翔实,亦多良验;引经据典,释案玄机,述义详尽,独有心悟。中篇为医话。呈现绍派之遗风;有论有法,兼收并蓄,使流派特色风现粲然。下篇为名方考释。精选名方,洞悉寒温,阐发精义,立法创方,历久弥新。


随息居饮食谱
¥38.50
《随息居饮食谱》由清代医家王士雄撰,成书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是一部专门论述食物作用和药用的专著。王氏根据几十年的临证经验和生活体验,对常用的330种食物按水饮类、谷食类、调和类、蔬食类、果食类、毛羽类、鳞介类进行划分,分别阐述其性味、功效、采摘时间、保存方法、配伍组方、不良反应与禁忌等。本书不仅充分体现了王氏的饮食治疗观,而且对于中医食疗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次整理以清同治二年(1863)上海刻本为底本 。

现代中医糖尿病学
¥190.50
本书是集作者近60年的临床、科研、教学经验与国内外现代医学科研成果、新进展及中医历代医家丰富经验融为一体的现代实用糖尿病专著。全书共38章,详细介绍糖尿病的历史沿革、中西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研究思路和方法;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分型、综合治疗、预防措施;糖尿病急性、慢性病变的综合防治,临床与并发症部分均附有病案;此外,介绍了作者从事糖尿病临床与科研的心得,旨在启迪临床、拓宽科研思路,作为引玉之砖。


中医防治便秘手册
¥24.98
便秘作为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已越来越严重,特别以老年人为甚。便秘多发生于久坐工作者、活动受限者或生活过于紧张者。近年,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便秘的发生率不断升高,患者也越来越年轻化,并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可以预见未来便秘患病率将继续增加。 鉴于此,作者搜索了中国医学文化宝库中有关便秘的相关文章及各种诊疗方法,并进行归纳、整理,结集成书,希望可以方便读者阅读以及更好地普及便秘的相关知识,达到全民了解便秘并科学防治便秘的目的。


跟*名老中医邵经明做临床
¥55.50
邵经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全国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邵氏针灸流派创始人,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是河南省针灸事业发展的奠基人和带头人。邵老幼读私塾,先后拜清末举人当地名中医郭玉璜及近代针灸大家承淡安先生为师。30年代起设“鹤龄堂”悬壶应诊,邵老以其精湛的医技和乐善好施的善举一直被患者、同事、百姓所称颂。邵老提炼的“邵氏五针法”治哮喘,疗效显著,独具特色;创“努针运气热感法”,临证治病擅用背俞穴,“火针治疗瘰疬”等经验亦是邵老独到的临床经验,值得后学潜心钻研。 本书分为邵经明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医案两部分。其学术思想将邵老的学术特色及其治学理念给予了高度概括;临证医案涉及临床各科多个病种,在编写题例上围绕中医临床辨证思维,以案例为主题,以问题为中心行编撰,其特色之处在于将邵老的学术思想贯穿于每个医案的诊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可使学生能够掌握邵老临证辨治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其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亦为临床医师提高业务水平提供一部良好的参考素材。


《金匮要略》诵读随身卡
¥13.50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中国现存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本书撰于3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另一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载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要略》 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东汉张仲景撰于3世纪初,属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 《伤寒杂病论》历经传抄失真失散,伤寒部分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收集、整理、编次,形成《伤寒论》一书,当时杂病部分失传。 《伤寒杂病论》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被北宋翰林学士王洙发现于翰林院书库,书简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载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 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为方便读者诵读《金匮要略》,本书对原文中的条文(省略具体方药)采用随身卡形式出版,以当前教材通行的赵美复刻宋版本为蓝本。读者可以在心无旁骛、反复诵读之中,悟仲景医圣的“字外之义”。本套随身卡适合广大中医学子、经方临床者、研究者阅读使用。

实用中医内分泌代谢病学
¥103.50
本书系统梳理中医诊疗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相关资料,侧重临床方法的总结,对于每类内分泌代谢疾病从概述、中医认识及历史沿革、西医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要、辨证论治、其他疗法、各家学说、转归与预防调护等方面行介绍。该书可以作为临床医生的手边速查手册,也可以作为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梳理中医诊疗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相关资料,侧重临床方法的总结,对于每类内分泌代谢疾病从概述、中医认识及历史沿革、西医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要、辨证论治、其他疗法、各家学说、转归与预防调护等方面行介绍。该书可以作为临床医生的手边速查手册,也可以作为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参考用书。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精要版
¥19.99
列胡希恕医学全集。本书根据著名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的讲课录音及笔记整理而成。讲述《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医学特,强调它是有别于《内经》而成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分上下两篇,上篇讲解《伤寒论》原文,下篇讲解《金匮要略》原文,其特是以八纲释六经及方证,并结合临床解读,易于理解和应用。


任之堂跟诊日记.4
¥58.00
本书以理顺中医思路为主线,讲述了两个中医学子跟师学习的故事。他们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跟师抄方所得,以及老师的言传身教。每天跟随老师上午看病抄方,下午或上山采药,或记录总结,晚上听师讲学。老师将中医的道理融日常生活交谈中,寓教于乐,趣味横生,充分再现了民间传统中医师带徒的传教生活。其中既有传统民间中医的养生智慧,也有临证治疗验案,更有不少民间偏方秘方。这部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中医读物,原汁原味,雅俗共赏,让读者看起来很轻松,不费解,在轻松地阅读之余,能学到精深的医术。无论是中医专业人士,还是中医爱好者,都能够从书中有所感悟。本书语言通俗易懂,行文流畅,适合中医初学者、中医爱好者以及关注健康养生的人阅读参考。


中医内科汇讲
¥25.00
本书是中医泰斗周仲瑛教授六十多年临床带教的教学心得。 《中医内科汇讲》以五脏病证概要为纲,汇多学科理论及临床实用知识,撰写而成,分肺系病证概要、心系病证概要、脾系病证概要、肝系病证概要、肾系病证概要五章。每章之中只对常见中医病证行举例,而不必面面俱到。本书既试图把前期课程所学理论基础课程的知识融为一体,又避免既往教材各章节许多共性知识的多次重复;而对一些重要的个性知识则需要在教材、教学过程中一步加强,如强调整体观、审证求机、活化辨证等特色思维在教材编写中充分体现,为学生一步学习临床各科奠定基础。


国医大师阮士怡临证访谈拾粹
¥22.00
123 为了使阮教授的治学理念与临床经验得以传承,其弟子门生历时多年精心整理相关医案诊籍、影音资料,以访谈录的形式编撰成册,完整呈现了阮教授传道授业和临床诊疗的真实情境。


三部六病翼:学习《伤寒论》
¥54.50
刘绍武弟子康守义按照刘老依据三部六病纲要解构伤寒论的思想,将伤寒论重新编排解读,并融自身临床诊疗思路,以扩充三部六病体系。全书分三部分,上篇为三部急性六病的分类、诊断与治疗,主要方法来源于《伤寒论》,中篇为以三部六病纲要重新解读《伤寒论》,此两篇主要阐发刘老学术思想。下篇为三部慢性六病的分类、诊断与治疗,此篇主要为康老对三部六病学术思想的补充,包括对慢性六病诊断治疗较有帮助的腹诊及方剂。作者对伤寒论理解精深,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成果,将有效但医理模糊的经方系统化、条理化,读之颇有发人省思、豁然洞穿之感,临床价值巨大,适合有一定临床功底的中医从业人员及爱好者阅读。


许公岩中医辨证施治纲要
¥15.00
许公岩(1903~1994),1922年始行医,1952年任教于北京中医学校。1956年任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1981年被评为北京市名老中医,1990年被评定为首批*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治学态度严谨坚韧,立方遣药味少力宏,师古不泥力主中西汇通。一生不求名利,致力于中医事业,救治病人无数。 博古创新,简便廉效 许公岩擅长内、妇、儿科杂病的治疗。对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咳、痰、喘病的辨证论治的见解独到,以理脾法则治疗上述疾病而著称。在治疗中,许公岩立方遣药以“简、便、廉、效”为准绳,其方药简练,效果卓捷。许氏精勤博览,灵活创新,尤精于湿证的辨证论治,创制了“苍麻丸”,临床收效确切。


花卉食疗学
¥43.50
本书收录二百余种可食用的花卉植物,其食用部分有的是植物体的花,有的是植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器官。有的作为菜肴和水果食用,有的泡水或制汤饮用,有的食用其提取物或加工成分,也有的以口服的方式药用,还有其他食用方法。对每一种植物均有全面、简洁的文字文字论述,介绍其别名、拉丁名、科属、形态、习性、分布、食用部位,以及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气、预防或治疗体各种疾患等方面的作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取穴特色技法详解
¥80.00
由解秸萍、程凯主编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取穴特色技法详解(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经络腧穴学配套教材)》是老师们根据平时教学中学生在穴位定位过程常见的疑难、错误,并汇集了本课程30余年以来的新老教师的教学经验行编写,具有以下特色:1.对于穴位的取法行详解:每穴后对于穴位的解剖标志确定、骨度分寸的折量、体表标志行了详细的说明与讲解;并对相关易混淆穴位行对比讲解。2.每经后附有小结,主要为我校*名针灸专家杨甲三教授的取穴经验,具有我校教学特色。3.每经后附有我校30余年来应用的腧穴定位歌赋,朗朗上口,便于学习记忆。4.每经后附有一条经的穴位位置表格,便于学生前后对比学习记忆穴位的位置。5 .对各类特定穴的定位行分类归纳,并以表格形式体现,对于学习特定穴具有重要作用。6.对人体不同部位、同区域的穴位行表格归纳,使学习者对全身穴位能够横向学习及全面对比学习。7.对不同部位同名穴位行表格归纳,使学习者对于易混淆的穴名能行鉴别学习。8。对于包含同一字的穴位行了表格归纳,对于学习者理解穴名含义、而学习穴位的主治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高健生学术思想及眼科临证精华
¥52.00
高健生教授是首都国医名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首任院长,国内知名眼科专家。本书集结高教授毕生学术精华,书分两篇,上篇高屋建瓴地从中国古代哲学讲起,从中医源流始,循序渐,引出中医眼科发展脉络,对中医眼科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典籍、经验技术等做了翔实介绍;下篇结合中医眼科与现代医学精华,对常见眼病及部分疑难眼科疾病行剖析,论理与医案结合,生动灵活,古今互参,使人印象深刻,卷有益。相信本书之出版,对人类眼科医学的发展必有抛砖引玉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