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疯狂的伤寒论.2,遇见失传的圆运动古伤寒论后传
¥34.50
本书运用幽默睿智的语言解读中医经典之*——《伤寒论》,融合古今名医研习伤寒的精华,传递合而不同,立足临床的学习之道。秉承传统研究《伤寒论》的六经辩辨证之法,从表至里,循序渐进,不遗余力地贯穿以精妙的圆运动思想,令中医思维紧紧地拴在一个圆里,展示出了一气周游伤寒的精髓。解释医理和分析经方交替进行,势在让读者领略《伤寒论》的严谨和实用,原本枯涩难明的《伤寒论》终于再次被赋予了全新的血肉和灵魂。


任之堂医经心悟记:医门话头参究
¥45.00
本书为任之堂医学系列图书之一。全书围绕选自医经典籍中的名言名句即所谓医门话头,通过任之堂师徒参究、琢磨这些被临证者奉为圭臬的经典医理知识的过程,说明学习中医就要不断体悟领会医经典籍中的理论知识,将经典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临证时应用得得心应手,从而解决临床变化多端的疾病和问题。 医经中的很多基本概念和经验总结,好比数学中的定理公式,中医看病的过程就像解数学题,由已知的定理公式出发,经过严密的推理,能够得出很多有用的推论,最终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这一过程就是中医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的过程。 全书分为阴阳、脏腑、气血、经脉、治法和取象六章,共收录100篇文章。每篇文章以一两个医门话头篇,文中选取与该话头相关的医案,详述了任之堂师徒辨证、思考、立法、用方的全过程,通过师徒间的问答、思辨,层层解析,抽丝剥茧,深浅出地解释了一个个经典的医门话头。篇末,还特别列出参究提示,为读者留下继续探讨的思路和方向。书中根据每篇文章的核心内容配有知名画家手绘的插图,或简洁明快,或寓意深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


图解黄帝八十一难经
¥5.00
《黄帝八十一难经》是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讲述了在2000多年前、甚至更远的年代里,人们对人体生理与病理的认识,可以称之为古代人体使用手册。


徒手治病40年:正骨理筋疗法集萃
¥39.50
全书共有11章,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在总论中,介绍了骨、关节(骱)和筋的主要特和作用,以及筋伤的病因、诊断、中医传统治疗手法等;也对正骨理筋的要术、观、禁忌及常用内服、外用中药及功能锻炼(导引),行了阐述。在各论中介绍了各种常见筋伤疾患85种及相应的治疗手法,在载我院已故著名骨伤科刘寿山前辈正骨理筋传统手法基础上,又将其中医伤科理论观编部分章节中,以便于学习者继承和发扬。本书附有插图,图文并茂,内容简练扼要、实用。


藏在厨房里的中医
¥47.5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同时教育*也表示支持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小学课程,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传承发展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期的发展实践当中充分地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值得我们大力宣传、弘扬,充分发挥其独有的价值。随着国家社会对中医药教育的关注度加大,因此具有出版价值。 本书总体上分为厨房里的味道、故事、中药三个部分,通过引用古籍中对“五味”的记载并对其加以阐述、讲述灶神的故事以及将常见调味品和食材进行简单分类进行中医药科普,使中小学生对食物的性味等中医药文化有所了解,从而对食疗有一定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于厨房里隐藏的中医药知识的兴趣。通过发掘厨房中所隐藏的中医奥秘,使中医知识通俗易懂,中小学生也容易理解,并且配有相关图片,下一步也将嵌入扫码语音,使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中医、更加容易地掌握中医。


林吉品老中医诊治肿瘤病经验
¥20.50
本书为林吉品主任中医师诊治肿瘤病经验。林吉品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负责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宁波市首批名中医。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慈溪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宁波市医学会常务理事、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宁波市医师协会理事,现任宁波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宁波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宁波市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林吉品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内科工作40余年,尤其擅长中医胃病、肿瘤的诊治。自创“三步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应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手术后、放化疗后的各类症状,减毒增效。运用中医药治疗不能手术的恶性肿瘤患者,减轻病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体会。 本书分八部分,即成长之路、学术渊源、临证特、“三步疗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用药经验、用方经验、饮食调摄与治未病、验案精选等,详细介绍林吉品诊治肿瘤的经验。


《伤寒论》诵读随身卡
¥13.50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 张仲景 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金皇统四年即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刊行,有详注,逐渐取代白文本《伤寒论》,白文本南宋未再翻刻。至元代,白文本《伤寒论》除少数藏书家偶有其书外,社会上已无该书。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江苏常熟藏书家赵美偶然得到北宋刻本《伤寒论》十卷,请优秀刻工将此书收刻于《仲景全书》中。北宋原刻本旋即丢失,现今仍在留存的只有赵美本。赵美本逼真宋版,后世尊称赵美本为《宋本伤寒论》。赵美本今存五部。《伤寒论》在国外亦有广泛影响。 除此之外,其他还有《唐本伤寒论》(唐·孙思邈)《宋本伤寒论》(宋·高继冲)《金本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已)《宋本伤寒论》(明·赵美)《康治本伤寒论》(日本)《康平本伤寒论》(日本)《桂林本伤寒论》《敦煌本伤寒论》(残卷)等版本。


中医内科学速记歌诀
¥11.99
本书是以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为蓝本,采用七字歌诀形式,概括了中医内科学所载病证文精要。歌诀后有证候特征、病因病机、辨证要、治则治法及分证论治,对歌诀所述病证行充分地解释说明,言简意赅,便于理解记忆。书中另附有方剂组成索引,以利于前后互参,学用方便。本书执简驭繁,荟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乐于习诵,便于记忆,适用于中医药专业学生参考使用。


灵枢经(中医经典必读丛书)
¥19.50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灵枢经校释》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科技部科研项目。 全书所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针法等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本书底本选用明赵府居敬堂本为底本行全面的校勘。


金匮要略白话解
¥47.50
《郭霭春全集》收录郭霭春教授著作共计800万字左右。《金匮要略白话解》为《郭霭春全集》之一,主要内容是对《金匮要略》行校勘和注释同时,予以语译,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形式解读。《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学术成就。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于目录、版本、校勘、训诂、音韵等专门之学,造诣精深,并善诗词。他深研中医基础理论,精医史、善临证,尤以文献研究和中医内科见长,有“津沽杏林三杰”之誉。治学精勤,著作颇丰,其代表作有《黄帝内经素问校注》《灵枢经校释》《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灵枢经校注语译》《中国医史年表》《中国分省医籍考》等。


杏林学知录
¥48.50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医药经典理论及临床经验30余年的总结,不仅对中医药业者有一定的启发、参考,对初学者亦有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的启蒙读物,有较好的社会效果及一定的经济效益。该书分为五个部分。一为“古义新解”。中医经典为学业之根本,自然反复研味为上,积滴成流,多多益善。故作者年少时即留意于此,时时诵读,辄有体会,随记随录,验之临床,常有奇效,可奉为圭皋。二为“治法探源”。“方因证立,方随法出,药依方遣”,可见治法为诊疗过程之中枢,至关重要。治法得当,可得效之大半,反则南辕北辙。作者临证每反复揣摩证候变化,所订治法往往不落窠臼,与常相异,而获出奇之效,可供参考。三为“血证存真”。该篇内容为作者在天津求学时,奉派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修,针对血液系统疾病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依托临床积累的大量资料,对其病因病机、治则治规、辩证分型、预后判断等做了较为全面深之探索,在当时达到了较高水准,可圈可,可供借鉴。四为“肺癌撷菁”。肺癌为当今发病率最高之恶性肿瘤,中西医均称棘手。中医本无肺癌之名,其症散见于典籍,作者自全面复习相关文献手,纤悉无遗。复以现代医学诊治为经,祖国医学辩治为纬,总以中医基本规律为归依,参考前人经验,对其从“理、法、方、药”四个层面,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掘,试图在现代医学语境下按照祖国医学理念对其全面解读,可谓下力最多,结果可信。五为“奇证求实”。内收各项,为古所未见,古书未载之奇病怪症,如放射性疾病、罕见烈性传染病之类,皆在辨证论治之原则指导下,通过全面分析、辨别及综合其原因、性质及病位,及最为关键之邪正关系,加以概括,随之确定相应治疗方法,某些方面可填阙补漏,其思路可法。


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16.43
本书是作者持续15年研读与临床实践《黄帝内经》的心得集。《黄帝内经》是由一道道难关组成的,每往前一步都是一关,而且关口是无止境的;“觉悟”既代表我们人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也表明觉悟将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全书分为文字关,文化关,解悟关和实践关四个过程。作者力图从语言、文化、内涵到应用帮助《黄帝内经》的读者和中医文化爱好者打通一条新颖而广阔的道路出来。这本书既是作者阶段性的思想总结,也是一本难得的对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现代式的全面解读。


中医特色贴敷疗法和处方
¥32.99
贴敷疗法是传统中医外治方法的一种,数千年来一直应用于中医临床,具有使用方便、疗效突出等优。“三伏贴”疗法作为贴敷疗法的一种,已被广泛应用于。贴敷疗法在外科、骨伤科、皮肤科、五官科、肛肠科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特色,而且对内科、妇科疾病也有显著疗效。本书图文并茂,收集整理了疗效确切的验方和秘方数百首,介绍了处方组成、制法和使用方法,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本书适用于临床各科医师、药师和相关研究人员阅读,尤其适用于基层和社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选方疗疾。


梅国强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60.00
内容上:将研究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成果,行全面整理,从青年教师、学生的角度体现学生对梅教授的《伤寒论》学术观的认识;对其拓展《伤寒论》方临床运用途径的学习和思考;在临床侍诊过程中所学习的梅教授临床辨证思维与要、拟法选方思路、药物加减的特色、临证守方更方的要与思路;药对的应用与配伍的变化等。 形式上:从学生的角度展现学习者对名老中医的诊疗过程的学习与认识,更切合读者的思维;从滴中提炼、较系统地总结、体现临证中的思路与要,以帮助读者理解其中思辨要、鉴别要等,可提升辨证思维与临证运用能力。也体现了梅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传承过程。


针灸杂悟:创新百孝针灸疗法
¥39.50
本书是赵百孝教授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的总结,共分为5个章节,1.成长经历:故土汲养、首都增识、英伦磨砺、不惑前行。2.针道探究:针灸层次论治体系的发掘与构建,经络诊察是针灸诊疗的关键环节,针刺治神中的气功因素,中医对梦的认识与辨梦论治,针灸治疗言语疾病。3.经络诊察:经络诊察的基本方法与内容,人体各部经络诊察及临床意义。4.灸法创新:灸法的优势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百孝灸法。5.临证心悟论述了眩晕等18种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中医美容学(新世纪)
¥24.00
本书是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美容系列教材之一,由全国十余所院校参编,可供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医美容专业本科生使用。2005年11月*次出版,此后每年重印。但由于出版社时间已经较长,作者对书稿行了修订以适应当前之需。此为该书修订版。


中医望诊与舌诊彩色图解
¥38.65
望诊是中医诊断*重要的方法之一,望诊中因舌象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因而形成了中医特色诊法之一舌诊。 本书结合《中医诊断学》本科规划教材内容,从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等方面,对望诊与舌诊的内容及所主病证行了详细介绍。同时编者团队从多年的临床诊疗和研究资料中精选了300余幅具有典型特征的望诊和舌诊照片,以及一批真实舌诊病例,方便读者直观地学习运用望诊、舌诊的基本技能。 本书可作为中医初学者、临床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学习望诊、舌诊知识的参考用书。


医海缀叶:全国名老中医叶海学术思想与临证精华
¥54.50
叶海先生是当代中医伤科临床大家,师从浙东著名伤科医师陆银华先生。叶老长期从事各类复杂性骨折、骨病及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科研工作,创立有重要学术思想“经纬辨证理论”,对于伤科血证、痰瘀证、痹证等疑难杂症深有研究,强调脾胃为骨续筋之机,主张随时顾护中焦。本书分七个章节,详细介绍了叶老的医学生涯、重要学术思想、伤科临证治略,整理辑选了临床常用伤科验方33首,骨病验方10首,杂病验方30首,经效药对106对,精选骨折、骨关节退行性病变、伤筋、骨病、杂病等各类典型医案26例,每则病案附有详尽评,并展示了近年来工作室展的叶海教授学术经验研究项目及课题研究的部分成果。


王孟英医案
¥43.00
师承编辑部特别联合策划型图书。师承编辑部品牌作者(年销量8千册作者)马家驹博士,既是伤寒专家,也是温病专家。推出读医案学经典活动。推荐曹颖甫、余听鸿、吴鞠通、王孟英四家有代表性的医案。本书系近代名医陆士谔据《王氏医案》、《归砚录》等书分类重辑而成。反映了清代著名医家王士雄的临诊经验,包括57种病症及杂治一章,载案约598例。王氏临诊辨证精确,处方熨贴,用药灵巧,效果出奇制胜,对后学多有启迪。清王士雄(孟英)著。陆士谔辑。此书为陸士谔将王氏3种不同医案(即《王氏医案》、《王氏医案续编》、《王氏医案三编》)重新按编辑。


伤寒恒论:大字诵读版
¥19.00
《伤寒恒论》为近代伤寒学家郑钦安所著。 郑氏为清道光,光绪年间名医。 其研究《伤寒论》服膺方中行,喻嘉言,舒驰远,陈修园之学。 所著《伤寒恒论》一书,为其研究《伤寒论》的代表作。 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89年),该书为西南医家所倚重,影响之大,及于海外。 《伤寒恒论》一书,按法辨证,纠失补偏,独具创见。 郑氏深研仲景《伤寒论》,对原文逐条剖析发明而有《伤寒恒论》,谆言"不可专凭原文一二语以论药论方",原文恰当者,直言之;原文欠妥者,亦直言之;有疑义而不确信者,姑存疑以俟高明.要之,郑氏自有一贯之旨,绝无骑墙之论,远非随文释义之注家所堪比肩者。


徐文达临床经验集
¥5.65
《徐文达临床经验集》是宁波市著名老中医徐文达的临床经验汇集。《徐文达临床经验集》共分三部分。部分为养生与食疗。介绍了徐文达的养生心得和食疗知识。第二部分为杂病证治,是徐文达60余年临床实践的总结,也是《徐文达临床经验集》的核心部分,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及恶性肿瘤等多系统的疾病。其中有医论有医案,有的医案后面有按语,医论按语部分多有其临证心得之言,极为珍贵。第三部分为论文集锦,主要对临床常用方剂和常用药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徐文达医师的处方用药特点。《徐文达临床经验集》对广大中医工作者,尤其是中青年中医师有较好的学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