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建昭妇科疑难病临证辑要
¥33.50
本书为牛建昭教授多年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的经验总结,书中汇集了常见、难治的妇科疾病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更年期综合征等五个疾病的诊疗经验,并附有相关的医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
常见传染病中医证治荟萃
¥31.50
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中医学在不同历史时期抗热性病和传染病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在现代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常见传染病中医证治荟萃》除介绍中医防治传染病的历史源流、方法与原则外,选取了临床常见及多发传染病行阐述,尤其是临床举要、医案精选、简方治疗及其他疗法部分,临床实用性强,对临床防治传染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常见传染病中医证治荟萃》是一部中医防治传染病的临床专著,不仅适合广大中医医疗工作者临床、教学、科研使用,也适合基层社区医疗工作者参考应用。
陈修园
¥22.00
陈修园,名念祖,号慎修,一字良友;生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卒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福建长乐人,清代著名医家。著有《灵素节要浅注》《金匮要略浅注》《伤寒论浅注》等十几部著作。陈修园主张《内经》为体,张仲景方为用,强调中医经典为临证的基础,集诸贤之大成,继承发展了“六经气化学说”。陈修园一生致力于医学普及教育,其著作在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书内容,包括陈修园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江南程氏针灸精粹
¥19.99
本书以著名老中医、江南程氏第四代传人——程子俊教授为代表,总结了江南程氏针灸的主要学术思想,并精选了程子俊教授及其学术继承人记载的内、外、妇、儿、五官杂病等疑难杂症验案,读者可从这50则经典病案中窥见程氏针灸辨证之严谨,取穴之精少,手法之轻灵,疗效之神奇。 本书适合有志于中医针灸学理论继承和创新的所有中医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温病纵横谈.三
¥23.50
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了第三届全国温病学论坛暨温病学辨治思路临床应用高级研修班,论坛邀请国内多位著名的温病学医家和学者,倾囊相授关于温病辨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研究成果。本辑收录了专家讲座的精彩内容,文字贴近讲座原貌,以期给予更多中医学子以温病学习上的指导,并给予长期从事临床的医生更多启迪与思考。
李延临床医案选
¥44.00
李延教授系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教育、科研、临床及医疗管理50余载,熟谙《内经》《伤寒论》《金贵要略》等经典古籍,学术上“溯本求源”,“尊古不泥古”,博采众家之所长,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学术思想。本书汇集了李延教授从医50年的典型案例百余例,从中可以窥见其学术思想。
宋光瑞肛肠病临证经验实录
¥65.50
《宋光瑞肛肠病临证经验实录》,是一部主要介绍宋老在诊疗大肠、肛门疾病及预防保健为主的专科书籍,内容丰富,切合实用。它汇集了国医大大师候选人宋光瑞教授半个多世纪的肛肠病诊疗与预防经验,深谙患者的心理及所求。本著作为2016年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6ZY3033)。本书研究内容:总结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宋光瑞教授学术思想,结合我院30余年的临床诊治肛肠疾病的临床经验,编写成册,出版发售。 宋光瑞,男,汉族,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名老中医”, “第二届国医大师候选人”,“全国优秀中医院院长”、“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河南省政协委员,全国中医肛肠学科有突出贡献名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美国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世界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肛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州市肛肠学会名誉会长、郑州市肛肠专业首席专家、中国肛肠杂志副主编,是国家批准带高徒的全国名老中医。
脉诀乳海精注精译精解
¥27.47
《脉诀乳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中医脉学巨著,由清?王邦傅纂注、叶子雨参订,是据《王叔和脉诀》予以注释、发挥而成,书中颇多独到的见解,对后世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书共六卷。古有圣贤撰述成书,如今,我们在效法前贤的基础上,编写这本《脉诀乳海精注精译精解》,语言方面力求通俗易懂,文理方面力求精益求精,内容实用、文字简练、语句流畅,通俗押韵。适合于中医院校学生、临床医务人员以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萧龙友医集
¥121.21
萧龙友(1870—1960),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国时“北平四大名医”之首。先生冲龄即因母病而习医,光绪丁酉(1897)拔贡,清末至民初为官,民十七年息政,践悬壶之愿,次年与医界同仁孔伯华、瞿文楼等创办北京国医学院,后任北平市中医考试委员会委员。惜乎先生后人从医者尟,而文革中遗失方案颇众,致使身后著作寥寥。本书三篇,上篇时方存真,医案也;下篇息园医话,医论也;附篇蛰公谈艺,书画题跋也,为先生诊余雅玩或经眼者,其中百余件逝后捐故宫博物院。茲三篇,由先生亲炙弟子张绍重结集出版,先生著作世所仅存者也。
字缘中医
¥12.65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再到今天的简化字,汉字的演变反映着中华文化的沧桑变迁,其与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书撷取了57个汉字,通过阐释其蕴含的文化和医学知识,探索汉字与中国社会文化、生命文化之关系,与中医学认知理念、认知方法之关联,从另一侧面展示汉字的独特魅力。
中医古籍与藏书文化
¥12.65
历经历史的沧桑变迁,中医文化已传承千年,中医古籍功不可没。从甲骨、金石到简牍、缣帛,再到写本卷子,中医知识通过各种载体代代流传下来。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是我们学习研究中医甚至其他中国文化的重要资源。 本书介绍了中医古籍的基本知识、明清官私藏书及《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中的中医药资料,在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打开中医古籍中的另一扇窗,让读者看到古籍中除中医药知识本身以外的别样风景,并更好地利用这一宝贵资源。
养生四要
¥10.90
《养生四要》是明代医家万全著,养生学著作。全书五卷,分别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及养生总论。万全提倡以寡欲而守性,以慎动而保气,以法时而和阴阳,以却疾而慎医药,从而固本保枝,辟邪防毒,以此长养性命,故称养生四要。本次整理以乾隆四十三年(1778)张任大、张任佐重印康熙五十一年(1712)视履堂刻本为底本。
医经允中
¥54.94
《医经允中》系清,李熙和所*的一部综合性医 *,全书分24卷,书中纂集《内经》《脉经》《伤寒 论》《神农草经》诸书内容,分别从医理、脉理、诊 治、用药等专题予以阐述。其中,首卷为总论;卷二 至四论脉,分述36脉象、16种怪脉及脏腑阴阳脉等; 卷五至卷十六论病,将《内经》原文分隶于诸证,侧 重阐明医理,而不载方药,仅《动气》及《妇人保产 》两篇略载数方;卷十七至卷二十三论药,以脏腑各 有温凉补泻之宜分配之;末卷集论医格言及延年要诀 。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三十二年刻本为底本。
药性纂要
¥29.65
《药性纂要》4卷,清·王逊撰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刊行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药性纂要》论述了606种药物的性味功效,其中597种从《本草纲目》中选取,叙述简要,并附评注。另新增香结、神水、水中金、人皇豆、海参、猴结、马子碱、粪清等9种。《药性纂要》对中药的分类与《本草纲目》大致相同,但各药正文不分项目,重在辑录诸家有关药性义理之说,对毒药的论述比较全面深入,对药性叙述有可参考之处。作者本人的评议多围绕临证用药机理加以阐发,重点介绍了个人用药经验,并列出家传经效验方。《药性纂要》对杭州地区的风物、药品亦有评论。本次整理以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刻本为底本。
医方一盘珠全集
¥28.78
《医方一盘珠全集》成书于 清乾隆十四年(1749),临江 府新淦县(今江西省新干县)生 员洪金鼎著。全书共十卷,卷一 为脏腑、脉理、外感病证治,卷 二至卷四为内科病证治,卷五为 外科病证治,其后分别为女科病证 治、儿科病证治、眼科病证治。本 书先论后方,编有歌诀,并附有医 案。本次整理研究以清简文堂藏板 刻本塑爆本。
弄丸心法
¥33.50
《弄丸心法》八卷,清乾隆间四川名医杨凤庭(瑞虞)著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卷一、卷二讨论脉诀,卷三卷四论述医理、药性,卷五至卷七载录内科杂证,卷八介绍妇、儿科诸病证治。其医学思想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辨证论治,*应变,认为遣方用药当如以手弄丸圆转自如,不可泥古,并以此意命名其书。本次整理以宣统三年(1911)刻本为底本。
临证医案笔记
¥31.00
《临证医案笔记》,清代吴篪著,成书于清道光 十六年 (1836),刊行于道光十七年 (1837)。全书六卷,分三十 七门。各门先列医案,后附所用 方药,各方在方名下叙功用主 治、组成、制法、服法等。全书 载案九百余则,叙方四百余首, 问附历代医家有关论述。书后附 有种痘法、人参真伪辨。本次整 理以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 所藏清道光十七年刻本(树滋堂 藏板)为底本。
广嗣全诀
¥65.96
《广嗣全诀》系明代陈文治辑,全书共十二卷,卷一阐述种子,卷二、卷三论及保胎及保产。卷四叙述产后护理及诸疾的辨洽,卷五至卷十论述儿科杂病,卷十一至卷十二叙述痘疹。全书共№00余篇,并附诸多验方、验法。本次整理以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所藏明万历十九年(1∞oll刻本为底本。
家藏蒙筌:全2册(下)
¥69.50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家藏蒙筌(套装上下册)》为清代医家王世钟编纂,成书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家藏蒙筌(套装上下册)》属综合性医书,共16卷(其中卷二又分上、中、下三部分)。卷一主要论脉学、经络、五脏苦欲补泻、十剂、服药法等。卷二上为伤寒门,论述三阴三阳寒温表里、汗吐下法、看目辨舌、阴厥阳厥辨、温病署病辨、伤寒攻补论、六经病脉证洽法、合病、并病、两感等;卷二中、下摘录诸家注释《伤寒论》之精义,编为“订正伸景伤寒六经论注”。卷三至卷十四分别论述内科、妇产科、儿科、痘疹、外科等各科计250余病证的证治,并附针灸法,间载医论,如“肝无补法辨”“洽诸郁实邪药”“妇科经脉病本”痘疹部位吉凶论一等。卷十五、十六为本草,载药387种,记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家藏蒙筌(套装上下册)》取历代著述精言要旨,考古证今,辨疑订误,间附己意,论述详尽。本次整理以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文盛堂重刻本为底本。
诊余絮语
¥12.00
孙嘉霓,安徽省岳西县的一名老中医,50余年前跟师学医,之后一直从事临床工作。《诊余絮语》由老先生从数千门诊、住院病例中筛选出的一些效如桴鼓的病证写成的医案,再加上之前发表的或者有感而发的中医文稿汇集而成,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示。 《诊余絮语》选有作者自治验案近百例,主要选取了一些杂、重、稀少的有效验案,时间跨越达40年(1974-2013),寓作者50余年的临床经验智慧,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书。?
张氏医门零金碎玉微信小课堂·第一集
¥15.26
本书整理了张老在(张氏医门零金碎玉微信小课堂)中的部分授课内容,包括补养药(补气药、补血药、养阴药、补阳药)、理血药(和血药、破血药、止血药)、理气药(调气药、破气药、降气药)、温里药四大类。以常用中药的临床应用与鉴别为着眼,详细讲述了药物的功效主治、适用病证、配伍宜忌、前贤用法,自身经验;再以(备考)注明注意事项。精彩之处在于结合实例讲明适应范围、配伍要领。剂量变化;后以(结语)总结该类药的特与应用大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