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穴名称与定位
¥30.52
《耳穴名称与定位(WFAS STANDARD 002:201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标准》规定了人体耳穴的名称和耳穴的标准定位。 《耳穴名称与定位(WFAS STANDARD 002:201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标准》适用于耳穴名称和定位。


本草真诠
¥28.50
《本草真诠》为明代杨崇魁著,成书于万历三十年(1602)。共2卷,每卷分为3集。卷上一集讨论五运六气学说。,二集讨论经络,并附十二经络图,三集讨论药性分类,列风、热、湿、燥、寒、气、血、痰、疮、毒、妇人、小儿十二门,门下分类,类下列药,每药简介功效主治,共载药1231种(包括重复药物)。卷下一集首列诸品药性阴阳论,继分温、热、平、凉、寒五类,每类药略述其畏恶、性味等,后介绍了诸水之应用;二集为(食治门),分为米谷、菜蔬、果品、走兽、飞禽、虫鱼六类,收药141种,简介其功效主治;三集为用药杂论,主要摘取金元医家及本草序例中的相关内容,论述中医辨证用药必须注意的问题。本次整理以万历三十年(1602)建邑余良怡庆堂刻本为底本。


家藏蒙筌:全2册(上)
¥48.65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家藏蒙筌(套装上下册)》为清代医家王世钟编纂,成书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家藏蒙筌(套装上下册)》属综合性医书,共16卷(其中卷二又分上、中、下三部分)。卷一主要论脉学、经络、五脏苦欲补泻、十剂、服药法等。卷二上为伤寒门,论述三阴三阳寒温表里、汗吐下法、看目辨舌、阴厥阳厥辨、温病署病辨、伤寒攻补论、六经病脉证洽法、合病、并病、两感等;卷二中、下摘录诸家注释《伤寒论》之精义,编为“订正伸景伤寒六经论注”。卷三至卷十四分别论述内科、妇产科、儿科、痘疹、外科等各科计250余病证的证治,并附针灸法,间载医论,如“肝无补法辨”“洽诸郁实邪药”“妇科经脉病本”痘疹部位吉凶论一等。卷十五、十六为本草,载药387种,记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家藏蒙筌(套装上下册)》取历代著述精言要旨,考古证今,辨疑订误,间附己意,论述详尽。本次整理以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文盛堂重刻本为底本。


铁如意轩医书四种
¥24.50
《铁如意轩医书四种》,又名《锦县徐氏医书四种》《摩天徐氏铁如意轩医书四种》,包括《医粹精富》四卷、《医意》二卷、《医意脏腑圈说》(又名《医意内景图说》)二卷、《医医琐言》二卷一附《续医医琐言》一卷),晚清医家徐延祚撰。其中,《医粹精言》论及医德、藏象、方药、诊法、治疗、养生、医学源流、医林掌故等多方面的内容;《医意脏腑图说》所论以脏腑骨度名位为主,兼涉经脉学说。《医意》所论以外治法为主,旁涉藏象、经络、诊法理论;《医医琐言》论及藏象、经络、本草、诊法、病因、病机、治法、养生、产褥、伤寒、痘疹等。本次整理以清光绪年间铁如意轩刻本为底本。


内科摘录
¥35.75
1949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展了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1958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北京成立,负责指导全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召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制定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卫生部先后下达了两批200余种中医古籍整理任务,掀起了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高潮,对中医文化与学术的弘扬、传承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医学汇函:全3册(上)
¥33.26
《医学汇函(套装共3册)》包括《医学汇函·上》《医学汇函·中》《医学汇函·下》,共三册。《医学汇函(套装共3册)》共十三卷,另有序目及首卷,明代聂尚恒编撰于明崇祯元年(1628)。首卷列释方、历代医学姓氏、医学或问及诸家要论,卷一为《王叔和脉诀》,卷二为《八十一难经图解》,卷三至卷十一为临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卷十二至卷十三列本草内容。本次整理以明代崇祯年间跃剑山房本(首刻本)为底本。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郾第1部分: 中医健康状态信息采集
¥9.50
本《规范》是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医健康管理流程、内容和方法的规范性文件。编写本《规范》的目的旨在为各健康管理机构和健康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操作规范,使中医健康管理技术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中医健康状态信息采集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通过望、闻、问、切采集受检者临床信息,从而为健康状态评估、健康状态调理提供依据的方法和过程。本分册是《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1部分,是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医健康状态信息采集的规范性文件。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郾第2部分: 中医健康状态评估
¥9.15
中医健康管理是根据中医学基本理论,运用中医“整体观念”“治未病”思想,结合健康管理学理念,对社会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态行系统的信息采集、评估、调理以及跟踪服务,从而提高人口健康素质的动态服务过程。 随着“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广大民众对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当前中医健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健康管理流程欠规范,缺乏系统的、动态的健康管理服务。为此,我们编制了《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规范》是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医健康管理流程、内容和方法的规范性文件。编写本《规范》的目的旨在为各健康管理机构和健康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操作规范,使中医健康管理技术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中医健康状态评估是在健康状态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对健康状态行分类判定的过程,是中医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化的健康评估是保证健康调理实施效果的重要前提。本部分是《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2部分,是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医健康状态评估的规范性文件。


太医院医事春秋
¥12.00
·本书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项目“北京太医院医事制度研究”的*终成果。本书,分为十个部分: *章:太医院历史概述,对金、元、明、清四代太医院行简要历史介绍;第二章:太医院遗址考证,根据现存史料考证了明清两朝太医院遗址;第三章:太医院太医名录,主要收录了正史所记载的历代太医名录;第四章:太医院医方秘籍,主要介绍了四本太医院秘方医书;第五章至第八章:分别梳理了四代太医院的职官制度、诊疗制度、教育考试制度以及祭祀制度;第九章:太医院与相关机构关系,主要介绍了太医院在元、明、清三代与相关职能机构的关系;第十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太医院医事制度研究现代价值。*后,附录部分对清代太医任锡庚所著《太医院志》行了整理。


胃肠疾病药食宜忌
¥19.62
孟靓靓、孟现伟主编的《胃肠疾病药食宜忌》详细介绍了食管、胃肠常见疾病,每病按概述(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饮食表现、辅助检查、饮食宜忌(包括饮食原则、食疗药膳方、饮食禁忌)、药物宜忌(中西药治疗与禁忌)行了详细阐述?br/>简繁得体,内容全面,方法简便,实用性强,是胃肠疾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常备用书,亦可供基层医务人员学习参考?br/> ?


兵学与中医学
¥21.36
兵学与中医药学同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本书试将二者融合起来,对兵学与中医学共同的形成发展背景、哲学思想源流等行了梳理,探讨了兵学战略战术同中医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回顾了古代名医借鉴兵学思想拓展中医学思想的历程;并以徐大椿《用药如用兵论》为纲,通过临床举例来说明“用药如同用兵”之道,还对高度凝炼兵学思想精髓的《三十六计》在中医学的运用重工以饰。综观全书,兵学与中医学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就是兵法医学,追求的是思想交融,讲究的是战略战术,冀望藉此书之述,使兵学与中医学之联系具体化,更易为读者所受。


道家文化与中医学
¥25.73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道家文化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道家文化与中医学》以充足的史料和严密的逻辑,证明了道家思想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回顾了中华文明发展史,概括了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中医基础理论和道家学说。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道家文化与中医学》还理论联系实际,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出发,介绍了许多道、医共用的治疗保健技术和方法,如祝由术、炼丹术、导引术、房中术、内丹术、服饵辟谷养生术等。 总之,《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道家文化与中医学》从道家文化和中医药学的关系方面,考证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介绍一些著名医家和道家及其代表著作,重点阐明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科学原理的实用医疗养生方法,以满足人们养生保健的需求。


博雅大医耿鉴庭
¥21.36
耿鉴庭先生为*名中医学家,扬州耿氏喉科六代 传人,他衷中参西,内、外、喉科皆擅,学验俱丰, 独树一帜,医名远播;他还是一位响当当的博物学家 、文史学家、训诂目录学家,涉猎广泛,功底深厚, 成果斐然。 耿引循编*的《博雅大医耿鉴庭》作为耿鉴庭先 生百年诞辰的纪念之*,分“冰心玉壶”“纵横古今 ”“书山有径”“桃李芬芳”“峥嵘岁月”“深情怀 念”“*述、论文题录”“诗文摘选”和“生平年表 ”等九个方面,具体、生动地记述了耿老先生心境致 远、气韵坦荡、通达博雅的一生,展现了一位真正中 医大家的别样风采,值得每一位中医人学习、研读。


敦煌文化与中医学
¥25.73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敦煌文化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由中西方交流而形成的敦煌文化博大精深,与中医药的关系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敦煌文化与中医学》的上篇全面展示了敦煌文化的丰富内涵——教煌之文化源流、宗教、文学、艺术、典制、民俗、科技及敦煌文化之本质与内涵;下篇则对敦煌医学文献和涉医壁藏中有关中医诊法、本草、针灸、医方、养生、医事制度及风俗等方面的内容行了详尽的阐述,并从“医法自然”“尚中贵和”“仁爱济世”等三个层面诠释了敦煌中医药学之文化内涵。附篇中,既汇总了敦煌中医药学在文献整理及实验、临床研究方面的丰富成果,又有对著名敦煌学、敦煌医学学者郑炳林教授、赵健雄教授的访谈录。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敦煌文化与中医学》是一部能较全面反映敦煌文化精粹和敦煌中医药学的学术专著。


吕绍光临证经验撷萃
¥24.00
李红编的《吕绍光临证经验撷萃》是吕师平素诊病之理法方药的真实体现,突出临床实践,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亦体现吕师平淡处世、平和诊疗的特色。本书分为吕绍光简介、临床诊疗经验、临床典型病案、临床心得笔记、临床经典方药运用、临床科普札记六个部分。吕绍光简介主要介绍吕师的个人经历、学术专长及团队简况;临床诊疗经验包括临床论治原则,内科与妇科病学术经验及有关吕师学术思想,妇科、男科、内科方面的团队学术论文摘要;临床典型病案包括内科各系统及妇科经、带、胎、产等的验案精选,每一医案均附有吕师亲评的按语,使习医者有亲临其证之感;临床心得笔记选录了笔者随师临证时的纪实、阅读经典与师承学习的心得体会,以及吕师的评阅批语,使读者从另一角度了解吕师临证及对中医理论解读的特;临床经典方药运用收载吕师经年积累效验的组方,以内科、妇科常见病证归纳,配有每个组方的功效主治及君臣佐使的解析,对临证具体用药有直指导意义;临床科普札记是笔者在吕师的指导下撰写的常见的内科及妇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科普小记,内容汇通中西,图文并茂,浅显易懂,是对临床诊疗重要的补璧。


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
¥30.08
李乐愚主编的这本《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等。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糖尿病的基本认识、诊断与分型、中西医治疗方法,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治疗,近现代中医名家治疗糖尿病经验汇总,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调养与护理,以及近年来糖尿病中西医防治的新研究进展等。 本书立足临床,内容新颖,实用性强,中医特色鲜明,适合糖尿病专科医师、科研人员、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药爱好者及糖尿病患者阅读参考。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骨伤疾病分册
¥36.00
孙树椿编*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骨伤疾病分册》,是在2012年发布的《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新展,对其整体内容行的释义。本书编写目的在于对骨伤常见病证的中医临床诊断、治疗行深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中医常规处理策略与方法,力图提高各级中医院骨伤科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及规范化意识。本书可作为中医骨伤科临床实践、诊疗规范和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郑钦安卢铸之医学讲授
¥39.00
从郑钦安、卢铸之到卢永定、彭重善,历经医学四代传承。 彭重善老先生亲口讲述“郑钦安卢铸之医学”传承实录。 郑钦安先生,清代*名中医大家,*有三部*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郑钦安医学思想,在各家学说中卓然而立。 卢铸之先生,在跟随郑钦安和颜龙臣学医之后,继承了郑钦安学术思想,但立法用药行了创新,对伤寒论思想和郑钦安思想又有所拓,形成了卢铸之医学(或者叫卢氏医学)。 郑钦安医学、卢铸之医学,简称为“郑卢医学” 。卢铸之的儿子卢永定,完完全全很忠实地、很实实在在地把郑钦安、卢铸之医学传下来了。 本书作者彭重善老先生曾跟随卢永定老师学医15 年,每天早上的6到8跟师,学完了再去上班。在彭重善主编的《郑钦安卢铸之医学讲授/中医师承学堂》中,作者彭重善老先生原原本本地按照上辈(前三代郑钦安、卢铸之到卢永定)的学术思想来讲授。


本草汇纂
¥39.68
苗彦霞、赵宏岩校注的《本草汇纂》清·屠道和*。该书三卷,收载药物56。种,分平补、温补、补火、滋水、温肾、温涩、寒涩、收敛、镇虚、散寒、驱风、散湿、散热、吐散、温散、平散、渗湿、泻湿、泻水、降痰、泻热、泻火、下气、平泻、温血、凉血、下血、杀虫、发毒、解毒、毒物31类,简介了药物的性昧、归经、主治功效、用药宜忌、配伍禁忌,以及品种优劣,附录为日食菜物及脏腑主治药品。本次整理以清同治二年(1863)育德堂刻本为底本。


脉义简摩
¥39.99
《脉义简摩》八卷,清·周学海撰,脉学专*,为《周氏医学丛书》之一。作者参阅《脉经》《诊家枢要》《诊宗三昧》等有关文献五六十种,结合个人对脉学的研究心得,撰成此书。内容丰富,阐发深而有独到见解,为清代中医脉诊学专*的代表*作,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临床实用价值。《脉义简摩》成书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刊行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本次整理以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池阳周学海刻《周氏医学丛书》本为底本。


亲献民间验方与特色疗法
¥24.00
《亲献民间验方与特色疗法》一书囊括了200多位民间、基层医师献出的经验方和特色疗法近300个,内容翔实,简便易用,价廉高效。这些药方和治法,均为广大民间、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智慧结晶,对广大中医药从业者和爱好者有极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