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群芳谱诠释
群芳谱诠释
[明]王象晋纂辑 伊钦恒诠释
¥58.80
《群芳谱诠释》是不得不读的博物学经典,是中国园艺古籍整理的“名作”。该书对明代王象晋所撰的园艺史著作《二如亭群芳谱》中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药、木、花、卉、鹤鱼等十二谱的主要条目行了校订与考释。全书诠释独到、资料丰富,自问世以来,一直是研读《二如亭群芳谱》、研究中国园艺的重要参考,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与关注。该书于1985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此次重版,在农业出版社 1985年版基础上,重新核对了底本,改正了原书的讹误,补回了被删去的若干条目,并为本书编制了条目索引、拉丁名索引以及新旧学名对照表,以方便读者使用。本书封面以及前插采用了科学画大师曾孝濂先生的作品,为本书增色不少。
论衡(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套装全三册】
论衡(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套装全三册】
邱锋,常孙昊田译注
¥116.20
王充的《论衡》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上,也是世界思想史上的一部巨著。它以“疾虚妄”“求实诚”为著述宗旨,针对东汉流行的谶纬迷信、灾异符瑞等“虚妄”之论,逐一行辨析与批判。它采用自然主义和直观的观察来描述、解释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形成了包含认识论、自然论、人性论、命运论等的理论架构,其丰富性、矛盾性,其先性与局限性,都值得当代读者不断研读思考。
49元5本 春秋穀梁传
春秋穀梁传
徐正英,邹皓
¥23.99
  徐正英、邹皓译注的《春秋穀梁传(精)》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榖梁赤,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榖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榖梁传疏》,为清人阮元《十三经注疏》所收录。《春秋穀梁传(精)》在西汉宣帝时曾经盛*一时,是研究先秦到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 ? ? ? ? ? ? ? ? ? ? ? ? ? ? ??
49元5本 大学中庸讲义
大学中庸讲义
黄怀信
¥13.75
  《大学 中庸讲义》对《大学》、《中庸》二经作详细的分析解读,内容包括对原文的注释(含校勘)、训译和对章旨、节旨的归纳总结,保留郑玄、朱熹等人的经典注释,是迄今对二经所作为全面的整理训解,新见纷呈,信息准确,浅显易读,雅俗共赏。
49元5本 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宋)洪迈著,穆公校点
¥13.50
《容斋随笔》一书共分五编,计有《随笔》、《续笔》、《三笔》、《四笔》各十六卷,以及原拟亦辑为十六卷而因作者物故未及完成的《五笔》十卷。全书累计达七十四卷,是现存宋人学术笔记作品中篇幅*的一部。此书的撰写和编集,据作者自序,可以推知其初属笔约在隆兴元年(1163),至淳熙七年(1180)《随笔》结稿,绍熙三年(1192)《续笔》定编,越五年而《三笔》成,又次年而《四笔》成,下至嘉泰二年(1202)作者去世,前后已及四十年。其《随笔序》说:“予老去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先后,无复诠次,故目之曰《随笔》。”这反映出本书是一部典型的读书笔记,而相因于笔记体裁的灵活,书中也有若干记事的条目。其《续笔序》又谈到:“淳熙十四年月在禁林日,入侍至尊寿皇圣帝清闲之燕,圣语忽云:‘近见甚斋《随笔》。’迈竦而对曰:‘是臣所著《容斋随笔》,无足采者。’上曰:‘煞有好议论。’”是知此书甫问世,即为朝野所重。
搜神记: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搜神记: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马银琴,周广荣
¥8.75
  《搜神记》是东晋初年著名史学家干宝所撰,现存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四百多个。以辑录鬼怪神仙故事为主,也包括一些琐闻杂记和不少民间传说,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直承《穆天子传》及《山海经》影响而出现的。代表了中国志怪小说的成就。
49元5本 《花庵词选》
《花庵词选》
(宋) 黄昇选编,杨万里点校、集评
¥40.80
《花庵词选》包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十卷和《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十卷两种。前者选录唐与北宋词人134 家,凡515首;后者选南宋词人88 家,收词760首,后附黄昇自己的词作38首。此次整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以《四部丛刊》为底本,《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以陶氏涉园影宋本为底本。《花庵词选》是一部收罗宏富且编排有序的词选,全面展示了唐宋文人词发展的历程和风貌,具有“选词存史”的特色。*,收罗宏富,别择精当,可显现一代词林风范。第二,反映当时重豪放、尚清雅的潮流。第三,编排体例,以人立目,有一条明确的时代发展线索贯穿其中。第四,黄昇选词以博观约取见称,不少词人赖此以存,又有小传,多录词人姓名、字号、籍贯、仕履等,或引时人以及自己的评语。编者新集后人评语,更具文献价值。
49元5本 陶庵梦忆(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陶庵梦忆(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苗怀明译注
¥19.20
汉学家史景迁说:“明朝灭亡时,张岱四十八岁,尔后他得去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让他活得多姿多彩的辉煌明朝,被各种竞逐的残暴、野心、绝望、贪婪力量所撕裂,土崩瓦解,蒙羞以终。他反复追思回想,事情愈是清晰,如迷雾笼罩的路径,于眼前重现,诸多遗忘的嘈嘈低语,也咆哮起来……” 嘈嘈低语,是张岱娓娓展的叙事方式;咆哮,是文字背后痛定思痛后的心情。 “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作者在《陶庵梦忆》的自序里,一句苍凉的低吟奠定了全书的基调。但是八卷本的《陶庵梦忆》作者写到的则都是自己往昔快乐的经历,品茗、赏花、观剧、访古、宴饮、雅集……奢华而不失优雅的场景,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往事并不如烟,张岱在娓娓的叙述中,寄托了自己的家园之悲,故国之痛。
曾国藩家书: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曾国藩家书: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檀作文
¥8.05
《曾国藩家书》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尚书
尚书
袁堂欣 谢志强 主编
¥0.99
《尚书》约成书于3000年前的战国时期,是中国*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 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军臣谈话记录。*早时它被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又叫做《书经》。
史记
史记
袁堂欣 谢志强 主编
¥0.99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49元5本 商君书
商君书
【战国】商鞅
¥42.00
《商君书》是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的合编。《汉书·艺文志》著录二十九篇,现存二十四篇。书中叙述商鞅变法主张,提出信赏必罚的法治要求,主张从法律上保护土地私有权,而把政治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以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此外,对于法的起源、本质、作用等,也有所论列。
49元5本 山海经
山海经
(晋)郭璞 注(清)郝懿行 笺疏 沈海波校点
¥19.00
《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古书,向来以怪诞著称。《山海经》的篇幅并不长,大约三万多字,但内容却是包罗万象,从山川地理、植物、医药、矿产,到神话、人物、方国、祭祀、风俗,堪称研究上古中国社会历史的宝库。 《山海经》此次标以还读楼刻本为底本,以阮氏琅嬛仙馆刻本对校,有明显差异或错误之处加以标示。
商君书: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商君书: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石磊
¥9.00
《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其中有些内容比如不能让利益一致的人相互监督等,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汉书
汉书
袁堂欣 谢志强 主编
¥1.99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 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改“本纪”为“纪”,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汉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词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49元5本 幼学琼林(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幼学琼林(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檀作文,万希译注
¥40.80
《幼学琼林》,全名《幼学故事琼林》,一名《幼学须知》,或名《成语考》。“幼学”,界定它的受众是儿童,性质是蒙书。“琼林”,是比喻性说法,意为精华荟萃。“故事”,是从内容角度描述,说明该书所讲是古时候的事情;“成语”,是从语言修辞角度界定,该书性质为习用的古语。《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蒙学经典之一。全书采用对偶句写成,便于吟诵,容易记忆。全书分天时、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女子、外戚、老寿幼诞、身体、衣服、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文事、科第、制作、技艺、狱讼、释道鬼神、鸟兽、花木33类,内容涉及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鸟兽花木、饮食器用等,丰富广博,包罗万象。是关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小型百科全书。 了解典故的原始出处,衍生意义,以及能准确地使用,三全本《幼学琼林》着力于对书中语典追本溯源,便是满足这一学习功能的一部书。
诗经——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中华大字经典)
诗经——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中华大字经典)
王秀梅
¥3.49
  《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诗经》起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是三百篇中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四书五经典藏版(下)
四书五经典藏版(下)
李丹丹
¥5.96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学习和参考,我们把“四书”和“五经”合编出版,并根据广大读者学习吸收的特点,在忠于原著基础上,除了配备原文外,还增设了简单明白的注释和白话新解,同时还配有相应启迪故事等,非常易于阅读和理解,是广大读者学习“四书”“五经”的读物,相信大家从中会获得新的感受和新的意蕴,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修正人生航标,在拥有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开创高素质的现代人生。
49元5本 拾遗记(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拾遗记(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王兴芬译注
¥18.00
《拾遗记》作者为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该书本为19卷,被南梁宗室萧绮整理为10卷。《拾遗记》集杂史、博物于一体,语言华丽奇诡,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和艺术成就。《拾遗记》前九卷上自春皇庖牺,下至晋时事,以历史年代为经, 记述了帝王后妃、文人名士、宦官娼妓等各个阶层历史人物的异闻逸事。部分卷篇后有萧绮录语,对王嘉正文或补正、或辩难、或发挥、或评价。《拾遗记》第十卷则是较为典型的地理博物类结构,此卷以方位的转移为依托,历述昆仑、蓬莱、方丈、瀛洲、员峤、岱舆、昆吾、洞庭等八座仙山,以及山中的奇景异物、有关神话传说等。
49元5本 临川四梦--(精)中华经典普及文库
临川四梦--(精)中华经典普及文库
[明]汤显祖著,朱萍整理
¥19.20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因四剧皆有梦境,固有临川四梦之说。临川四梦作为戏曲文学及舞台演出剧本的地位非常突出,其艺术造诣之高,对人生处境探索之深,对角色内心刻画之细,可说在中国昆剧传统中难有其比。临川四梦虽是戏曲剧本,也是汤显祖思考人世现实与生命意义的结晶,文辞优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亦超出了时代。   【临川四梦】   ●《紫钗记》取材于唐传奇《霍小玉传》,写书生李益与霍小玉互相倾慕,喜结良缘,婚后不久李益考中状元,但因未去拜见权臣卢太尉而被设局陷害,后在黄衫客的帮助下终于解开猜疑,消除误会的爱情故事。因二人的相识、订婚、结合、误会、复合都由紫玉钗所绾合,所以题名《紫钗记》。   ●《牡丹亭》取材于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写太守之女杜丽娘因游园伤春,梦与一书生幽会,因梦伤情而死,死后与书生柳梦梅相恋,感情而复生,后与柳梦梅冲破家庭阻碍终得成眷属。   ●《南柯记》取材于唐传奇《南柯太守传》,写淳于棼在梦中做了大槐安国的驸马,任南柯太守,经历了荣华富贵与官场沉浮,梦醒才知大槐安国不过是槐树下一个大蚁穴而已,终看破世情皈依佛教。   ●《邯郸记》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即“黄粱梦”的故事,写邯郸书生卢生在一个小客店遇到仙人吕洞宾,抱怨自己命运不济,吕仙则给他一个磁枕入睡。卢生于是在梦中娶妻名门,高中状元,建功朝廷,遭谗被逐,平反后返朝为相,极尽荣宠,纵欲而死。死后醒来,方知五十年荣辱生死不过是一场梦,因而悟道修仙。
贞观政要——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贞观政要——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骈宇骞
¥7.23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的史书,它以记言为主,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等。此外也记载了一些当时实行的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经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这就是《贞观政要》的写作初衷。全书以记言为主,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等。此外也记载了一些当时实行的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也正是基于其政治目的和政治内容,所以它一直为历代的统治者所推崇和珍视。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