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古体小说钞(全三册) 精(试读本)
古体小说钞(全三册) 精(试读本)
程毅中等编
免费
古代小说也和诗歌一样,可以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系统。古体小说大体上相当于文言小说,近体小说大体上相当于白话小说。古体小说以志怪、传奇及杂俎笔记为主,故事简练,语言隽永。 本书收录宋元明清四代的古体小说,如《杨太真外传》、《剪灯新话》、《剪灯余话》、《青城隐者记》、《池北偶谈》、《剑侠》、《会仙记》、《聊斋志异》等,编者参据众本,作了高质量的校勘,形成了极为可信的新善本。
苏东坡全集(精)全八册
苏东坡全集(精)全八册
曾枣庄,舒大刚主编
¥310.80
本书是苏东坡作品的汇编,全套共八册,包括作品十五种,其中*、二册为苏东坡的《诗集》《词集》;第三至六册为《文集》;第七册为《苏氏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辑本);第八册为《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东坡手泽》及作为附编的《苏沈良方》《艾子杂说》《杂纂二续》《渔樵闲话录》《调谑编》《问答录》。其中诗词文不必多说,《苏氏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是苏东坡的学术著作,《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东坡手泽》是东坡的笔记类作品,《苏沈良方》收录了苏东坡和沈括关于药方和养生方面的文章,《艾子杂说》据说是东坡的寓言作品,《杂纂二续》等多是托名苏东坡的作品,大体反映了苏东坡幽默风趣的文化形象。 书前有长篇《导言》,详细评述了苏东坡的文艺及思想成就;并编有《苏东坡年表》,帮助读者了解苏东坡的生平经历;书末附有《篇名音序索引》,方便读者查找有关篇目。 本书是市面上收录苏东坡作品*为全面丰富的《苏东坡全集》,全景展现了苏东坡多姿多彩的人生历程和精神世界,是普通读者阅读了解苏东坡的上佳之选。
文献语言学(第十二辑)(试读本)
文献语言学(第十二辑)(试读本)
华学诚主编
免费
《文献语言学》为学术集刊,每年两辑。主要栏目有:经典重刊、原创报道、学术综述、争鸣书评、青年论坛。 本刊着重刊发原创性研究作品,主要包括文献语言学理论与方法、汉字与汉字史、训诂与词汇史、音韵与语音史、语法与语法史、方俗语与方言史、语文与语言学史等研究领域的成果。也刊登学术热点与重点的研究综述、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的书评、重要论题的纯学术争鸣或商榷性文章,并刊布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语言学研究资料。本刊更强调扶持年轻学者。
五杂组(精)(试读本)
五杂组(精)(试读本)
[明]谢肇淛撰 韩梅,韩锡铎点校
免费
《五杂组》是明代文人谢肇淛的一本学术笔记。“五”,指全书共有天、地、人、物、事五个部分;“杂组”,原意是彩色的织品,借指书中内容繁杂丰富。全书共16卷,其中天部2卷,记载了古今岁时、节气、天象、风俗等;地部2卷,记载了历代地理沿革、往来交通等;人部4卷,记载了各式各样的名人和奇人,既包括真实的历史人物,也包括文学作品中的虚构角色;物部4卷,记载了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琴棋书画、笔墨纸砚等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饶富趣味的物事;事部4卷,记载历代趣闻轶事、世俗市貌等。《五杂组》内容广博,对研究历代尤其是明代的社会风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观念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
秦观词笺注--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秦观词笺注--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宋]秦观撰 杨世明笺注
免费
《秦观词笺注》三卷,补遗一卷,宋秦观撰,杨世明笺注。秦观(1049-111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被认为是北宋词坛上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其词妙在情韵兼胜,情感真挚,山川景物均熔铸笔端,自抒性灵。语言清丽淡雅,自然平易,音律谐美,和婉醇正,是北宋婉约词大家,评者以为其词的成就在苏轼、黄庭坚之上,对后来的周邦彦和李清照有直接影响。《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谓家喻户晓。杨世明先生笺注秦观词,注释详细,文辞雅洁,考其背景,表出典故,训释文义,赏析词境,又从诸家词话、笔记辑录相关评论,足资参考。后附秦观年谱。本书以《彊村丛书》本《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为底本,广校众本,又对集外之词作考辨,补遗四首,其他列入“存疑词”,校勘审慎,识断严谨。
49元5本 荆公新学及其兴替--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荆公新学及其兴替--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王书华著
¥45.60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荆公新学及其兴替”(13FZS004)结项成果,作者以王安石的荆公新学的创立、发展、演变、衰退及其社会历史背景为核心,深细致地研究了新学的有关论著、学术主旨及其特,客观地论述了新学在儒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影响,以及新学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并梳理了新学与洛学、蜀学对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及学术思想主流地位的争夺,有助于厘清两宋时期儒学的基本面貌及其在社会生活和政治领域的影响,正确认识这一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势以及儒家各学派之间的道统与学统之争。
抱朴子内篇校释(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抱朴子内篇校释(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东晋]葛洪撰 王明校释
免费
《抱朴子内篇》,二十卷,是对炼丹养生方术所作的系统的总结,站在宇宙观、本体论的高度论证了神仙长生的思想,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道教哲学,大体从外修与内养两个方面介绍了各种长生之道,内养主要是行气保精,外修主要是服用丹药。本书是道教史上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典籍,为魏晋神仙道教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我国古代化学、医药学、养生学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次整理,以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刊本为底本,采校包括宋绍兴二十二年临安刊本和孙诒让、俞樾、罗振玉诸人校本以及道书《神仙金汋经》《云笈七签》在内的十二种文献,并择要注释而成。
十不二门指要钞校释--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全二册)(试读本)
十不二门指要钞校释--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全二册)(试读本)
[宋]知礼撰 聂士全校释
免费
《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宋代天台宗山家派大师知礼撰,为唐代湛然《十不二门》一文之注释。《十不二门》原为湛然《法华玄义释签》卷十四之一段文字,系论述《法华》本门十妙前所作之导论,后人录出该文,别行于世。《十不二门》号称难读,宋代天台学者对它的疏释多达七部,现存六部,其中《指要钞》尤以见地精粹著称。知礼通过本书,既批驳了源清、宗昱等高僧对《十不二门》的别解,又回应了华严、禅宗针对无明法性关系、法门渐顿等佛学议题提出的质难。《指要钞》不仅在天台教典中被奉作厘清宗义的典范之作,同时也被视为一部重要的中国哲学文献,体现了汉语思维的特质与深度。 《指要钞》原本钞文单行。此次整理,以《永乐北藏》为底本,将《十不二门》原文与《指要钞》会合,并将宋可度注本《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分别会入相应内容之下。下以案语,主要对《指要钞》进行注释,解说术语概念、疏通文意,每段正文后均有总释。另附录知礼生平材料及其他几种《十不二门》相关文献,包括唐道邃录出《十不二门义》、宋源清《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宋宗昱《注法华本迹十不二门》、宋仁岳《十不二门文心解》、宋处谦《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宋了然《十不二门枢要》,并附《述论》详述知礼生平及著述、《指要钞》思想及其在天台宗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等。
文选资料汇编·骚类卷(试读本)
文选资料汇编·骚类卷(试读本)
陈炜舜主编
免费
《文选资料汇编.骚类卷》收录有关《文选》中骚类作品的文献资料,如作品评论、疏解,拟作之诗序,作者评论,相关考证如作时、本事、时代背景、作品真伪等。骚类卷下,设置“总论”和“分论”,容纳多种材料。“总论”收录总体论述或较宽泛地涉及《文选》骚类篇章、作者及其相关内容的资料,另外,一些论及数篇作品而无法系于单篇作品之下的资料,一般也收入总论部分;“分论”为涉及具体作品的资料。所有资料按作者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时代不明者,取其大体年代,或附于各代资料之后。重复资料只辑录较早或更重要者,关联性较强的资料,将后出者附录于初始条目之后,注明附录,以便寻检。
录鬼簿校订--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试读本)
录鬼簿校订--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试读本)
[元]钟嗣成撰 [明]佚名续 王钢校订
免费
《录鬼簿校订》,元代钟嗣成撰,明代佚名续,王钢校订。《录鬼簿》全书收录金代末年到元代中晚期的曲家150余人,略按时代分为七类,录其姓名、作品,部分曲家附简要生平及作品评述。本书保留了元代曲家、曲目、创作及搬演活动、词体及曲体嬗变等方面的重要资料,是研究元代戏曲史的主要依据。《录鬼簿》初稿作于元至顺元年(1330),成书后至少经过三次修订。后初稿散佚,三次修订本各有流传。此后九十余年,明初曲家贾仲明为《录鬼簿》补撰吊词八十余首。此后约十年,有无名氏仿原书体例,增补元代后期至明初的曲家曲目若干,是为《录鬼簿续编》。基于以上修订、增补、续编的情况,《录鬼簿》传本较多,各本差异较大。本书取版本系统中有代表性的简本、繁本、增补本三种,分别校订。书后附题跋、书目著录、资料汇编、版本叙录、钟嗣成年谱、引用书目。
宾退录--唐宋史料笔记丛刊(试读本)
宾退录--唐宋史料笔记丛刊(试读本)
[宋]赵与旹著 齐治平点校
免费
《宾退录》十卷,宋代赵与旹所撰考史轶事笔记,以考证经史、辨析典故、评论诗词为主,此书成于嘉定十七年(1224),汇集作者平日见闻及与宾客所谈论的内容,宾退后笔录成编,故有是名。本书底本为乾隆十七年存恕堂仿宋本,参校南宋临安睦亲坊南陈宅经籍铺本,并参考其他各版本。书后附何焯批语、各家序跋等资料,方便读者使用。
孔子家语校注--新编诸子集成续编(试读本)
孔子家语校注--新编诸子集成续编(试读本)
高尚举校注
免费
《孔子家语》,现存十卷四十四篇,是一部详细记录孔子与其弟子之间问答行事的典籍,保留了大量《论语》未曾收录的文献,具有*大的史料参考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被誉为“孔子研究*一书”(杨朝明语)。此次推出的《孔子家语校注》,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以同文书局本、玉海堂本、《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百子全书》本为校本,除了将王肃注全部吸收外,还对一些重要人物、历史事件、疑难字词等予以简要注释。书末附有几篇重要的序跋,供读者参考。
49元5本 西湖梦寻(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西湖梦寻(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苗怀明译注
¥10.15
《西湖梦寻》为明代张岱所著,是一部兼具文学与史学价值的小品集。以西湖及周边七十一处景致为核心,通过对其历代兴废的书写,抒发兴亡之感、故国之思,写得极为精致考究,代表着晚明小品文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一生的国学经典(全五册)
一生的国学经典(全五册)
¥99.99
"一生***的国学经典(全五册),包含《孙子兵法》《山海经》《人间词话》《传习录》《曾国藩家书》, 【足本定本精心译注】 本套图书为精装珍藏版,参照国内的原版古籍书,能做足本的绝不删除,尽量做到全面,准确,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既能阅读又适合收藏的版本。 【无障碍阅读通俗易懂】 原版古籍书生涩难懂,对原文做了准确的翻译,并对每一个难读的字词和难懂的语句做了通俗的译注和点评。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本书的特点是不但对原书做了译注,还以史为鉴,延伸阅读,古今结合,把很多观点引用到现代的生活工作中,让读者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49元5本 翁斌孙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2辑)
翁斌孙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2辑)
翁斌孙著;张剑整理
¥22.00
本书系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二辑之一种。翁斌孙(1860—1922),字人豪,号韬夫,是常熟翁氏家族中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本书整理以翁氏7册日记为主体,并附翁氏后人所编翁斌孙年谱、翁斌孙日记等。
49元5本 扶桑十旬记:外三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
扶桑十旬记:外三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
杨芾等著;杨早整理国标
¥19.00
本书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辑)之一种。收录了1903—1907四位出使日本的清朝官员的见闻笔记:杨芾《扶桑十旬记》、王景禧《日游笔记》、许柄榛《甲辰考察日本商务日记》、张维兰《乙巳东游日记》四种。
赵尊岳集(全四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辑)
赵尊岳集(全四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辑)
赵尊岳 著;陈水云、黎晓莲整理
¥132.00
    赵尊岳(1898-1965),字叔雍,斋名高梧轩、珍重阁,是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在词学、新闻学等方面有重大建树。《赵尊岳集(共4册)》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之一,收罗了他的词学、戏曲小说、传记、序跋、剧评、游记、政论、书信札记等方面内容,材料丰富,为赵氏*述之集大成。                                 
49元5本 潘道根日记(上、下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辑)
潘道根日记(上、下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辑)
(清)潘道根著 罗瑛整理
¥51.00
潘道根是清代昆山地区文人和医生,其人平生致力于地方文献、掌故的考证,以教书行医为生,布衣以终。*有《隐求草堂诗文集》《临症度针》等,有关昆山地方文献的专*《昆山名家诗人小传》《昆山先贤冢墓考》等。其传世日记《潘晚香日记》学术价值很大。《潘道根日记(上下)》即为对其日记的整理。
49元5本 赵元成日记(外一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2辑)
赵元成日记(外一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2辑)
赵元成著;倪春军整理
¥25.00
《赵元成日记》收录了民国官员赵元成1911、1912、1918年宦游于太原、上海、常州、北京四地时所撰写的日记三卷,末附作者所撰《迟云茤诗草》二卷。本书所收日记因为撰写时间和作者活动地域的特殊性而较高的史学价值,日记以平民的视角展现了民国初年山西起义、清帝逊位、南北议和、宁赣兵变、议会党争、俄国侵新疆、总统选举等事件的发生与展,提供了解读辛亥时期历史的新维度。同时日记中大量保存了作者的读书札记、诗文创作和评论,对于了解当时的文学现状亦不无补益。本次整理,日记部分采用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稿本为底本,《迟云茤诗草》以常州图书馆藏《赵敬谋先生诗文手稿》为底本。  
孟浩然诗集校注(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孟浩然诗集校注(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唐]孟浩然撰 李景白校注
免费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诗风平淡自然,为盛唐山水田园诗风气之先,深受李白、杜甫、王维景仰,与王维并称“王孟”。 李景白先生《孟浩然诗集校注》,校勘仔细,征引富赡,对难词、典故、史实、人名地名等作翔实注释,详明本源,标注出处,兼疏通诗句义蕴,通俗易懂,同时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多种孟浩然集注本中成就较高、具有特色的一部。 《校注》以明刻四卷本为底本,参校宋蜀刻本、明活字本等十余种版本,详列异文,并力求通过分析文字及诗意,行是非优劣判断,以求古本之真。并辑录古人相关评语,附在每首诗之后。卷末附录历代评论、传记资料和唐本孟浩然集的原序。
五杂组(试读本)
五杂组(试读本)
[明]谢肇淛撰 韩梅,韩锡铎点校
免费
《五杂组》是明代文人谢肇淛的一本学术笔记。“五”,指全书共有天、地、人、物、事五个部分;“杂组”,原意是彩色的织品,借指书中内容繁杂丰富。全书共16卷,其中天部2卷,记载了古今岁时、节气、天象、风俗等;地部2卷,记载了历代地理沿革、往来交通等;人部4卷,记载了各式各样的名人和奇人,既包括真实的历史人物,也包括文学作品中的虚构角色;物部4卷,记载了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琴棋书画、笔墨纸砚等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饶富趣味的物事;事部4卷,记载历代趣闻轶事、世俗市貌等。《五杂组》内容广博,对研究历代尤其是明代的社会风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观念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