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即命运:英国与世界,10000年的历史
¥75.60
这是一部长达万年的英国命运转折史。自与欧洲大陆断以来,不列颠便被弃于世界的边缘。没人能料到,这片无人问津的小岛将在未来称霸全球,独掌世界秩序,但也在自称“日不落帝国”的百年内日趋衰落,时至今日,它甚至逐渐退居世界舞台的边缘。? 这片贫瘠的岛屿成为世界霸主的契机是什么?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英国的盛极而衰?在这本书中,知名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倚靠大历史观和全球视野,态度鲜明地指出,决定英国兴衰命运的是其地理要素,以及由此产生的有关身份认同、流动性、繁荣、安全和主权等议题。? 海上航线的连通促成了不列颠与欧洲大陆的交往与发展,也启了双方长达千余年的恩怨情仇。是为了自身的安全与繁荣,加欧洲联盟的怀抱,还是维护主权与民众的身份认同,坚持独立发展,是困扰这片岛屿长达千年的迷局。在挣扎与抉择中,不列颠历经三角贸易、建立联合王国、殖民世界、工业革命……这个蕞尔小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实现了其称霸世界的宏图。? 但步近现代,爱尔兰独立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对是否“脱欧”的摇摆、东方力量的崛起……内外交困的帝国日渐无力,也逐渐迷失了自己的前方向。世界舞台和发展核心从西方转向亚洲,困扰不列颠千余年的难题已悄然改变。? 是坚定地追随美国,或辟与中国的合作通道,还是成为连美国、欧洲与中国的枢纽,成为21世纪的英国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回望世界,地缘关系成为各国合作与冲突的关键,我们或许也可在这本书中,窥见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下一步。


殷墟甲骨岁祭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58.80
祭祀在商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岁祭是其中重要的祭祀之一。岁祭是对祖先神之先公、先王、先妣、高祖、父、母,兄、子及异族神、自然神的一种常祀。采用董作宾的五期分法结合陈梦家的卜人分组法对收集到的2394例岁祭卜辞行分期、分类研究,发现:各期岁祭有着严谨的制度,体现在岁祭对象、用牲规格等方面;而其文例与特定的岁祭制度相表里,有着明显的规定性。 大乙、祖乙的岁祭始终受重视,而祖乙是最主要的受祭对象;先公、先妣的受祭位置在一至四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让位于先王。 随着时间的推移,岁祭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又表现出趋于简化的一面,第五期的岁祭完全成了一种极其简约的例行祭祀。

资治通鉴(第三卷)
¥0.99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印度文明史
¥49.99
印度人是不是都信印度教? 印度“奇葩”的种姓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 诞生古印度文明的印度河,居然不在印度境内? ……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印度文明史》里! 关于我们熟悉又陌生的邻国印度,一本书吃透它! 美国南亚史学者伯顿·斯坦代表作,国外权威教科书,畅销25年。 全书叙述了印度自公元前7000年起直到21世纪的历史变迁,将当代印度的政治问题与其历史联系起来。以印度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为主轴,对印度的地缘关系、王朝更迭、宗教文化和社会发展行了全面解读。 运用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三重视角,纵深解读今日印度历史成因,全景再现南亚次大陆文明演变,为中文世界读者深分析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印度文明。

资治通鉴(第五卷)
¥0.99
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曹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故也。今幼主傲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韩馥、袁绍以书与袁术曰:“帝非孝灵子,欲依绛、灌诛废少主、迎立代王故事,奉大司马虞为帝。”术阴有不臣之心,不利国家确长君,乃外托公义以拒之。绍复与术书曰:“今西名有幼君,无血脉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东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术答曰:“圣主聪睿,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乃云今上‘无血脉之属’,岂不诬乎!又曰‘室家见戮,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


隋唐简史
促销价:¥12.99|¥42.00
在过去的两千年中,中国有过长期统一,也出现过连续数百年的分裂。隋与盛唐二百年的统一与强盛就出现在魏晋的长期分裂之后。分裂时代有过许多想重收金瓯的英雄,为什么最后的成功却落在了略输风骚的隋文帝与唐太宗身上?隋唐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万花筒,隋唐的文明也像万花筒一样绚丽多彩,达到了中华历史的巅峰。隋与盛唐是统一放的时代,也是浪漫的传奇时代,隋唐文化继承华夏精华,也海纳百川。然而盛唐繁华的背后,终究隐藏着危机,走上了巅峰之后,自然就要走下坡的路……


印度五千年史
¥59.99
本书对印度悠久的五千年历史做了简明扼要的概述。主要是以朝代的变迁为主线,讲述了印度的古代史、中世史和近现代史。古代史部分从石器时代的印度始讲起,讲述了原住民的生活,雅利安文化以及吠陀的宗教;印度的史诗;哲学时代出现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以及吠陀集录、梵书和奥义书,特别对佛教和佛陀释迦做了详细的描述;*后讲述了摩伽陀帝国、外寇贵霜王朝和笈多王朝的兴亡史。中世史是从回教侵印度始讲起,讲述了伽色尼王朝、马哈茂德十七次侵印度的经过;下来讲述了回教人建立的各个王朝,包括奴隶王朝、卡尔吉王朝、图格鲁克王朝、赛义德王朝和洛迪王朝的兴亡史;*后讲述了莫卧儿帝国的建立和发展,主要描述了几位明君的伟大事迹,包括巴布尔、胡马雍和阿克巴。近现代史部分从英国东印度公司侵印度始说起,讲述了东印度公司是如何败法国等其他国家,一步步侵占印度的;下来讲述了罗伯特·克莱武是如何抢夺印度的土地,瓦伦·黑斯廷斯是如何吞并印度的土地,以及康沃利斯又是如何在印度的土地上发展英国势力的;*后讲述了印度的独立战争,国民会议派的诞生以及圣雄甘地带领印度人民行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内容。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套装共2册)
¥53.99
有人苟且偷生,有人视死如归;有人看到黑暗,有人看到光明;有人守护荣誉,有人丢掉节操。美女、宠妃以及背锅女侠,哪一个才是真的杨贵妃? 无可取代的帝国中枢、边境军镇、饥荒遍地、易子而食的人间地狱,哪一个才是真的长安? …… 在温伯陵笔下,历史不再是按时间码放的记事簿,而是贯通时间、看清脉络的时代演变过程。 用他的方法来读历史,你将发现历史背后的那只手,彻底看懂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永远不要故步自封,永远不要畏难避世,英雄们用一生讲述的故事,其实只有三个字:走出去。


神圣罗马帝国史(古韵堂译丛)
¥25.99
《神圣罗马帝国史》是詹姆斯·布赖斯(James Bryce)所著的一部历史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864年,是对神圣罗马帝国历史的详尽研究和分析。 布赖斯是一位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法学家,他的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对神圣罗马帝国**、*深入的研究之一。在书中,他探讨了神圣罗马帝国从其成立时期开始,一直到其灭亡为止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其详尽的资料搜集和深入的历史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演变。 布赖斯在书中着重讨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结构、帝国各个时期的主要统治者以及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他也对帝国内部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宗教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这些因素对帝国统一性的影响。 尽管《神圣罗马帝国史》是一部历史学著作,但其对于当代读者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特别是对于理解中欧地区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所帮助。


古代人的衣食住行
¥59.90
没空调没冰箱,古人怎么过夏天? 古人使用人工风扇降温。为了提高降温效果,古人会把风扇放在水池或冰块后面,这样就能送出凉风来。还有的人在风扇前摆鲜花,这样送出来的风都是香的。 古人上厕所居然是一件危险的事? 在上古时代,厕所很简陋,就是露天挖一个大坑,上厕所时如果不小心掉坑里,不摔死也会被淹死。你别笑,历史上还真有这样的事…… 七夕节其实并不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古代的七夕节,主要是女性互相切磋女红技巧、聚餐玩耍的日子,和男女约会没什么关系。古代真正的“情人节”,其实是元宵节和上巳节。 …… …… 本书邀请专业历史学者审校,确保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有可靠的史料支撑。让你一边捧腹大笑,一边观察真实的古人生活细节。


秦汉的飨宴:中华美食的雄浑时代
促销价:¥19.99|¥148.00
本书为“分拣中国史”书系的又一力作,继古代服饰、经商历史、书法之旅后,聚焦秦汉的餐桌,寻味盛世饮食底蕴。 饮食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的餐桌见证了上万年的饮食革命和文化流变。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个盛世,也是中华饮食体系的奠基时期,在饮食结构、饮食文化交流、饮食制度、烹饪技法、宴集礼俗等诸多方面都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基本饮食格局。 本书分为食自八方、烹饪有术、天之美禄、宴会雅集、食制食俗五编,在吸收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传世文献、典型文物、封泥简牍、画像砖石、壁画帛书等多种素材融为一体,图文并茂,四色呈现,以故事化的讲述将秦汉饮食文化精粹娓娓道来,力图从食材、制度、食俗、烹饪、器具、礼仪、艺术、人物等多个角度还原秦汉四百多年间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饮食文化图景。


成事之道:一本书读懂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41.00
读历史并非简单地浏览史料。 《资治通鉴》这部重量级史书卷帙浩繁,涵盖了数十个政权与王朝,1362年间的王朝兴衰与庙堂变幻,呈现政局盛衰图景,刻画执政治国、待人处事之道,不仅仅是一部史学著作,更是包含了无限古典智慧,足可经世致用的伟大作品。 “通”在于了解,“鉴”在于实践。历史的意义正在于照见人类的发展历程,使得古今贯通。本书精挑细选多个著名历史事件,展示其背后的谋略、社会洞见与人生哲学,为读者建立起清晰完备的历史认知框架,掌握从历史名著中获取信息和经验的方法。

历代经典文丛(套装共9册)
¥9.99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难得糊涂,贵在糊涂”、“脸皮要厚如城墙,心要黑如煤炭”、“知己,可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知人,可以让人更好地把握交往的尺度,因人而异地运用交往艺术。”这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历代经典文丛选取了《历代经典文丛——忍学》、《历代经典文丛——糊涂学》、《历代经典文丛——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处事绝学》、《历代经典文丛——老狐狸》、《历代经典文丛——厚黑学》、《历代经典文丛——智谋通鉴》、《历代经典文丛——口才学》、《历代经典文丛——关系学》,指导读者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存,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寻找到发挥的舞台。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78.00
经过三十多年“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19世纪末的清帝国不仅未能奋力图强,反而一步深陷泥沼。甲午、维新、灭洋、赔款……帝国尝试着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应对危机,结果连续失败,并在世纪末导致一场国家参与动员的义和团运动。与此同时,东亚格局彻底转换,中国遭遇日、俄直压迫,西方各国在清廷不断失败和排外浪潮下重新审视对华关系。改革派或流亡海外,或图谋下一场“新政”,革命者则彻底来到历史舞台的中央。资深媒体人、近代史研究者、历写作者家李礼,以全球史视野和全新文本重述中国近代史。从清国皇室、高官、士绅、变革派、革命家、拳民到欧洲皇帝、外交官、教会、传教士、军人、记者的全景视角,描述了全球视野下甲午战争前后的动荡中国,揭示了19世纪最后十年的战争、变革和失败。作者避免了宽泛的宏大叙述,用简洁而生动的文笔回归事件现场,考证中外人物,勾勒出百科全书式的历史群像。


未来简史
¥33.99
"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饥荒和战争基本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神人”。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全新插图升级版,新增12万字专论!汉学家费正清称其为“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每个中国人的之书)
促销价:¥5.99|¥59.90
近代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蒋廷黻以独特的内政与外交并重的视角,将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凝练在一条主线、四大主题中,为读者提供了洞悉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性视角。


中国历史的地理密码
¥35.20
本书是一部透过地理,再看中国历史,真正读懂历史的真实面貌和发展逻辑的大众学术佳作。 中国历史记载丰富,文献浩如烟海,作者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使用从《禹贡》《史记》《汉书》等整理出来的关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环境变迁等自然地理要素信息,参照现代地理科学研究成果,从长时段观察分析地理环境与历史演之间的关系,揭示隐藏其中的历史—地理规律,既有辽阔的地理空间感,又有宏大的历史厚重感。 作者提出,地理环境不仅和历史程相互影响,而且是历史程的“终极操纵者”,决定着历史走向与重大历史事件的书写和演绎,如王朝的兴衰更替、国家的分裂与统一、民族生存空间的拓展变化、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战略通道与军事要塞的形成与演变。正是在自身独特的历史与地理互动中,今日中国才成为一个历史悠久、变迁复杂、疆域辽阔、文化深厚的巨型国家。

葛剑雄写史:中国历史的十九个片断
¥14.99
《葛剑雄写史:中国历史的十九个片断》从春秋、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选取了十多个有代表性并对当时及后代历史发生巨大影响的事件,夹叙夹议,以及面,对中国历史行了一次照相似的扫描。其中有对今人不太注意的历史事件的深刻挖掘,也有对今人错误的历史认识的颠覆性纠正。

罗马的崛起:从铁器时代到布匿战争
¥59.88
《罗马的崛起:从铁器时代到布匿战争》 本书探索了罗马在公元前1000—前264年间的发展,以及它对意大利控制的本质。最初罗马只是几个新兴势力之一,后来却实现了辉煌的统治地位,本书分析了罗马人是为什么及如何做到这一的。从其复杂的政府形式,到其有创新性的与其他国家交流的方式,洛马斯展示了罗马的独到之处。 《帝国的端:从共和国到哈德良的罗马》 本书追溯了从布匿战争到哈德良之间的罗马的故事。在这段罗马历史中最具张力的段落,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型。本书聚焦这段时期的文化、政治和民间的转变,其中包括与汉尼拔的战争、迦太基的毁灭、奥古斯都的帝国建设和哈德良著名的长城,这一过程导致了君主制的建立和领土的夺取,而所有这些都促成了欧洲历史上最成功的多元文化国家。这本书以一种生动的、学术性的方式来探寻一个重要的时代。 《帝国的胜利:从哈德良到君士坦丁的罗马世界》 本书展示了罗马在其帝国权力巅峰时期的历史。从哈德良始统治罗马,一直到“叛教者”尤利安在波斯战役中去世,它提供了一个详尽的叙述,描绘了帝国政治的复杂形式和常常致命的转折,一连串皇帝们崛起和垮台,有时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尽管存在这种不稳定性,罗马人却能够抵御帕提亚人、日耳曼人、波斯人和哥特人的连续攻,巩固了他们作为欧洲和地中海主宰的地位。本书展示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迈克尔?库利科夫斯基教授描述了2世纪帝国的文化融合,3世纪罗马的地中海世界受到欧亚大陆历史的更大力量影响而产生的政治危机,以及4世纪在君士坦丁和他的儿子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的统治下罗马帝国制度的重塑。库利科夫斯基教授认为,君士坦丁革命是帝国命运的转折,也是东西方帝国分道扬镳的始。这本关于世界上最伟大帝国之一在其辉煌巅峰时期的概述深刻、权威且扣人心弦。 《帝国的悲剧:从君士坦丁的帝国到西罗马的衰亡》 几个世纪以来,罗马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势力,其影响力遍及欧洲、北方和中东地区,其军事力量成功抵御了帕提亚人、日耳曼人、波斯人和哥特人的攻。然而最终的分裂到来,汪达尔人对罗马的洗劫,以及西部的崩溃——从帝国变为一个个王国——它们先是仅在名义上处于前者的统治之下,然后,一个一个地离了它。 本书讲述了罗马逐渐崩溃的故事,充满了宫廷阴谋、宗教冲突和军事历史,以及社会、宗教和政治结构变迁的细节,对罗马因外敌侵而灭亡的观提出了质疑。相反,它关注的是生活在帝国内部的人们的选择和条件如何导致了帝国的衰落。因为帝国的灭亡不是一个单一的灾难性时刻,而是一个渐的过程;当人们明白罗马已经灭亡时,帝国的西部早已破了帝国的枷锁。

历史的游荡者
¥99.00
本书为史界鬼才李硕的勇气之作,是一场思想之旅,更是一部学术自传,视野广阔,兼顾政治史、社会史、法律史、思想史诸多领域:从周幽王的上古世界,到林则徐的晚清帝国边疆;从《真诰》中的“仙人”和修道者,到孝文帝时代的悲剧官僚;从一个个隐尘烟的饮食男女,到法律史中危险而愉悦的禁忌之爱;从拉铁摩尔的北部行旅,到霍布斯政治学说吊诡的成因;从蠡县大食堂,再到荒野之中河西走廊尽头的汉代城郭遗址……从史实出发,12段学术游荡,史料爬疏与故事构建之外,更洞察人心,努力还原时间深处鲜为人知的幽微与真相。

资治通鉴(第四卷)
¥0.99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