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马兴志(两册全)
¥139.00
《罗马兴志》共40卷,从纪事时间来看,整部史书横跨120年,起自公元前264年,终于公元前144年。用珀律比俄斯的纪事历法来说,就是起自第129个奥林匹亚年,终于第158个奥林匹亚年。这120年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公元前264至前221年;公元前220至前168年;公元前168至前144年。 从内容来看,整部史书叙述罗马从首次跨海征服,到最后攫取整个地中海霸权的兴起史,以及众邦国、王国的衰落史。

《史学史研究》文选丛书(套装7册全)(中国古代史学卷上、中国古代史学卷下、中国近代史学卷、外国史学卷、史学理论卷、人物志卷上、人物志卷下)
¥199.00
《史学史研究》文选丛书,是发表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和历史编纂学研究成果的专门刊物,由历年来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编的《史学史研究》杂志上的学术论文汇编而成。《中国古代史学卷》上册和下册,由《史学史研究》杂志上中国古代史学部分的重要研究论文汇编而成,其中作者包括白寿彝、侯外庐等史学大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册主要是关于魏晋南北朝以前的史学史研究论文,此时期的研究重点在于凸显魏晋南北朝之前我国史学上的重要研究成果及争论,是我国古代史研究的宝贵资料。《中国近代史学卷》,主要收录了从晚清到现代期间的有关历史的研究和理论。本册图书,不仅是50多来史学史重要研究成果集合,同时更是史学家对晚清以后中国历史的反思,不仅有史学理论角度的创新,更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思考。编者在整理本册时,进行了多次删减,保留了能够体现这一时期的重要论文,对其他史学研究者有不小的帮助。《外国史学卷》是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编的《史学史研究》上的有关外国史学史的研究论文,涉及英文、俄文等多种语言,收录范围广,又非常有条理,对重要的外国史进行了分类整理,基本上覆盖了史学界对外国史学研究的理解,是研究外国史的重要参考。本册图书收录在列的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凝聚了《史学史研究》几十年的外国史研究精华。《史学理论卷》是《史学史研究》文选中有关史学理论的重要分册,集中展现了几十年来有关史学理论的研究论文,这些内容为史学界定量定性分析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还涉及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对于当下历史研究工作者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理论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本册正是史学史研究的规律总结和升华。《人物志卷》上册和下册,是《史学史研究》文选丛书中的一册,主要是汇编了史学史研究上发表的人物专访,力图完整地还原诸多史学大家对于某类史学史问题的观点,以及他们的日常研究过程,展现史学史研究者严谨的工作态度。其中,上卷主要是对杨向奎、蔡尚思等史学名家的专访,是浓缩版的新中国史学发展史。


半小时就能读完的天津简史
¥19.99
本书以“半小时读完”的概念,引您速览天津从“沽水流觞”至现代都会的千年画卷。从明朝“天子津渡”设卫,清代漕运繁荣,到近代“九国租界”与洋务先声,再至民国风云及解放后的新生……七篇短文串联关键节点与独特魅力,让您轻松把握这座“九河下梢”名城的传奇与底蕴。


半小时就能读完的故宫简史
¥19.99
本书以轻松笔触勾勒紫禁城六百年的风云。从永乐帝肇建,历经明清两代兴衰、康乾盛世辉煌,到晚清烽火屈辱,再至从皇宫到博物院的转型,以及文物守护的传奇……七篇短文凝练呈现宫城建筑、人物与历史,旨在让读者在“半小时”概念中,快速领略故宫的沧桑魅力与厚重底蕴,轻松入门。


一本书快速了解丝绸之路
¥19.99
本书助您“快速了解丝绸之路”的千年传奇。从张骞“凿空”西域,到纷繁的路线节点;从丝绸、香料的互通,到佛教等文化宗教的交融;再现唐元盛世,探讨海陆变迁,连接“一带一路”的当代价值……七篇短文勾勒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恢弘画卷,让您轻松领略其不朽魅力与深远影响。


岳麓书院简史
¥19.99
本书助您快速了解岳麓书院这座千年学府。从北宋初创,南宋“朱张会讲”成理学名山;经元明兴废,至清代“经世致用”学风鼎盛,影响近代;再述其转型新学堂,融入湖南大学,阐释“弦歌不辍”的遗产与精神……七篇短文勾勒其千年春秋与文化精髓,邀您领略其“惟楚有材”的魅力。


一本书读懂《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9.99
合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仿佛走过一场跨越千年的政治长旅。钱穆先生以史家的冷峻与温情,拆解了 “封建专制” 的标签迷思,让我们看见汉代丞相府的制衡智慧、唐代三省六部的精妙设计,也直面明清制度走向僵化的困局。那些尘封的制度密码,既是古人治国安邦的探索,也在当下泛起涟漪 —— 从公务员选拔到基层治理,从权力制衡到文化传承,历史从未远去。这部著作不仅是对过往的复盘,更是一面明镜,映照出制度兴衰与人性博弈的永恒命题。

历史动力学:帝国的兴衰密码
¥58.80
本书尝试以生动的论述和丰富的历史案例,以动态的视角观察人类帝国的兴衰,揭示为什么一些起初微不足道的小国可以成长为强大的帝国,为什么看似稳固的帝国会在巅峰过后归于衰亡。作者认为,人类历史上大多数帝国的崛起与衰落都经历着类似的轨迹,它们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人口的增减、经济的繁荣与萧条、宗教的传播与消亡等。起源于元民族边境的群体,以合作和集体行动建立起强大的领土国家;而帝国的稳定与内部和平本身就蕴含着未来混乱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人口过剩、经济下滑、灾难疾病等问题,秩序的崩溃带来了饥荒、战争、瘟疫和死亡,最终导致帝国的衰亡。作者引了14世纪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提出的概念“族亲意识”(asabiya),视其为解释帝国兴衰密码的动态变量。

抗战家书(增订版):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
¥47.88
本书收录了张自忠、赵一曼、蔡炳炎、左权、戴安澜等40余位抗战先辈的近百封家书,讲述了这些家书背后的故事,提供了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生动资料和鲜活视角。书中既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武装、八路军、新四军官兵的家书,也有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官兵的家书,还有爱国华侨等各阶层民众的家书,反映了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血洒疆场的抗日将士们不屈的民族气节,以及普通民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深厚情怀。 每一封家书都有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每一张老照片都是珍贵的记录。“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在那场旷日持久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必胜信念和伟大实践。

盛世遗珠 法门珍宝:唐代精品文物特展图录
¥178.80
2024年,荆州博物馆联合法门寺博物馆、昭陵博物馆、镇江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宝鸡市陈仓区博物馆共同筹备推出“盛世遗珠 法门珍宝——唐代精品文物”特展。本书汇集收录6家文博单位的111件(套)精美展品,分为“大唐秘宝”“花萼相辉”“盛唐气象”三个单元,重点突出唐代大国工匠精湛的艺术创造力和国强民富的物质生活。读者可通过本书探寻“法门珍宝”的千年秘密,体验宫廷茶事的诸般风雅,欣赏“千峰翠色”的越窑秘瓷,领略陶俑造像的丝路遗风,重温恢弘壮阔的盛唐气象,饱览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西南联大名师课·中国历史
促销价:¥23.99|¥59.80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所“精英荟萃”“群星闪耀”的大学。在抗战烽火之中,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钱穆、雷海宗、冯友兰、费孝通、王力、吴大猷、任继愈等一众名师,组成西南联大“教育天团”,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孕育出西南联大精神。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西南联大精神、展现名师的学术风采,西南联大博物馆首次组织编选了这套丛书。丛书内容均选自西南联大名师的经典文章或课程讲义,按不同主题分为十册。本丛书不仅承载了各位名师的思想成果,也能让读者感受到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体卓尔不群的独立人格操守,以及在民族危亡之际为中华赓续文脉的执着和坚守。


自由英国的奇异死亡
¥11.04
本书是一部英国史名著,选兰登书屋20世纪百大英文非虚构类图书,它聚焦于一战前1910到1914年的英国,也就是爱德华七世去世到一战爆发之间的英国。当时自由党是英国的执政党,也是最强大的党派。但面对国内风起云涌的三大危机,即爱尔兰自治运动、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和工会运动,由于阿斯奎斯领导的自由党政府应对不力,导致自由党急剧衰落。作者原为记者,在本书中运用小说的笔法叙述历史,刻画的历史人物如首相阿斯奎斯、未来的首相劳合·乔治、青年丘吉尔以及女权运动领袖潘克赫斯特夫人等性格各异,对三大运动的发展描写得充满画面感,对自由党衰落的原因分析透彻有力,对人性的刨析极有深度,使得这本书成为一部名著,自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对历史写作有相当的影响。

古希腊传记的嬗变
¥7.20
《古希腊传记的嬗变》是莫米利亚诺“古典学三部曲”(《现代史学的古典基础》《古希腊传记的嬗变》《异族的智慧——希腊化的局限》)的第二部。 书中区分了三种类型的传记:公元前五世纪的“真实”传记、公元前四世纪的“虚构”传记,以及希腊化时代“虚实相间”的漫步学派传记。莫氏通过详尽而缜密的强大史料,考证塑造出“公元前五世纪传记”的“真实”形象,以此批判“前四世纪传记”和“漫步学派传记”的“虚构成分”。 传记的“虚构成分”本是传记作者思想的体现,莫米利亚诺试图通过史学考证的方法重新定义传记,体现了作者卓绝的努力和勇于突破的精神。

三国史
¥68.00
本书是一部关于三国时代的断代史著作,全面叙述了三国政治军事的演变历程,以及社会发展状况。全书大体分两个部分,首先以简洁流畅的语言讲述了从汉末群雄并起,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到西晋统一的整个历程,线索清晰,密实详赡,重要人物和史事皆有述及,且通过辨析史料,纠正了很多通行的旧说;其次分门别类论述了三国时代的经济、制度、民族、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的状况,每一专题,叙述全面,见解公允平实,且对前人研究亦有所补正。本书史料扎实,论述严谨,语言生动流畅,既是专业的学术著作,也是读者了解三国历史的门书。


李光弼
¥53.00
本书是唐代名将李光弼的传记,也是研究其生平事迹的学术著作。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论实际战绩,李光弼在郭子仪之上,“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他指挥的太原保卫战、河阳之战、怀州之战精彩绝伦,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然而,相比郭子仪的风光无限,李光弼的际遇则显得落寞冷清。唐史专家马驰先生致力于唐代蕃将的研究,本书为其代表作之一。书中考订了李光弼的家族世系,纠正了史料记载中的错误,并满含同情地叙述了这位名将光辉而落寞的一生,对其生平事迹及兵法战略作了严谨的考证与评述。全书叙事严谨、行文简洁,有助于读者深了解李光弼的个性与行事风格。书后还附有五篇关于唐代蕃将的专题论文,有助于读者更为深地了解以李光弼为代表的唐代蕃将群体。


李白十论
¥39.90
本书是李白研究名家裴斐先生的代表作。早在20世纪50年代,裴先生就与李白研究领域的“盛唐气象”论派展学术争鸣。他以诗文和史实为依据,提出了“李白的诗歌并不是所谓‘盛唐气象’的反映,而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的写照”的观,又将李白的创作分界线从安史之乱提前到李白京的那一年。本书从十个角度论证了以上两个观,并勾勒出一个与传统认知截然不同,却更贴近历史真实的李白形象,其内容历久弥新。此外,本书语言质朴,饱含情感,简洁流畅,是一部兼具研究深度与可读性的经典著作。

辽金农业地理
¥65.00
本书是一部关于辽、金两朝农业与地理的学术著作,从广义农业的视角,探讨了辽金时期的人地关系,即通过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顺应与突破。辽金两朝囊括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有着各具风貌的自然地理单元,同时还有几条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界线横贯全区。与两宋王朝相比,其在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方面都有着更为剧烈的变动,由此引起的人口迁移等社会因素,不断推动农业生产地域结构的变革。作者在全面复原辽金两朝农业地理面貌时,着重分析了草原农耕区形成前的环境特征、辽金王朝建立后的人口流动特征、农业生产活动的地域特征、农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的地理格局等问题。全书立足传统文献,结合考古发掘与实地考察,对辽金两朝农业活动的区域特征及其历史过程做了整体讨论。

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88.00
本书是文史名家黄永年先生以北朝隋唐史专题论文为基础,撰写的一部政治史著作。全书共分十五章,系统讨论了北齐、北周至唐宪宗时期的政治发展演变。作者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着手,考辨史料,抉发历史真相,解释政治现象。全书脉络清晰,多树新义,对许多问题的研究都有推,如北齐内部的文武之争、唐初玄武门之变的真相、武则天掌权后形成的“李武政权”、玄宗时期的内朝和外朝之争、神策军的政治本质等,对于我们准确认识北朝后期至中唐的政治演变历程多有启发。同时,作者围绕许多重要问题,对旧史记载及现代学者的观行了辨析,提出不少商榷意见,澄清了一些基本史实。本书观鲜明,见解精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学习和研究北朝隋唐政治史的书。

宋代农业地理
¥68.00
本书是对两宋三百余年农业发展及其地理分布的整体讨论,为北京大学教授韩茂莉的历史地理学代表作。书中不仅宏观地指出农业生产对于宋代国运与民生的重要意义,而且立足于宋代自然环境、社会因素所导致的区域差异,从人口、土地、农作物、水利、农业技术等方面,对宋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南地区、荆湖地区、川峡地区、岭南地区五个区域的农业生产特征展论述,重探讨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与一年两熟稻麦轮作制的关系。本书建构了“农业地理”的研究范式,资料扎实、立论严谨,展现了宋代各地农业综合体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对宋代农业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特征作了精准概括。本书有助于读者通过“农业视角”去观察两宋时期的政治变迁与经济发展,有着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79.90
本书是柳春新先生以专题论文为基础撰写的一部政治史著作,深探讨了从汉末王纲解纽到西晋重归统一约百年间的政治变迁。全书从宏观形势、社会风气、政治文化、制度结构、政治事件、家族个案等角度,论述了汉末袁氏政权、曹操政权、曹爽集团、司马氏政权等统治集团的发展演变与斗争兴衰;分析了不同阶段统治者如曹操、魏文帝、魏明帝、晋武帝的治国政策及其利弊得失。从纷乱的史事中,执简驭繁,选取关涉当时政治格局乃至整个时代特征的大问题,做个案研究,各篇彼此独立,又逻辑贯通、相互,勾画出汉末魏晋政治演变的基本线索和整体面貌。本书初版于2006年,此次再版,整理者按照作者生前的规划,增补了数篇文章,更为全面地展现了柳春新先生在魏晋南北朝政治史领域的学术成果。本书文风质朴,考证严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汉末魏晋政治史的经典之作。


再造大唐
¥52.00
本书是一部关于唐代名将郭子仪的传记作品。郭子仪是再造大唐的“中兴名臣”,也是功高震主的军事统帅,更是稳定中唐政局的“定海神铁”。 安史之乱的大变局,将戍边宿将郭子仪与朔方军推到时代的前台,奉命于危难之间,因缘际会,终成大功。他宽厚圆融,深得宦海沉浮之际修身自全的玄奥,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化解了皇权的猜忌,在有生之年,达到了帝制时代人臣权势与荣耀的顶峰。 作者穆渭生立足于两《唐书》《资治通鉴》等基础史料,结合碑志等其他文献,从家族世系、京城宿卫、戍守边塞、平定安史之乱、稳定朝政、名垂青史等角度,系统梳理了郭子仪“立马横刀赴国难”的一生。全书不仅对郭子仪的仕宦经历有诸多考辨,而且重描绘了时代背景及其演变。在人物与时代的互动中,彰显出郭子仪“历经起伏而忠心不改”的名臣风范。本书是一部史料可靠、叙事严谨的郭子仪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