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与现实散论
¥11.00
本文集的*特色在于既有历史的探究,又有现实的关怀,所涉内容大多与著者的专业背景及所从事的工作直接相关。
钢铁动脉:粉碎美军绞杀战阴谋
¥5.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温故(十五)
¥8.65
本期为《温故》辑刊第十五期。《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主角与配角
¥18.00
历史是一个大舞台,舞台、剧本和角色不可分离,主角、配角和群众角色相互依存、制约和转移。本书从角色意识这一新视角,观察辛亥革命前后中国近代社会次大转型过程中*典型性和影响力的代表人物,通过其台前后的诸多细节,展现出一幅幅历史的真实图景和演变轨迹。 由于作者采取的视角新颖,采掘的历史深博、图片丰富,清未明初维新派与革命派的主角之争,光复会与同盟会的革命“正统”之争,得以更真切地揭示出个中内幕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上)
¥10.41
【作者简介】孙皓晖,曾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获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1997年,基于对中国原生文明的思考,历时16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大秦帝国》,共6部11卷,504万字。这是目前一部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长篇历史小说。
古楼河上的星光:拿督许廷炎回忆录
¥13.11
本书为马来西亚籍华裔商人许廷炎回忆录。传主许廷炎先生原籍广东普宁,为马来西亚成功闻商,现为金锋公共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槟州华人大会堂主席,霹雳州拿督。本书以人称口吻回忆了许先生的家族史及创业史。许先生的生活经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马来西亚第二代华裔商人,这对于了解和把握马来西亚华商二代三代的生活动态,维系他们和祖国之间的联系非常有意义。另外,本书文笔流畅、情感真挚,很具可读性。
1931年前郑孝胥
¥19.60
郑孝胥在近代历史上,对政治、文学、艺术(书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但由于参与伪满洲国而沦为汉奸,长期以来,论者多以政治标准评判其人,反使学界对他的研究不能深,整体评价显得简单和概念化。这部书稿从实际出发,通过考辨史料,把郑孝胥1931年以前的生平与经历,放在所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分析,在客观评价前人研究和合理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理性思考,提出己见,形成了对郑氏比较全面的、清晰客观的认识,切实推了郑氏研究。书稿在述论郑孝胥生平经历的同时,特别注意考察郑氏“这一个”人物形成的原因、契机,在清末民国的作为、交往,以及其对于历史的影响及意义,不仅呈现了郑氏的个体状貌,并且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近代中国的认知。 相较目前已有的郑孝胥研究,这部书稿对郑氏的论述更充分、深。 一是细致、完整地完成了郑氏生平经历的考证。把清末郑氏定位为追随改革潮流的地方实力派官员,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他前半生的活动特。郑氏在辛亥革命中、从1912年到1931年的遗老生活,也都得到详细的展现和仔细的分析。在撰写过程中,注意凸显出了郑氏经历中的几个关键节。作者对材料的占有完全beyond以往研究,郑氏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反映出来的人际关系网,以及这张网背后的师承、利益、恩怨,都被深细致剖析出来。作者还常常比较各种记载的异同,对一些轶闻行分析,努力使描述近史实,令人信服。书稿基本还原了郑氏从晚清能员到民国遗老的转变过程中的生活样态,非常鲜活。这与作者详尽占有材料有直关系。 二是这部书稿立基于史、文史结合的特十分明显。仍是在丰富的资料基础上,作者对郑氏名士而兼政客的人生状貌,“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的行藏观念,“借君行道”、高度标榜的所谓“节义”,作了颇为新颖的总体阐述,表现出对郑氏心态的深把握。以往对郑氏的研究缺少贯通性,有欠细致和深,特别是在“政治”与“人文”两方面的融通上省察不够,这部书稿则着意于此,有的放矢,致力弥补,十分注意体察郑氏的人生样貌以及变迁,变与不变的微妙样态,得到了由表及里的深发掘。另外,在史料的运用上,较好地处理了“以诗史”、“以文史”的问题,在论述中,往往利用诗文起特别的说明和染作用。书稿语言流畅、简洁,富有表现力,尤其增加了“文”的色彩。总而言之,这部书稿,在立意上,在史料的运用上,都体现出了明显的“文史结合”的特征。
三国5:巨星陨落(日式三国终结曲)
¥19.99
我没有选择改写或是节译,而是斗胆尝试采用*适合长篇巨制的报纸连载小说的体例来对这部作品行再创作,并且在刘备、曹操、关羽、张飞以及其他一些主要人物身上都加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意。书中随处可见的原著中所没有的辞句和对白等,便是我的彩之笔。 ——吉川英治 《三国》是吉川英治的*之作,也是中国文化与日本气质交融的极致作品。在日本,受《三国》影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企业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不胜枚举,他们把《三国》奉为历史巨著、政略大全、商战宝典和励志奇书,从中学习历史文化、成功之道、处事方法、领导理论等。
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
¥35.00
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破分科治学的局限,不以变化为化,不以现在为现代,从多学科的角度,用不分科的观念方法,全面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概念、思想、学科、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沟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格义附会,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程、状态和局限,认识世界一体化程中东亚文明的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选择的价值,争取和保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日显重要的中国历史文化解释的主动和主导地位。“世界”“国际”“全球”这样的概念,今日几乎成了从官方到民间的口头禅,国人大都耳熟能详。可是,如果真的放到世界和国际的范围内考察,则不难发现,中国人许多习以为常的概念用法,与各国有别,于情理不合,于实事有异。不过,这样的形态,背后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即近代以来“天朝”或“中华”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升降浮沉。
温故(二十四)
¥11.60
2013年推出的期《温故》,总页码256码,“特稿”和“影像”专栏分别刊出亮轩先生和秦风老照片馆提供的图片共48幅,四色全彩印刷,首次发表,极具价值。 本辑“特稿”亮轩《*孤本》一文,为我们解读、展示了伴随董作宾的女儿董敏七十六年的“*孤本”,既有记载孩子们成长的故事和图片,也有其他许多珍贵的人和事……图文相得益彰,是一本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一册家国沧桑的佐证。“影像”专栏李佳达《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悲喜剧》一文回顾了19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初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和他们的种种遭遇,文后刊出了秦风老照片馆提供的精选自英国、法国、美国、荷兰等国有关中国事务和华人代表性画刊中的图文报导,共16幅彩图,更直观、更清晰地展示了那段历史下的“世界华人与华人世界”。“人物”专栏有汪宁生《听顾颉刚谈鲁迅》,重新梳理了20世纪文坛上“顾颉刚与鲁迅先生交恶”的公案;张贻贝《鲁迅与*二三事》将*、鲁迅“请下神坛”,以详尽扎实的史料还人物本来的面目;此外还有张耀杰《孙宋之间的爱情波折》、马嘶《周作人和李大钊的友谊》。 “记忆”专栏,史学家赵俪生的女儿赵絪《扉页上留下的痕迹》回顾了父亲60年代到80年代购书、藏书的故事;张而而《“串联”的滋味》以生动的笔触回忆了自己13岁时(1966年)坐火车从张家口到北京串联前后两个多月的所见所闻;还有苏凤《留学台湾》。“往事”专栏,陈仁德《“牛尾巴”事件》记述了1957发生在重庆忠县的“牛尾巴事件”,还有白鸥《1941年:海明威夫妇的滇缅之旅》、吴大年《小难民自述》等。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二十六)
¥11.60
2013年推出的第三辑《温故》, “影像”专栏刊出了日本军医小野正男拍摄的日占区的图片共20余幅,它们不仅真实再现了中国城市刚刚沦陷时的情形、被战争破坏的景象,还无意间记录了民国时期旧城生活的景观和形态,具有极为珍贵的文献价值。 本辑“特稿”专栏,杜高《劳动教养:比路还长的回忆》,回忆了1957年到1970年自己亲身经历的长达十二年的劳教岁月和这期间同被关押的巫宁坤、从维熙等难友;《老戚:纪念一位忘年之交的难友》,方子奋讲述了1969年在白下区看守所结识的忘年之交老戚在日本人的宪兵司令部的特工队破案、“文革”初期结识逃亡女子的传奇人生。 “往事”专栏,康狄《日本人为什么要杀害张作霖》分析了张作霖被日军杀害的主要原因,并对其一生的历史功绩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评价;杜元《一个抗战军人的“日本情结”》则回忆了自己的父亲—— 一名抗战期间在国民党傅作义部队做了八年军医的抗战军人与两个战俘和留学日本期间结识的学友、几位日本人之间的交往和故事。 “人物”专栏,吴海滨《早年罗尔纲的“一边倒”》梳理了罗尔纲的思想历程和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史学思想,探讨了其在思想上“一边倒”向人民、在政治上“一边倒”向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商昌宝《茅盾在“反右”运动中》以史料分析了茅盾在“反右”运动中的一系列言论和艰难处境。 “口述”专栏,《从大学教授到工会干部》首次刊出了历史学家刘绪贻先生的自传《箫声剑影》(下卷)的第二部分,1950—1958年的口述记忆;《我的父亲林损》,由林守瑜女士回忆父亲林损——这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大的知名教授的访谈录音整理而成。 “记忆”专栏,沙漠《难忘的“拜托”》详细记录了自己跟朱厚泽交往的经历,文字细致入微、真诚感人;陶恒生《沧海寻踪:一个中国家庭的变迁》讲述了父亲陶希圣、伯父陶述曾等陶家的家族故事;黄且圆《山雨欲来》回忆了1956年到1958年的北大校园,马寅初校长因提出新人口论的被迫离开、北大师生自编刊物《红楼》的出版等等;柳红《三十年秋风吹过》重温了三十年前,从1977年恢复高考前的备考到1982年大学毕业的生活;张际会《正在消失的词语:农村少年的“文革”记忆》回顾了少年时代对“右派”、“走资派”、“大字报”等的记忆。 2013年3月因患急病离世的青年学者张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辞世,年仅36岁。他遽然离世的消息,让众多同辈学人唏嘘垂泪。本辑《温故》的“文本”专栏,特邀约张晖多年的挚交好友维舟将已经整理的、两人1994—2000年高中至大学毕业初期的六十余封通信在《温故》杂志上分两期首次全文发表。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乡愁中国
¥17.50
我们的中国梦里,一定有一个寻根的梦。人们从现实的故乡,去寻找精神的故乡——中华传统文化。 作为一个六○后,王向阳从行当、游乐、风俗、劳作、器物、饮食六个维度,重温童年时代的乡村生活,重构精神故乡,寄寓无尽乡愁。这是个人的乡愁,也是一代人甚至所有中国人的乡愁的缩影。 《乡愁中国》,不仅是一次记录、一种怀旧,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份道义、责任与担当。
文明探索系列(套装全6册)
¥27.00
本套装包含: 清朝——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 明朝——长城拱卫的社会 元朝——铁骑踏出的帝国 唐朝——梦回千年的盛世华章 汉朝——丝绸之路的起点 春秋战国——英雄辈出的时代
危世图存:中国历史上的15次中兴(试读本)
免费
改革是为了拯救危机,中兴则是改革成功的典范。本书梳理了中国历史上的少康中兴、盘庚中兴、光武中兴、孝文中兴、景圣中兴、弘治中兴等15个“中兴”盛世,对当时的改革动机、改革措施、人才任用,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民生活诸方面行了深的剖析,并作了较为深刻的反思,注重探讨改革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努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较为重大的借鉴和现实意义。 本书为作者系列长篇历史随笔“王朝三部曲”之三。
流动的圣节
¥4.61
这是海明威对年轻时在巴黎居住的一段美好时光的回忆。他曾对朋友这样说:“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你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个流动的圣节。”
音乐哲学——对历史结构主义的重思
¥39.00
本书是一部西方音乐史,也是一部西方哲学史,尤为难得的,是从西方哲学的眼光来理解整部西方音乐的历史。这样的题材,国内罕匹。 作者自古希腊的哲学和音乐始,经过中世纪、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后大胆地走现代音乐,我们会发现,音乐未必就是纯粹的客体,归根结底,人类的理智和情感生发出历史上的音乐诸形态;但我们又会发现,音乐未必是人类纯粹的创造,从数到和谐的宇宙,*后是音乐在事实主体上的漂移,无一不是洞见到存在的澄明。西方哲学的发展与西方音乐的诸形态的变迁有着无以言说的契合,当西方哲学的本体论形态走向*终的完结之际,西方古典音乐也走向了它*后的浪漫主义的辉煌。
中医与西医:一位美国医生在华三十年
¥16.20
“北协和,南湘雅”,湘雅医院到今天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本书是由湘雅医学院和湘雅医院的创始人之一的美国医生胡美于1949年撰写的回忆录,书中记载了他于20世纪早期在湖南从事医学工作的种种见闻。 胡美医生以一个西方医学工作者的独特视角,为我们叙述了上个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医学文化和风俗、社会对疾病的看法、中国人对中西医的态度以及医生—病人关系等方方面面的真实情况,不失为一本视角独特、叙述翔实、生动有趣的回忆录。
制服力
¥23.20
本书讲述日本制服的历史,制服从出现、发展,到演变至今天的无处不见, 可以说,制服已经成为日本人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广义上讲,从日本古代武士的甲胄到现代军服、各行各业的工作服、学生服、幼儿园服,甚至西装都可视作制服一类。这些制服让日本人从“被穿”到认可、习惯,再到由穿制服而萌生出了群体意识、企业精神,由制服衍生出来的女学生的水手校服,还成为当下盛行的“卡哇伊”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日本的制服已经形成了一种制服文化。那么,制服是如何出现、发展的?对日本人的生活、性格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些影响*终是如何形成积极因素的?给群体、企业乃至国家带来了怎样的助力?在制服的不断化变革中,日本政府、企业又是如何重视并引导制服文化发展的?本书将全面为读者剖析、解答这些问题。
与改革开放同行——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口述史(第一辑)
¥39.00
2018年,是中国改革放4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复校40周年。为梳理学校历史,总结办学经验,凝练人大精神,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联合校团委、校史研究室、档案馆、出版社等部门,对人大77、78级校友当中阅历丰富、成绩卓著的优秀校友代表行了采访。本书既是这些校友精彩纷呈的人生回顾,更是一部人大复校40周年口述史。
三国2:龙争虎斗(日本三国文化的奠基之作)
¥11.99
《三国》是吉川英治的*之作,也是中国文化与日本气质交融的极致作品。在日本,受《三国》影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企业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不胜枚举,他们把《三国》奉为历史巨著、政略大全、商战宝典和励志奇书,从中学习历史文化、成功之道、处事方法、领导理论等。 ? 《三国》系列共五部,这是第二部,内容包括全十卷中的草莽之卷和臣道之卷。 草莽之卷:汉献帝被迎至许都后,东汉政权在名义上得以保全。相对安稳的局面下却是危机四伏,攻取徐州的吕布、夺得秣陵的孙策、淮南称帝的袁术、盘据荆襄的刘表,再加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列强争霸的格局已然形成。 臣道之卷:本卷以“臣道”为主线,将三国时期形形色色的“为臣者”呈现出来,先有国舅董承在功臣阁拜受献帝血诏,试图联合朝臣诸侯剿灭曹操,后有太医吉平借看病之机下毒,事情败露仍宁死不屈,*后是关羽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而不忘为臣之本、心系旧主。
江苏思想史
¥25.33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江苏人文思想的梳理与总结,作者将研究置于整个中华民族思想发展的版图和脉络中,根据中国思想观念发展的历史逻辑,选取现属于江苏省域为籍贯的思想加及其经典文献为研究对象,来呈现发生在江苏区域上的“中国思想”。全书共十三章,近三十万字,内容从刘安与《淮南子》的思想到钱穆史学思想,涵盖了中国人文历史发展中的多为大师,对江苏地域内历史上和今天的人文思想脉络进行了清晰的再现,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