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面目可憎——赵世瑜学术评论选
面目可憎——赵世瑜学术评论选
赵世瑜
¥21.36
本书选自作者30多年来的学术随笔,共25篇,约20万字。内容涉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民俗学等议题;在方法论方面,涉及史料与理论、文本与诠释和文学文化跨学科等广泛问题。书中不乏作者与沈艾娣、郑振满、刘志伟、杜正贞等当代学者的对话,也有着作者对汤因比、黄仁宇等重要思想家、史学家及其作品的诸多思考,诚能满足历史学与民俗学等相关领域读者的需要。书中还收了几幅作者自绘的插图,以飨读者。
59元6本 烟台毓璜顶医院的早期历史
烟台毓璜顶医院的早期历史
刘惠琴,陈海涛,郭磊著
¥34.80
烟台毓璜顶医院是一所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医院,它的建立与发展,既是中西医交流碰撞的过程,也是中西思想求同存异交流发展的过程。本书作为烟台开埠历史和近代化进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范例,去伪存真、充实完善、细致梳理烟台毓璜顶医院的早期历史,展示烟台近代历史的一个侧面,不但对烟台近代历史,甚至对中国近代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人
六人
[美]施万克
¥48.30
1912年4月10日,当时世界上的邮轮“泰坦尼克号”始了它的次,也是后一次航行。这艘永沉海底的巨轮承载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直至1997年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在美国上映,使得这场20世纪著名的海难重回大众视野,一时间,有关灾难、人心、挣扎与救赎的话题再次席卷全球。但鲜为人知的是,那艘船上还有8名中国乘客,而且其中6名得以幸存。 有关“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早能够追溯的资料只有海难发生后西方媒体的零星报道,以及“泰坦尼克号”个别幸存者的回忆和证词:有人说他们是偷渡者,从一始就藏身救生艇中;有人说他们是靠假扮女人混上救生艇;还有人说他们被枪指着,宁愿被死都不愿下救生艇。这明显相互矛盾的指控背后,是不为人知也无人关心的历史真相。这6人就这样无端背负百年骂名,然后被遗忘。 一个多世纪之后,海事历史学家施万克首次为我们揭那段被尘封的历史。他从海量档案资料中去伪存真,拼凑起有关中国乘客的身份信息。他亲身实施浸水实验,并且按照原比例造救生艇,只为还原海难发生时中国乘客的遭遇,破除不实指控。他还多次前往英国、美国、加拿大以及那些中国乘客的故乡台山行实地调查,追寻这些人为何漂洋过海而来,又在船难后去向了何方。 就这样,施万克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方式向世人证明:这些中国幸存者绝非“懦夫”“偷渡者”,也不可能“假扮女人”混救生艇。他们是“泰坦尼克号”事件中不起眼的注脚,却是那个人口变迁、种族主义大背景下海外中国劳工群体的缩影,面对时代的不公、命运的倾轧,他们毫无还之力,唯有“抹干眼泪笑呵呵”。
59元6本 食色里的传统(彩图修订版)精
食色里的传统(彩图修订版)精
郗文倩著
¥46.80
吃好吃的,看好看的,是饮食男女的天性,是人之大欲,“食色”正是人间烟火,是日常生活。本书从古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出发,细说饮食、服饰、行旅、草木、节令、百戏、歌谣等主题,天人关系、时空想象、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思维惯性、治国理念、养生观念、时令民俗、审美风尚、娱乐休闲等尽在其中。 在“物质和精神成一片”的传统里,邂逅寻常的人性和朴素的情感。小品文风,清新自然,读之有趣,富有余韵,既“可信”,又“可爱”。
59元6本 经纬度丛书·不让岁月空流逝:雷颐读史笔记
经纬度丛书·不让岁月空流逝:雷颐读史笔记
雷颐
¥49.99
本书是知名历史学家雷颐二十余年读书笔记的合集。按内容共分五编,分别是:编“忧天下,探世变”、第二编“透过历史的裂缝”、第三编“不让岁月空流逝”、第四编“精神的年轮”、第五编“在世界历史中深思”。在雷颐看来,一个时代的阅读史,即一代人的精神发育史和成长史,是时代阅读与个人经验的彼此回忆,可以重构一个人的知识、心灵和思想图谱。在雷颐的读书笔记中,少论历史大事,更多的是捕捉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们吃穿住行、悲欢离合的丰富细节。
威尼斯的抉择
威尼斯的抉择
[日]盐野七生
¥26.99
文艺复兴这么读才有意思! 这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历史,更像是一部电影 从威尼斯、罗马,到佛罗伦萨,再重返威尼斯 跟随美男子马可,深文艺复兴时代的每一个毛孔,做一天文艺复兴人! 这里有散发着松香气味的希腊特产葡萄酒,盛在饰有美第奇家族纹章银盘里的珍珠烤鸡,佩科里诺山羊奶酪,还有杏仁粉做的包裹着奶油,可以一口吞下的小心。 更有16世纪佛罗伦萨市中心艺术家们的工作室,遍布欧洲的大银行,和琳琅满目摆满外国商品的商店。你会路过用大锅煮埃及豆汤、穿着朴素的平民女人,也能和身穿上乘绸缎蕾丝的贵族激烈探讨马基雅维利的预言,更不可思议的是,你还可以去现场观看、“扰”米朗琪罗本人创作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 不仅如此,美男子和优雅艺妓之间的爱情drama,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之间的权利斗争,彼时大国之间的复杂关系,都呈现在这部“文艺复兴小说”系列中。 生活在文艺复兴时代,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 读完本书之后,你心里应该就有了答案。 威尼斯的抉择 描写爱、欲望与野心交织的文艺复兴时代 公元16世纪,威尼斯共和国年轻的外交官马可收到密令,要求他在企图称霸欧洲的西班牙与统领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夹之下挽救祖国。对土耳其了如指掌,与宫廷也牵连颇深的知心好友埃尔维斯本应成为马可的助力,然而世界的命运却在他眼里闪烁的幽暗光芒中天翻地覆。 埃尔维斯统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作战,被苏丹苏莱曼一世将其册封为匈牙利总督。但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不愿意再服从这个不是奥斯曼土耳其人,也不是穆斯林的指挥官。埃尔维斯后来被两个农民砍了头。威尼斯的“十人委员会”也查出奥琳匹娅的真实身份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及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间谍,马可就此被停职。?
59元6本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文学课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文学课
朱自清等
¥46.00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历史课》精选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按照时间顺序通揽史学,共分为六章,自中华文明起始(夏、商、周)至清代为止,以代面,还原历史的性情与温度。通过阅读文章,可以多层次启发读者,系统了解中国古代史。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诗词课》摘选五位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是汇集名师们的渊博之识、神奇之思的精华。从诗、词两大类出发,精选历朝著名诗人、词人,诗派、词派行讲解,分析透彻、以带面,有助于读者多层次理解。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文学课》精选西南联大教授关于文学讲解的名篇,按照时间顺序悉心讲解历代文学背景、名家名作,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小说,以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为线,精心讲解数部经典名著及百家流派思想,领略文。
59元6本 渐行渐远的马蹄
渐行渐远的马蹄
(德)乌尔里希·劳尔夫
¥27.99
  马曾伴随人类一同成长,帮助人类社会不断步。但从拿破仑时代到次世界大战结束,由于科技和工业化的发展,马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甚至到后几乎从人类历史的舞台上消失。本书用丰富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人类与马的深厚友谊以及终走向告别的历程,展现了马在人类历史、政治、艺术、文学等领域中的形象与承担的角色,将许多关于马的故事娓娓道来。本书也是对马在塑造人类历史方面的作用所作的一次巡礼。
59元6本 孩子一读就停不下来的趣味历史(全4册)
孩子一读就停不下来的趣味历史(全4册)
王阳
¥12.88
《孩子一看就停不下来的趣味历史·爆笑漫画古人生活》共四册,分册书名为:《孩子一看就停不下来的趣味历史·爆笑漫画古人生活·节日篇》《孩子一看就停不下来的趣味历史·出游篇》《孩子一看就停不下来的趣味历史·爆笑漫画古人生活·求学篇》《孩子一看就停不下来的趣味历史·爆笑漫画古人生活·饮食篇》。 本套书以当代小读者的兴趣、烦恼和疑惑作为切入点,分别从四个方面,带领读者“回到”古代,辅以丰富、生动、有趣的插图,让小读者“亲眼”看见古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切身”地体验感受古代生活如“向孔子求学”“向李白求诗”“坐牛车出行”……了解到古代的衣食住行、文化科技、节日习俗等,更好地理解我们悠久的历史,从而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镜”。
59元6本 无冕女皇
无冕女皇
孔令堃
¥29.99
《无冕女皇》是一部深度剖析吕雉统治时期历史的力作。 本书通过细腻的笔触,讲述了吕雉如何从一位贤妻良母逐步成长为一位铁腕君主的过程,揭示了她在这一转变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与历史推动。 书中不仅描绘了吕雉在政治舞台上的智慧与手腕,更深入挖掘了她作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策略与心理变化。 本书是一部兼具历史深度与人性关怀的佳作。旨在展现吕雉在历史漩涡中的复杂形象,她既有因时局所迫而不得已为之的无奈,也有对权力与地位的深深渴望。
张守春:通俗讲史系列(共7册)
张守春:通俗讲史系列(共7册)
张守春
¥262.99
套装共7册,分别为《春秋贵族:历史故事集》《赞汉:汉朝四百年 上》《赞汉:汉朝四百年 下》《写给少年的两千年中国历史》《司马懿讲三国》《三国的70个强人》《做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
幽燕拾珠
幽燕拾珠
金玲
¥31.15
本书是一-本讲述北京历史的书,时间脉络从北京的新石器时期一直到元明清。 作者以文物见证北京建城、建都的历史以及北京城的由来; 同时作者进一步叙述 了北京是在中原与东北、西北的民族融合与民族纷争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历史名城,通过文物展现了北京历朝古都文化 特色。本书着重叙述了北京作为历史古城在历史坐标中发生的一些事情, 在叙述过程中借助如文物、古建筑、史料记载以及民间故事,力 求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的璀璨。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北京城的精彩历史故事和引人入胜的发展历程。
温故(二十六)
温故(二十六)
刘瑞琳主编
¥11.60
2013年推出的第三辑《温故》, “影像”专栏刊出了日本军医小野正男拍摄的日占区的图片共20余幅,它们不仅真实再现了中国城市刚刚沦陷时的情形、被战争破坏的景象,还无意间记录了民国时期旧城生活的景观和形态,具有极为珍贵的文献价值。 本辑“特稿”专栏,杜高《劳动教养:比路还长的回忆》,回忆了1957年到1970年自己亲身经历的长达十二年的劳教岁月和这期间同被关押的巫宁坤、从维熙等难友;《老戚:纪念一位忘年之交的难友》,方子奋讲述了1969年在白下区看守所结识的忘年之交老戚在日本人的宪兵司令部的特工队破案、“文革”初期结识逃亡女子的传奇人生。 “往事”专栏,康狄《日本人为什么要杀害张作霖》分析了张作霖被日军杀害的主要原因,并对其一生的历史功绩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评价;杜元《一个抗战军人的“日本情结”》则回忆了自己的父亲—— 一名抗战期间在国民党傅作义部队做了八年军医的抗战军人与两个战俘和留学日本期间结识的学友、几位日本人之间的交往和故事。 “人物”专栏,吴海滨《早年罗尔纲的“一边倒”》梳理了罗尔纲的思想历程和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史学思想,探讨了其在思想上“一边倒”向人民、在政治上“一边倒”向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商昌宝《茅盾在“反右”运动中》以史料分析了茅盾在“反右”运动中的一系列言论和艰难处境。 “口述”专栏,《从大学教授到工会干部》首次刊出了历史学家刘绪贻先生的自传《箫声剑影》(下卷)的第二部分,1950—1958年的口述记忆;《我的父亲林损》,由林守瑜女士回忆父亲林损——这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大的知名教授的访谈录音整理而成。 “记忆”专栏,沙漠《难忘的“拜托”》详细记录了自己跟朱厚泽交往的经历,文字细致入微、真诚感人;陶恒生《沧海寻踪:一个中国家庭的变迁》讲述了父亲陶希圣、伯父陶述曾等陶家的家族故事;黄且圆《山雨欲来》回忆了1956年到1958年的北大校园,马寅初校长因提出新人口论的被迫离开、北大师生自编刊物《红楼》的出版等等;柳红《三十年秋风吹过》重温了三十年前,从1977年恢复高考前的备考到1982年大学毕业的生活;张际会《正在消失的词语:农村少年的“文革”记忆》回顾了少年时代对“右派”、“走资派”、“大字报”等的记忆。 2013年3月因患急病离世的青年学者张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辞世,年仅36岁。他遽然离世的消息,让众多同辈学人唏嘘垂泪。本辑《温故》的“文本”专栏,特邀约张晖多年的挚交好友维舟将已经整理的、两人1994—2000年高中至大学毕业初期的六十余封通信在《温故》杂志上分两期首次全文发表。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59元6本 古史新探
古史新探
杨宽
¥15.05
本书主要探索了西周、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特别看重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结构方面,其撰述着眼于西周和春秋社会性质的研究,推动古史分期问题的解决,上半部为各种制度研究,下半部为各种“礼”的研究,特别是通过用出土文献印证传世文献的方法,精研“礼”,包括籍礼、冠礼、大搜礼、乡饮酒礼、飨礼、射礼、贽见礼等,得出很多精彩结论。
古代文学经典:渑水燕谈录
古代文学经典:渑水燕谈录
王辟之
¥8.99
本书为“唐宋史料笔记丛书”的一种,收录宋人的笔记两种。 一种《渑水燕谈录》十卷,宋王辟之撰,书中所记大半是当时士大夫的谈议,而这些谈议涉及绍圣二年以前的许多政事,是一部有史料参考价值的书。 另一种《旧田录》二卷一百一十五条为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撰,内容涉及北宋前期的人物事迹、职官制度和官场轶闻等,多系作者耳闻目睹,其史料价值为人们公认。
温故(二十四)
温故(二十四)
刘瑞琳主编
¥11.60
  2013年推出的期《温故》,总页码256码,“特稿”和“影像”专栏分别刊出亮轩先生和秦风老照片馆提供的图片共48幅,四色全彩印刷,首次发表,极具价值。   本辑“特稿”亮轩《*孤本》一文,为我们解读、展示了伴随董作宾的女儿董敏七十六年的“*孤本”,既有记载孩子们成长的故事和图片,也有其他许多珍贵的人和事……图文相得益彰,是一本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一册家国沧桑的佐证。“影像”专栏李佳达《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悲喜剧》一文回顾了19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初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和他们的种种遭遇,文后刊出了秦风老照片馆提供的精选自英国、法国、美国、荷兰等国有关中国事务和华人代表性画刊中的图文报导,共16幅彩图,更直观、更清晰地展示了那段历史下的“世界华人与华人世界”。“人物”专栏有汪宁生《听顾颉刚谈鲁迅》,重新梳理了20世纪文坛上“顾颉刚与鲁迅先生交恶”的公案;张贻贝《鲁迅与*二三事》将*、鲁迅“请下神坛”,以详尽扎实的史料还人物本来的面目;此外还有张耀杰《孙宋之间的爱情波折》、马嘶《周作人和李大钊的友谊》。 “记忆”专栏,史学家赵俪生的女儿赵絪《扉页上留下的痕迹》回顾了父亲60年代到80年代购书、藏书的故事;张而而《“串联”的滋味》以生动的笔触回忆了自己13岁时(1966年)坐火车从张家口到北京串联前后两个多月的所见所闻;还有苏凤《留学台湾》。“往事”专栏,陈仁德《“牛尾巴”事件》记述了1957发生在重庆忠县的“牛尾巴事件”,还有白鸥《1941年:海明威夫妇的滇缅之旅》、吴大年《小难民自述》等。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59元6本 在黑夜遇见历史
在黑夜遇见历史
魏风华
¥12.00
作为一部“小而美”的历史随笔集,《在黑夜遇见历史》的时间跨度很大:从先秦到民国,作者魏风华以独特视角、私家见解、优美而又具有个性的语言,烛照历史的死角与细微处,发掘幽暗历史的细节:一个身负大名的画家竟是谋杀案主角,一个为父报仇的皇帝死于宿命,一个莽撞的将军意外改变了文明的进程,一个双鱼座诗人退守内心的田园,一群鬼魂如何热热闹闹地到深宫弑君,一种灿烂的风度变成遥远的绝响,还有被误解的贵族、伟大的禅师和微笑的隐士……全书的文字,在保持了对历史事件的洞见的同时,又饱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情,给人以迥然不同的阅读体验与思考。
温故(之四)
温故(之四)
刘瑞琳
¥6.00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   《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   《温故》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1)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2)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3)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59元6本 史实与现实散论
史实与现实散论
孙伟儿
¥11.00
本文集的*特色在于既有历史的探究,又有现实的关怀,所涉内容大多与著者的专业背景及所从事的工作直接相关。
历史不曾远去:吴晗读史札记
历史不曾远去:吴晗读史札记
吴晗
¥9.59
本书是吴晗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发表于国内各大历史学术杂志上的历史研究随笔,共十一篇,属于考据型历史作品,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排。1956年曾由三联书店出版。 本书大部分篇章研究明史:(一)《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考证《金瓶梅》一书的时代,及其与《清明上河图》之关系;(二)《朝鲜李朝实录中之李满住》是以《李朝实录》中的记载为中心,探讨建州史前期著名领袖李满住的家世、住地及建州左卫的西徙,明与朝鲜两属下的李满住及其灭亡的经过;(三)《明代的军兵》记明代的军与兵、卫所制度、京军、卫军的废弛、募兵、军饷与国家财政等军事上的问题;(四)《明教与大明帝国》论证明教与明朝之间的关联等。
59元6本 花甲之年吃花甲:大宋王朝的优雅与粗鄙(把李清照和大宋朝那些趣事扒给你听)
花甲之年吃花甲:大宋王朝的优雅与粗鄙(把李清照和大宋朝那些趣事扒给你听)
张弛
¥23.66
《花甲之年吃花甲》通过对李清照流寓生活的追踪和描述,并以此为线索,对宋朝的审美行了重新审视。从绘画到汝瓷以及园林等,同时也对宋朝的军事、医学、货币和交通等方面有所涉及,从而勾勒出大宋王朝由盛至衰的宿命。作者研究了大量史料,采用了时下西方流行的知识考古学的手法,把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生活经历,及宋朝的趣闻逸事揉在一起,相映成趣。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