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5折 路遥和他的史学时代:路遥口述历史
路遥和他的史学时代:路遥口述历史
口述 路 遥;撰搞 崔华杰
¥16.00
路遥教授出生于1927年,是山东大学目前健在的包含两院院士在内的8名终身教授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始,他率领团队在义和团与民间宗教研究领域锲而不舍地从事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是海内外公认的义和团运动史与民间宗教史著名学者。路遥教授于1947 年考山东大学中文系,1949年转新成立的历史系并在1951年留校工作至今,见证了山东大学 76 年的发展史、山大历史学科74年的建设史和新中国史学界72年的变迁史。 本书采用口述历史形式,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成长历程,从路遥教授所经历的学术人生解析时代与学术的关系,也从路遥教授的史学研究展现中国史学家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演变过程。本书既有学术性,也有可读性,既能供学人参考,观察中国当代史学界的学术变迁,又能为一般公众阅读,审视个人与国家、学术与政治的紧密关系。
历史深处的管理智慧3:领导修炼与文化素养
历史深处的管理智慧3:领导修炼与文化素养
刘文瑞
¥39.20
全书立足于本土文化资源,应用现代管理理论,对历史之典故、政事、人事、政制行管理解析。 以汉兴楚败背后的刘项素质差异鉴照企业领导者的自我修养问题;以汉文帝贾谊君臣相处之道鉴照基于互补的上下级*配合方式问题;通过古代帝王将相因地制宜运用权势旧事鉴照领导者用权问题;通过“鸿门宴”失策、古帝王“罪己诏”典故鉴照企业家精神问题;直述企业家如何从历史中学习管理智慧;通过周瑜鲁肃性格差异探讨领导者管理风格问题;通过分析古代政府内部分工与编制鉴照企业组织设计与人力规划问题;通过儒吏儒商文化分析探讨企业管理如何应用传统文化问题;*后是分析曾国藩为学修身旧事以济企业家自我学习、修身的心态和方法。 全书目的是在现代化过程中重建中国自身的主体地位,促西学与中学的融合,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对,实现理性与情感的渗透,用中国话语说明管理智慧。
满3件5折 再谈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
张鸣
¥6.10
  《再谈国民性》是张鸣教授*作品,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君臣、军阀、精英、老百姓等的所作所为。张鸣先生深挖这干人留下的历史碎片,以第三者的姿态重新审视,既不漂白,也不抹黑,尽可能还原各路历史人物的面貌,再现当时大小事件的实况,让更接近真实的国民性浮现出来。   不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民性,就难以了解现在的中国。张鸣先生所述所论,皆从为人处世常识出发,用意想不到的角度观察,以举重若轻的口吻揭示历史中为人忽略的扭曲之处,说理透彻、思想厚重,让人从中读出一份历史的警醒。
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
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
雷颐
¥22.40
本书分为四个版块,“历史总会被记起”和“斯人已逝”两辑说的都是旧人旧事,立脚点却在今天,希望能打捞一些历史的残骸,引起注意。1870 年代清政府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全局问题由于全局讨论得以妥善解决;1940 年中央研究院院长补选,学术与政治相互博弈而能保持微妙的平衡。作为晚清代驻外使臣,郭嵩焘因“崇洋媚外”不被世人理解,晚景凄凉;胡适晚年以净友自居对国民党提出一系列批评和建议,然不被理睬,独自彷徨。 “历史的余波”和“不该遗忘的伤痛”两辑收录了部分文化评论和文学评论。林则徐破坏“夷夏之防”与李鸿章隐瞒疫情的当代启示,“拿伯的葡萄园”中保护私产的法治意识,美国政府镇压“退伍补偿金大军”的历史伤疤,茨威格对于战争的反思与人性的绝望,托斯卡尼尼面对法西斯暴政表现出的良知与洞见,卡夫卡的小说对于东方民族遭遇的惊人预见,等等。内容看似庞杂,贯穿其中的是对历史和人性的反思。 作者平素广泛参与文化讨论,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着力从近现代中国史的只鳞片羽来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注超越时代的复杂人性与社会幽暗的方方面面,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
温故(十七)
温故(十七)
刘瑞琳主编
¥8.65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对人类以往生存状 态的追怀; 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 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二十七)
温故(二十七)
刘瑞琳主编
¥13.92
  2013年推出的第四辑《温故》, “影像”专栏刊出了19041905年日俄战争(历史上的第零次世界大战)法兰西画刊对战争的手报导图像近40幅,为秦风老照片馆系列的代表作之一。   本辑“特稿”专栏,唐逸《落花飘逝的年华》回忆了1940年代自己在北师附小读书时的童年时光;汪朝光《剪不断,理还乱:抗战时期的蒋、宋、孔关系》以藏在美国胡佛档案馆的三人日记等材料为依据,回溯了这个阶段三人间纠结、复杂的关系。   “人物”专栏,诸葛计《白天将军在历史研究所》回忆了1963-1974年自己与白天将军共同经历的“四清”、“文革”等运动、长达十年的相处;林建刚《董时进的人生片段》通过零碎的史料勾勒出了这位民国史学家的一生;此外还有杨萍《金岳霖:人生就一“好玩”》。   “记忆”专栏,唐龙潜《父亲这一生》回忆了50-60年代大跃进期间自己因为“投机倒把”、偷卖烟枪被抓的经过和父亲两次被关押的痛苦经历;张樯《旧光阴的主人公》写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些难忘的人和事,其中有自己暗恋的初中同学“女特务”张苏莉,有性格乖张、才华出众的侯老师,还有文工团的年轻人,等等。   “口述”专栏,《几次运动中的经历》首次刊出了历史学家刘绪贻先生的自传《箫声剑影》(下卷)的第三部分,口述自己1950年代在参与历次运动的经历。   “往事”专栏,亮轩《崔小萍与曹禺:记一段千古不灭的师生之缘》记录了台湾戏剧界的名导演、现在已是九旬老人的崔小萍女士回忆1940年代在曹禺门下当学生时的生动掌故和1989年她专程回到大陆探望老师的感人场面; 此外还有赖炜福口述、朱新地整理成文的《寻常人家的百年故事》。   2013年3月因患急病离世的青年学者张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辞世,年仅36岁。 他遽然离世的消息,让众多同辈学人唏嘘垂泪。《温故》的“文本”专栏,特邀约张晖多年的挚交好友维舟将已经整理的、两人19942000年高中至大学毕业初期的六十余封通信在《温故》杂志上分两期首次全文发表,本辑刊出了第二部分。此外,这一辑《温故》还独家发表了由张晖遗孀张霖女士整理的,张晖在南京大学从本科毕业前夕到硕士一年级求学期间(1999年5月2000年12月)的日记,可以视为中国当代青年学人求学过程的写照。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满3件5折 丝绸之路上的使者
丝绸之路上的使者
徐兆寿,金西源,张莹
¥13.43
历史,注定要重启丝绸之路,这是人类的命运之行。但这条古道已然被风沙 掩埋,于是,在今天,重新发现丝绸之路就成为首要之务。著名作家和文化学者 徐兆寿带着他的团队,率先踏上这条茫茫古道,为人类重新讲述一个个古道上的 传奇故事。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张骞如何凿空西域、苏武怎样杖节牧羊、班超 何以纵马天山……在中华民族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这些使者用他们的精神和英雄 气魄攻下了一个个历史的关隘。
满3件5折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全三册)-《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 首次提出中国原生文明概念,一本力图理清前3000年中国文明史的书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全三册)-《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 首次提出中国原生文明概念,一本力图理清前3000年中国文明史的书
孙皓晖
¥34.72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是长篇史诗性力作《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史论作品。这是一本力图理清中国前3000年文明史的书。   作者从中国为何文明意识苍白,为何没有自己的文明话语权的问题意识出发,经十数年研究思索,在创作《大秦帝国》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集结为三卷本《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首次提出中国原生文明的概念,重新书写中国前3000文明史,细致梳理了秦帝国之前中国历史的七大历史性跨越,总结出中国民族五大生存经验。在这3000年中,华夏族群历经了七大时代——五帝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帝国。在其中的每一个时代,我们民族都曾经实现了一次巨大的文明跨越。经过七次大的历史跨越,我们民族终于登上了中国古典文明高原的*——秦帝国时代,成功地实现了中国疆域的统一,成功地创造了中国文明的统一,给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奠定了永恒不朽的历史生存范式。   一面呈现历史,一面解析历史,是这本书的基本特征。作者直面争议,推崇法家,批判儒家文化霸权,认为儒家独尊之后的中国文明失去了此前创造力,明确指出:中国文明的强大与不朽,不在变形的末端,而在雄厚的原生时代。
满3件5折 傅国涌历史合集(套装共5本)
傅国涌历史合集(套装共5本)
傅国涌
¥39.99
本套装包含: 发现廿八都(增订版) 主角与配角 文人的底气 偶像的黄昏 历史深处的误会 傅国涌历史合集(套装共5本):发现廿八都、主角与配角、文人的底气、偶像的黄昏、历史深处的误会。作者傅国涌,历史学者,独立撰稿人。主要关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转型,特别是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的命运史、企业家的本土传统等。
满3件5折 驿路心灯:金水河畔谈历史人物
驿路心灯:金水河畔谈历史人物
李子聿
¥14.40
“以史为鉴”已成为我国史学的一个传统。 所谓“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历史也一再证明,谁自认为可以摆脱历史发展规律的约束,谁就必将落个终被历史嘲弄的下场。
满3件5折 叶落知秋:清末民初的史事和人物
叶落知秋:清末民初的史事和人物
张仲民
¥25.99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胡适、陈寅恪、严复、刘师培、梁启超等晚清民初的学界“大师”。作者从晚清民国的各种报纸、档案、日记及后来的回忆录中,钩沉索隐,考证出这些著名人物不为人知的一些行动或文字,如讨论胡适早年在上海读书时的一些经历和发表的文字、陈寅恪到底是不是复旦大学的毕业生、严复在复旦公学时期的所作所为、刘师培如何为袁世凯称帝张目、康有为梁启超与袁世凯的关系等,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清末民初历史和这些重要人物的认识,揭示了过去那段历史的另一面。
满3件5折 日暮乾清门:近代的世运与人物
日暮乾清门:近代的世运与人物
李文杰 著
¥23.99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有一句名言:“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本书所涉及的,就是“其表在政”的部分,包括近代的制度、人物与史事,它们是世运盛衰的直表征。书中收录的20篇文字,内容跨度百余年,从嘉道年间到1919年底,阐释晚清君主的早朝、召见活动时君臣的互动、中枢机构的运作、皇帝如何批示文书、官场的机密通信,尝试从制度的视角,重新解释影响历史走向的诸多政治事件,包括辛酉政变、皇族内阁、清帝退位、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权继承,也勾勒了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驻美公使陈兰彬、驻英公使汪大燮、风云人物康有为、外交总长陆徵祥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揭示这些人所熟悉的史事、人物背后一些幽微的线索,希望给读者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满3件5折 浮世悲欢
浮世悲欢
简雄
¥10.50
本书围绕明清江南士人的生活和交游,根据《板桥杂记》等明清笔记小说的记载,言必有据,对明清日常生活做了“复制”,是明清日常生活图景的再现。作者说:“这本小书中的大部分士子美姝早已封存在了落满尘埃的故纸堆里,他们只是历史的配角,甚至只是‘士子甲’和‘美姝乙’,有的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但在历史的抉择关头,他们同样显现了人性的力量,或许他们才是‘历史真相’的书写者。”
满3件5折 用年表读懂中国史(第3版)
用年表读懂中国史(第3版)
马东峰 张景忠 著
¥9.99
一本年销售过十万册,畅销多年的有态度的历史年表,全书采用陈寅恪、王国维、吕思勉、钱穆、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观独特,分析透彻,发常人所未见,揭示难得勘破的历史规律。可谓是当今历史出版当中的难得佳作。 除此之外,本书用年表贯穿全书,标明公元、朝代、帝王年号,系以历史事件,包括朝代兴衰、帝王更替、战役、改革、政争等,世界史大事夹杂其间直与之对照。每个朝代的重要史实,标题清楚,叙事明白,与年表相呼应,方便查询,实为及其适合学生与一般读者阅读的中国历史读物。
满3件5折 潜伏归来
潜伏归来
凤凰书品
¥8.99
游走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辗转于真实与虚幻当中,他们是“双面”潜伏者,在历史的舞台上跑龙套。人生如棋,世事如局,大时代兜兜转转,身不由己的命运也随之被改写,间谍、战犯……成为他们生命中深刻的烙印。光阴逝去,潜伏归来,却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独守内心的寂寞。
满3件5折 阅微草堂笔记(国学经典丛书第二辑·名家注译本)【障碍阅读 朱永新等名师推荐】
阅微草堂笔记(国学经典丛书第二辑·名家注译本)【障碍阅读 朱永新等名师推荐】
(清)纪昀;韩希明 注译
¥15.99
《国学经典丛书第二辑》推出了20余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品种,均选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由国内**专家郁贤皓、杨义、王兆鹏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优秀读本。《阅微草堂笔记》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和《滦阳续录》5部,风格恬淡古雅、质朴简洁,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皆着墨不多,不过粗陈梗概,到为止,但极有章法,颇见情致。其弟子盛时彦对此也有概括:“叙述剪裁,贯穿映带,如云容水态,迥出天机。”正如鲁迅所言,“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追踪晋宋”。
满3件5折 明代复古的众声与别调
明代复古的众声与别调
余来明著
¥21.21
  明诗研究领域,对我来说纯属偶然。记得硕士学以后,文新师命我协助编纂《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负责搜集明代诗文相关的材料。对大学时期只读过些“一代之文学”名篇的我来说,关于明代诗文的了解几近于无,即使大学授课的老师曾经讲过“前后七子”、公安、竟陵,大概也都早已如过耳风声,不知所踪。那时为了不辜负老师信任,尽早完成那项已持续多年的任务,便只好硬着头皮从书目、人名资料索引中查找线索,利用《列朝诗集小传》《明诗综》《明诗纪事》等收录明诗的专集编纂诗人小传(那时还没有专门的明代文学家辞典),以便在文献查考中不致遗漏每一条有用的材料。正是在那种看似枯燥、简单(被同学说成是剪刀加浆糊)的工作中,逐渐知道明代除了那些在中国古典文学礼堂中有着夺目光彩的小说、戏曲,诗文领域也曾众声喧哗,盛极一时,一长串文学史上少人关注的名字始我的视野。   看似简单、无趣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为我启了通向明诗世界的大门。《明清文学分典》编纂告一段落后,在文新师的建议下,我选择明诗研究作为博士论文的方向,由此才有了首本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嘉靖前期诗坛研究(1522~1550)》,讨论的对象是明代前、后七子之间的诗坛,即书名中所标注的时间区段:1522~1550。选择这样一段在明诗史上看似并不耀眼的时期作深掘,是希望能通过对“短时段”诗坛作细部考察,在明代中期以后复古运动的复杂脉络中理出一条线索,由细微处探讨历史背后各种理论、群体、流派兴替演变的具体型态,而为观察“长时段”的诗史演变提供视和窗口。尽管此时的诗坛还只是经历“前七子”复古运动的洗礼,然而明代复古与反复古的种种论调,却在这一时期都有了极为精彩的演绎。明代后一百年诗史演变的喧哗众声,竟然都早已埋种于此。   此后的十余年间,我研究明诗的兴趣虽然一直都在,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做到终始如一。正是在这种时断时续的经历中,我对明代诗史程的探索,始试图摆脱传统批评观念和文学史习见的拘束,努力建立一种基于过程和细节的历史意识,而不是在几个流派、若干个大家之间做简单的跳跃,以致给读者留下无数的空白和遐想的空间。文学史的叙述尽管不可能如历史纪事一样巨细靡遗,却也多少可以展现历史演变的兴衰有致,有迹可循。在过往的文学史叙述中,明代由“前后七子”代领的复古运动常被视为一个前后相、承递有序的过程。近年随着明代诗史研究的深,对其中出现的各种不同声音、诗坛表现出的种种不同趋向,以及其他与明中期复古运动相关的文学史细节,学界虽已有较多研究,但在总体的文学史认识上,仍然习惯将二者作为整体行考察。然而当我们深到文学史程的细部,就会发现其内在的变迁并不如后世批评家、文学史家所想象的那样,而是有着种种不同的选择,不同诗人各有追求。在“前七子”与“后七子”之间,追随复古脚步的虽然不乏其人,但此外更有一个庞大的诗人群体,并不能以“复古”之名行收纳。无论是有意或是无心,他们都朝着与“前七子”复古运动不同的方向行创作,试着摆脱复古思潮对自身的规限与影响。切人明代诗史演的过程当中,对此过渡时期的诗人不应一笔略过。循此思路,明代诗史的演变便呈现出生动、丰富的历史图景。对个体作家、群体、流派的探讨,也是试图发掘其不同于一般文学史认识的殊相。   历史的大厦并非凭空而起。在对明代诗史的建构中,明清诗话有着潜在而深远的影响。书中对明初诗歌的探讨,就是试图返回明代诗歌的历史现场,廓清明清诗话基于各自立场对明初诗史的想象,敲碎诗学批评的镜像,将明代诗史的图像从想像世界拉回到富于真实感的历史时空当中,提供书写另一种形态明代诗歌历史的可能。这是我在自己设计“明代诗史程研究”课题时的初衷和“宏伟构想”。至于回到历史原之后,明代诗歌的历史应当以何种面貌得到呈现?按照当初的设想,在此书之后,还将撰写一部不同以往的明代诗史,不以大家、流派作为建构的线索和框架,而是试图在诗史程中呈现作家作品的形态、理论思潮的演变、地域风尚的变迁、群体中心的流动等等文学史现象和问题,努力使文学史兼具“文学”与“历史”的品格,使读者既可从中欣赏、领略历史的“文学”,又能追踪、触摸文学的“历史”。在明诗研究领域,我们已经有太多关注“前后七子”、公安、竟陵的成果,而对整个明代诗坛的状况、诗史演变的兴替,则仍然缺乏足够细致、深的了解。从目前研究的状况来看,大多仍是只见“诗人”,不见“历史”。   构成《明代复古的众声与别调(平装)》的各章,大多曾发表于各种期刊。
满3件5折 史官主书与秦书八体(精)
史官主书与秦书八体(精)
徐学标著
¥33.60
                    “主书”是史官的基本职能,而“秦书八体”则是指通行于秦代的八种书体。本书由“史官主书研究”与“秦书八体研究”两部分构成。“史官主书研究”重在说明“主书”是史官的基本职能;“秦书八体研究”重在逐个解决“秦书八体”中各体名实关系问题。尽管两部分内容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然二者之间却存在着很好密切的联系。其中,“史官主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主书是史官的基本职能,是研究“秦书八体”的前提基础;而“秦书八体”中各体名实问题的解决,则可以一步坐实“主书是史官的基本职能”这一结论。                 
满3件5折 唐诗之路研究(第一辑)——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精)
唐诗之路研究(第一辑)——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精)
邱高兴主编 房瑞丽副主编
¥82.80
本书是“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次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成果。共收录论文50余篇,从唐诗之路的地域空间界定、诗人与诗路研究、诗路宗教哲学及其文化资源研究、诗路遗产保护与发研究等角度对唐诗之路展深交流与探讨,展示了近年来学界唐诗之路研究的新成果,为唐诗之路的保护与发提供了新构想和新思路。
满3件5折 清代赋学论稿(精)--中国诗学研究专刊
清代赋学论稿(精)--中国诗学研究专刊
潘务正著
¥20.30
    辞赋研究领域向来重两汉大赋及唐宋律赋,于明清辞赋虽有关注,但未能与前代相提并论。本书着重探讨清代赋学,以期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深化。     本书从五个方面展讨论:一是清初的文化政策与赋学的复兴,尤其是康熙十八年召的博学鸿词科考试,为吸纳汉族士子仕,以诗赋命题。此举刺激赋学创作及理论的兴盛。二是清代馆阁翰苑重赋,廷试、馆课、散馆、大考等都考赋,因此赋的学习是时人重要的功课。为此,各种馆阁赋选涌现,翰苑赋风引领文坛风尚。三是由于翰苑考赋,对赋法的探讨成为清代赋学理论的重,赋选尤其注重赋法的揭示。四是与前代相比,清代赋学不仅盛行于馆阁,也凸显出浓厚的地域色彩。五是清代赋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极为密切,书赋、画赋及以赋写小说的现象比较盛行,赋体向各种艺术门类旁衍。       本书将文献考索与理论阐释相结合,通过个案研究揭示清代赋学发展规律,力图弥补赋学研究之不足。
满3件5折 样式雷--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样式雷--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马志亮著
¥7.00
“半部古建史。一家样式雷”。 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这些闻名遐迩的古建筑,全都出自我国古建目前如雷贯耳的“样式雷”。 本书撷取了“雷发达京”“雷声澂续样式雷”“雷声澂巧设乾隆花园”“样式雷的中兴”“雷思起重修圆明园”“雷廷昌整修颐和园”等故事,展现了样式雷勤奋上的家风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