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通俗小说书坊考辨与综录
¥84.00
通俗小说的发展无疑离不小说的出版和传播,明清时期通俗小说传播的主体是书坊,书坊介了小说从组稿、创作、编辑、评到刊刻发行的各个环节,在通俗小说的传播中作用十 分突出。《明清通俗小说书坊考辨与综录》一书以小说书目和实证调查为基础,以具体的数据说明问题,力求在考证的基础上,全面、细致、准确地考辨和综录明清通俗小说书坊及其 小说刊刻情况,为从出版与传播的角度研究明清通俗小说提供文献和史实依据。全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并配有十余幅精选出的书坊相关插图,既是独特的学术研究著作,又可作为 颇具价值的专门性工具书。
纸背的声音:书事·笺事(全2册)
¥76.50
著名文化学者、藏书家薛冰四十年收藏、研究成果之结晶。以笺纸尺牍窥视中国典雅的传统文化、文人情趣及其时代变迁;以版本学为经、图书实证为纬,梳理中国近现代版本常识。
观·物:两宋书籍设计
¥44.90
宋代是“中国印刷术的黄金时代”。本书回到与现在同样经历巨大技术变革的中国雕版书籍的黄金时代—两宋(960—1279年),以两宋书籍设计为研究主体,探讨其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寻找宋代思想和技术变革对书籍设计的影响,分析了宋代思想观念、创新和产品的循环过程如何推动当时的社会创新,两宋书籍视觉秩序如何建构和表征当时的文化秩序,以及其对今天书籍设计的启示。中国传统文化讲技以载道、道器合一,传统中国书籍设计连了作为精神文化的书籍内容和作为物质载体的书籍形式,从造物设计角度看,将内容看作道,将书看作器,设计作为技,是道与器的连,承载了道,中国的观·物理念即起始。本书作者爬梳了国内外现存宋版书,系统分析了两宋书籍的社会背景、观念、制度、形态、版式以及背后传递的美学价值。
上海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21) 人与自然,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49.00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2020年,在遭遇了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之后,对外文化交流的方式、内容、理念及输出模式都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要在维护各自的经济主权包括数字网络主权的基础上,展务实的、可持续的、多样化的交流放,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机制,提高跨境流动文化要素的品质,提升交互式流动与文化传播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书以“人与自然,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主题,聚焦疫情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多国多元文化多种视角探讨后疫情时代的对外文化交流、国家文化形象、文化回归和文化输出等问题。全书内容共分为总报告、新全球化下的国家秩序与国际合作、对外文化交流的可持续性与转变、国家形象与文化传播、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实践五部分。
爱丽儿
¥37.99
19世纪末美西战争后,旧殖民者西班牙离场,新的美利坚帝国霸权将至,为自由的奋战从未结束,拉美将何去何从?乌拉圭思想家罗多以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精灵爱丽儿象征自由、崇高的精神生活,以卡列班象征粗鄙低俗、物质至上与功利主义的“美国病”,质疑美式个人主义、平等主义与民主观念的哲学根基,重述了两个美洲间的“文明”与“野蛮”序列。《爱丽儿》勾勒出现代拉美政治文化的思想底色,成为拉美民族主义、理想主义和青年文化的能量源泉,也为今天应对现代世界的精神危机和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提供了一份来自历史的执拗与高傲。
皇皇者华(学礼堂访谈录)
¥68.00
“学礼堂访谈录”系列丛书,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锷主编。《皇皇者华》为“学礼堂访谈录”的第六辑,收录了孙钦善、罗琳、徐兴无三位学者的访谈内容。他们既是中国古 典文献的传承者,也是中华文化的弘扬者。孙钦善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高适集校注》《论语新注》《中国古文献学史》等;罗琳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师,主要研究 “四库学”、版本目录学;徐兴无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著作有《谶讳文献与汉代文化构建》《刘向评传》等。“皇皇者华”出自《诗经•小雅》,意为 “咨询贤智”。本书所记录的内容,是有价值的口述资料,对当今从事中国经学、古典文学等方面研究的年轻学者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走向良知--《传习录》与阳明心学
¥38.50
宋明时期,随着理学的展开,逐渐诞生了一系列具有经典意义的哲学文本,王阳明的《传习录》便是其中引入瞩目的一种。尽管《传习录》的篇幅不大,但它作为王阳明心学的重要载体,在明中叶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我们回顾近四百余年中国思想发展的历程时,总是不能不追溯到这部浓缩了王阳明心学精华的哲学典籍。 作为理学的分支,王阳明心学的形成以理学的演变过程为其历史前提。要把握心学的理论内涵,便应当对理学衍化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作一简要的考察。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走向良知:<传习录>与阳明心学》就是对这个考察的总结。
《朱子全书》及其传承
¥52.50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之一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文苑英华》与近世诗文思潮
¥38.50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精选了我国宋明两代以来的六部经典文化书籍,分别是《朱子全书》《传习录》《资治通鉴》《文苑英华》《太平广记》和《大藏经》,并竭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大家写小书”的通俗方式各写成几万字的简要专著,然后再请有中文背景的英语专家译成英文。借本套丛书的出版,即可填补该领域的空白,又可满足海外希望了解这一领域中国文化的读者的需求。本册为陈引驰著的《文苑英华与近世诗文思潮》。
国别新声——国别和区域新动态研究
¥40.80
本研究聚焦语言学、翻译学、文学以及区域与国别等四个方向的成果,分卷的书名为“语苑璞玉”、“译坛清音”、“文园雅荷”、“国别新声”。卷“语苑璞玉”聚焦外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本体研究,设汉外或外汉对比研究、外语(二语)习得研究、外语教学法/媒体/App研究、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栏目;第二卷“译坛清音”就历史与当下、理论与实务,以及人才培养等翻译相关一切有价值的真问题展创新研究。收录文章的主题涵盖翻译史探微;中国-东盟译务探究;文化外译;西大翻译家(马君武、陈望道、王力、盛成、骆介子、周其勋等);新时代译才等;第三卷“文园雅荷”的主题包括英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东南亚文学与文化研究、少数族裔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外文学对比研究、文学翻译研究、广西民族文学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有关文学或文化的跨学科研究等;第四卷“国别新声”则收录历史记忆与时代转译研究;中国-东盟各国历史文化交流史研究、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能力提升研究、新文科下多学科或超学科交叉融合特性及共同体思维研究、东盟国别和区域研究相关范式研究等。本书为第四卷。
英汉反讽研究新视野——历史演变与对比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第二辑))
¥39.00
本研究追溯了反讽在西方和中国的滥觞和演变发展过程,聚焦和对比了英文反讽(irony)如何起源于希腊、发展为苏格拉底式反讽和语言修辞方式的历时演变,同时也梳理了肇端于虞舜《南风》之诗、滥觞于《春秋》的春秋笔法以及随文学艺术发展的汉语反讽文体的繁衍。本研究对与反讽相近的常混淆的六对概念(讽、讽刺、反语、讽喻、暗讽、戏谑)行了辨析,提出了反讽独有的语用特征。后,借助反讽搭建的桥梁,本研究将英国早的一部叙事史诗《贝奥武普》(Beowulf)和中国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置于同框中行对比,既呈现了地域相异的文学巨著在反讽使用时的异曲同工之妙,又阐释了主体建构、激活的宏观社会文化环境、主题以及反讽的认知参照的相异。
新诗现代化语境下的民间化进程批判
¥33.25
本书以现代新诗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由“民间化”导致的“现代化”和“反现代化”的趋向探讨为中心,以现代新诗的自然发展流程为线索,选取与“民间化”思潮相关的典型诗歌理论、诗歌流派、诗歌团体和诗人作品展研究,探索“民间化”思潮在新诗现代化程中对其形式本体和精神本体的阶段性影响。 本书主要观: 1.现代新诗的“民间化”思潮与“现代化”程是相互关联的。 3.“民间化”思潮对新诗“现代化”的影响贯穿了新诗发展史。 2.新诗的“民间化”和“现代化”程的关系不是单纯的顺向或逆向的推动关系。
齐家智慧
¥32.9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家庭建设离不的智慧锦囊,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培养与形成无不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本书精选了古代贤人在崇德、勤俭、知行、饮食、事亲、敬老、教子等方面近400 条箴言警语,分九篇作了专题性的阐释。每篇又分 “原文”、“解读”、“知识树”、“齐家典故”、“人生镜鉴”等部分行了互补式的表述,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本书内容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丰富有趣;行文通俗易懂,为家庭教育、家风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为个人提高文化素养提供智慧宝库。
海上名园——张园与海派文化
¥99.90
本书以上海南京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张园为对象展海派文化研究,通过历史研究、市民口述、企业访谈等多角度挖掘海派文化内涵、总结海派文化传承规律、演绎海派文化精神气质。本书收集并系统整理了张园作为私家花园逐渐走向放的历史,张园作为城市社交花园所孕育的海派文化,张园改作里弄住宅及其石库门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张园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文历史故事,最后讲述了新时代张园的城市更新与海派文化传承和发展。本书提出“城市文化元空间”的理论,分析了张园作为海派文化的代表传承和发展了海派文化,在新时代的城市更新过程中突显出海派文化元空间的特殊价值。本书适合于城市文化研究、海派文化研究和城市更新领域的学者、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文学和艺术爱好者参考使用。
逐潮听浪
¥34.65
本书为描述及阐释改革放四十年来深圳南山区文艺成就的学术评论集,作者包括深圳及国内著名文艺评论家,所评论艺术类涉及文学、戏曲戏剧、曲艺、影视、美术、书法等,在改革放的四十年中,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迅速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深圳南山也从无名半岛蝶化腾升,成为名闻天下的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与其同时,积极面对现实激情歌颂改革放的南山文学艺术创作,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共存的繁荣景象,工文学、新都市文学、先锋戏剧、曲艺翻新、诗歌创作、美术原创、动漫新制作等,都从另一 个层面折射出深圳南山“山炮"精神和大深圳的"孺子牛”闯劲。
形式句法理论的*新发展及应用
¥33.25
本书旨在对形式句法学领域内的前沿理论行较为系统的介绍,涉及合并的二元限制理论、关系句法、纳米句法、范域理论、普遍语义句法、触理论、外化理论和韵律句法八大理论模型,涵盖句法运算部门、语义部门和音系部门的发展与变革。本书依次介绍了各个理论模型的产生背景、基本假设及其在语言现象解释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各个理论模型的代表性学术新作行了简要的评析,期望能够使广大读者更好地把握形式句法理论的发展方向,以便一步推动汉语语法理论研究。
认知语言学:英汉存在句综合研究
¥33.25
本书系统梳理了农民工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对市民化质量的影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加强对农民工劳动技能的培训、增强农民工在城市稳业安居的能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已成为共识。但是,针对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意愿不强的现状及其原因,较少有文献行深分析。在基于能力的新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下,探讨非认知能力对认知能力形成的影响,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既对上述问题从理论上行了论证,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为政府制定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政策提供了建议,具有一定参考性 ;还对企业稳定提高农民工群体职业能力提出了抓手,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此外,本书注重通过定量分析呈现分析结果,使得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科学性。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对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感兴趣的政府官员、研究者、高校学生和社会人士等。
中华文化为什么兴(“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丛书)
¥28.80
文化复兴既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前提。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华文化赖以繁荣兴盛的原因、基础、条件、保障究竟有哪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下,推动中华文化实现繁荣兴盛为何必要,何以可能,缘何而行?本书即围绕“中华文化为什么兴”这一主题,从理论、历史与实践的多重维度行分析探讨,以助益于我们对这一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理解,助益于新时代的文化强国建设,助益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论语》英译与中华典籍对外传播策略探究
¥39.90
本书旨在调查《论语》英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受情况,并基于实证数据以及“翻译说服论”的相关提示,分析和探讨影响译本传播与受效果的因素,从而为推动《论语》更好地外译,提出若干理论见解与策略建议,在促译本的受和流传、塑造经典优质译本方面,给予译者启示。同时,本书也会对个别的《论语》译本展文本层面的细致分析,并关注特殊的译者群体的共性,以求在主体性方面有所发现。此外,本书的关注还将扩大到《论语》以外的其他典籍和领域,试图从更宏观的视角,对跨文化交流与传播行审视和思考,从而总结相关经验,以资借鉴。本书适合广大典籍翻译者、翻译研究者、国家传播和外宣人员,以及对典籍翻译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使用。
经典常谈
¥17.50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门书。
张九龄研究
¥78.40
本书为张效民近年来研究张九龄的成果。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不同史料,考证辨析,厘清史事,提出新论。全书共五章,章为研究述评,针对2005—2020年张九龄的相关研究论著,明晰目前的张九龄相关研究的展和疑。第二章至第五章为专题研究的系列文章,集中于张九龄父母生平、科举相关史事、凿大庾岭路的时间和政治内涵等方面,作者通过对史料的梳理辨析,对于张九龄之父张弘愈生卒年、张九龄赴举时间、凿大庾岭路时间、沈佺期考功受赇案等较长时期内莫衷一是的问题,作者行了详细的考证,得出了新的观,为学术界提供新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