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5折 长问西东--中西丛书
长问西东--中西丛书
刘东著
¥29.40
本书为刘东先生对中西文化行长期比较思考的结晶。书名“长问西东”从清华校歌“无问西东”中来。作者深究诘“无问西东”下的西方话语隐喻,示例性地扫描了历史哲学、国际汉学、比较文学、美学、地域文化、大学研究、文化批评等领域,而又旁及边疆史学、人类学与艺术社会学,显示了宽广的关切领域和深沉的问题意识。在如此发散的思绪中,却又紧扣思想的主线,即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边界。作者认为,只有紧紧扣住这条边界线,才能展示近百年来*为激烈的冲突;并且,在如此震荡的界面上,可能正孕育着未来文明的增长。全书行文流畅、论说精彩,推理细密繁复、结论斩截自信,显示了作者恢廓的学术抱负和深刻的现实关怀。
满3件5折 早期中国电影史再研究(1905—1925)--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早期中国电影史再研究(1905—1925)--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张新英著
¥46.80
《早期中国电影史再研究(1905—1925)》是对中国电影前二十年相关史实的再考辨。“再研究”以中国电影史学界既有的影史著述为依据,在整理爬梳相关史料和观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搜集发现的新资料,对电影史的一些错误史实和观行质疑和考辨,并提出自己的观。
满3件5折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走向良知--《传习录》与阳明心学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走向良知--《传习录》与阳明心学
杨国荣著,龚海燕译
¥38.50
宋明时期,随着理学的展开,逐渐诞生了一系列具有经典意义的哲学文本,王阳明的《传习录》便是其中引入瞩目的一种。尽管《传习录》的篇幅不大,但它作为王阳明心学的重要载体,在明中叶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我们回顾近四百余年中国思想发展的历程时,总是不能不追溯到这部浓缩了王阳明心学精华的哲学典籍。 作为理学的分支,王阳明心学的形成以理学的演变过程为其历史前提。要把握心学的理论内涵,便应当对理学衍化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作一简要的考察。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走向良知:<传习录>与阳明心学》就是对这个考察的总结。
满3件5折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汉语佛藏及其文化关怀
汉英对照近世经典与传统文化系列:汉语佛藏及其文化关怀
李向平著;傅惠生英译
¥52.50
不研究宋代,不研究宋代的文化成就,就无法真正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然而多年以来,在中国文化的对外译介中,几乎把重点都放在先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甚至有了多种译本,而宋代及其后的著作,除词曲小说外,真正有影响的文化巨著,却乏人译解。我们译《孔子》《孟子》,却不知道束缚中国人几百年的“封建道德”并不来自孔孟而是理学;我们译《老子》《庄子》,而不知真正影响宋以后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已不是纯粹的老子、庄子,而是经过南北朝玄学和唐代佛学洗礼而融合形成的宋代禅学。鉴于此,多年前我们就想推出一套介绍宋以后中国文化典籍的书,以引起海内外对“近世”中国文献的关注。本系列就是一次尝试。
满3件5折 北大荒油画研究
北大荒油画研究
王占坤
¥6.80
北大荒油画,是上山下乡运动过程中知青在北大荒所创作的油画作品。为了更好地把握北大荒知青油画发展演变的脉络,本文按不同历史时期,分三个阶段经行研究,并通过对社会历史现象的解析,从而把握在特殊历史时期和特定生存方式下产生的创作主体——北大荒知青画家,在上山下乡运动时期的前后,知青创作主体的身份转变和不同阶段作品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乃至不同阶段与社会发生的重要关系,是本研究的重点问题。
满3件5折 中国文化传统是宽容的
中国文化传统是宽容的
孙犁
¥26.05
  《中国文化传统是宽容的》收录的主要是孙犁阅读史部书的文字,这些文章有读书笔记、有题记等。附录部分则是和史部书相关的议论文字,它们对于更好理解孙犁读史心得是有所裨益的。孙犁读史,读出了“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宽容的,并不以人废言。文人并无力摆脱他所处的时代。也不是每个文人,都能善处自己的境遇的”。   本书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对历史事实的再认识,有目录版本学的读书方法,反映了孙犁的阅读趣味和历史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孙犁其人其文。从孙犁的论述中,我们窥见到中国文化的堂奥。
满3件5折 掌故(第二集)
掌故(第二集)
徐俊 主编 严晓星 执行主编
¥28.36
  2016年《掌故》di一集出版,半年内连续印行三次,可以说颇获读者好评。2017年,我们推出《掌故》第二集。本集中更是名家云集,如白谦慎、许礼平、艾俊川、范旭仑、胡文辉、柳向春等十几位当代知名作者,再次聚焦近代以来百余年内的文坛、学林、政界、艺苑的人物与故实。   如刘聪先生的《吴湖帆和周鍊霞的订交与相识》,通过吴氏的《佞宋词痕》、吴周二人合作的书画及题跋,以及同时代人物的日记、年谱等资料,详细钩沉了吴周二人的订交与相识。艾俊川先生的《小万柳堂纪事》,条分缕析,运用海内外多种资料,披露了廉南湖、李经迈公案真相与小万柳堂始末,并比勘、考证吴芝瑛书法的亲笔和代笔等爱好者关心的内容,让闻名于近世鉴藏史的小万柳堂“走出旧掌故,显露真面容”。柯愈春先生与学者谢兴尧为至交,用十七个片段写出前辈风貌,非外人所能道者。许礼平、白谦慎两位追记各自交游的长者往事,其文醇,其思远。同为一代人的范旭仑、雷燮仁关注看似不足道的细节,却都着意由外而内描摹人物,星花旧影,耐人寻味。我们还首次在中国大陆发表已故画家周昌谷先生的未刊旧作,并期待挖掘更多有价值的同类稿件。   而在di一集精彩亮相、读者已不陌生的“老作者”们,这回也都出手不凡。尤其是备受赞誉的雪克老人,回忆一代词宗夏承焘,距离、角度都恰到好处,趣味情致更微妙可喜。柳向春、胡文辉、励俊都从艺术史上的名作手,聚焦人与物在历史中的浮沉退。“掌故界”的后起之秀宋希於,仍是本集中zui年轻的作者,这次贡献的是《〈沁园春·雪〉在延安的流传》。继*集追溯“掌故”的源流之后,此番还特意邀请何家干先生介绍四十年前香港的《掌故》月刊,一来向这本同名刊物致敬,二来也正视掌故易于“给夹带私货的人方便之门,拔高自己、添油加醋,或无中生有、罔顾史实”的不足,作为警醒。   封面照片为掌故大家高伯雨(1906-1992)、林翠寒夫妇与友人来维思及古琴家汪孟舒、郑颖孙等合影(1934年摄于北平东兴楼)。
图解茶经
图解茶经
文若愚
¥10.00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唐代陆羽的《茶经》和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是关于茶的**名的综合性论*。《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完整介绍茶的**部专*,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并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华茶文化的发展。《续茶经》则对唐中后期至清代近千年间的茶事资料行了详尽论述和考辨。文若愚主编的《图解茶经》对其原文加以精注精译,是为了帮助读者扫除阅读障碍,*好地解读经典,感受古代生活的风貌。 在解读《茶经》与《续茶经》后,又介绍了茶道与茶艺的知识,并附有现代名茶品鉴。全书配以600余幅精美彩图,或再现古代的社会生活、人物风貌,或反映古今茶文化的发展变革,与经典古籍相得益彰,造出一个多彩的阅读空间,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适合现代人轻松自在地品读经典、品味生活。
满3件5折 中国节气文化欣赏
中国节气文化欣赏
江长冰
¥23.40
本书从企业成长理论和企业扩张分析出发,分析和归纳了企业从初创到成熟这一过程的机理和特征,并按照其特征将企业扩张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分析每个阶段企业的风险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为企业寻找到合适的融资方式配合其扩张行为。这些融资方式按照大类分为股权方式和债权方式,这些各异的股权或债权融资方式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实践操作中具有相对稳 定的对应关系。本书的后半部分则按照前述理论和匹配关系,具体指明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应该使用何种融资方式。本书的分析和归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企业融资的指南,或为企业寻找恰当的融资方式提供更加便捷的指引,提高企业融资的成功率,帮助企业成长。不过,企业*终能否在市场中找到投资人,则是企业家能力、市场环境以及宏观经济约束等众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满3件5折 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精)
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精)
赵珩
¥33.57
  六十年来,由于家世的原因与工作的关系,作者与许多具有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的老辈文化人、学者先后结识,如陈梦家、启功、王世襄、朱家溍、史树青、翁偶虹、邓云乡、吴小如等等,其中一部分保持着比较密切的交往,直至他们离世。而这些老辈文化人、学者,恰好也是中国百余年来大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本书叙述了作者与这些前辈交往的滴,描摹了他们的音容笑貌,并着力钩沉他们在学术文化上的贡献,从而使本书具有当代文化史的意义与价值,今天的读者也得以据此领略他们的德行与风采。
翻译新究
翻译新究
思果
¥25.19
本书是《翻译研究》的续编,思果先生积累将近十年,再次对劣质译文发起挑战。书中有对翻译的宏观认识,解读中英文之间的区别,也通过大量案例,*领年轻译者在何种情况下要遵循原文的语序,何种情况下可以改动原文,甚至进行适当的增删,进而通过剪裁、锤炼、深思,让译文变得像散文一样流利清通。
满3件5折 《百家姓》新解
《百家姓》新解
徐铁生
¥51.85
《<百家姓>新解》以《增广百家姓》为解读对象,对506个汉姓的源流做出详尽疏理,以目前人口调查中相关姓氏使用人数多寡为序,对姓氏的分布、郡望、堂号、字形变化、源流、代表人物行了介绍。是对中国姓氏的详尽介绍,具有针对性和可读性,是一部有关中国姓氏的普及读本。
满3件5折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
李晓红
¥24.08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一书系统探讨南朝雅乐歌辞、永明体、绝句体、七言诗等代表性文体之新变现象。全书交叉运用文学、历史学、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南朝学风与士族文化的考察,对乐府“以数立言”的体式创新与九言诗之兴、永明声律审美的继古与新、绝句诗确立的文化语境、《柏梁诗》作为七言诗体始篇的地位确立与南朝新兴文士的自我士大夫化等论题做出富有新意的研讨,展示出中国文学体式从汉魏风骨走向盛唐气象的内在脉络。
满3件5折 文化治理与文化创新(国家发展与战略丛书)
文化治理与文化创新(国家发展与战略丛书)
林坚
¥28.80
本书系统研究文化治理与文化创新,确定文化的定位与定向,阐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分析文化系统的结构和模式、文化形态和功能,解析文化治理,把文化治理放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认识;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阐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方针,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针对文化体制的问题提出改革方略,剖析文化传统与文化遗产,描述文化冲突,解析文化安全与文化全球化问题,阐释文化创新和创新文化。
满3件5折 浙江吹打
浙江吹打
殷颙
¥24.00
《浙江吹打》将静态的史料文本研究与动态的表达行为和表演过程研究结合起来。置浙江吹打于人文社会的大环境,借鉴民俗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挖掘、梳理、阐释浙江吹打的传统元素,以及与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的关联。专著具体内容包括浙江吹打概况、浙江吹打的区域分布、浙江吹打的乐器与演奏、浙江吹打的锣鼓艺术、浙江吹打的音乐结构及发展原则、浙江吹打与民间礼俗、浙江吹打的功能等。
霍布斯的生平与学说
霍布斯的生平与学说
斐迪南·滕尼斯
¥63.20
本书是德国社会学家、思想史家斐迪南•滕尼斯的代表作,也是其在霍布斯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在滕尼斯的笔下,霍布斯的一生是现代知识分子“奥德赛”命运的缩影,他经历了欧洲古今的大变革,却始终不放弃对思想家团体和公民同胞的理性启蒙、对世界新秩序的探索,堪称现代知识人的榜样。此外,本书对霍布斯的思想体系做了详细且极富创造性的解读,在自然哲学、形而上学、物理学、人类学、道德哲学和国家哲学等方面,呈现了霍布斯的思想全貌。本书关于感觉主义、现代主体身心合一的人性论阐述,以及对霍布斯自然法与国家学说的社会理论转化,是理解滕尼斯社会学思想的必要基础。
古今茶事
古今茶事
胡山源
¥76.00
采撷历代各种丛书及笔记中的茶事文献汇集成书,分为三辑,辑“专著”,辑《茶经》《茶录》《大观茶论》等重要的茶学著作;第二辑“艺文”,收录历代文人饮茶、赞茶的辞赋、诗词、名句;第三辑“故事”,收录文人笔记中与茶事相关的史实、逸闻、典故。 取材广泛,资料完备,洋洋大观,堪为中国茶学研究者和茶文化爱好者不可错过的好书。
满3件5折 贝西·黑德文学艺术思想研究
贝西·黑德文学艺术思想研究
卢敏
¥34.30
本书为国内贝西·黑德研究专著,是国内贝西·黑德研究奠基之作。南非博茨瓦纳作家贝西·黑德(Bessie Head,1937—1986)是现代非洲第一代作家,在20世纪70年代获得国际声誉。她不仅是小说家,也是文学艺术思想家。她的文学成长经历反映了非洲文学在20世纪的发展脉络,不同阶段独特的政治氛围、宗教思想、社会心理、文化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对她的创作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贝西·黑德的小说叙事艺术展现出多元性、现代性、融合性、放性以及包容性等众多文学艺术特质。她在作品和书信中流露出一种深刻的中国情结,这与同期非洲作家阿契贝、索因卡、恩古吉和戈迪默等人明显不同,促成这种情结的是她作为“有色人”的边缘化社会境遇,而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非洲大陆上的传播,中国革命胜利以及毛泽东思想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则一步加深了贝西·黑德的中国情结和中国想象。
满3件5折 新诗现代化语境下的民间化进程批判
新诗现代化语境下的民间化进程批判
吴凌
¥33.25
本书以现代新诗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由“民间化”导致的“现代化”和“反现代化”的趋向探讨为中心,以现代新诗的自然发展流程为线索,选取与“民间化”思潮相关的典型诗歌理论、诗歌流派、诗歌团体和诗人作品展研究,探索“民间化”思潮在新诗现代化程中对其形式本体和精神本体的阶段性影响。 本书主要观: 1.现代新诗的“民间化”思潮与“现代化”程是相互关联的。 3.“民间化”思潮对新诗“现代化”的影响贯穿了新诗发展史。 2.新诗的“民间化”和“现代化”程的关系不是单纯的顺向或逆向的推动关系。
满3件5折 形式句法理论的*新发展及应用
形式句法理论的*新发展及应用
孙文统
¥33.25
本书旨在对形式句法学领域内的前沿理论行较为系统的介绍,涉及合并的二元限制理论、关系句法、纳米句法、范域理论、普遍语义句法、触理论、外化理论和韵律句法八大理论模型,涵盖句法运算部门、语义部门和音系部门的发展与变革。本书依次介绍了各个理论模型的产生背景、基本假设及其在语言现象解释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各个理论模型的代表性学术新作行了简要的评析,期望能够使广大读者更好地把握形式句法理论的发展方向,以便一步推动汉语语法理论研究。
满3件5折 沧海人归 : 中国大陆学界金庸接受研究 : 1979-2000
沧海人归 : 中国大陆学界金庸接受研究 : 1979-2000
汪静波
¥23.80
    当下受美学日新月异的理论框架,较诸过往,“受主体”的重要地位,似已被推举至前所未有的境地。而在具体的受史撰写之中,似仍少见充分转换视角,深受主体的心路历程,针对研究文本撰写的“背后”,加以探讨受史著作。在此,或许“金庸受史”能够作为一个标本,若将地域着重限定于大陆,将人群定格在学界,时限则置为庚午马年至千禧年末(1990-2000),将这一研究对象固定下来之后,通过研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围绕其人其作展的批评与研究,换一种角度切背后的生态现场,也许能够对具体的“研究”文本生发机制,取得更为深切的理解。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