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国明文集(第九卷)文学与人生
¥48.30
本书是一部文章合集,名为《文学与人生》,上编讲文学,下编讲人生。上编为“文学百读”,是一百篇阅读札记,阅读对象有文论、经典、文学名著、作家、哲学家,既有对书的阅读感悟,也有对书中角色、著者本身的品评,同时有作者通过这些阅读产生的感悟。下编为“100种人生”,是一-百篇关于人生的随笔,作者将人生分为百态,有潇洒者,有浪漫者,有豪放者,有风流者,有叛逆者,有雅致者,百种人生百种滋味,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深厚的体验和感悟。

原民国大学与台湾“复校”大学对接比较研究
¥10.29
关于台湾“复校”大学与中国早期高等教育制度之历史关联,大陆学界尚未见此专论,而台湾方面,因某些原因,也鲜见专门之著述研究成果。借助延伸历史的解读方法,观察台湾“复校”大学,可清晰地感受到原民国大学精神脉络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而绝非仅仅是过去大陆校名的简单沿用。将其定位于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大格局下分析把握,可拓宽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研究视野。


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3)
¥15.99
《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3)》是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关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全景展示,包括提纲挈领的年度报告、精选的年度文选、工作坊案例、境外传真、大事记、文化现象扫描以及重要著译介绍。


户籍:安居乐业时代
¥5.96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


远古人类:中国最早猿人及遗址
¥6.50
本书共分为远古人类——南部猿人、猿人遗存——北部猿人、人类遗迹——东部猿人共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早人类的巫山人、云贵高原人类始祖的元谋人、难断年代的人类祖母资阳人等。

史诗:民族英雄赞歌
¥5.00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

世界神秘现象
¥3.48
这个世界有太多人类无法想象的现象。这些现象,超出人类可以掌握和控制的范畴,也不在科学能完全解读的领域之内,更是普通人无法探寻的神秘之处。这个世界在以我们难以预料的速度变化着,在这个既短暂又漫长的变化过程里,诞生了多少神秘现象,难以估算。这些现象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历史真相和神秘力量,还无法全面了解。然而,令人欣喜的是,正是这些如此繁多的难以解释的现象,才给科学发展不断提出新的目标。本书探秘了世界神秘现象。

爱的教育
¥5.00
《爱的教育》是一部伟大的爱的经典。浦漫汀教授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一书对《爱的教育》的如下评说:“《爱的教育》充溢浓烈深挚的真情。全书既无起伏跌宕的情节,也无贯串始终惊天地、泣鬼神的主要角色,之所以写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皆因亚米契斯熔铸了自己的真情,敞开了心灵之门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能引起强烈的心灵共振和反响……”


丁则良文集
¥11.99
丁则良是上世纪50年代早逝的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他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读书期间曾担任杨武之教授之子杨振宁的古文老师。大学毕业后先后执教于西南联大、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和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本书收录丁则良短暂一生中所发表的主要文字,分为学术论文和散文两部分。前者涉及中国古代史(主要是宋史)、中国近代史和亚洲史,可见其治学范围之广。后者主要发表于抗战期间在昆明印行的《生活导报》等刊物上,可见其对国家、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关切。附录为丁则良亲属和生前友好的回忆文章,可见其性格、品德与生活点滴。

中华文明
¥2.90
当今世界的一大特点是变化越来越快,历史被遗忘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今天,当我们蓦然回首往事时,却不能忘记曾经在中国黄土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渐行渐远,但他们的生命历程和品格,依然凸现在中国革命史上,凸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科学发现纵横谈
¥18.00
本书共分为上编谈德识才学、下编实践——理论——实践共两编,主要内容包括:不是“神”灯——德识才学的实践性;贾谊、天王星、开普勒及其他——谈德识才学兼备等。

古代科举制度沿革
¥2.90
1905年科举制的停废,终结了1300年尊崇科举的时代。废科举后的100年,大体上可以说是将科举妖魔化的时代或盲目批判科举的时代。科举制承负了许多本不该由其承担的罪责。古往今来的实践一再证明,实行考试制度有其弊病,但废止考试制度必将造成更大的祸害。理论上说考试不一定是好的选才方式,但实际上却找不到更好的可操作的公平竞争方式,而考试的办法至少可以防止坏的情况出现。通读全文您会发现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作出的*选择。考选制度,应该是也必须是包含着这样几种基本精神的:一曰公开平等,二曰竞争择优,三曰量才使用,四曰内行管理。这些,也就是西方现代组织理论所强调的普遍主义与感情无涉原则,以及择优选拔、据能授任原则。科举制时代的考试,基本上是体现了这些原则的。

古曲相思
¥2.90
樱花树下那纷纷坠落的词深埋在土中,被岁月谱成了曲。遗忘了千年的歌在蓦然回首中,羽化成悲凉。


《史记》人生艺术十讲
¥29.33
书以人生为主线,注意把握人生的不同层面,对历史人物的人生分十讲进行了多维度的透视。本书在论析人生艺术时,密切联系当代人社会生活实际,纵横生发,古今联系,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历史人物的成败、喜剧悲剧的真实人生。阅读本书既能开阔视野,又能深化认识,还能引发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人生思考。本书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书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史记》研究功底,在联系实际中又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世风人情的深刻理解。本书雅俗共赏,生动有趣,可读性强,对于青年人的立身处世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书既可以成为大学本、专科学生的通识选修课教材,又能成为广大读者的日常读物,适合各年龄层次读者阅读。

古之英雄
¥2.90
当今世界的一大特点是变化越来越快,历史被遗忘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今天,当我们蓦然回首往事时,却不能忘记曾经在中国黄土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渐行渐远,但他们的生命历程和品格,依然凸现在历史上,凸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三十年来大学
¥2.90
1980年代大概是中国大学短暂的黄金期。理想受到尊崇,知识成为标杆,知识分子与学生积极学习西方,反思自我,介入现实。武汉大学年轻的校长刘道玉通过一系列改革成为了教育界的明星,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学校的活跃风气也足为一时之楷模。90年代急转直下的环境改变了这一切,经济上的放松与政治上的抓紧令学术界、教育界难有独立之可能,它们很快沦为附庸——要么权力,要么市场。到了2000年后,高等教育所有改革措施的弊端集中爆发,在这条路上,我们仿佛已经积重难返。回想对建设中国大学满怀理想的民初先贤,再四望当下,真有茫然不知何世之感。经历了、反思了。然后又如何?对于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缺少的恐怕还不是反思,而是令反思对现实产生作用的可能性。


空间集聚、关系建构与区域发展
¥30.00
实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实施这一工程,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政治坚定,与党同心同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一流的思想理论家、一流的记者编辑主持人、一流的出版家、一流的作家艺术家。

淮南子:汉初新道家的代表作(国学网原版点注,赵宗乙审定)
¥1.65
《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书经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著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蒙学等,既有《大学》、《心经》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聊斋志异》等宏章巨制。全书所收均为善本全帙,并经海内外百名专家(庞朴、汤一介、白化文、冯其庸等)整理审阅,随文配有1500多幅相关插图,每部分均撰写了简明提要。这套电子书将以精装精排精编为目的,不断更新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让每一位拥有这本书的国学爱好者都能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对于读者的每一次反馈,我们都合理采纳,精益求精。

元宵与灯会
¥3.99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个重要节日。自汉代以来,民间就有元月十五张灯、赏灯的习俗,所以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作灯节。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在周而复始、大地回春、明月高悬的正月十五夜晚,人们要进行观灯会、猜灯谜、吃元宵等一系列活动。阖家团聚,其乐融融。


屈辞域外地名与外来文化
¥32.40
两千余年来,《楚辞》研究学者皆为阐释屈辞而不断探索。然而基于研究者所处时代、视野、理论的局限,注疏家的阐释往往致使屈辞语义岐说纷繁,此种情形尤见于屈辞之先秦古地理语词。准确疏证此类语词对于正确理解屈辞文本要义,探寻屈原其人其作,皆至关紧要。本书致力于探寻屈辞域外地名的原初面目,以期还原屈辞文本释读,并由此探讨屈原所生活时代的地理文化观念。本书尤其对昆仑、流沙、赤水、不周、西海、崦嵫、西极、冬暖之所、夏寒之所、黑水、三危等关涉屈辞要义的重要古地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梳理和考证,其疏证的视域并不囿于楚境或九州舆图,而是置屈辞于先秦时代欧亚宏观语景之下,故其结论多有创获。,以往屈辞地理地名研究,多为《九章》地理的实地考察,偶有涉及外来地理者,亦多为训释之解说,本书是目前次对屈辞异域地名进行的系统专章论述。第二,本书不仅停留于屈辞注疏本身,同时还观照其它文献所涉屈辞相同语词的语义情况,以双重材料证据作出大胆推定与假设。比如西海、西极、冬暖之所、夏寒之所以及三危等都是通过先秦文献的一致性记载而得出的内证性结论。第三,以往屈辞地理地名研究,多着眼于语词本身的文献考订。本书以屈辞文本作为整体关照,置地名于屈原逻辑游踪的时空顺序以及整体地理观念加以考察。第四,本书在屈辞昆仑为阿拉拉特山、黑水为吉瑞尔河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屈辞流沙为阿拉伯沙漠、赤水为红海、不周为东非大裂谷、西海为印度洋或大西洋、崦嵫本为西海之神,其后演化为大地极西之山、西极为大地极西之地、何所冬暖问赤道、何所夏寒问北冰洋、三危为西极之山等一系列新的结论。第五,以往楚辞学者研究屈原与稷下学宫的关系,多从屈原的交游历程去证实《史记》所记材料的真实性以及论证屈原思想与中原诸子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之间的紧密联系。本书使用稷下学宫特别是邹衍大九州学说的旁证材料,旨在证实屈原世界性地理文化思想的可能途径。第六,本书结合目前考古、三星堆发掘以及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置屈辞于先秦中西交通特别是南丝路上楚印交流、先秦民族大迁徙等广阔时代背景之下加以探寻屈辞外来地名的可能性旁证。第七,探讨屈辞古地名并不是本书的目的,本书在整理历史文献材料之外,还重点探寻了西海、崦嵫、西极以及三危等地名的历史演变痕迹,从中总结先秦独特文化思维以及中华民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地理观、世界观以及宇宙观。诸如,先秦时代拥有基于欧亚大陆板块的世界地理意识;音译地名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汉化并被坐实;随着政治地域视野的开合,地名总会打上朝代的烙印;自汉代后,中华民族的地理观呈现南北宏阔、东西短视的特殊现象等。

文化新人:工农速成中学举办与成人扫盲运动开展
¥2.00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