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集聚、关系建构与区域发展
¥30.00
实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实施这一工程,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政治坚定,与党同心同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一流的思想理论家、一流的记者编辑主持人、一流的出版家、一流的作家艺术家。


掌故(第一集)
¥16.80
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论述自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夕的中国历史。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后附录蒋廷黻相关近代史研究的重要文章,反映他对中国近代化问题的思考路径与后期对抗战问题的个人见解,有助于理解他的《中国近代史》。


溯源:中国传统文化之旅
¥15.42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思想、政治、文化资源本自具足,是我们思想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基石。把传承传统文化仅理解为“尊孔读经”是片面的和不合时宜的。本书收入了作者在美国期间读国学所积累的心得和感悟。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世界神秘现象
¥3.48
这个世界有太多人类无法想象的现象。这些现象,超出人类可以掌握和控制的范畴,也不在科学能完全解读的领域之内,更是普通人无法探寻的神秘之处。这个世界在以我们难以预料的速度变化着,在这个既短暂又漫长的变化过程里,诞生了多少神秘现象,难以估算。这些现象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历史真相和神秘力量,还无法全面了解。然而,令人欣喜的是,正是这些如此繁多的难以解释的现象,才给科学发展不断提出新的目标。本书探秘了世界神秘现象。

爱的教育
¥5.00
《爱的教育》是一部伟大的爱的经典。浦漫汀教授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一书对《爱的教育》的如下评说:“《爱的教育》充溢浓烈深挚的真情。全书既无起伏跌宕的情节,也无贯串始终惊天地、泣鬼神的主要角色,之所以写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皆因亚米契斯熔铸了自己的真情,敞开了心灵之门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能引起强烈的心灵共振和反响……”


丁则良文集
¥11.99
丁则良是上世纪50年代早逝的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他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读书期间曾担任杨武之教授之子杨振宁的古文老师。大学毕业后先后执教于西南联大、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和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本书收录丁则良短暂一生中所发表的主要文字,分为学术论文和散文两部分。前者涉及中国古代史(主要是宋史)、中国近代史和亚洲史,可见其治学范围之广。后者主要发表于抗战期间在昆明印行的《生活导报》等刊物上,可见其对国家、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关切。附录为丁则良亲属和生前友好的回忆文章,可见其性格、品德与生活点滴。

元宵与灯会
¥3.99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个重要节日。自汉代以来,民间就有元月十五张灯、赏灯的习俗,所以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作灯节。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在周而复始、大地回春、明月高悬的正月十五夜晚,人们要进行观灯会、猜灯谜、吃元宵等一系列活动。阖家团聚,其乐融融。


屈辞域外地名与外来文化
¥32.40
两千余年来,《楚辞》研究学者皆为阐释屈辞而不断探索。然而基于研究者所处时代、视野、理论的局限,注疏家的阐释往往致使屈辞语义岐说纷繁,此种情形尤见于屈辞之先秦古地理语词。准确疏证此类语词对于正确理解屈辞文本要义,探寻屈原其人其作,皆至关紧要。本书致力于探寻屈辞域外地名的原初面目,以期还原屈辞文本释读,并由此探讨屈原所生活时代的地理文化观念。本书尤其对昆仑、流沙、赤水、不周、西海、崦嵫、西极、冬暖之所、夏寒之所、黑水、三危等关涉屈辞要义的重要古地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梳理和考证,其疏证的视域并不囿于楚境或九州舆图,而是置屈辞于先秦时代欧亚宏观语景之下,故其结论多有创获。,以往屈辞地理地名研究,多为《九章》地理的实地考察,偶有涉及外来地理者,亦多为训释之解说,本书是目前次对屈辞异域地名进行的系统专章论述。第二,本书不仅停留于屈辞注疏本身,同时还观照其它文献所涉屈辞相同语词的语义情况,以双重材料证据作出大胆推定与假设。比如西海、西极、冬暖之所、夏寒之所以及三危等都是通过先秦文献的一致性记载而得出的内证性结论。第三,以往屈辞地理地名研究,多着眼于语词本身的文献考订。本书以屈辞文本作为整体关照,置地名于屈原逻辑游踪的时空顺序以及整体地理观念加以考察。第四,本书在屈辞昆仑为阿拉拉特山、黑水为吉瑞尔河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屈辞流沙为阿拉伯沙漠、赤水为红海、不周为东非大裂谷、西海为印度洋或大西洋、崦嵫本为西海之神,其后演化为大地极西之山、西极为大地极西之地、何所冬暖问赤道、何所夏寒问北冰洋、三危为西极之山等一系列新的结论。第五,以往楚辞学者研究屈原与稷下学宫的关系,多从屈原的交游历程去证实《史记》所记材料的真实性以及论证屈原思想与中原诸子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之间的紧密联系。本书使用稷下学宫特别是邹衍大九州学说的旁证材料,旨在证实屈原世界性地理文化思想的可能途径。第六,本书结合目前考古、三星堆发掘以及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置屈辞于先秦中西交通特别是南丝路上楚印交流、先秦民族大迁徙等广阔时代背景之下加以探寻屈辞外来地名的可能性旁证。第七,探讨屈辞古地名并不是本书的目的,本书在整理历史文献材料之外,还重点探寻了西海、崦嵫、西极以及三危等地名的历史演变痕迹,从中总结先秦独特文化思维以及中华民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地理观、世界观以及宇宙观。诸如,先秦时代拥有基于欧亚大陆板块的世界地理意识;音译地名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汉化并被坐实;随着政治地域视野的开合,地名总会打上朝代的烙印;自汉代后,中华民族的地理观呈现南北宏阔、东西短视的特殊现象等。


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4)
¥21.36
马中红主编的《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4 )》一书是2014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关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全景展示,包括提纲挈领的年度总报告、精选的年度文选、工作坊案例、大事记、文化现象扫描以及重要著译评鉴。 本书汇集了2014年度国内有质量、重要、*影响力的青年亚文化论著,忠实记录了青年亚文化重大事件和热点事件,并通过全程描述研究个案,介绍了青年亚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


北京的胡同
¥23.45
在丰富悠久和色彩斑斓的北京历史文化长廊中,胡同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作为北京街巷概称与代表的胡同,不仅构成了北京城的交通网络,关系到北京的城市格局,而且是北京城市生活的依托,北京居民生息活动的场所,并从而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舞台。本书以胡同的形成、命名和发展为框架,把格局与变迁、趣味与风情、历史与传说、人事与环境、既往与现实,纵横交织于一体。既脉络清晰,提纲挈领,又兼顾到胡同历史文化内涵的各个方面。


茶道入门三篇(修订版)
¥19.40
蔡荣章的茶道体系由经线的茶具、茶席、茶法、茶学、茶业、茶人、茶会以及纬线的纯茶道、茶与艺术、茶道美学、茶道内涵交织而成;他主要研究茶与艺术、茶与茶业、茶道艺术家与茶会,是当代茶文化复兴期深具影响力的现代茶道思想家。 蔡荣章著的《茶道门三篇(修订版)》用方法、技艺性的论述来说明茶道中基础的制茶、识茶、泡茶知识,并提出了茶的四个生命周期(鲜叶、茶干、茶汤、叶底)的欣赏价值,认为茶道艺术的美与思想就隐藏其间。


西北地区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婚俗舞蹈研究(精)
¥22.57
在中国甘、青、宁的撒拉族、回族聚居区和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民间婚礼中,曾经活跃着三种婚俗性的民间舞蹈表演。然而,随着历史的推,有的舞种经久不衰,有的舞种悄然消失。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舞蹈历史现象。舞蹈历史兴衰的“谜底”是什么? 本书以生活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撒拉族、回族、维吾尔族婚礼中的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在大量*手调查资料、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试图分析撒拉族的《堆依奥依纳》、回族的《宴席舞》和维吾尔族的《纳孜尔库姆》这三种婚俗舞蹈各自兴衰的过程。 由于这三种舞蹈分属于信仰同一宗教而又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三个不同民族,因此本书主要借鉴比较研究和舞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同时采取归纳法和逻辑法,对比性地、综合地研究这三种婚俗民间舞蹈的异同,并试图在对比性的研究工作中得出对课题的回答。本书认为,该课题的研究重是把三种婚俗舞蹈放在它们所依存的民族族源、历史发展背景、它们与伊斯兰审美观之间的关系、它们在民间婚俗中的礼仪作用等“生态”环境中,通过比较,找出历史兴衰的真正原因。 全书分成四个部分: 绪论,提出问题,并在展研究和分析之前,回顾了前人对此课题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该课题的必要性和意义。 *章,从三种婚俗民间舞蹈之名称流传、播布区域、舞蹈表演内容、表演形式等方面介绍了撒拉族的《堆依奥依纳》、回族的《宴席舞》、新疆维吾尔族的《纳孜尔库姆》的概况。 第二章,对比性地展研究,着重从三种婚俗舞蹈所依存的民族历史发展背景、它们与伊斯兰教教义之间的关系、它们在婚礼中的礼仪作用、它们所受到的伊斯兰教审美观的影响、三种婚俗舞蹈兴衰的自身原因等方面,分析了三者各自的异同,从而试图揭示它们在历史兴衰过程中的真实状态和各自发展的内在动因。 总结,简要地论述了笔者对于该课题的总结性的认识。


不知礼 无以立;礼仪文明伴我行
¥19.45
中国是礼仪之邦,经过长期的历史演与文化积累,形成了洋洋大观的礼仪文化。作者以吹沙见金的精神,力图从浩如烟海的传统礼仪文化中,找出那些至今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礼仪规范,如仪表举止、日常居家、人待物、往来寒暄、公共礼仪等,并通过推陈出新,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同时,对礼的本质、礼仪文明的发展程以及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一一做出说明。本书还对传统礼俗,如诞生礼、学礼、冠笄礼、婚嫁礼等作了简要介绍。语言清新雅致,自然晓畅,说理透彻,深浅出,不时穿插一些生动故事,活泼有趣。 本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系列读物”之一。

翻译研究
¥33.60
本书是翻译家思果先生关于英汉翻译的心得。他有感于劣质译文大行其道,甚至影响到中文的思维和创作,决心保卫他深爱的语言。全书贯穿的思想是,译文一定要像中文。书中列举了大量实例,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一一解决,大至行文的修辞、节奏,小至参考书、标点符号的用法、新词和专有名词的译法,像一本军用地图,可以告诉读者哪里有,哪里有险滩,哪里有流沙。


向书而歌--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
¥57.50
全书分为三编,上编名之曰“三大出版研究”,收集论文9篇,主要是从三大出版的角度对相关出版内容板块的论述与分析;中编名之曰“出版实践思考”,搜集论文30余篇,主要是从宏观出版探索、图书市场观潮、教辅出版管窥等角度对相关出版现象的描述与观察;下编名之曰“书苑耕耘留痕”,搜集论文及文章近10篇,分为工作心得实录和媒体报道存档,是对作者本人在山西教育出版社、山西省新华书店集团、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几个单位从事出版工作的一些记录和总结。


中国兵器史稿
¥22.98
一民族固有之兵器,实与其人种、文化、历史、科学、美术、技艺,及其民族之消长生息强弱盛衰、有密切之关系。 本书是一部尘封半个世纪的巨著,中国兵器史研究的拓荒之作。作者周纬先生穷三十年心力,收集文献史料,观摩兵器实物,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源流、形制演变与制作工艺,汇集兵器实物图片数百幅,实为古代物质文化研究领域不可替代之经典。 本书作为我国*部系统研究古代兵器史的拓荒之作,内容宏富,资料详瞻,其中许多见解与论述至今仍广受重视,其价值自不待言。

光之城:巴黎重建与现代大都会的诞生(里程碑文库系列)
¥26.99
1853年,法国国王路易·拿破仑指派塞纳河省长乔治-欧仁·奥斯曼启了一项庞大而雄心勃勃的市政改造公共工程。这项改造计划——尽管其间夹杂着战争、革命、腐败和破产——不但让巴黎的面貌焕然一新,还为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城市规划树立了一个典范,并创了现代巴黎经久不衰的城市布局。 林荫大道、公园、广场、火车站、百货商店,以及全新的公共卫生系统,缀成了它的生命。这场历时十五年的城市革新项目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的城市建设者能从中吸取什么经验,让城市变得更宜居、更人性?本书作者鲁伯特·克里斯琴将带领我们回到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巴黎,看它如何从一个污水横流、贫民窟遍地、疾病缠绕的中世纪破旧城市,一跃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光之城”。

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
¥5.99
19-20世纪初叶,正处于中亚地理大探险、考古大发现的时代。西方列强不断入侵中国;而在中国的西部敦煌艺术却征服了西方世界,引来了西方的窃掠者、觊觎者和探险者。小说从普尔热劫天马起笔,到梵歌与香音之恋,并遭暗杀,引出斯坦因的辨别古书,王道士的打开藏经洞,斯文?赫定的捡到灵光玉,伯希和的北京办展览,河口的进西藏,荣赫鹏与1904拉萨的枪声,后,以终身未婚的大探险家斯文?赫定得到了羊皮地图而收束。

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笔记
¥5.99
本书为“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的一种。“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在地域上以中国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历史、文化、宗教为主要反映对象。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据推测很可能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了“玉石之路”的雏形。“玉石之路”在汉武帝时被重新发利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走的这条“丝绸之路”正是在古代的 “玉石之路”上拓展出来的。通过“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使致力于华夏文明、玉石文化以及丝绸之路方面研究的专家,共同研究、挖掘、弘扬“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的深刻文化内涵。为此,西北师范大学《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冯玉雷等学者自2012年以来,共组织了有关玉文化研究的六次考察。


文学研究(第5卷·2)
¥24.00
本书为学术研究文集,全书主要展示近期国内学者在文学研究方面的一些学术研究成果,将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结合起来,所收录的论文追求学术深度与广度,包括文艺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力求推进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的研究,汇集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李亚农古文字研究四种
¥299.00
本书为李亚农先生1937年来沪,在法国人举办的孔德图书馆从事中国古代文字学研究,撰写了《铁云藏龟零拾》《殷契摭佚》《殷契摭佚续编》《金文研究》等4本高质量著作的合集影印版。图书增加了李亚农先生学术成果初编以及“他人研究李亚农及其成果”文献目录初编,为研究李亚农先生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