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修养
¥25.00
本书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中国人的精神
¥25.00
本书是辜鸿铭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全书由作者1914年发表于英文报纸《中国评论》、以“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系列英语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论述的主旨就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
中国媒体的世界图像及民众全球观
¥34.99
本书主要探讨了我国媒体国际新闻报道所呈现的世界图像以及对我国民众全球观的影响。本书梳理了70年来中国媒体国际新闻报道的三种范式,即革命型报道范式(1949—1976年)、发展型报道范式(1977—2013年)、文明型报道范式(2014—2020年)。本书还用内容分析法讨论了《环球时报》和《人民日报》的国际新闻,归纳了中国媒体国际新闻选择和处理的特征以及如何塑造中国民众的全球观。另外,以中美贸易争端为案例讨论了我国国际新闻报道的新趋势和特。
基于文化自觉的中国数字娱乐产业研究
¥44.99
本书力求创新,把理论分析、历史梳理、案例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案例经验融为一体,对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娱乐产业包含的代表性子产业化的文化价值嬗变、象征符号嬗变、精神样态嬗变、内容机理嬗变、受众需求内核嬗变、商业模式嬗变等问题及其影响,充满宏观观照和微观探微钩沉,把总体性或宏观性的理论探讨与个别性或微观性的案例分析结合起来,作出富有学理深度的分析阐述,试图提出研究者独到的创新见解。数字娱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形态,蕴涵极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当前中国数字娱乐产业还较为薄弱,要加强数字娱乐产业文化自觉研究,因为文化将在这场无形的国际竞争中扮演主导角色。1.通过对中国数字娱乐产业的文化自觉的客观需求行考察,分析中国数字娱乐产业文化自觉的目标指向和内在要求。2.通过分析中国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历程的回顾,来反思中国数字娱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固有思维和一些不利于中国文化传播的问题。3.通过对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娱乐产业所表现的文化自觉之道,探求中国发展和造“数字丝绸之路”的方法和途径。
高品质校园生活在交华--交华中学高品质校园内涵建设的实践研究
¥49.00
“提升校园生活品质”系上海市交华中学的一种教育理念。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教育理念的产生、研究与实践过程,详细阐释了“提升校园生活品质”的内涵与外延,并总结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可操作的方法。书稿主要从“高品质课程”“高品质育人环境”“ 高品质学力培育”“ 高品质服务理念”四个方面总结了学校高品质校园内涵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充分反映了该校领导和教师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在规划上、实践探索上、总结提高上所作出的艰辛努力。这些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
城市文化论稿
¥15.20
本书以郑和航海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为主线,精辟阐述郑和航海的国内外社会、文化、经济与科学技术基础,及其与人类海洋世纪的创和发展的关系,而为我们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当代启示。
幻象与真实:重检先秦人性论
¥21.00
英语学术界对中国古典思想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被“东方主义”影响和塑造着。相当多学者在展研究前,已经有了强烈的预设;结论似乎是早已经确定的,研究只是一个确认的过程。在研究手段上,他们偏重哲学-宗教学式的考察,结果让自己陷比较的陷阱;中国古典思想看起来只有和西方思想相对时才有意义。此类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不过是些“幻象”。与之相反,本书重回中国立场,用本土情怀重新考察先秦人性论。后现代主义不仅破除了现代主义对普世性的迷信,更暗示应该把话语权归还给非西方文化。受此启发,本书在考察先秦文本时,完全放弃了从哲学-宗教概念出发的传统做法,转而把文本中流露出的情感看作先秦人性论的核心内容,并得出结论:先秦人性论就是建立在同情心和爱基础上的情感话语;这种由真情实感构成的人性论更近历史的真实。本书在*后把一些现实问题放置在人性论的脉络中行了初步探究。
语义理论和汉语语义问题
¥29.00
本书系作者在给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设的“语义学”课程讲稿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作者本着理论知识介绍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及语义学知识介绍的系统性、全面性、实用性和用例的汉语本土化的理念,充分吸收中外语义学文献精华,精心挑选12个专题行论述,分别是:语义层次、语义类型、几种语义学研究方法、语义的系统性、词义关系、语义与句法结构的关系、歧义及相关现象、语义和认知、预设和蕴含、语义与语境的关系、指称问题、逻辑和语义。书中所用例子多生动有趣,叙述语言平实,读来亲切、易懂。
中国英语学习者复合词加工研究
¥29.00
对复合词加工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心理词库的结构和运行机制,因而是心理语言学领域一个引人胜的研究课题。本书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复合词加工,尤其是二语复合词加工的情况。本书所涉研究包含一个词汇判断实验和两个跨语言词素启动实验,不仅探讨了语义透明度因素对加工的影响,其跨语言视角还提供了对“词汇性效应”和“不对称启动效应”行检验的机会。研究结果表明:母语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复合词的加工中起重要作用;词素分解是英语复合词加工中不可避免的过程,然而整词加工通道也可能同时存在;由于母语和二语在词汇层面的并存,双语心理词库中的复合词表征模式不同于单语心理词库,母语不可避免地介二语词汇的提取和加工过程。 The processing of compound words has long been a fascinating research subject since it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mental lexicon. Using a lexical decision task and two cross-language priming experiments, the study explored the role of semantic transparency and lexicality, and tested the hypothesis of cross-language priming asymmetry. The findings argue that Chinese has a role to play in the processing of English compound words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and that compound decomposition is an inevitable stage in processing. Compound words are represented in the bilingual lexicon in a way different from the way they are represented in the monolingual lexicon mainly because of the intervention of L1 between L2 and the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新时代家庭教育研究
¥45.30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物质文明的日益发达、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多元文化的持续冲等,对新时代的家庭教育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新时代家庭教育研究》将围绕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家庭教育实践、家庭教育指导、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等议题,精选和汇编历年上海市家庭文明建设重立项课题的优秀结项成果,以期深化新时代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更好地促儿童实现高质量全面发展。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概论
¥49.00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的是中国至晚清为止历代法律及其相关文化形态的产生、发展与演变。晚清至民国时期法律文化处于转型期,与传统社会存在密切的渊源与衔关系,本书也将其部分内容归传统法律文化的范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法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本书将中国历史上的法律思想、法律制度以及相关的考古资料、典籍文献、文学艺术、宗族制度、社会管控、秘密社会等专题置于一个综合的体系中行介绍,以期读者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一个完整的、宏观的认识。
新中国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的历史发展
¥32.50
本书重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的历史发展,包括:研究思政理论课程的神圣使命;思政理论课程的学科支撑;思政理论课程的团队建设;思政理论课程的资源发;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思政理论课程的课堂展现。等等。
乐在其"综"--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手册
¥29.00
为贯彻落实《关于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优化小学低年段综合主题活动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上海市朱泾二小以探究型和拓展型课程实施纲要为参照,结合学校一年级学习准备期实施方案,编写了校本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手册。该活动课程手册以“实践中促成长”为理念,以小学生低年级的认知和发展规律为依据,由“我长大了”“自我管理”“我的爱好”“我爱表达”等十三个单元组成。通过校本化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知自我、广博爱心、适应社会、探索自然,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第二十三辑
¥44.00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纂,是一本有较高学术质量的不定期学术集刊,在学术界获得良好的口碑。本辑收录近期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礼仪等多方面的论文,见解深刻,颇有新意。
从知识教育走向智慧教育
¥30.00
《从知识教育走向智慧》是上海市浦东南路小学多年行动研究的成果总结。它旨在改变知识灌输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以学生智慧发展为导向,力图建构基于课程标准的智慧型活力课堂,从知识教育走向智慧教育。本书主要包括七部分内容,分别是理论思考、课程标准、课程统整、教学情感、教学时空、教学时机及学校实践,集课程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充分展现了智慧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总结。
区域发展导论
¥99.00
本书是对区域发展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总体研究,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十分广泛;重研究实践中的各种区域发展类型,以及从各种具体区域发展类型中抽象出来的区域发展基础理论和区域发展实施措施。全书体例分明,分为五编三十三章,包括区域发展基础理论,区域发展类型(含从行政区角度划分类型、从跨行政区角度划分类型、国内经常涉及的跨国界区域发展类型三编),区域发展实施。 区域发展对一国或一个地区在有限生产要素条件下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都是极其重要的。本书仅仅为抛砖引玉,旨在引起学界、实践部门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区域发展研究,特别是区域发展类型研究的重视和继续优化探索;可供从事区域发展工作的政府、企业等实际部门工作人员和学生、教学科研人员学习与参考,对于推动我国不同地区的区域建设和发展,而实现整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近代东北森林资源产业化研究(1878—1931年)
¥39.00
本书从森林资源产业化的角度切,基于海内外的历史资料,以多学科视角全面系统地梳理了近代东北森林资源产业化的程,具体涉及近代各历史时期东北林业发放、管护、征税、采伐、运输、加工、市场交易等诸环节,分析了产业发育程度及特征,并深挖掘了产业化发的经验教训,为当前东北森林资源的利用和区域民生管理提供了现实启示。
白华庄藏稿钞
¥33.00
沈寓生平所著诗文颇为丰富,据家谱记载,计有《烟波双啸诗文集》六十编、《唐诗解》一百二十卷、《古今舆地人物注》二十卷3种。其中《烟波双啸诗文集》又称《烟波诗文双啸》,分《烟波笔啸文集》六十编、《烟波笔啸诗集》六十编两种。简称《烟波笔啸》。《烟波笔啸诗集》则分《劫余集》《又生集》两种。因“卷帙繁重,力不给”,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由孙曾沈丕源、沈奕董、沈奕苏“钞其十之二三”,交镇洋程穆衡、长洲沈德潜先后“校雔”,由两位贤达“合定”“校定”后刊刻。程、沈分别撰写了《序》,程序分别题为《〈白华庄藏稿钞〉叙》《〈白华庄诗稿钞〉叙》。翌年,崇明知县王纬也应沈丕源、沈奕董的请求为《烟波六十编》撰写了《序》。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一作乾隆十七年(1752年)始雕刻,先刻文集,后刻诗集,至十九年(1754年)竣工。参与“校刊”的沈丕源、沈奕董、沈奕苏、沈奕夔分别撰写了《跋》。沈寓遗稿终于在孙、曾辈的合作努力下得以付梓行世,名《白华庄藏稿钞》,计诗6卷,文16卷,洋洋大观。 沈寓《白华庄藏稿钞》原刻本,现存上海图书馆。均由上海南洋中学校长王培孙捐赠。王培孙先生生前主集清代诗集,曾珍藏崇明沈寓《白华庄藏稿钞》两部。现据收录《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54册内的沈寓《白华庄藏稿钞》复印后校整理。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本位(“跨文化研究”丛书(第三辑))
¥71.40
21 世纪初出现了世界格局一个全新维度,就是中国因素的加。中国走向世界,在改变自己中影响世界,在发展自己中促世界。这种在放中变迁,在碰撞中融合的过程自然是一个跨文化对话的过程,而要展望这一过程的方向,要问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积极因素是否能够持续,就必然要深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理解,就不能不审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自觉。
晚清文学与明治文学关系研究——“人情”与“女性”
¥43.00
晚清明治文学的“关系”研究,指的是同处于近代裂变时期的中日两国文学史上出现的一些相似的文人创作、文学潮流、文学现象。这个关系可能是直的,也可能是间的,甚至是看似没有关联但在文化史上却具有相似地位、发挥了相似作用的现象。而贯穿于其中的,则是“人情”与“女性”两个关键词。 择取中日维新变革时期两位著名的西方文化的传播者林纾(1852-1924)与假名垣鲁文(1829-1894),就其所描绘的近代转型期中的文人肖像,二者的文学活动对社会大众理解西方文化、形成近代思想观念发挥的重要影响,对近代文学的创新、读者群的培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行比较文学研究。 继而分两条线,从晚清的写情小说、明治小说中的言情分别展讨论。
浙江吹打
¥24.00
《浙江吹打》将静态的史料文本研究与动态的表达行为和表演过程研究结合起来。置浙江吹打于人文社会的大环境,借鉴民俗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挖掘、梳理、阐释浙江吹打的传统元素,以及与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的关联。专著具体内容包括浙江吹打概况、浙江吹打的区域分布、浙江吹打的乐器与演奏、浙江吹打的锣鼓艺术、浙江吹打的音乐结构及发展原则、浙江吹打与民间礼俗、浙江吹打的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