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地方政府智库的建言: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建议(2010——2016)
¥42.00
本书包括江苏省政府参事室2010年-2016年期间编发的158期《参事建议》。其中一些建议,得到了国务院及有关部委领导、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决策价值的建议,发挥了一个地方政府智库的积极作用。


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
¥20.00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但就其思想、精神和信仰层面来说,其主要反映在核心价值观里。而这些核心价值观往往是通过诸多美德而体现出来的。作者通过长期研究,从诸种美德中选择出足以能够全面而又精确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及其精神的十种美德,*终提出十德说,即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作者追根溯源,从词义出发对这十德行了释义,梳理了传统诸经典对这十德的相关论述,而结合当前的形势,分别阐述了十德的现实意义。


春到上塘: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18.00
本书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书。本书作者深入到上塘农村,以手鲜活的素材,以激情奔放、深刻理性的文字,生动再现了40年来上塘农村改革的辉煌成就;热情歌颂了上塘干群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创新精神;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上塘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不断进步成长的动人事迹;把上塘40年前的农村改革与今天泗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前后辉映,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缩影。 本书集思想性、文学性、纪实性为一体,文字清新接地气,语言亲切近乡音,是广大读者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鼓舞豪情、增强自信的励志读本,也是党员干部政治学习的辅助文选。


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笔记
¥5.99
本书为“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的一种。“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在地域上以中国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历史、文化、宗教为主要反映对象。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据推测很可能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了“玉石之路”的雏形。“玉石之路”在汉武帝时被重新发利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走的这条“丝绸之路”正是在古代的 “玉石之路”上拓展出来的。通过“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使致力于华夏文明、玉石文化以及丝绸之路方面研究的专家,共同研究、挖掘、弘扬“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的深刻文化内涵。为此,西北师范大学《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冯玉雷等学者自2012年以来,共组织了有关玉文化研究的六次考察。


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
¥5.99
19-20世纪初叶,正处于中亚地理大探险、考古大发现的时代。西方列强不断入侵中国;而在中国的西部敦煌艺术却征服了西方世界,引来了西方的窃掠者、觊觎者和探险者。小说从普尔热劫天马起笔,到梵歌与香音之恋,并遭暗杀,引出斯坦因的辨别古书,王道士的打开藏经洞,斯文?赫定的捡到灵光玉,伯希和的北京办展览,河口的进西藏,荣赫鹏与1904拉萨的枪声,后,以终身未婚的大探险家斯文?赫定得到了羊皮地图而收束。


敦煌遗书
¥5.99
匈奴人后裔斯坦因出生时因为受到蒸汽机汽笛声惊吓,得了严重的忧郁症。为了摆脱困扰,他经常裸奔,迷恋上探险生活,穿越罗布荒原,探密楼兰古城,以低廉价格到12箱敦煌藏经洞文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轰动,同时招来恶意诽谤,因为,欧洲市场上流行起来自中亚的假文书。斯坦因不堪忍受,为了弄清事实真相,一次又一次地率领由*与家驼组成的“沙州商驼”出生死,探险荒原。和田铜钟的神秘表现,斯坦因与初恋情人艾伦的悲欢离合,扑朔迷离的和田寻宝人与“神秘文书”,三个裸奔少女的奇异经历,玄奘弟子辩机与高阳公主的凄凉爱情,以及在生死、物欲、性爱等观念上的朴素与真实,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悲怆苍凉却又异彩纷呈的西部壮美画卷…… 这是一部以敦煌文化为历史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运用现代、后代手法、使敦煌文化与欧洲现代行为艺术“裸奔艺术”巧妙地结合,小说显得波澜壮阔,诡异神秘,幽默生动,妙趣横生。著名作家、符号学家、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终身讲席教授赵毅衡先生谓之“第四次敦煌书写”。


敦煌启示: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与近代中国传统画的变革
¥17.99
本书为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学术出版重点支持出版项目。本书以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为研究视点,以独特的角度切入对张大千绘画的分析,并通过分析张大千个人绘画风格的演变,探讨近代中国传统画家在绘画观念、技法、形式等方面的革新。是一本研究视点独特的艺术类学术佳作。


博物馆里的中国设计与风格
¥55.99
作者倾十余年心血,踏遍南北各地百余家博物馆,查阅三百余万字资料,前后修改三次,*终将《博物馆里的中国设计与风格》呈现给读者。本书通过对每个朝代典型文物的创作背景、色彩、造型、纹饰、质地、铭文、落款及其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带你纵览八千余年的华夏文明,领略历代文物所承载的设计风格与审美价值观,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发展脉络。 本书借助考古学、历史学、美学、工艺美术史、文学史等成果,应用语言及语言模态的关系,展了对中国历代风格与设计的解构与建构,将流传下来的文物用现代词语行解读。这样的解读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加容易地读懂中国历代设计风格,而且对展融合今古的创新设计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认知中国风格有助于人们心灵的回归,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助于人们从几千年的文化宝藏中汲取养分,展新创造与新设计。


和氏璧解谜
¥19.99
本书通过具体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已有的关于和氏璧的文献史料,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外交、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综合研究分析,结合玉璧的类型和特征、功用和寓意、形制演变、纹饰及含义、材质和产地等综合考证,推论和氏璧的材质以及归落何处。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研究
¥59.00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在中国颇具知名度,主要缘于其狄公案系列小说的创作及对中国古代性文化的拓性研究。事实上,高氏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远非仅限此两方面。本书致力于对高罗佩生平经历、汉学研究、小说创作、藏品藏书的综合研究,在详实占有*手材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学、史学、语言学、艺术学、文献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学科知识,深考察高罗佩推动华风西被的诸多贡献,大致内容可归纳为三部分。 *部分是对高罗佩在中国古琴、性文化、动物文化、法律文化、宗教民俗、书画鉴赏与收藏等领域的研究行全面考察,剖析其汉学研究的独特视角、研究方法及创性意义,从而总览高氏在西方汉学领域的地位及其对中学西传的贡献。 第二部分是对高罗佩狄公案小说的研究。本书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观照高氏小说汲取西方侦探及中国公案小说精华而创作的17种狄公案小说,阐述其融汉学研究成果于小说创作、利用小说传播中国文化,从而将封闭在象牙塔中的精深学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普通大众所了解和受的有益尝试。 第三部分是对高罗佩生活轨迹及其藏书、藏品的研究。本书充分利用高罗佩家族及故旧收藏的照片、书信、书籍、书画等珍贵文献或图像资料,考察其本人在中日两国的交游,并对其所藏的古籍、书画行严谨考证及详细论述。 *后,本书在对高罗佩作全方位、多角度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将其汉学研究的特殊性提炼为“高罗佩现象”这一概念,并将他置于西方汉学史的大背景下予以观照,指出其研究领域尽管冷僻,但并未超出西方汉学研究的范畴。相反,高罗佩独具拓性、前瞻性的研究大多已被当今西方汉学界奉为经典。

楞伽大义今释
¥24.00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对《楞伽经》全本大义的译述。先生以《楞伽经》宋译本为主,并参考魏译本、唐译本,“互采其长,以求信达”;释义之外,遇有觉得须加申述之处,加附论说明一己所得、一己之见,以便后学参考;同时将经义的纲要整理出一张体系表,方便读者梳理思路。


文化治理与文化创新(国家发展与战略丛书)
¥28.80
本书系统研究文化治理与文化创新,确定文化的定位与定向,阐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分析文化系统的结构和模式、文化形态和功能,解析文化治理,把文化治理放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认识;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阐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方针,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针对文化体制的问题提出改革方略,剖析文化传统与文化遗产,描述文化冲突,解析文化安全与文化全球化问题,阐释文化创新和创新文化。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丛书 全球化、身份认同与超文化能力
¥25.00
本书内容包括身份与认同理论、论认同:一种新的视角拓展中心主义的内径:重新解读认同、向身份方阵理论迈——建构动态文化身份框架的设想、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认同的建构、文化、语言与认同、跨文化交际巡礼。


杨宪益翻译研究
¥43.50
本书结合影响翻译的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因素,梳理杨宪益一生的翻译实践活动,对其翻译实践行历史分期,分析其基于传播中华文化宏伟目的所采取的翻译策略,重分析其汉译外实践过程及译品传播,以全面展现杨氏夫妇翻译实践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描画他们作为“民族文化英雄”的成长历程。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下,对“译出”翻译家的研究及翻译思想的归纳,能够有效地探索中国文学、文化海外传播之路,具有典型意义。


文字的力量:文学如何塑造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
¥33.99
文学不仅仅是世界的镜子,它塑造世界的力量胜过千军万马。 《文字的力量》从4000多年的世界文学中挑选出16部尤为重要的经典作品,有《伊利亚特》《圣经》《源氏物语》《一千零一夜》《共产党宣言》,还有《哈利?波特》,让我们看到文字如何塑造哲学、宗教、政治与文明—— 一部英雄传奇,催促亚历山大帝不断征服,直至他治下的土地都浸染上那部传奇的色彩;几个不听话的学生的记录,让他们老师的教诲将在数千年后影响数十亿人;一册薄薄的宣言,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随着这些伟大的作品,帝国兴衰、文明起落,历史在文字的锤下被铸成我们今日所见的样子。 这些故事关于青年英雄、优雅的东方女官、浪漫骑士,关于阿拉伯芬芳的集市、加勒比海绿色的海岛,关于莎草纸、羊皮纸与印刷机,关于传承智慧与创造未来。文学有时是雍容平静的,曾在东方宫廷中的少数贵族间被小心传递,有时又化身为人们抨彼此时投掷的飞刀,以激情与怒火豁革命的口子。而正是多彩的文学,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商业与历史,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文字的世界。 哈佛大学教授马丁?普克纳带我们踏上一场文学朝圣之旅,游历希腊、中国、土耳其与印度的文学狂欢节,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交流,与当地居民对话,书中世界与现实世界一再重合,让我们看到——文学,它至今依然生机勃勃地与文明相互作用着。


甘肃古代文学与陇东文化研究
¥30.00
《甘肃古代文学与陇东文化研究》系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主要是针对本地有成就的古代作家作品及同本地市有关作家创作活动的研究。所选论文上自先秦时代的《诗经》、神话与有关典籍,下至近代,或侧重于理论与文化研究,或侧重于作家作品分析,内容丰富,牵扯面宽。综合起来有四个方面的议题:陇东古代作家作品研究;陇东古代文学与方言、民俗、风情关系研究;陇东古代文学与文学文献的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其他议题。


屈辞洗髓
¥20.00
《屈辞洗髓》,徐焕龙撰,是清代康熙时期一部有影响的楚辞注本。徐氏深谙王逸、朱子确芒注本之长短,以朱子《集注》为蓝本,择屈子《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诸篇,深研探讨,显其微,正其诡,补王、朱二家所未备。注者剖字析句,逐节详疏,并於各篇施以眉评,与注文互为补充。论文谭艺,虽本叔师、考亭二家,然多融会其义而後发挥之,不落窠臼,推陈出新,启人深思。徐氏尊崇屈子,其注述屈辞,不在字义训诂,而在抉发微旨。注者疏通诗意,阐发诗旨,始终将屈子精神融贯其中,於文义之外,更注重对屈辞精髓的剖析和对骚理的宣扬。 《屈辞洗髓/东亚楚辞整理与研究丛书》於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注者治学之严谨、见解之精妙、研究之透彻,使其在楚辞研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取得了较大的学术成就。


清代戏曲与宫廷文化
¥43.00
本书为论文集,收海内外学者的论文二十四篇,从诸如舞台艺术空间、仪典剧、版本系统、宫廷戏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戏曲史料考、观剧体验等多个角度切,尽可能复原清宫演剧的形态和本质,展现宫廷演剧与民间演剧的交流与融合。


王维与希尼诗歌认知比较研究
¥28.00
《王维与希尼诗歌认知比较研究》以王维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谢默斯·希尼这两位代表中西方文化的诗人的诗歌为语料进行多层次的认知比较研究,从中构建诗歌的概念合成模式,并从认知文体学的视角来解读诗意。


《离骚》琴曲集成
¥35.00
《<离骚>琴曲集成》内容简介:琴曲《离骚》,由唐代陈康士根据屈原同名诗作所创制,是琴曲中的大曲,倍受后世历代文人、士大夫喜爱,至今操缦不绝。现存传谱早出自明代1425年朱权编撰的《神奇秘谱》,其谱经年流变,传至民国杨宗稷的《琴学丛书》,共出现三十七个版本。朱益红编著的《<离骚>琴曲集成》即是此三十七个不同版本的减字谱原谱集成,并附近代两个重要的打谱译本:管平湖打谱的《神奇秘谱》本和顾梅羹打谱的《西麓堂琴统》本,以及作者所述《屈原题材琴曲考论》一文。《<离骚>琴曲集成》第壹次全面收集《离骚》琴谱,呈示《离骚》从屈原原诗移情至古琴后,其谱本流传与变化情况。


《大学》《中庸》应该这样读
¥19.50
该书属于丛书“国学经典悦读”系列。《大学》《中庸》南宋时被朱熹列“四书”,历来作为儒家经典流传后世,逐渐成为指导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世界观和行为准则。本书将《大学》《中庸》原文、注释、翻译和有趣的故事及评融合在一起,以轻松愉悦的方式阐释了儒家经典,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是引导他们国学门的良好阅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