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程思政百例
¥32.50
本书以医学人才培养最关键的医学基础核心主干课程为核心,行系统性的思政案例编写,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医学教育者而言,贴合课程实际展如盐水、水乳交融的思政育人探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本书思政案例涉及面广。思政育人改革至今,在发挥价值引领的同时,也存在思政案例重复、思政目标不聚焦等系列问题,本书聚焦于医学基础核心主干课程,分西医篇和中医篇,围绕家国情怀、学科发展、榜样人物等系统性的行思政案例的编写,案例涉及面广且避免不同课程间的重复。思政元素贴合实际。基于新时代仁术仁心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总结凝练72字的思政育人元素,所有案例围绕育人元素撰写,聚焦且贴合医学人才培养实际。思政融路径清晰。每个案例有思政元素和思政切,清晰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百病中成药辨证论治
¥41.00
随着中医药法的实施,中医药知识的普及、社会竟争的激烈、药源性疾病的增多和药物毒副作用的不断出现,中医药日益受到人们的喜欢,它以方法简单、疗效确实、药力集中、副作用少而被人们受。中成药疗法,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指导下,通过中成药内服或外用或合用手法等作用于局部,通过口服或局部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通过药物或手法等,对局部俞穴及经络的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应用方便、疗效确实,无痛苦,副作用少,因而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虽然中成药治疗效方很多,但散见于各种医籍之中,查找使用不便,且目前尚无一本中成药治疗方法专辑。有感于此,作者经广泛收集资料,斟酌筛选,编著成这本《百病中成药辨证疗法》。
疑难重病会诊案
¥28.00
作为浙江省名医、著名中医妇产科专家,中医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本套书作者精选临证50年颇具特色的验案,包括疑难重病会诊案、男治病证案、少见病证案和妙法巧治案,每则案例加精炼按语,点出验案的关键。
呵护你的甲状腺——变幻莫测的人体小蝴蝶
¥29.90
中药临床
¥70.50
本套丛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解析》《中药临床》《经络临床》《医案》《医话》《探索篇》《养生》7个分册。其中,由谢新才和孙悦所合*的《中药临床/中医心阅》一书主要是从现代理念出发,旨在将中医、西医的认识融汇合并。丛书所涉内容从理论探讨、临床实践和养生等诸方面行了较全面的论述,科学性、实用性强,并具有创新性,对中医理论研究、继承与发展以及临床实践均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并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用心阅读,定能获益匪浅。作者十分热爱中医,对中医理论体系行了较深刻、较长期的探索,并在临床上予以实践和验证,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疑难杂症。中药处方和针灸治病均甚擅长。导师为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作者深得导师赏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第三批全国**中医临床人才。
中医心阅.探索篇
¥44.00
《中医心阅:探索篇》为“中医心阅”丛书之一。为作者20余年思考中医药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心悟之作。 《中医心阅:探索篇》分第1章基础篇(11个专题)、第二章临床篇(15个专题)、第三章十五年之“梦”(1984年至1999年狂想录)以及附录(1984年至1999年狂想录手稿选登)分别行阐述。既有理论探讨,又有临床实践,科学性、实用性强,并具有创新性,对中医中药理论研究、继承与发展以及临床实践均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用心阅读,定能获益匪浅。
名医辨体质瘦身吃出来
¥24.00
本书汲取了北京市名老中医的丰富经验,结合中医相关理论,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针对不同的体质进行个体化的食疗定制,本书内容详实、版面活泼、文字简练,集科学性、知识性及趣味性与一体,可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鍉圆针系统痧疗
¥55.50
本书以鍉圆针系统痧疗的理论知识为基本内容,突出技能实训和临床实用,突出临床常见病症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分为历史源流、技艺篇、临床医案、传承模式与学生跟师感悟四个部分。其中,绪论主要介绍鍉圆针系统痧疗技艺的源流与发展;技艺篇主要介绍鍉圆针系统痧疗的常用工具、技术操作、作用原理及临床适用范围;临床篇重介绍内科、妇儿科、皮外伤科、五官科、急症等30余种病症的有效案例,传承模式与学生跟师感悟主要介绍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西高安、河北扁鹊故里内丘等拜师于我门下的学生们的学习体会。
常见脑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
¥40.00
由魏玉香、杨葛亮编*的《常见脑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附人体穴位彩图第3版)》根据读者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现对第二版行修订,根据辨证论治对部分方剂、药物、剂量、方穴、手法、康复治疗的图片行修改,添加了有毒中药的特殊煎法、敦煌医学残卷四天庭穴位的定位和疗效、心理疗法有效的典型病例,重复论述的、无实际临床意义的内容予以删除。 同时,附上人体穴位大图,方便读者查找穴位。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31.50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是清代名医王孟英在其自身著作《霍乱论》的基础上增补和重订而成。全书分为上、下二卷 ,上卷包括病情、治法两篇,下卷包括医案、药方两篇。全书详细叙述了寒霍乱与热霍乱的病因、病机及诸多临床病案,且列举了众多误治、失治的解决方案,为后世医家探索寒、热霍乱辨证及临床诊治提供依据,也是研究中医药防疫办法的重要医书。本次整理以浙江中医药大学所藏清同治二年(1863)上海陈氏崇本堂刻本为底本。
中医论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经验集
¥39.50
本选题主要阐述中医全过程介肿瘤的化学治疗,分享中医论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经验,中医在肿瘤化疗中的增效减毒是本书亮。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并传承祖国传统医学的背景下,中医药如何发挥自己的特色以应对化疗药物相关的副作用,也是广大中医人思考的问题。本书通过总结临床上诸多中医医家的观及临床经验,吸取中医前辈经验的基础上,将我们在临床中积累的经验行深探讨。本书有助于提高肿瘤专业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帮助肿瘤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提高生存质量,同时起到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作用,为中医传承发展,以及中西医的深度结合,作出新的探索和贡献。
中医脾胃病临证精要
¥62.50
许二平教授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伤寒学科学术带头人,长期致力于方剂配伍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及仲景方药的现代研究,临床擅长中医脾胃病及其他内科杂病的诊治。本书结合许二平教授多年的临证验案,系统论述了其辨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精华“临证五法”,即以和为本、以通为用、祛湿为要、寒热并用、疏调气机。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脾胃病辨治总则,下篇为脾胃病各论,每种病证包括病机特、辨证精要、分型论治、常用药对、医案选录等内容。本书的出版,可为中医脾胃病的诊治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幼波实用中医肝病学
¥108.50
中国是肝病大国,慢性肝病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课题,中医治疗肝病具有独特优势,在保肝抗炎、抗纤维化、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北京中医医院关幼波教授是探索中医治疗肝病的先行者,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关幼波教授带领科室成员探索中医治疗各种原因的肝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全面系统总结了关幼波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关老治疗肝病的用药并辅以生动的案例,对中医肝病科及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临床医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景岳全书:上册
¥65.00
《景岳全书》为明-张介宾(号景岳)著。全书64卷。《传忠录》3卷,论述中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味,以及辨证、诊法、治则等,明辨前人得失,畅发己见,尤对"命门"学说的独到见解,颇有影响。《脉神章》3卷,精选先贤著作脉法、脉义精华,并提出对脉诊的看法,切合临床实际。《伤寒典》2卷,辨析伤寒诸证,论述各家经验,很有新义。《杂证谟》29卷,论述内科杂病及眼、耳、鼻、喉、齿等70余种疾病的症因脉治,每病证列经义、论证、论治、述古、辨古、新案等内容,论述全面、缜密,溯本求源,有论有案,述古不泥古,对有些疾病的认识颇有创见。
李佃贵经验传承:浊毒理论临证实践
¥32.00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通过访谈、长期跟诊、处方挖掘等形式形成,生动还原名老中医本人学医及从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突出其成才之路、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及临床诊疗专病的经验。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展示了李教授的大医之道,供读者了解李教授的为人、为医、为学、为师精神以及“浊毒理论”的核心理念;下篇展示了李教授的大医之术,供读者学习李教授的临证技法。本书旨在为有志于成为一个合格中医人才的青年医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且习得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思路,为日后的成才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可为中医爱好者、患者科普中医文化知识,为中医药文化在全社会的普及、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全四卷 卷二
¥161.00
1981年至1985年,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主编的《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至第三辑相继正式出版发行。记录了著名中医学者和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对一代青年中医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奇文作为原作者之一,继承《名老中医之路》之志,继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载名老中医近200位,他们学习中医理论,则记诵、精读、覃思、博览,夜以继日;学习中医临床,则尝药、侍诊、求师、省身,未曾停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更是来自实践,丰富多彩,理论创新成一家之言,临证积累殊多真知灼见和独到之秘,诚为中医药学之瑰宝;而他们百折不回、艰苦奋斗、精诚专一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更令人肃然起敬。 合集将之前我社出版的1-6辑何在一起,按照老中医姓氏笔画排序,分册出版,这对于宣传中医,继承和发展名老中医之学术经验,以及培育新一代名中医,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心血管疾病分册
¥40.11
本书编写以“病”(西医疾病)为纲,以“药”(中成药)为目,重点阐述不同病种中成药使用的异同,以及同一疾病不同证型中成药选用的区别。本书遴选了中成药治疗具有优势的20个肛肠疾病病种。每个病种对其定义、流行病学、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详细阐述,其中治疗一项总括了同一疾病不同证型的辨证要点、治法、中成药,然后对每个具体证型进行详细描述,重点强调同一证型下不同中成药选用的区别。同时,在中成药表格中设立了“备注”,结合专家经验对中成药的注意事项进行挑选说明,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应用中成药。全书内容详实,实用性强。本书对提高中成药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水平,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易做实用的小偏方
¥12.57
本书重介绍日常常见疾病和疼痛的治疗小偏方,从常见疼痛、意外伤害、日常急症、皮肤疾病、五官疾病、男女保健几方面,根据具体疾病或疼痛症状对症介绍相应的小偏方,并详细说明小偏方的具体使用方法。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方法简单有效,一学即会,旨在帮助读者轻松应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小病小痛。
秦伯未方药选
¥20.65
《药性提要》成书于1930年,被收于《家庭医药常识丛刊》第三集。秦氏针对既往本草书“繁而失实”的缺,“力求简净”。故精选270余品临床常用药物,按功用分为12种,每种下再细别为2-4小类。每药用4-8字概括其主治,并附以性味、用量。使初学者得以“一览了然,绝无疑义”。《常用中药手册》系秦氏根据其在1954年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举办的中医师温课班的讲义提纲整理而成,由温课班副主任名医张赞臣校订。全书选取283种*常用的基本药物,按主要效能分为16章,每药下列“性味”、“适应”(即主治)、“用量”三项,“大半照各方临床报告及个人和友好间的直经验作基础,选择切实而近科学的加以精简”。大多数药物下还列有“配伍”“备注”两项。前者是该药在方剂中的应用;后者则涉及该药的化学成分、其他作用、品种、用法等。附带药物90余种,或为主药附品,或作用与之相关,亦归于该“备注”项。书后附“生药成分简释”“一般药物对于生理上的作用”两篇,以“促‘医学现代化’和‘中药科学化’的要求”。 “药物之部”即1959年成书的《中医门》之第四章。该章分采集和炮制、药性、使用三节,讲述中药基本理论。其中“药性”一节阐述了中药的气味、效能和归经,介绍了当时通行的中药分类法,即将中药按效能分为解表药、泻下药等15类,并“将*繁用的药物结合常见证候”,分为扶正(肺、心、肝、脾、肾、肠胃、膀胱)和祛邪(外邪、热、湿、痰、气、血、积)两类,以便于学习和应用。“使用”一节说明了中药的配合和用量,并例举了52个药对。 “方剂之部”系《中医门》之第三章。*节“方制”讲述了君臣佐使、七方和剂型等方剂学基本理论,介绍了当时通行的方剂分类法,即沿袭汪昂的《医方集解》,将方剂按功效分为补养剂、发表剂等22类。第二节介绍了四君子汤、四物汤等40个基本方剂的组成、功治及加减法。并选录近案6则,以说明对汤剂、丸剂、散剂和膏方的处理。 《膏方大全》成书于1929年,上海中医书局曾多次刊印。上编篇阐明“膏方并非单纯之补剂”,其意义在于“救偏却病”。余篇通论膏方的效力、组织、用量、时期、煎熬、服食、禁忌、经验诸项。下编选录了咳嗽、痰饮、调经、白带等16种内、妇科病案及其膏方27首。 “对甘草粉蜜汤中‘粉’的讨论”写于1958年,被收《秦伯未医文集》。秦氏首先指出,《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汤是杀虫方,甘草作为该方的君药,起着诱饵的作用,并批评了余云岫把《伤寒论》里的甘草误解为无用之物。着分析了“毒药”“瘥即止”“如薄粥”的含义,并指出米粉的作用“在解毒而不在杀虫”。*后引据前人注释,说明甘草粉蜜汤中的“粉”当为铅粉。 “防老方——首乌延寿丹的我见”写于1958年,被收《秦伯未医文集》。首乌延寿丹出自清末医家陆九芝的《世补斋医书》。秦氏详细介绍了该方的组成及制法、陆九芝对该方的评价,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指出该方的滋补作用具有不蛮补、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的四大优,总结了该方的六大适应证,并提出将该方从丸剂改为膏方的剂型改良意见。 “漫谈处方用药”写于1962年。秦氏通过举例,深浅出地说明了处方用药必须根据理法、掌握基本治法有助于处方用药、灵活运用成方、重视药物的配伍、用药的数量和质量、处方的形式等中医处方的关键问题。其中列举了80个药对,分三类概括了药物的配伍作用。
内科医师查房手册
¥21.99
本书结合病例,以临床需要为内容取舍标准,对内科疾病的主要知识作了较为全面和深的阐述,突出临床查房实践中的重知识和逻辑思维,但又不仅是临床查房工作的简单再现,还广泛涉及内科疾病诊治的*的研究展和循证医学证据。本书图文并茂,设置问题目录便于读者查阅。 适合初上临床的轮转医师、临床型研究生、见习/实习医学生,也适合内科的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阅读、参考。
湿疹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上海市科委中医重点项目)
¥15.70
本书立足中西医结合,从病因、诊断、临床分型、中医的认识等几个章节,阐述了湿疹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诊断与治疗。特别是中医部分深入浅出,系统简洁地论述了一些中医基本概念,中医对湿疹的认识、辨证和治疗,并附有典型医案。本书从生活实际出发,对长期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一些中西医问题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因此,本书不但适合临床各科特别是皮肤科医师、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参考,也适合普通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