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方活用:纯中医辨治肿瘤五十年
¥47.50
本书就癌症治疗中涉及的一些问题略抒刍荛之见。癌为恶性肿瘤之一大类,书中涉及不称之为癌的恶性肿瘤病例,其中医证治思路与癌相仿。考虑到习惯俗称,故概称“癌”之中医证治。所举病例具备以下几个特:①患者病情危重;②采用纯中医治疗;③长期生存(生存期超过五年、十年或更长);④有较好的生活质量;⑤治疗有“义”可析,有“论”可议。以此展示中医药治疗的效果、特及优,亦为褒扬中医之一举。
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第2辑.妇科病分册
¥29.50
本书是*、二届国医大师治疗常见妇、产科疾病临床经验方的集成之作,其收录内容均来源于*、二届国医大师亲自撰写或其传承弟子总结传承的公发表文献,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期刊、硕博论文、专业报纸以及学术专著等,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国医大师们在治疗妇、产科方面独具匠心的临证思辨方法和遣方用药特色,体现了国医大师们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证经验。本书系首次全面系统收集整理*、二届国医大师治疗妇、产科常见病的临床经验方,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可作为广大中医临床医师、科研人员、中医药院校师生及中医学爱好者参考读物和学习用书。
刘绍武三部六病讲座:录音版
¥55.00
三部六病学说由著名中医学家刘绍武创立的医学理论。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建立《内经》和《伤寒论》理论的“三部六病说”。其思想基础是根据一般系统论的原则,把整体划分为表、半表半里、里三个不同的空间,每一部以阴阳不同的病性,划分为六类证候集合群,谓之六病。机体患病的空间位置虽广,但不超过三部;病情变化尽管多种多样,但不越六病,据此便可创立与此相应的理法方药体系,解决目前的中医分科重复多样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系统的辨证论治原则,将有利于中医的整理和提高。
伤寒耕读录.贰,性命双修,医路霹雳精诚
¥39.50
作者将自己多年苦心研读、讲解《伤寒论》的心得、体悟,用随笔形式记录下来,分两部四个专题生动呈现。 第二部《伤寒耕读录 贰——性命双修,医路霹雳精诚》分为两编,“医者仁心,霹雳斩妖除魔”始逐渐由理论上升到临床,作者结合个人临床体悟对《伤寒论》行了实践性的探索与拓,并尝试通过临床反推经典条文的叙述形式将自己的临证思维呈现给读者,以期让读者真正读有所悟,悟有所得;“一场觉悟,成就半世修行”则选摘了作者学习与临证闲暇之余对于“医、人、事、世”的沉思与体悟以及作者的许多挚友对于作者的学医经历和个人生活的回忆与纪实,一步从侧面展现了一个年轻中医人的情感世界中独特的中医情愫与深厚的中医情结。 全书次第有序分明,思路灵动自然,语言通俗明朗,不失为《伤寒论》学习研究与临证探索优质的启发性读物。
抓主症选用中成药
¥19.40
作为科普,应尽量摒弃专业性,努力做到简单明了实用,让外行、老百姓都能看懂并应用,这才是科普著作的意义所在。本书遵以上思想暂定名为《“抓主症”识用中成药》,计划分前言、中成药应用的相关问题、“抓主症”识用中成药三部分。*部分主要说明本书编写的意义、编写思路、编写过程等;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中成药应用的一些相关问题,如:中成药的剂型有哪些?如何选择合适的剂型等;第三部分分类介绍常用中成药,一级按内、外、妇、儿科常见病症来分类,二级按老百姓能理解的主要症状(如:感冒、咳嗽、头痛、眩晕等)和老百姓熟知的常见病(如:胆囊炎、糖尿病、脂肪肝等)来分类,尽量不用专业性强的疾病名称(如:肠易激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每小类选市面上常见中成药5—6个,以“抓主症”选药的思路编写并附图片、成分、功效及注意事项,以求图文并茂,简单明了,准确实用。
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问题集萃
¥14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护理学及相关学科发展迅速,临床护理工作模式也从功能制转变为责任制,护理实践的范畴从患者向所有人、从个体向群体、从医院向社区扩展,因而对护士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健康教育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目前临床护士有诸多途径学习了解新的医学护理信息,但如果有一本综合的、荟萃了某一专业的精要问题的专业书籍,会使临床护士可以用*快捷的方式学习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
面部分区注射解剖图谱
¥118.80
本书是微整形注射的解剖教科书,将面部行分区,介绍对每一个分区行注射的解剖知识和注射层次,包括额部、颞部、眶周、中面部、下面部、私密部位、其他注射部位的解剖知识,解剖图片为灌注后的新鲜尸体图,并配手绘图行详细解释,更为形象地为读者暂时展示注射部位的解剖注意事项,并在介绍解剖知识的同时,介绍了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如何避免的方法。
科技创新:科学优先还是技术优先
¥9.90
中国20世纪70~80年代也曾经大力强调新技术革命,并且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期,那正好是美国科技界讨论究竟是技术优先还是科学优先的问题,以至有人认为,我们不要等待任何新的科学研究给我们提供新的启示,我们的技术就足以支撑世界的高速发展了。事实上,我们在制订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也曾有过激烈的争论。后经过充分讨论,确定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如下顺序安排: 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三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四是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五是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这一安排已经得到中央的认可。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从这个顺序安排中,认为在当前一段时期内技术创新的优先地位呢?当然这个问题也许还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其中还有相当多的内在问题,非常值得我们一步讨论。
跟*名老中医李发枝做临床
¥44.00
本教材分为李发枝教授辨证模式、临证医案和附录三个部分: 部分:辨证模式。主要介绍李老在遵循八纲辨证方法前提下,突出“方证相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色临证诊病思维及学术理念。 第二部分:着重讲述临证医案。分别以甘草泻心汤证、大柴胡汤证、归脾汤证、补中益气汤证、御寒汤证、谷精草合剂证、三合汤证、黄芪赤风汤证等若干方证为主讲述,同时,每个方证均有若干临证医案为例,在诊疗前后提出有关病、证、方、药等突显李老辨证、诊病、遣方用药、随症加减思路的相关问题,并作针对相应的问题行解析、总结、推荐阅读及一步学习。 第三部分:附录。以介绍李发枝教授诊治咳嗽病常用的经方与时方及带状疱疹的专病专方诊治。 本教材突出李老诊治疾病时“方证相应”这一特色辨证诊疗思路,选方用药有度,善于学习古今医家临证诊病之长,并勇于创新,如对张仲景甘草泻心汤、李东垣御寒汤、韩天佑谷精草合剂等方剂主治病证的不断扩展。
李元聪口腔疾病中医诊疗心得
¥46.50
本书分从医心得、辨证心得、治法心得、用药心得、用方心得、诊疗心得六部分介绍。基本上涵盖了李元聪教授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40余年的做人做事的心得体会。 书末附有李元聪教授近20年所撰论文摘要和方剂索引。 本书以心得体会为主轴,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舍格伦综合征、灼口综合征、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以及口腔癌术后的中医药治疗等从整体出发行辨证治疗,克服了单纯西医治疗所带来的疗效不稳定和毒副作用,从病种和内容方面所占比重较大,突出中医中药治疗这些疾病的特特色。
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
¥214.50
此书稿由国内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领域的权威学者和功底深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家共同撰写,该书的编写为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的治疗提供的措施与策略以及治疗方案,并一步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展等,书籍的出版将为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学中的风湿病专科从业者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对于提高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的诊治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较之国内出版的类似的书籍,本书的出版有以下内容和特色:一是从中西医结合诊疗角度行编写,注重中西医结合诊疗风湿病的临床实用性和科学性;二是着重编写风湿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策略和治疗方案,形成系统性的诊疗措施与方案;三是注重编写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展,以期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突破与更新。
中医精准辨证论治学
¥158.50
把“辨证论治”作为整体行考察和认识,来研究辨证论治过程的基本路径和内在规律,研究理法方药精准对应的规律,研究从临床“病证”到“处方”的客观分析方法,就显得非常必要。这就是对倡建“中医辨证论治学”的思考,目的是明晰理法方药精准对应规律,明确提高主观辨证论治准确性的客观判别依据,疏理清楚辨证论治内蕴的主体思维,促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 本书旨在培养中医者面向临床实践的辨证论治思维,掌握辨证论治过程基本路径中的“三定三对”六个具体步骤及其蕴涵的基本规律,即用确定病位、确定病性、确定病因的“三定”方法来提高辨证的准确性,用方证对应、药症对应、药病对应的“三对”方法来提高论治的准确性,一步再考量“三因制宜”原则对辨证论治的指导价值,终提出“三定三对三宜” 作为实现“理法方药”精准对应的客观依据。 本书选择了代表脏腑常见病证的100余例临床真实案例行辨证论治过程分析,分别从四诊症状和体征的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归属、四态五阶段辨证过程、方剂与证候的对应关系、药物与证候症状疾病的对应关系、一药治疗“多病多证多症”的对应关系、处方分析、病因与病机演变过程的分析、证候的寒热虚实性质分析、辨证施膳与禁忌分析和预后等方面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纳了体现中医“三因制宜”的基本原则,反映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过程。
金匮传习录
¥102.50
本书作者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三十余载,擅长用认知语言学、认知逻辑学、认知心理学研究张仲景理论,已有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其将多学科交叉研究成果融日常对本科生、研究生《金匮要略》课程的讲授中,以具有现代知识思维体系的人能够听懂的语言、丰富的学识、清晰的思路,逐步引导大家认识《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及精髓所在,不仅有利于广大中医学子及对中医有浓厚兴趣的人学习,并且有利于中医文化在国外的传播。《金匮传习录》便是由贾教授的讲课录音资料整理而来,按照原书条文顺序逐一行解析,并在书中加其从医多年运用金匮要略经方治疗的案例,集学术性、实用性、创新性为一体,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黄金昶肿瘤针灸诊疗指南
¥46.50
本书分为肿瘤总论篇、肿瘤各论篇、肿瘤并发症篇、放化疗不良反应篇四部分。为系统介绍针灸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书,也是作者20余年针灸肿瘤临床经验系统总结。创新与实用是本书鲜明特,创新贯穿本书每一章节,本书融了针灸肿瘤理论深度思考、创新疗法来龙去脉与实践;实用体现在书中每一个知识、每一个治疗手段,因其皆有基础理论知识支撑,临证验之高效、速效。本书内容涵盖了肿瘤学所有常见肿瘤与症状的针灸治疗方案,方案不仅包括针灸,还包括拔罐、刮痧、穴位贴敷、姿势调整以及饮食生活指导等,全方位、多角度、多手段整合治疗。全书充分体现 “立足前沿、创新引领;突出原创、效验实用”。
脾胃学说应用与创新.疑难危重医案卷
¥45.00
丛书分综合卷、临床卷、方药卷、流派卷、专家卷和基础研究卷,全面反映了目前中西医结合脾胃学说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推动学术发展,促学术步。 临床卷以脾胃学说为指导,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临床疾病的展情况,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功能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胆囊结石、急慢性胆囊炎等;以及心血管、肾病、脑病、妇科等其他系统疾病。
中药配方颗粒临证手册
¥70.50
中药配方颗粒其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逐步被实现,其产业优势、市场容量、社会经济效益均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书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全身各系统的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对于推广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中的使用具有现实意义。
悬壶杂记.3,外妇儿杂病医案集
¥46.50
本书为《悬壶杂记》之三,其作者为铁杆中医,矢志求索,“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为中医奋斗一生,道路艰辛却无怨无悔,所著《悬壶杂记》之一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后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再版,销量几万册,现排名当当医学畅销榜13名,评论数1.5万。本书内容为作者行医之余所记录的医案医话,。所记多为农村常病,亦录罕见病例,有复方愈大病、偏方痊危疾,有临证感悟、用药心得。还有不少疑难病证,证候错综复杂,病情千头万绪,书本难寻答案,父辈未曾传授,冥思苦想,有幸获痊愈者,亦有因识短阅微,久治不愈者。这些经验与经历,实不忍丢弃,整理出来,对后辈或许有所借鉴,有所启发。病案脉症方药,悉依原样,以求真实,毋论对错,直言实录,阅者裁之。重证篇所录,均系他医久治不愈病例(我亦有久治未愈,而经他医治愈者),余录此篇,非炫才华,尚浮夸。意在鼓励后学,坚信中医确可治愈许多重症顽疾。平时若能勤求古训,融会新知,临证遵循中医理论,细心体察脉症,不少重病顽疾,亦可治愈。
*名中医李延验案选
¥62.50
李延为首届名中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医50多年。本书收录了李延50余年治疗疑难病征的临床验案,共200则,对中医药传承和临床医师诊疗具有积极意义。
跟我学中药.上,中药的起源与药性
¥27.00
《跟我学中药》丛书以漫画形式介绍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融学术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适合广大中医药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本书为该系列丛书的册,介绍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贴敷治疗学
¥134.50
本书系统整理了医书中的贴敷方、古代贴敷应用医案及现代贴敷疗法的研究成果,分为上、中、下、附四篇。上篇从宏观上介绍贴敷疗法的发展历史、作用原理、应用范围、特及现代研究;中篇介绍贴敷常用药物的作用及不同剂型的制造及功用;下篇介绍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科近200种常见病症的贴敷治疗方法;附篇介绍田从豁教授的学术成就、贴敷治疗操作规范等。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贴敷疗法的系统总结。适合从事中医内科、中医外治疗法和针灸临床工作者参考,对中医学教学和科研人员及贴敷疗法爱好者也很有参考价值。
血气阴阳观读解康平本《伤寒论》
¥54.50
康平本《伤寒论》是从日本回流的古本,因康平三年(1060年)由日本侍医丹波雅忠抄录,故后人称为康平本《伤寒论》,是据其抄录时代而命名。全书共一卷十二篇。其总体内容与宋本《伤寒论》大致相同,但从编排的格式看,却与宋本迥异。康平本《伤寒论》具有“条文内容主次清晰,编排格式层次分明”的特。另,国内还有一古本——桂林本《伤寒杂病论》,是伤寒与杂病的合本,内容较康平本及宋本丰富。三个版本均是研究与应用经方不可缺少的文献。三个版本对比,笔者认为当以康平本《伤寒论》为优。 《伤寒论》以“三阴三阳”统病。人感天地之气而生,变现于人体之上,即是“血气”,其源分而不同,“血”源于地,“气”源于天,但合于人体则是一体。“阴阳”为“天地之道”,人处于天地之间,必应“天地之道”。人体“血气”与“阴阳”的关系为“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而“三阴三阳”则是人体血气阴阳演化的状态。本书以“血气阴阳”观读解“三阴三阳”及其病变,更贴近处于天地之间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产生病变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