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小续命汤(古代经典名方丛书)
小续命汤(古代经典名方丛书)
朱文宗等
¥39.50
古代经典名方丛书,是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批)》100个名方为依据,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推动中医经典的传承和发展 小续命汤出自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本书从经典温习、临证新论、现代研究三大版块行解读。上篇“经典温习”,是关于对小续命汤原文学习研究的见解;中篇“临证新论”,介绍了小续命汤加减化裁在临床常见疾病与疑难杂症中的应用:下篇“现代研究”,采集选编了近年来小续命汤实验研究成果,另附有当代名医对小续命汤的理论阐释和医案。 全书对小续命汤的理论认识研究成果颇具创新性,更侧重了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适合医务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阅读。
49元5本 刘民叔扶阳思想与证治精粹
刘民叔扶阳思想与证治精粹
余大鹏
¥44.50
刘民叔(1897—1960年),四川成都人, 少时跟随祖父、外祖父学医,后来从学于国学大师廖季平,深刻钻研国学和古中医学,再后来又侨居上海行医,一生致力于古医学的复兴。刘民叔行医40余年,精于内科,兼通妇、儿科,早年熟练运用经方,如使用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承气汤等经方原方治疗时疫杂症;晚年探索以扶阳理论指导治疗肿胀、肿瘤等疑难重症。治疗杂病时刘民叔以虚实为纲,治实重在攻邪,熟练运用巴豆、甘遂、芫花、水蛭等峻烈之品;补虚重在扶阳,常用大剂的姜、附、桂、硫磺等。生平著有《鲁楼医案》、《伊尹汤液经》、《时疫解惑论》、《肿胀编》、《华阳医说》、《伤寒论霍乱训解》、《素问痿论释难》、《神农古本草经》等。 本书收集了很多的原始资料,以及近代的中医史料,从刘民叔成长的历程,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深刻的体会和挖掘刘民叔的扶阳思想,丰富了运用经方和发展经方的方法论。同时,作者认为本书对刘民叔的扶阳思想和对中医经典理论的认识和发掘也是很深刻的,有价值的。
常见病中医药防治手册
常见病中医药防治手册
史卫东;胡维来
¥186.00
本书为周口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医药系列丛书之一,聚焦感冒、咳嗽、肥胖症、肿瘤等临床常见病,详细阐述其病因病机、诊断要、辨证论治等中医药诊断与防治方案,并附载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经验方及医院制剂、食疗等其他疗法、中成药临证合理应用等等,内容涵盖中医诊、治、防、护、养等各方面。本书内容丰富,文字精练,体例清晰,方法实用,适合做为基层医院、医生案头书,可供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社区医师、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49元5本 连建伟金匮要略方论批注
连建伟金匮要略方论批注
连建伟
¥36.00
《金匮要略方论》,东汉张仲景著,后世称为“方书之祖”。其内容主要论述除伤寒(外感热病)以外的各科疾病,如疟病、中风、虚劳、胸痹、痰饮、消渴、水气、黄疸、疮痈、肠痈、妇人妊娠产后病等。著名中医方剂学家连建伟教授悉心研究《金匮要略方论》,广泛吸收历代中日医家对《金匮要略》的研究成果,更有其对仲景理法方药的独到见解,按原书条文顺序,对其中的重、难一一析疑解惑,精心批注,批注文字量为全稿的20%以上。
49元5本 诗香经典.《伤寒杂病论》
诗香经典.《伤寒杂病论》
刘纪青
¥44.50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工作者的经典著作,但其原文晦涩难懂,需要记忆的知识太多,没有一定的古文基础,背诵起来难度很大。目前一些现代的译文版本参差不齐,有些难以表达古人的原意,有些显得冗长拖沓,不但浪费学习者的宝贵时间,也可能将人们引歧途。现将四大经典的原文,用七言诗的形式行了翻译,既朗朗上口,又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助于激发起人们学习经典著作的兴趣。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中医药文化校园工作正在稳步推,学习中医药的热潮已经到了!相信此丛书的出版,将会改变人们的学习习惯,将会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49元5本 重订长沙方歌括重订金匮方歌括
重订长沙方歌括重订金匮方歌括
王宇皓;沈祥峰
¥43.50
首本合辑,并非单纯的白话解,而是将经方之剂量、方药同时编方歌,使之以方名头,便于记忆,同时在按语中指出陈修园所引经方剂量与现代公认版本经方之不同处,并将主方及其加减方、少数单味药或双味药的小方以统一歌诀合编,原方中剂量与现代剂量的转换问题,将公认较为权威的剂量转化表附录于后,便于查证。
49元5本 医学课程思政百例
医学课程思政百例
楼航芳;朱爱松
¥32.50
本书以医学人才培养最关键的医学基础核心主干课程为核心,行系统性的思政案例编写,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医学教育者而言,贴合课程实际展如盐水、水乳交融的思政育人探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本书思政案例涉及面广。思政育人改革至今,在发挥价值引领的同时,也存在思政案例重复、思政目标不聚焦等系列问题,本书聚焦于医学基础核心主干课程,分西医篇和中医篇,围绕家国情怀、学科发展、榜样人物等系统性的行思政案例的编写,案例涉及面广且避免不同课程间的重复。思政元素贴合实际。基于新时代仁术仁心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总结凝练72字的思政育人元素,所有案例围绕育人元素撰写,聚焦且贴合医学人才培养实际。思政融路径清晰。每个案例有思政元素和思政切,清晰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49元5本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教育与就医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教育与就医指南
张剑勇,李博,罗新乐,主编
¥26.0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周围关节受累为主的多系统、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根治及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有人称之为“不死的癌症”。 为了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够更好、更多地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知识,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心的问题,本书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向读者介绍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知识。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病理表现、诊疗方法、用药方法及禁忌、中医药治疗,还有如何选择医生和医院等。内容全面、通俗易懂,适合广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家属、风湿免疫科医务工作者阅读。
49元5本 名医辨体质瘦身吃出来
名医辨体质瘦身吃出来
王洪;马万千
¥24.00
本书汲取了北京市名老中医的丰富经验,结合中医相关理论,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针对不同的体质进行个体化的食疗定制,本书内容详实、版面活泼、文字简练,集科学性、知识性及趣味性与一体,可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49元5本 赵尚华中医外科临证医案集
赵尚华中医外科临证医案集
魏峰明
¥23.50
      本书汇集赵尚华教授数十年中医外科临证体悟,作者在搜集赵尚华教授各历史阶段临证医案的基础上,将其合理归纳总结,从“专法论治”“专病论治”“临证杂病验案录”“临床常用经验方”“辨证论治别悟”“学术思想概要”等不同视角,较好地总结了赵尚华教授的临证经验,并终凝练出赵尚华教授关于中医外科学专业的、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概要。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
郭霭春
¥126.50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灵枢经校释》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科技部科研项目。 全书所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针法等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本书对《灵枢经》行全面的校勘、注释、语译,并加按语。底本选用明赵府居敬堂本为底本,校注则参考了现存多种版本、注释本和相关著作。
49元5本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清)王士雄
¥31.50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是清代名医王孟英在其自身著作《霍乱论》的基础上增补和重订而成。全书分为上、下二卷 ,上卷包括病情、治法两篇,下卷包括医案、药方两篇。全书详细叙述了寒霍乱与热霍乱的病因、病机及诸多临床病案,且列举了众多误治、失治的解决方案,为后世医家探索寒、热霍乱辨证及临床诊治提供依据,也是研究中医药防疫办法的重要医书。本次整理以浙江中医药大学所藏清同治二年(1863)上海陈氏崇本堂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常见脑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
常见脑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
魏玉香;杨葛亮
¥40.00
由魏玉香、杨葛亮编*的《常见脑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附人体穴位彩图第3版)》根据读者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现对第二版行修订,根据辨证论治对部分方剂、药物、剂量、方穴、手法、康复治疗的图片行修改,添加了有毒中药的特殊煎法、敦煌医学残卷四天庭穴位的定位和疗效、心理疗法有效的典型病例,重复论述的、无实际临床意义的内容予以删除。 同时,附上人体穴位大图,方便读者查找穴位。
医论医话及疑难重症中医临证思辨录
医论医话及疑难重症中医临证思辨录
张玉龙
¥119.50
《名老中医张玉龙医论及危难重症临证思辨录》一书,是作者从医五十多年的临证心悟及经验总结。对中医理论从宏观和微观方面行了深的探讨,选编了作者亲自治疗的典型医案110例,涉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疑难重症的临证思辩、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中医特色,突出的临床疗效、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作者对许多疑难重症,特别是一些现代难治性疾病认识的新观,治疗的新方法。是一本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经方与时方相交融、传统与新知相辉映的实用性中医读本,具有较好的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参考价值,是研究当代中医药名家学术观及临证思维的重要资料。
49元5本 鍉圆针系统痧疗
鍉圆针系统痧疗
胡广芹
¥55.50
本书以鍉圆针系统痧疗的理论知识为基本内容,突出技能实训和临床实用,突出临床常见病症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分为历史源流、技艺篇、临床医案、传承模式与学生跟师感悟四个部分。其中,绪论主要介绍鍉圆针系统痧疗技艺的源流与发展;技艺篇主要介绍鍉圆针系统痧疗的常用工具、技术操作、作用原理及临床适用范围;临床篇重介绍内科、妇儿科、皮外伤科、五官科、急症等30余种病症的有效案例,传承模式与学生跟师感悟主要介绍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西高安、河北扁鹊故里内丘等拜师于我门下的学生们的学习体会。
49元5本 中医心阅.探索篇
中医心阅.探索篇
谢新才,孙悦
¥44.00
  《中医心阅:探索篇》为“中医心阅”丛书之一。为作者20余年思考中医药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心悟之作。   《中医心阅:探索篇》分第1章基础篇(11个专题)、第二章临床篇(15个专题)、第三章十五年之“梦”(1984年至1999年狂想录)以及附录(1984年至1999年狂想录手稿选登)分别行阐述。既有理论探讨,又有临床实践,科学性、实用性强,并具有创新性,对中医中药理论研究、继承与发展以及临床实践均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用心阅读,定能获益匪浅。
49元5本 黄石屏金针疗法传承录
黄石屏金针疗法传承录
陈腾飞
¥32.00
“金针”曾是古代针具的统称,盖因针具属金属一类,故以“金针”命之。在中国的医学史上,也确实有不少针灸医家以黄金制作的针具,救民疾苦,起死回生。由陈腾飞编*的《黄石屏金针疗法传承录》一书中的黄石屏金针流派,起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武术为基础,以金质毫针为工具,以长针透穴为其特色。这一流派的医家们,以其精湛的金针技艺,在满目疮痍的晚清民国年代留下了辉煌的印记。随着历史的推演和针具的统一改革,这一金针流派的事迹已逐渐淡出针坛。作者通过寻访金针传人,搜集相关资料,梳理出了黄石屏金针一脉的历史源流。全书分为六卷,每卷收录了金针传人的相关*作和生平事迹。其中,**卷收录了黄石屏《》的全部内容。  
49元5本 闫慧敏儿科临证50年心得录
闫慧敏儿科临证50年心得录
郝静
¥38.50
闫慧敏老师是京城著名中医儿科医家,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四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而且在医、教、研各方面成绩卓著。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儿科研究所副所长,历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第四、第五届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副理事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中医临床学系副主任委员等。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项,并获得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突出贡献奖”,“首都名中医”等多项名誉称号。本书稿全面整理、总结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以更好的传承闫老师学术经验,为日后更好的发展、创新中医儿科的诊疗方法起到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书稿大致分为四部分: 一、闫慧敏教授的学术渊源:着重介绍闫慧敏教授从医经历及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 二、闫慧敏教授学术思想总结:阐述闫慧敏教授学术特 三、闫慧敏教授临床诊疗经验总结及验案分析:根据闫慧敏教授临证治疗的优势病种,按中医肺系疾病、脾系疾病等系统阐述闫慧敏教授诊治儿童疾病的独特的、具体的学术经验和用药特色,并列举具体病案,并对医案行解析。 四、闫慧敏教授医话:闫慧敏教授儿科疾病诊疗过程中的独特观、读书体会、用药心得等。
49元5本 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
¥16.50
本指南参照国际*新的临床实践指南制订方法,并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文件指导的框架下,结合中医药自身特色及临床实践情况,开展了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的循证医学研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充分结合专家经验,在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推荐意见,以保证本指南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和临床可操作性。由于受地域、民族、种族、环境、生活习惯的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而定。
49元5本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与特色技术实用手册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与特色技术实用手册
胡世平;杨毅华
¥34.50
2023年3月1日起,新版《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新条例规定,深圳市每个区都要建公立的中医院,值得一提的是,新条例扩大了护士的执业权限,在全国率先赋予中医护士"处方权",符合条件并经培训考核的护士,不用经过医生,自己就可以具治疗单、中医非药物处方等,并且可以直上手操作艾灸、刮痧、拔罐等非限制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在此背景下,中医护理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缺乏规范性,在基层推广力度相对滞后。本书汇集了中医护理领域的经典技术,包括常用中医适宜技术18种,特色中医适宜技术12种,每一项技术从护理目标、操作重步骤、护理目标、护理结局、操作重步骤及相关知识、操作标准、考核评分标准、案例分析等内容行讲解,理论联系实践,更突出实操性,每项技术配置二维码更直观的观看操作视频,以及关键步骤的彩色图片。
49元5本 纂要经验录
纂要经验录
(清)廖诚菴
¥27.50
廖诚菴实属清末道光年间御医,其临床经验均收录于《廖太医经验辨证录》一书中,该目前有两个版本:清刻本和1914年刻本明善堂藏板。成书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目前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内藏有清刻本,网上有拍卖的明善堂板。本次整理出版的是廖诚菴出版前的手抄稿。 本书呈现的是廖诚菴生平主要临床验案及其理论分析,其学术特:擅长活用经方,特别是关于阴阳学说的深探讨,理论与临床结合,尤其是关于阳虚证虚阳浮越的论述及其在临床中灵活变通运用,十分独特和娴熟,在平衡阴阳的同时,特别注重顾护中焦脾胃之气,并且对服药的要求亦是独具特色,是一本可供中医临床医生参考和学习的优秀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