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100减50 名医辨体质瘦身吃出来
名医辨体质瘦身吃出来
王洪;马万千
¥24.00
本书汲取了北京市名老中医的丰富经验,结合中医相关理论,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针对不同的体质进行个体化的食疗定制,本书内容详实、版面活泼、文字简练,集科学性、知识性及趣味性与一体,可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每满100减50 黄石屏金针疗法传承录
黄石屏金针疗法传承录
陈腾飞
¥32.00
“金针”曾是古代针具的统称,盖因针具属金属一类,故以“金针”命之。在中国的医学史上,也确实有不少针灸医家以黄金制作的针具,救民疾苦,起死回生。由陈腾飞编*的《黄石屏金针疗法传承录》一书中的黄石屏金针流派,起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武术为基础,以金质毫针为工具,以长针透穴为其特色。这一流派的医家们,以其精湛的金针技艺,在满目疮痍的晚清民国年代留下了辉煌的印记。随着历史的推演和针具的统一改革,这一金针流派的事迹已逐渐淡出针坛。作者通过寻访金针传人,搜集相关资料,梳理出了黄石屏金针一脉的历史源流。全书分为六卷,每卷收录了金针传人的相关*作和生平事迹。其中,**卷收录了黄石屏《》的全部内容。  
每满100减50 赵尚华中医外科临证医案集
赵尚华中医外科临证医案集
魏峰明
¥23.50
      本书汇集赵尚华教授数十年中医外科临证体悟,作者在搜集赵尚华教授各历史阶段临证医案的基础上,将其合理归纳总结,从“专法论治”“专病论治”“临证杂病验案录”“临床常用经验方”“辨证论治别悟”“学术思想概要”等不同视角,较好地总结了赵尚华教授的临证经验,并终凝练出赵尚华教授关于中医外科学专业的、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概要。
每满100减50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
郭霭春
¥126.50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灵枢经校释》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科技部科研项目。 全书所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针法等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本书对《灵枢经》行全面的校勘、注释、语译,并加按语。底本选用明赵府居敬堂本为底本,校注则参考了现存多种版本、注释本和相关著作。
每满100减50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清)王士雄
¥31.50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是清代名医王孟英在其自身著作《霍乱论》的基础上增补和重订而成。全书分为上、下二卷 ,上卷包括病情、治法两篇,下卷包括医案、药方两篇。全书详细叙述了寒霍乱与热霍乱的病因、病机及诸多临床病案,且列举了众多误治、失治的解决方案,为后世医家探索寒、热霍乱辨证及临床诊治提供依据,也是研究中医药防疫办法的重要医书。本次整理以浙江中医药大学所藏清同治二年(1863)上海陈氏崇本堂刻本为底本。
每满100减50 常见脑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
常见脑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
魏玉香;杨葛亮
¥40.00
由魏玉香、杨葛亮编*的《常见脑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附人体穴位彩图第3版)》根据读者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现对第二版行修订,根据辨证论治对部分方剂、药物、剂量、方穴、手法、康复治疗的图片行修改,添加了有毒中药的特殊煎法、敦煌医学残卷四天庭穴位的定位和疗效、心理疗法有效的典型病例,重复论述的、无实际临床意义的内容予以删除。 同时,附上人体穴位大图,方便读者查找穴位。
每满100减50 中医心阅.探索篇
中医心阅.探索篇
谢新才,孙悦
¥44.00
  《中医心阅:探索篇》为“中医心阅”丛书之一。为作者20余年思考中医药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心悟之作。   《中医心阅:探索篇》分第1章基础篇(11个专题)、第二章临床篇(15个专题)、第三章十五年之“梦”(1984年至1999年狂想录)以及附录(1984年至1999年狂想录手稿选登)分别行阐述。既有理论探讨,又有临床实践,科学性、实用性强,并具有创新性,对中医中药理论研究、继承与发展以及临床实践均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用心阅读,定能获益匪浅。
每满100减50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与特色技术实用手册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与特色技术实用手册
胡世平;杨毅华
¥34.50
2023年3月1日起,新版《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新条例规定,深圳市每个区都要建公立的中医院,值得一提的是,新条例扩大了护士的执业权限,在全国率先赋予中医护士"处方权",符合条件并经培训考核的护士,不用经过医生,自己就可以具治疗单、中医非药物处方等,并且可以直上手操作艾灸、刮痧、拔罐等非限制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在此背景下,中医护理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缺乏规范性,在基层推广力度相对滞后。本书汇集了中医护理领域的经典技术,包括常用中医适宜技术18种,特色中医适宜技术12种,每一项技术从护理目标、操作重步骤、护理目标、护理结局、操作重步骤及相关知识、操作标准、考核评分标准、案例分析等内容行讲解,理论联系实践,更突出实操性,每项技术配置二维码更直观的观看操作视频,以及关键步骤的彩色图片。
每满100减50 指纹医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指纹医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吕士选
¥39.90
本书在学习、综合各家指纹学说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指纹形成和演变方面的不同见解;在整理、完善指纹结构学说的同时,提出了箕形纹、斗形纹和弓形纹之外的第四种具有一定医学意义的纹类——异常结构纹。书中提出了病理性指纹和病理性构件的概念,前者为异常结构纹、弓形纹及逆向纹类等;后者有点状、K状和X状纹等。此外,还有对指纹的“正、逆”讨论,以及各类指纹在不同指位上的分布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还提出了指纹与血型之间匹配的规律,并对该发现和部分病例进行讨论,提高了预测的准确率,具有可靠的健康预测和优生优育评估价值。
每满100减50 中医国学八讲
中医国学八讲
王明强
¥42.00
该书立足于中华传统学术和文化,以研究中医学术的源流及其发展基本规律、推动中医学术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从文化、历史、宗教、文献、语言等各个视角广泛深入地探讨国学对中医的影响研究,探究国学中的中医学思想,并深入挖掘中医本身的国学内涵,主要包括经学与中医、史学与中医、诸子与中医、宗教与中医、文学艺术与中医、天文与中医、地理与中医、时令与中医、职官与中医、避讳与中医等,为读者较为*地展现中医国学的学术风貌。
每满100减50 刘民叔扶阳思想与证治精粹
刘民叔扶阳思想与证治精粹
余大鹏
¥44.50
刘民叔(1897—1960年),四川成都人, 少时跟随祖父、外祖父学医,后来从学于国学大师廖季平,深刻钻研国学和古中医学,再后来又侨居上海行医,一生致力于古医学的复兴。刘民叔行医40余年,精于内科,兼通妇、儿科,早年熟练运用经方,如使用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承气汤等经方原方治疗时疫杂症;晚年探索以扶阳理论指导治疗肿胀、肿瘤等疑难重症。治疗杂病时刘民叔以虚实为纲,治实重在攻邪,熟练运用巴豆、甘遂、芫花、水蛭等峻烈之品;补虚重在扶阳,常用大剂的姜、附、桂、硫磺等。生平著有《鲁楼医案》、《伊尹汤液经》、《时疫解惑论》、《肿胀编》、《华阳医说》、《伤寒论霍乱训解》、《素问痿论释难》、《神农古本草经》等。 本书收集了很多的原始资料,以及近代的中医史料,从刘民叔成长的历程,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深刻的体会和挖掘刘民叔的扶阳思想,丰富了运用经方和发展经方的方法论。同时,作者认为本书对刘民叔的扶阳思想和对中医经典理论的认识和发掘也是很深刻的,有价值的。
每满100减50 常见病中医药防治手册
常见病中医药防治手册
史卫东;胡维来
¥186.00
本书为周口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医药系列丛书之一,聚焦感冒、咳嗽、肥胖症、肿瘤等临床常见病,详细阐述其病因病机、诊断要、辨证论治等中医药诊断与防治方案,并附载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经验方及医院制剂、食疗等其他疗法、中成药临证合理应用等等,内容涵盖中医诊、治、防、护、养等各方面。本书内容丰富,文字精练,体例清晰,方法实用,适合做为基层医院、医生案头书,可供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社区医师、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每满100减50 防病有道:治未病适宜技术临床应用
防病有道:治未病适宜技术临床应用
倪京丽;黄日龙;周大勇
¥30.50
本书是介绍中医临床治未病实用技术方面的参考书。实用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群众对身心健康越来越高的要求,治未病的观念受到了高度的重视。目前临床中多将治未病思想和现代预防医学关联起来。治未病不仅是人们对健康的更高要求,还体现着医疗的理想境界,也是衡量医者水平的重要标志。深度挖掘中医治未病理论、发展治未病适宜技术以及全面推广其临床应用,对于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理论体系、满足人们对自身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每满100减50 重订长沙方歌括重订金匮方歌括
重订长沙方歌括重订金匮方歌括
王宇皓;沈祥峰
¥43.50
首本合辑,并非单纯的白话解,而是将经方之剂量、方药同时编方歌,使之以方名头,便于记忆,同时在按语中指出陈修园所引经方剂量与现代公认版本经方之不同处,并将主方及其加减方、少数单味药或双味药的小方以统一歌诀合编,原方中剂量与现代剂量的转换问题,将公认较为权威的剂量转化表附录于后,便于查证。
每满100减50 诗香经典.《伤寒杂病论》
诗香经典.《伤寒杂病论》
刘纪青
¥44.50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工作者的经典著作,但其原文晦涩难懂,需要记忆的知识太多,没有一定的古文基础,背诵起来难度很大。目前一些现代的译文版本参差不齐,有些难以表达古人的原意,有些显得冗长拖沓,不但浪费学习者的宝贵时间,也可能将人们引歧途。现将四大经典的原文,用七言诗的形式行了翻译,既朗朗上口,又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助于激发起人们学习经典著作的兴趣。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中医药文化校园工作正在稳步推,学习中医药的热潮已经到了!相信此丛书的出版,将会改变人们的学习习惯,将会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每满100减50 连建伟金匮要略方论批注
连建伟金匮要略方论批注
连建伟
¥36.00
《金匮要略方论》,东汉张仲景著,后世称为“方书之祖”。其内容主要论述除伤寒(外感热病)以外的各科疾病,如疟病、中风、虚劳、胸痹、痰饮、消渴、水气、黄疸、疮痈、肠痈、妇人妊娠产后病等。著名中医方剂学家连建伟教授悉心研究《金匮要略方论》,广泛吸收历代中日医家对《金匮要略》的研究成果,更有其对仲景理法方药的独到见解,按原书条文顺序,对其中的重、难一一析疑解惑,精心批注,批注文字量为全稿的20%以上。
每满100减50 经验济世良方
经验济世良方
(明)陈仕贤
¥90.50
《经验济世良方》,明·陈仕贤编。成书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乃陈氏撰集经验效方,考订医官孙字所集群书及所录良方,参合张时彻《摄生众妙方》,会通纂定,而成此书。 凡十一卷,以元、亨、利、贞分为四集,统贯诸卷。卷首始列通治诸病门,次述五十二门病证。元集,卷一,通治诸病门、炙痨瘵法门、救危疾门;卷二,虚损门、自汗盗汗门;卷三,诸风门。亨集:卷四至卷七,为伤寒、伤风、暑、湿、热之外感诸门,以及消渴门、诸血门、霍乱门、脾胃门、痰嗽门、淋浊门、痔漏门、黄疸门、头痛门等内科病证;卷八,外科诸疮门。贞集:卷九,五官科诸门及体气门、折损门、诸毒门、妇人门;卷十,子嗣门;卷十一,小儿门。各门之下,先为医论,详述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备举治疗大法、辨证施治之方;或列其常用之药,析其随机加减之法。医论之后,汇列诸方。此书选方广博,内容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科诸病证。选方效验,宜于临床。 此次整理,以嘉靖三十九年沈宏序刊本为底本,参合多种版本校勘而成。
每满100减50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全四卷 卷二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全四卷 卷二
张奇文;柳少逸;郑书翰
¥161.00
1981年至1985年,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主编的《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至第三辑相继正式出版发行。记录了著名中医学者和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对一代青年中医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奇文作为原作者之一,继承《名老中医之路》之志,继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载名老中医近200位,他们学习中医理论,则记诵、精读、覃思、博览,夜以继日;学习中医临床,则尝药、侍诊、求师、省身,未曾停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更是来自实践,丰富多彩,理论创新成一家之言,临证积累殊多真知灼见和独到之秘,诚为中医药学之瑰宝;而他们百折不回、艰苦奋斗、精诚专一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更令人肃然起敬。 合集将之前我社出版的1-6辑何在一起,按照老中医姓氏笔画排序,分册出版,这对于宣传中医,继承和发展名老中医之学术经验,以及培育新一代名中医,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每满100减50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全四卷 卷四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全四卷 卷四
张奇文;柳少逸;郑书翰
¥161.00
1981年至1985年,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主编的《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至第三辑相继正式出版发行。记录了著名中医学者和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对一代青年中医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奇文作为原作者之一,继承《名老中医之路》之志,继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载名老中医近200位,他们学习中医理论,则记诵、精读、覃思、博览,夜以继日;学习中医临床,则尝药、侍诊、求师、省身,未曾停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更是来自实践,丰富多彩,理论创新成一家之言,临证积累殊多真知灼见和独到之秘,诚为中医药学之瑰宝;而他们百折不回、艰苦奋斗、精诚专一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更令人肃然起敬。 合集将之前我社出版的1-6辑何在一起,按照老中医姓氏笔画排序,分册出版,这对于宣传中医,继承和发展名老中医之学术经验,以及培育新一代名中医,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每满100减5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教育与就医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教育与就医指南
张剑勇,李博,罗新乐,主编
¥26.0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周围关节受累为主的多系统、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根治及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有人称之为“不死的癌症”。 为了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够更好、更多地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知识,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心的问题,本书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向读者介绍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知识。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病理表现、诊疗方法、用药方法及禁忌、中医药治疗,还有如何选择医生和医院等。内容全面、通俗易懂,适合广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家属、风湿免疫科医务工作者阅读。
每满100减50 中药炮制技术解析
中药炮制技术解析
吴纯洁
¥45.00
本书围绕中药炮制领域的实际状况和发展方向,联系中药饮片行业的具体生产实际,针对中药炮制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在广泛调查研究、收集材料、总结经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本着新颖、实用、深、系统的宗旨,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形式,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达到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