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人师承与文学(精)
¥34.80
师承关系是古代中国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围绕师承关系展的文学活动面相丰富,但学界较少从这一维度切文学研究。本稿以北宋士人的师承活动与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就北宋士人师承谱系观念、师承关系、文人流动、日常交游、师门记忆等主题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证。
汪曾祺自选集
¥29.65
本书由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生前亲力亲为自行筛选而成的的自选集,也是“老头儿生前看重的集子”(其子女语)。书中收录的主要是短篇小说,也包括少量诗作和散文。汪老平生的精萃,大抵汇于此书,可谓全面展示了作家本人的心血之作。
中国古典学(第二卷)
¥58.80
.
南北望:明代中越文学交往研究(精)
¥57.60
21世纪以来,域外汉学研究是学术热,也是学术前沿,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果,有力地推了中国文化史、中外交流史的研究。 《南北望:明代中越文学交往研究》作者的大著倡导“立足中国自身看周边”和“从周边看中国”的新理念,特别关注中外文学交往的互动性、“互构性”,希望从中越双方的流动视角和双边立场,研究相关的人物形象、地域形象、帝国形象,研究文学书写的文体、主题、策略和心态。
当代汉语新诗类型--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58.80
当代汉语新诗”概念建立的基础是语言与历史观念和精神取向的内在互动结构关系,以语言的变化为基,以审美为核心,以历史为背景。本书以此一整体性概念,来讨论 “朦胧诗”、“第三代诗”、70后、80后等一系列年代术语所代表的近40年以来的汉语诗歌,试图整体勾勒出40年来当代汉语新诗的面貌和成就。全书将当代汉语新诗划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即:“顺势与协调:当代汉语新诗与主流观念相互缠绕类型”、“求索与挖掘:当代汉语新诗与主流观念反思和对话类型”、“自主与独立:当代汉语新诗回归个体日常生活与精神建构的类型”、“语言游戏:当代汉语新诗重塑诗学本体的类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1.2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的长篇小说。小说记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人生道路,展现了他参与苏维埃革命和建设事业,经受种种艰难困苦的考验,终战胜自我、成长为钢铁战士的过程。小说深刻地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能量,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 “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根据俄文原版精译的名家全译本,包含作者生前未发表的手稿内容,完整展现原著全貌。特邀专家撰写“导读”,介绍该书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思想内涵、艺术风格等。根据中学生的阅读需求和能力,注释文中的疑难字词,扫清阅读障碍。配有《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梳理与检测》手册,帮助学生备考。
创新向未来——中华书局创建110周年纪念文集(精)
¥40.80
本书为中华书局创建110周年局庆纪念文集,收录金冲及、孙昌武、安平秋、史金波、项楚、虞云国、邓小南、张国刚、杜泽逊、钱婉约、康震等当代知名学者撰写的回忆文章共计34篇,内容涉及中华书局历史、出版物编辑出版经历、作者与编辑交流往事等多个方面。
救荒本草译注
¥32.50
朱橚所*的《救荒本草译注(精)/中国古代科技名*译注丛书》是我国明代早期(公元十五世纪初叶)的一部植物图谱,它描述植物形态,展示了我国当时经济植物分类的概况。是我国历史上*早的一部以救荒为宗旨的农学、植物学专*书。本书对其作了精审的校定、整理和译注。
顾颉刚全集补遗--顾颉刚全集 (精)
¥34.80
《顾颉刚全集补遗》全稿约十余万字,主体为顾先生所作、《全集》未收的论文、读书札记、杂文二十余篇及书信一百一十余通,并附《顾颉刚旧藏签名本图录》中部分题跋补遗。整理者顾颉刚之女顾潮老师在整理《全集》的经验下,对《补遗》内容作了部分注释。由于系对《全集》的拾遗补缺,排式一依《全集》,并以《书信集》体例为主。 此次《补遗》所收录文字,部分文章颇有分量。如《古代妾制研究》一篇,即为顾先生读书札记之一。而所收书信百余通,更是对《顾颉刚书信集》的全面补充,其中尤以致罗香林、罗根泽、王树民、黄永年等书信为多,所谈及于文学、历史、民俗等各个方面,是极重要的研究史料。书末所收录“卖书愿望”一文中细节,尤可见顾先生将三世收藏托付中华书局的拳拳之心。
*诗词欣赏
¥24.50
这是一部周振甫先生对*诗词从艺术和思想方面进行赏析的著作。1993年曾由上海书店出版单行本,1999年收入《周振甫文集》。全书分正编、副编和附录三部分。正编收录诗词39首,副编收录诗词24首,时间跨度从1923年到1966年。附录有*同志致臧克家、胡乔木、陈毅等同志的书信7封及后记引言等。周振甫先生结合*同志生动而丰富的革命生活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阐释其诗词的内涵,真切品味蕴含其中的精神;从艺术的角度欣赏作品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在具体的赏析过程中,作者又对诗词常识做了细致生动的介绍。本书对于读者理解*诗词大有裨益。
美华书馆:档案如是说--新闻出版博物馆文库
¥47.40
美华书馆曾长期执西式中文印刷出版业的牛耳,对近代中国思想与知识的传播有过重要贡献。 本书主要从海外一手英文档案手,以人、事、物小切口研究美华书馆1844—1931年八十八年的兴衰史,涵盖美华书馆数任主任的更替、中文铅活字技术的数次革新、内部经营管理与迁址等。既首次详细叙述诸如美华事业奠基性人物柯理、姜别利的生平与个性,又将王凤甲、鲍哲才等中国工匠纳研究视野;首次详细论证美华书馆各类活字的发明、构成以及来源,回应学界有关争论与质疑;首次将美华书馆搬迁至北京路、北四川路等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予以细致阐述,指出美华书馆由盛转衰的内外根源,纠正美华最终歇业的具体时间;首次介绍自身如何与美华书馆档案结缘,如何查找、利用档案以行印刷史相关研究等。
宣南秉烛谭(图文选本)--邓云乡集
¥41.40
邓云乡少年时在北京成长生活,他与我们秉烛夜谈,细数北京宣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掌故,从慈禧、光绪、袁世凯等风云人物到龚自珍、章太炎、梅兰芳等文化大家,从发生在学术殿堂的名人轶事到饮食起居的街巷生活,一路娓娓道来,往事如在目前,弥漫着浓郁的史诗气息。
草木虫鱼(图文选本)--邓云乡集
¥39.60
邓云乡被誉为继周作人之后中国传统博物学第一人。本书收录他畅谈草木虫鱼的文章40余篇,一方面上承中国博物学传统而为草木虫鱼立传,另一方面重揭示草木虫鱼所蕴含的精神与情趣。尤其善于以第三者的角度,赋予笔下的草木虫鱼独特的生命气质,引领读者人性人情的世界。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华学术·有道
¥88.80
中国古代文体学是研究古代文学的体裁、体制、风格、语言特征、章法结构等现象的综合性学科,是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古人、今人,作文行事都讲究“得体”,可以说文体学是渗中华文化基因的一门学问,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对近代以来逐渐式微的传统文体学研究的回归,也昭示着古代文学领域中国特色、中国风格话语体系的回归。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力主回到中国文体学语境来发现中国文学自己的历史,分别从学科论纲、文体史料学、文体分类学、研究方法、文学风格学,以及中国古代重要的文体观念、理论及论著等方面出发,系统论述了中国传统文体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征引翔实,论证周密,结构精严,解决了诸多难及关键性问题。研究方法上,提出在继承古典研究范式的基础上,“鉴之以西学,助之以科技,考之以制度,证之以实物”,建立具有现代意义与学术高度的中国文体学,并在本书中躬践行之。本书既有文体学的理论建构,又有文体学史的多元考察,宏观地再现了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发展轨迹,是文体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 本书荣获“第五届思勉原创奖”。初版于2011年,2022年增订再版,增删改并超三分之一,体现了作者更新更深的思考。此次收“中华学术·有道”丛书,学术有道,经典常新。
评书三国演义七刘备进川
¥47.60
《评书三国演义》(七),主题为《刘备川》,共三十回。从夺船避箭起,到计夺天荡止,包括许褚斗马超、抹书间韩遂、张松献图、截江夺斗、黄魏争功、落凤坡、义释严颜、大战葭萌关、单刀会、逍遥津、百骑劫魏营、智取瓦口关等经典回目。
宋茶:风雅与腔调(精)
¥48.30
《宋茶:风雅与腔调》选取宋代范仲淹、欧阳修、蔡襄、苏轼、宋徽宗、审安老人等人有代表性的茶诗茶文,展现了宋代茶文化的发展脉络;通过详细的原文译注和延伸讲解,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雅与腔调。
商周兵制考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66.50
本书对商周时期的军事制度行了系统考察。商代以考古学上的殷墟时期为中心,主要讨论了商王朝的基本武装力量、方国军队、作战兵种、武器装备、王朝军事力量的领导体制以及军事训练和赏罚等内容。西周主要围绕国野分制下的兵役制度、由“师”到“军”的军队编制变革、中央对地方军事力量的控制等问题展。春秋时期主要讨论了战争观念的转变与诸侯军力坐大、从车战盛行到步兵崛起、军赋制度变革等问题。战国时期主要针对各国兵力的跳跃式增长、兵器改良、兵种增加、武官系统的完善、选卒与训练以及作战阵型组合等问题作了探讨。 商周兵制的变化大致有三个趋势:由临时征集制向常备军过渡;军队规模不断扩大、兵种增多;族武装力量的长期存在并最终消亡。商周军制演变的基本动因可以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战争观念、作战方式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加以解释。
本草文献十八讲
¥40.80
本书从东汉《神农本草经》谈起,一直到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以十八部重要的本草著作为线索,对它们的编撰过程、主要特点、基本内容等进行介绍,源流梳理清晰,考证细致,评论公允,多有创建,*介绍本草文化,是本草文献入门的极佳读物。
文化古城旧事(图文选本)--邓云乡集
¥41.40
1927—1937年的北平,是民国北京的“黄金时代”,名校集中,文人荟萃,作为文化都城充满迷人魅力。邓云乡成长生活于这个时期的北平,在回忆中重游这座宁静祥和的文化古城,还原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如《清明上河图》一般立体勾勒古城文化生活史,引人无限追想。
云乡话食(图文选本)--邓云乡集
¥35.40
邓云乡出身文化世家,毕业于北大中文系,久居京沪,细察南北市井民风、饮食习惯,又博征史料,娓娓诉说南北美食的渊源、特色、做法及背后的逸闻趣事,尤其浓墨重彩描绘了燕京常见的水果菜蔬、鱼虾蟹等传统食物,用大众化的美味记忆寄托对美好传统的热爱之情。
梁士纯文存
¥18.00
内容简介 梁士纯(Hubert S. Liang),1903年8月5日(一说1902年)出生于江西南昌, 1920年赴美留学,1928年归国后在上海从事新闻工作。1934年2月被司徒雷登聘为燕京大学新闻系教授,后担任系主任,期间聘请斯诺(Edgar Snow)到校讲课并助其突破封锁去陕甘宁边区采访。1938年10月到重庆工作,出任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副总干事并一度兼任推进组长。1948—1951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任教,1951年起先后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安徽大学接受思想改造。1954年调至南京大学外文系任教授,主要讲授英美文学。1984年12月30日逝世。 梁士纯是20世纪中国的著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在1930年代的学界、政界、新闻界和宗教界深具影响力。作为一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在多个历史时期都发挥过积极作用。他将起源于美国的现代公共关系正式引入进到中国大学教育中,并加以研究,是中国公共关系的先驱人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