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80减40 谶纬天学与汉代文学(精)  中华书局出品
谶纬天学与汉代文学(精) 中华书局出品
王洪军著
¥61.60
祥瑞与灾异是汉代思想与学术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东汉以降,流波日广,最终在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中占据一席之地。汉代谶纬由思想而政治,由民间到庙堂,全面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在先秦两汉思想文化及政治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下,考察了谶纬产生的政治、思想、文化根源,并结识了谶纬中蕴含的有益于文学理论生成以及书写的积极因素与特有价值。
每满80减40 传习录百句--中华经典百句  中华书局出品
传习录百句--中华经典百句 中华书局出品
吴震著
¥33.60
《传习录》是心学代表人物王阳明的论学语录与书信集,是阳明心学的经典,也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经典,其中有许多充满思想智慧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的经典语言。《传习录百句》择取和提炼了《传习录》且适当采用《王阳明全集》中的部分经典语句,并结合阳明的思想做了启人心智的解读,举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等心学核心思想于此皆有充分体现,于此引导更多的读者心学世界的大门。
每满80减40 《孟子》通识--中华经典通识【中华书局出品】
《孟子》通识--中华经典通识【中华书局出品】
徐兴无著
¥35.40
孟子是中国思想史上地位仅次于孔子的儒家先行者,他游说诸侯,却一生未能施展政治才能,退而著书后,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孟子》,树立了生不逢时的“不得已”而“好辩”的斗士形象。《孟子》作为“四书”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民本、仁政、良知等思想震古烁今。 南京大学徐兴无教授以通识视野著成《〈孟子〉通识》,聚焦于孟子的生平与抱负、《孟子》的版本流传和“性善”“良知”“仁义礼智”“仁政”“民本”“浩然之气”“道统”等思想精要,回答了孟子对孔子有何继承、孟子文化精神的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孟子如何行经典的批判与重构、孟子心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孟子对东亚文明有何影响等基本问题,深化了孟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每满80减40 唐代的儒学与文学(套装全二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唐代的儒学与文学(套装全二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刘顺著
¥58.80
 儒学与文学关系的考察,乃是唐代文学研究的基础问题,数十年来,虽无通论性的研究专著问世,但举凡作家作品研究、流派研究、地域家族研究、体式技法研究以及政治观念与事件研究,于此问题均有不同维度与层面的涉及,可谓成果丰硕。故而,唐代儒学与文学的通论性研究,须在一个已有良好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系统并深化相关问题的解读,才有可能后出转精。同时,中古史研究在历史书写、中央与地方(乡里、藩镇)、制度与实践、日常治理及政治文化诸领域所展现出的极高水准,也让此项研究的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再则,此问题必然与政治学、汉语史、中哲史、思想史等学科存在着难以回避的交叉重叠。因此,这是一个贯通文史哲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对作者的学术素养要求非常高,刘顺本科为政教专业,硕士阶段专业方向为国际汉学,博士阶段受业于著名学者胡晓明兄门下,又曾在陈引驰教授门下从事博士后研究,从知识背景看,刘顺的确是从事这一学科交叉研究的合适人选,他的这种学科交叉研究的尝试,也获得了相当的成绩,概括地说,《唐代的儒学与文学》学术创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政治生活为中介考察儒学与文学的多重关系,并以“一统体制与有效治理”间的难题作为理解政治生活的基本视角,以此确定儒学的时代样态、影响及其所应对的挑战与回应的方式,从而避免对儒学过度文本化的解读倾向。   二、在唐代文学文本的分析中,既注重文学与政治一般性关系的考察,也注重其作为“政治行动”的意义。而在关注儒学对文学观念、主题、体式、风格乃至认知模式之影响的同时,也关注文学作为“一种思想的方式”的价值。   三、在文学体式及功能等问题的考辨上,以汉语史研究的相关结论为据,以中古汉语所可提供的语言学条件作为文学文本分析的基础参照,并由此考察文学书写的规则、技法、限度及其与儒学相互适应的方式。   总之,《唐代的儒学与文学》一书,对唐代的政治、儒学与文学的关系的考察,新义迭出,比如:唐代前期的儒学以《五经正义》的修订为其高成就,传统的义疏学自此而衰。为李唐提供合法性论证、构建国家治理的观念与制度、营造政治文化并回应具体的政治诉求,成为唐初儒学非常核心的问题,礼乐则为重领域。再如,《唐代的儒学与文学(套装上下册)》认为儒家文论主张比德连类、物先感随的观念得以延续。儒学、政治、文学的互动,既催生了新的文学体式,文学也呈现出相应的独立品格。又如,该书指出,“安史之乱”后,儒学对于道德、人性、制度、历史的思考,加速了礼乐儒学向心性儒学的过渡。此时期的文学,制诰、章表奏疏等政令文的影响更强,“古文”的影响也一时为盛;文与道、心与物之关系的考量逐步焦化,诗歌领域中佛学诸因素的影响,则形成了对儒家“感物”诗学的强势冲。在一个缺乏“确定感”的时代,中唐的诗文在风格上也呈现全新的时代特。这些看法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得之见。
每满80减40 唐代的儒学与文学(套装全二册)【第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唐代的儒学与文学(套装全二册)【第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刘顺著
¥58.80
 儒学与文学关系的考察,乃是唐代文学研究的基础问题,数十年来,虽无通论性的研究专著问世,但举凡作家作品研究、流派研究、地域家族研究、体式技法研究以及政治观念与事件研究,于此问题均有不同维度与层面的涉及,可谓成果丰硕。故而,唐代儒学与文学的通论性研究,须在一个已有良好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系统并深化相关问题的解读,才有可能后出转精。同时,中古史研究在历史书写、中央与地方(乡里、藩镇)、制度与实践、日常治理及政治文化诸领域所展现出的极高水准,也让此项研究的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再则,此问题必然与政治学、汉语史、中哲史、思想史等学科存在着难以回避的交叉重叠。因此,这是一个贯通文史哲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对作者的学术素养要求非常高,刘顺本科为政教专业,硕士阶段专业方向为国际汉学,博士阶段受业于著名学者胡晓明兄门下,又曾在陈引驰教授门下从事博士后研究,从知识背景看,刘顺的确是从事这一学科交叉研究的合适人选,他的这种学科交叉研究的尝试,也获得了相当的成绩,概括地说,《唐代的儒学与文学》学术创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政治生活为中介考察儒学与文学的多重关系,并以“一统体制与有效治理”间的难题作为理解政治生活的基本视角,以此确定儒学的时代样态、影响及其所应对的挑战与回应的方式,从而避免对儒学过度文本化的解读倾向。   二、在唐代文学文本的分析中,既注重文学与政治一般性关系的考察,也注重其作为“政治行动”的意义。而在关注儒学对文学观念、主题、体式、风格乃至认知模式之影响的同时,也关注文学作为“一种思想的方式”的价值。   三、在文学体式及功能等问题的考辨上,以汉语史研究的相关结论为据,以中古汉语所可提供的语言学条件作为文学文本分析的基础参照,并由此考察文学书写的规则、技法、限度及其与儒学相互适应的方式。   总之,《唐代的儒学与文学》一书,对唐代的政治、儒学与文学的关系的考察,新义迭出,比如:唐代前期的儒学以《五经正义》的修订为其高成就,传统的义疏学自此而衰。为李唐提供合法性论证、构建国家治理的观念与制度、营造政治文化并回应具体的政治诉求,成为唐初儒学非常核心的问题,礼乐则为重领域。再如,《唐代的儒学与文学(套装上下册)》认为儒家文论主张比德连类、物先感随的观念得以延续。儒学、政治、文学的互动,既催生了新的文学体式,文学也呈现出相应的独立品格。又如,该书指出,“安史之乱”后,儒学对于道德、人性、制度、历史的思考,加速了礼乐儒学向心性儒学的过渡。此时期的文学,制诰、章表奏疏等政令文的影响更强,“古文”的影响也一时为盛;文与道、心与物之关系的考量逐步焦化,诗歌领域中佛学诸因素的影响,则形成了对儒家“感物”诗学的强势冲。在一个缺乏“确定感”的时代,中唐的诗文在风格上也呈现全新的时代特。这些看法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得之见。
汪曾祺自选集
汪曾祺自选集
汪曾祺 著
¥29.65
本书由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生前亲力亲为自行筛选而成的的自选集,也是“老头儿生前看重的集子”(其子女语)。书中收录的主要是短篇小说,也包括少量诗作和散文。汪老平生的精萃,大抵汇于此书,可谓全面展示了作家本人的心血之作。
每满80减40 酒经译注
酒经译注
[宋]李肱撰 宋一明、李艳译注
¥10.00
        李肱编著的《酒经译注》为《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一种。《酒经》,又名《北山酒经》,宋朱肱撰。《酒经》共三卷。卷上为总论,主要介绍酒的历史、对人生的意义及酿酒的一般理论。卷中论述制作酒麹的理论和方法。《酒经》卷下,记载了整套酿酒工艺流程,与近现代传统黄酒酿造工艺基本相同。一方面说明传统工艺的传承源远流长,另一方面说明黄酒酿造工艺在北宋就比较成熟了。《酒经译注》有注释和白话译文,兼有专业性和可读性。
每满80减40 江湖丛谈  中华书局出品
江湖丛谈 中华书局出品
连阔如著 贾建国,连丽如整理
¥88.80
《江湖丛谈》可谓一本不可多得的奇书。它是我国现存仅有的一部全面介绍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的书。作者是已故评书大家连阔如。20世纪30年代,他以云游客的笔名,在北平《时言报》发表长篇连载《江湖丛谈》。1938年由时言报社结集出版,共三集。 这本书除了介绍北平天桥、天津三不管等地的变迁以及艺人小传、艺人生活状况外,还以大量的篇幅着重记述和揭露了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江湖行当的内幕以及危害社会的种种骗术,劝诫人们不要贪便宜上当受骗。
每满80减40 四书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中华书局出品
四书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中华书局出品
郭齐勇著
¥45.50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是中国人传统价值观的主要源泉。然而关于四书内容以及四书形成的缘由,为什么朱熹以后四书能享受如此尊荣,甚至于地位不亚于五经,这些问题非深其中、精研有得者,不足以解答。郭齐勇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儒学研究专家。本书是他多年来讲解和研究四书的结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四书的合适门径。 本书从“今天我们为何要读四书”讲起,阐述四书的意义、四书形成的缘由、朱熹诠释的特以及四书的学问性质。正文按照朱熹倡导的阅读步骤,依次对《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行导读。结语部分讨论了四书与“四书学”的沿革及其现代意义。读此一书,便可对四书的内容体系有完整而有机的认知,从而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家底。
每满80减40 驿路传诗与唐诗之发展(精)--唐诗之路研究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驿路传诗与唐诗之发展(精)--唐诗之路研究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吴淑玲著
¥68.60
一条条驿路就是一条条唐诗传播之路,发达的驿传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支撑并推动了唐代诗歌的传播与发展。河北大学吴淑玲教授的《驿路传诗与唐诗之发展》一书通过对驿路、驿站与诗人、诗歌之间关系的梳理与剖析,探讨了驿路诗歌的生产方式、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质,分析了唐代驿传在唐诗异地交流中的功能,厘清了比较具体的驿路传诗方式,而廓清了唐代驿传与唐代诗歌团体形成的关系以及驿传与唐代诗歌风格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突破性。
每满80减40 丧家狗:我读《论语》(精)  中华书局出品
丧家狗:我读《论语》(精) 中华书局出品
李零著
¥59.40
李零先生以风趣的语言和独到的眼光,对《论语》行了深浅出地剖析。在作者笔下,孔子有理想而不得实现,颠沛流离,像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对于如何读经典,如何看待经典,作者提供了他的思路,启示人们对《论语》到底在讲什么、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产生新的思考。 ?
每满80减40 唐代科举与文学(精)--傅璇琮文集  中华书局出品
唐代科举与文学(精)--傅璇琮文集 中华书局出品
傅璇琮著
¥58.80
本书在梳理唐代科举制度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考述唐代取士各科,如明经、士、制举等的情况,考察了唐代科考的科目设置、内容沿革、贡举、举子行卷、放榜宴集等活动,探讨了科举制度对当时文学风气、社会风尚等的影响。其以史学与文学研究结合的办法,综合考察古人在历史记载、文学描写中的有 关社会史料,研究唐代士人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并着力重现当时部分的时代风貌和社会习俗,在研究史上一时风气之先,影响深远。
每满80减40 起于刀笔:汉代掾史艺术创作(精)  中华书局出品
起于刀笔:汉代掾史艺术创作(精) 中华书局出品
周珩帮著
¥68.60
汉代的掾史,为各级长官自行选任的属吏,大都充当秘书、助手与参谋的角色,以公文撰写誊抄、辅助长吏行政、沟通官民联系等为职守。他们地位普遍不高,却是两汉官僚和知识群体中的大多数,致力于书法印章的日用、碑祠刊立的主事和音乐诗文的雅作,促成了两汉艺术的主体扩展、创造力提升、经典作品累积及制度传导,成为后世官僚或知识阶层艺术创作情境与模式的源头。 本书以任职于两汉中枢各部、王侯属国、各州郡县乡,由长吏辟用的掾史属佐为对象,借助简牍、碑铭、诗赋、箴颂、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及艺术论著等,研究这一主体职司文艺、依仁游艺的各种艺术活动和现象,从艺术创作角度考察他们与公卿长吏、儒林学士的关系,探析其创作模式、情境和特征,从而确认两汉掾史之于中国古代艺术主体分化、艺术创造力提升、门类艺术衍生、经典作品累积、艺术风格演绎、艺术观念承启、艺术流派形成等诸方面的影响或意义。
每满80减40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精)--中华学术·有道  中华书局出品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精)--中华学术·有道 中华书局出品
阎步克著
¥75.60
职官制度是启历史研究之门的一把钥匙。作者以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官阶制度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品位分等”和“职位分等”的概念,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并在这一新视角下,梳理考察周代的爵命,秦汉二十等军功爵和禄秩,魏晋南北朝的官品、中正品、勋品、将军号、文散官,直到唐代的文武散阶,将之勾勒连缀为一条演变迁的线索,并对其性质和意义提供了一系列独到解释,而将传统官僚等级制度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无论是在历史观、研究视角与方法,还是具体的考辨方面,本书都作出了深刻的推。
每满80减40 中国甲胄史(套装全两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中国甲胄史(套装全两册)【*分册】 中华书局出品
龚剑著
¥56.40
在人类文明史中,每一个民族的战争史都是其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不断的征战中,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于一体的武备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每个阶段武器的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最为突出的标记,它们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本书作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通过对古籍史料的研读,并结合相关的绘画、雕塑,以及历代出土的甲胄实物和诸多收藏家的藏品行反复考证,归纳出了跨越三千余年的中国古代甲胄的发展脉络,对代表性的甲胄装备做出了细致的描述与讲解。 ?
每满80减40 《水浒传》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中华书局出品
《水浒传》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中华书局出品
吴兆路,高红豪著
¥33.60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水浒传》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众多梁山好汉的传奇经历和独特个性,使小说富于传奇色彩。 本书是“中华经典通识”(第三辑)之一种,是当代名家讲解《水浒传》的通识之作,内容全面,分析透彻。除了讲述《水浒传》世代积累的成书脉络、影响和传播,赏析小说中的经典情节和人物形象外,还紧跟时代,以问题为导向,回应了大众关心的诸多问题:为什么有人说“少不读《水浒》”?宋江是真讲义气,还是假仁假义?梁山好汉为什么一定要被招安?鲁智深从不恪守清规戒律,为何还被赞为“佛”?等等。读者可以通过这部通识,真正走富于传奇色彩的《水浒》世界,对这部古典小说名著获得全面的认知。
每满80减40 中国古典学(第二卷)  中华书局出品
中国古典学(第二卷) 中华书局出品
杜晓勤主编
¥58.80
.
每满80减40 你真能读明白的《庄子》  中华书局出品
你真能读明白的《庄子》 中华书局出品
张景评注
¥75.60
几乎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庄子,庄子给无数人以陪伴、慰藉、启迪和鼓舞。他想象奇特,思想博大精深,观常常出人意表而又发人深思。《庄子》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都是一部极为难得的奇书,是经典中的经典,金圣叹将其评定为“六才子书”之首。《庄子》通行本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庄子》用词瑰异,文意跌宕跳跃,行文似断实续,即使有了注释与译文,仍然不容易理解透彻。 本次推出的《你真能读明白的〈庄子〉》,在详细的注释、翻译之外,特别增加了三百七十多条“研读”,梳理有关篇章的逻辑结构、解释寓言故事的确切含义、阐述庄子思想的深刻意蕴,以及某些故事、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等等,希望能帮助读者真正读懂《庄子》,更准确地把握庄子思想原貌,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营养。
每满80减40 古籍版本十讲  中华书局出品
古籍版本十讲 中华书局出品
杨成凯著
¥66.00
本书分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活字本、抄本、批校本、丛书的鉴赏与收藏,初印和后印共十讲,涵盖了古籍版本鉴藏的方方面面。全书深浅出,图文并茂,直观形象,集中展现了作者长期从事古籍收藏、鉴定和研究工作的亲身体会和重要心得,颇有鉴藏教材的意味,可为广大古籍整理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每满80减40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精)--中华学术·有道  中华书局出品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精)--中华学术·有道 中华书局出品
张伯伟著
¥90.60
若以孟子提出“说诗”方法为起,则中国文学批评已有约两千三百年的历史。那么,在西方学术中国之前,中国人是如何行文学批评的呢?? 本书回溯两千余年的历史,梳理汗牛充栋的文献,总结出三种最能体现传统文学批评精神的方法,即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以意逆志”法,受学术传统影响的“推源溯流”法,以及受庄禅思想影响的“意象批评”法。又探讨选本、摘句、诗格、论诗诗、诗话、评六种批评形式的形成和发展,体用兼备。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整体把握与研究,将其隐而未彰的体系重显出来,并将这一体系不断完善、丰富的历史呈现出来,在重显与呈现的过程中,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意义。
每满80减40 《梦溪笔谈》通识--中华经典通识【中华书局出品】
《梦溪笔谈》通识--中华经典通识【中华书局出品】
王家葵著
¥37.20
沈括的《梦溪笔谈》是我国宋代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涉及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等领域,尤以科学技术价值闻名于世,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影响,是中国优秀的传统经典代表作。但作为一部笔记体名著,所涉知识庞杂,典故幽深,不易理解。 王家葵教授学识渊博,撰写《〈梦溪笔谈〉通识》,分“人文杂俎”和“科技渊薮”两部分,不仅对《梦溪笔谈》的内容行细致而富有趣味的解读,还深介绍了沈括的生平、性格及《梦溪笔谈》的成书、版本和影响等,对沈括所取得的科学成就亦有着公允而平正的论述,为大众读者奉献出一本优质的通识读物。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