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近代楚辞学论纲(精)  中华书局出品
近代楚辞学论纲(精) 中华书局出品
吴慧鋆著
¥46.80
本书以近代楚辞学为研究对象,力图全面系统地展示近代楚辞研究的成果,并对这些成果加以评析,建构古代楚辞学史的*后历程。全书以研究者时序为经,以不同类型的重要楚辞研究著述为纬,既展现出不同时期楚辞研究的状况和特色,又反映出楚辞研究与时代变迁的联系,做到了宏观把握与微观剖析相结合。
陆机陆云考论--中国诗学研究专刊 (上下册)精  中华书局出品
陆机陆云考论--中国诗学研究专刊 (上下册)精 中华书局出品
刘运好著
¥82.80
本书从介绍陆机、陆云兄弟二人的人生悲剧、生平著述出发,对二陆的文集异议、思想理论、文学创作、文化视域、文学影响等几方面行深研究和讨论,较为全面细致地考察了二陆的文学生涯及其对于文学的贡献和影响。
49元5本 明代复古的众声与别调  中华书局出品
明代复古的众声与别调 中华书局出品
余来明著
¥21.21
  明诗研究领域,对我来说纯属偶然。记得硕士学以后,文新师命我协助编纂《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负责搜集明代诗文相关的材料。对大学时期只读过些“一代之文学”名篇的我来说,关于明代诗文的了解几近于无,即使大学授课的老师曾经讲过“前后七子”、公安、竟陵,大概也都早已如过耳风声,不知所踪。那时为了不辜负老师信任,尽早完成那项已持续多年的任务,便只好硬着头皮从书目、人名资料索引中查找线索,利用《列朝诗集小传》《明诗综》《明诗纪事》等收录明诗的专集编纂诗人小传(那时还没有专门的明代文学家辞典),以便在文献查考中不致遗漏每一条有用的材料。正是在那种看似枯燥、简单(被同学说成是剪刀加浆糊)的工作中,逐渐知道明代除了那些在中国古典文学礼堂中有着夺目光彩的小说、戏曲,诗文领域也曾众声喧哗,盛极一时,一长串文学史上少人关注的名字始我的视野。   看似简单、无趣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为我启了通向明诗世界的大门。《明清文学分典》编纂告一段落后,在文新师的建议下,我选择明诗研究作为博士论文的方向,由此才有了首本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嘉靖前期诗坛研究(1522~1550)》,讨论的对象是明代前、后七子之间的诗坛,即书名中所标注的时间区段:1522~1550。选择这样一段在明诗史上看似并不耀眼的时期作深掘,是希望能通过对“短时段”诗坛作细部考察,在明代中期以后复古运动的复杂脉络中理出一条线索,由细微处探讨历史背后各种理论、群体、流派兴替演变的具体型态,而为观察“长时段”的诗史演变提供视和窗口。尽管此时的诗坛还只是经历“前七子”复古运动的洗礼,然而明代复古与反复古的种种论调,却在这一时期都有了极为精彩的演绎。明代后一百年诗史演变的喧哗众声,竟然都早已埋种于此。   此后的十余年间,我研究明诗的兴趣虽然一直都在,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做到终始如一。正是在这种时断时续的经历中,我对明代诗史程的探索,始试图摆脱传统批评观念和文学史习见的拘束,努力建立一种基于过程和细节的历史意识,而不是在几个流派、若干个大家之间做简单的跳跃,以致给读者留下无数的空白和遐想的空间。文学史的叙述尽管不可能如历史纪事一样巨细靡遗,却也多少可以展现历史演变的兴衰有致,有迹可循。在过往的文学史叙述中,明代由“前后七子”代领的复古运动常被视为一个前后相、承递有序的过程。近年随着明代诗史研究的深,对其中出现的各种不同声音、诗坛表现出的种种不同趋向,以及其他与明中期复古运动相关的文学史细节,学界虽已有较多研究,但在总体的文学史认识上,仍然习惯将二者作为整体行考察。然而当我们深到文学史程的细部,就会发现其内在的变迁并不如后世批评家、文学史家所想象的那样,而是有着种种不同的选择,不同诗人各有追求。在“前七子”与“后七子”之间,追随复古脚步的虽然不乏其人,但此外更有一个庞大的诗人群体,并不能以“复古”之名行收纳。无论是有意或是无心,他们都朝着与“前七子”复古运动不同的方向行创作,试着摆脱复古思潮对自身的规限与影响。切人明代诗史演的过程当中,对此过渡时期的诗人不应一笔略过。循此思路,明代诗史的演变便呈现出生动、丰富的历史图景。对个体作家、群体、流派的探讨,也是试图发掘其不同于一般文学史认识的殊相。   历史的大厦并非凭空而起。在对明代诗史的建构中,明清诗话有着潜在而深远的影响。书中对明初诗歌的探讨,就是试图返回明代诗歌的历史现场,廓清明清诗话基于各自立场对明初诗史的想象,敲碎诗学批评的镜像,将明代诗史的图像从想像世界拉回到富于真实感的历史时空当中,提供书写另一种形态明代诗歌历史的可能。这是我在自己设计“明代诗史程研究”课题时的初衷和“宏伟构想”。至于回到历史原之后,明代诗歌的历史应当以何种面貌得到呈现?按照当初的设想,在此书之后,还将撰写一部不同以往的明代诗史,不以大家、流派作为建构的线索和框架,而是试图在诗史程中呈现作家作品的形态、理论思潮的演变、地域风尚的变迁、群体中心的流动等等文学史现象和问题,努力使文学史兼具“文学”与“历史”的品格,使读者既可从中欣赏、领略历史的“文学”,又能追踪、触摸文学的“历史”。在明诗研究领域,我们已经有太多关注“前后七子”、公安、竟陵的成果,而对整个明代诗坛的状况、诗史演变的兴替,则仍然缺乏足够细致、深的了解。从目前研究的状况来看,大多仍是只见“诗人”,不见“历史”。   构成《明代复古的众声与别调(平装)》的各章,大多曾发表于各种期刊。
49元5本 史官主书与秦书八体(精)  中华书局出品
史官主书与秦书八体(精) 中华书局出品
徐学标著
¥33.60
“主书”是史官的基本职能,而“秦书八体”则是指通行于秦代的八种书体。本书由“史官主书研究”与“秦书八体研究”两部分构成。“史官主书研究”重在说明“主书”是史官的基本职能;“秦书八体研究”重在逐个解决“秦书八体”中各体名实关系问题。尽管两部分内容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然二者之间却存在着很好密切的联系。其中,“史官主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主书是史官的基本职能,是研究“秦书八体”的前提基础;而“秦书八体”中各体名实问题的解决,则可以一步坐实“主书是史官的基本职能”这一结论。
宋学研究(第二辑)  中华书局出品
宋学研究(第二辑) 中华书局出品
龚延明主编 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编
¥82.80
《宋学研究》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辑刊。 “宋学研究”学术集刊历史追溯到杭州大学宋史研究室1985年出版的《宋史研究集刊》,由徐规教授主编。浙大宋学研究中心在弘扬宋史、宋词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融文、史、哲于一炉,已满十周岁,在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创办《宋学研究》,构建新宋学的学术交流平台,吸引海内外*前沿、*的宋学学术成果,奉献于学界,从而有力地推动新宋学的长足发展。目前已刊出三期。旨在建设一个以宋史为核心、涵盖宋代文史哲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承前启后的时代文史哲研究的学术平台。这个平台,既是浙大宋学中心的学术园地,也是海内外新宋学研究的园地。
49元5本 清代赋学论稿(精)--中国诗学研究专刊  中华书局出品
清代赋学论稿(精)--中国诗学研究专刊 中华书局出品
潘务正著
¥20.30
辞赋研究领域向来重两汉大赋及唐宋律赋,于明清辞赋虽有关注,但未能与前代相提并论。本书着重探讨清代赋学,以期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深化。 本书从五个方面展讨论:一是清初的文化政策与赋学的复兴,尤其是康熙十八年召的博学鸿词科考试,为吸纳汉族士子仕,以诗赋命题。此举刺激赋学创作及理论的兴盛。二是清代馆阁翰苑重赋,廷试、馆课、散馆、大考等都考赋,因此赋的学习是时人重要的功课。为此,各种馆阁赋选涌现,翰苑赋风引领文坛风尚。三是由于翰苑考赋,对赋法的探讨成为清代赋学理论的重,赋选尤其注重赋法的揭示。四是与前代相比,清代赋学不仅盛行于馆阁,也凸显出浓厚的地域色彩。五是清代赋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极为密切,书赋、画赋及以赋写小说的现象比较盛行,赋体向各种艺术门类旁衍。 本书将文献考索与理论阐释相结合,通过个案研究揭示清代赋学发展规律,力图弥补赋学研究之不足。
乾隆朝文人戏曲研究(上下册)精  中华书局出品
乾隆朝文人戏曲研究(上下册)精 中华书局出品
王汉民 黄胜江著
¥100.80
《乾隆朝文人戏曲研究》全书70余万字,分上下卷。上卷“乾隆朝文人戏曲研究”,共十三章,全面探讨乾隆朝文人戏曲的文化生态、作家情况、创作心态、剧作题材、剧本体制、叙事艺术及舞台艺术等内容,并对唐英、蒋士铨、杨潮观、徐爔、沈起凤等人的剧作进行个案分析,附乾隆朝文人戏曲活动编年。下卷“乾隆朝文人戏曲作家作品考”为乾隆时期文人戏曲作家名录,主要考证作家生平事迹,并介绍乾隆朝文人创作的具有文学意义的剧本,详考剧本创作时间、本事渊源、今存剧本内容及版本,力图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
49元5本 孙中山研究 第八辑  中华书局出品
孙中山研究 第八辑 中华书局出品
林家有主编 王杰,赵立彬副主编
¥41.40
《孙中山研究》是孙中山基金会主办的连续出版的专论集,列“孙中山基金会丛书”,是目前在中国大陆以孙中山为主题,能够保持较高水准和保持持续出版的专论集。《孙中山研究(第八辑)》收专题论文19篇,是国内外专家学者林家有、戴鞍钢、郑大华、李吉奎、裴京汉、严昌洪、张晓辉等提供的关于孙中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思想与实践研究的*成果。
49元5本 四库全书总目发微(精)--岳麓书院四库学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四库全书总目发微(精)--岳麓书院四库学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夏长朴著
¥58.80
本书分为文献编与经学思想编两部分。文献编部分除一篇撰写目的在重新检讨《四库总目》殿本与浙本的关系之外,其余各篇均在探讨现存于世的各种提要与《四库总目》稿本的编纂时间与文献价值,试图藉此建立各种提要的先后顺序与《四库总目》稿本的年代系谱,为未来一步比较各阶段稿本的异同预作张本。经学思想编部分则以探讨《四库总目》定本的经学观为主要目的,藉以了解此书在“汉宋对峙”的核心观念下,如何阐释各种经书讨论的主要问题。
49元5本 唐人佚诗解读  中华书局出品
唐人佚诗解读 中华书局出品
陈尚君著
¥18.00
  《唐人佚诗解读》主要内容包括诗人王绩的两种文集及其佚诗,贺知章的醉与醒,元结与《箧中集》作者之佚诗,张志和《渔歌》的流风馀韵,白居易诗友皇甫曙的生平与存诗,诗人张又新的人品、水品与佚诗,张祜诗集的缺月重圆,诗人赵嘏的人生冷暖与诗歌存佚,晚唐诗人李郢及其自书诗卷,曹唐《大游仙诗》考,皮日休、陆龟蒙及其友人的佚诗,等。
49元5本 唐山曹妃甸方言研究--河北方言研究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唐山曹妃甸方言研究--河北方言研究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沈丹萍著 桑宇红主编 钱曾怡,张振兴顾问
¥23.40
曹妃甸方言归属冀鲁官话保唐片。本书深调查了曹妃甸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并对其行描写和分析,同时收录谜语、谚语、歇后语、歌谣、故事等口头文化长篇语料,内容丰富,描写全面。长篇语料均附录音,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收听。
唐诗之路研究(第一辑)——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精)  中华书局出品
唐诗之路研究(第一辑)——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精) 中华书局出品
邱高兴主编 房瑞丽副主编
¥82.80
本书是“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次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成果。共收录论文50余篇,从唐诗之路的地域空间界定、诗人与诗路研究、诗路宗教哲学及其文化资源研究、诗路遗产保护与发研究等角度对唐诗之路展深交流与探讨,展示了近年来学界唐诗之路研究的新成果,为唐诗之路的保护与发提供了新构想和新思路。
翁同龢集(增订本)全四册--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翁同龢集(增订本)全四册--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谢俊美编
¥178.80
《翁同龢集》于2005年出版,列“清史文献丛刊”,上下册,定价230元。由奏疏、函稿、诗词联对、文录、松禅自订年谱、甲午日记和随手记及附录七部分组成。奏疏共收录100多件,主要录自北京国家*历史档案馆馆藏军机录副及有关档案资料,凡翁同龢个人单衔或与他人边衔的重要摺件则收,有关例行公文的呈式摺件则不录。函稿共收录1300多件,集中反映了他同家族成员以及他与晚清官场各声人物的交往和他对朝政的看法,史料价值较高。诗文部分共收录诗近700首,词10首,联对50副,文录141篇。 ? ? 《翁集》出版之后,编者有根据近年出版的各种文献,重新收集公私档案及其他私人记载,并对原书讹误行了修改。增补文章400多篇。先重新将修订本收“文集”丛书。
49元5本 一壶天地(函套)全四册  中华书局出品
一壶天地(函套)全四册 中华书局出品
[宋]陈敬,[明]曹昭,[明]计成,[明]文震亨撰
¥46.80
《一壶天地》由《新纂香谱》《格古要论》《园冶》和《长物志》四种组成。 香之为用自上古,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对香草香料取之用之,歌之咏之。陈敬所撰《新纂香谱》,翔实记载香品产地、宋代及以前社会用香概况、香药与熏香料配方、香料的收藏方法,集香料文献之大成。 曹昭所撰《格古要论》,堪称后世文物鉴定类专著的山之作。它概述文物,对名玩之优劣、作伪手法以及鉴伪要均有议论,为文物鉴赏家所推重。 《园冶》与《长物志》被誉为古代造园之双璧。计成所撰《园冶》,全面系统总结和阐述造园法则与技艺,在选址、规划与叠山理水中体现古代造园的智慧和艺术追求。书中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观,深得中国古代造园理论之精髓。文震亨所撰《长物志》,内容涵盖衣食住行、文玩清赏,呈现了晚明文人雅致生活方式,是古代文人雅文化生活的范本。
49元5本 唐宋词的艺术特征及美学史地位--中国诗学研究专刊 (精)  中华书局出品
唐宋词的艺术特征及美学史地位--中国诗学研究专刊 (精) 中华书局出品
杨柏岭著
¥45.60
    本书以专论的方式论述了唐宋词的艺术特征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 绪论采用对王国维词学研究的专论,通过对王国维延续、发扬传统词学的审美现代性走向的分析,表明本书的研究起和思路。 从“时间与空间”“情感与道德”“俗与雅”三个大的方面,分析唐宋词作为音乐文学在艺术样式上的特,作为抒情文学在创作论上的特,及其与传统艺术精神之间由冲突到调和的演特。*后,系统总结唐宋词在语词、节奏、意象、时空及深义等艺术结构方面的特,全面观照唐宋词艺术的魅力。?
49元5本 霞浦摩尼教研究(精)  中华书局出品
霞浦摩尼教研究(精) 中华书局出品
杨富学著 敦煌研究院 编
¥58.80
2008年以来,福建霞浦上万村、屏南降龙村一带发现了大量摩尼教文献、文物,对霞浦摩尼教历史、文化与文献的研究,一时成为学界的热。本书主要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研究霞浦摩尼教历史、文化、宗教仪式等内容,中编阐述霞浦摩尼教遗存踏查情况,行文献研究,下编以摩尼教文献的整理与刊布为主,内容有《祷雨疏》《冥福请佛文》《灯七层科册》《兴福祖庆诞科》《贞明正文科》《奏申牒疏科册》六件比较重要的文献。
49元5本 游学集录--孙昌武文集 (精)  中华书局出品
游学集录--孙昌武文集 (精) 中华书局出品
孙昌武著
¥30.80
《游学集录》为2004年版《游学集录》的修订本,收为“孙昌武文集”的一种。书中所收录的36篇文章,除含孙昌武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在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讲演稿及所发表作品外,又增加了13篇文章,内容更加丰富,集中展现了孙昌武在禅文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宗教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关系、中国古代诗人与作品研究、日本汉学家作品研究、回忆海内个师友等方面。
孝的成长性——中国孝文化年度报告2019  中华书局出品
孝的成长性——中国孝文化年度报告2019 中华书局出品
湖北工程学院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主编 梁枢执行主编
¥75.00
孝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本报告以“实践篇”、“学术篇”、“历史篇”、“海外篇”等部分,考察当代孝文化的社会建设和学术研究。“主题报告”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并召开由海内外相关学者参加的主题研讨会,会后在与会学者的发言基础上整合、加工、补充,以“特稿”的方式形成该年度的“年度主题报告”。“政策篇”以及“全国孝文化推广与传播机构简介”、“孝文化专著、论文、研究报告、海内外学术会议一览表”、“年度孝文化大事记”等,则集中体现着本《报告》的信息性特征。随着逐年的积累,报告的文献价值也将慢慢呈现出来。
49元5本 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价值研究(精)  中华书局出品
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价值研究(精) 中华书局出品
吕高超著
¥34.80
本书基于文化视野,从文化价值视角研究阅读教学,探究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以及价值实现的方式和途径。本书首先梳理了“文化价值”这一核心概念,着探讨了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和核心价值,并对阅读教学历史做了文化价值取向的回顾与透视,明确了当代阅读教学面对的价值取向的问题,*后对阅读教学文化价值的实现策略做了论述。
49元5本 文献语言学(第十一辑)  中华书局出品
文献语言学(第十一辑) 中华书局出品
华学诚主编
¥40.80
《文献语言学》为学术集刊,每年两辑。主要栏目有:经典重刊、原创报道、学术综述、争鸣书评、青年论坛。 本刊着重刊发原创性研究作品,主要包括文献语言学理论与方法、汉字与汉字史、训诂与词汇史、音韵与语音史、语法与语法史、方俗语与方言史、语文与语言学史等研究领域的*成果。也刊登学术热与重的研究综述、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的书评、重要论题的纯学术争鸣或商榷性文章,并刊布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语言学研究资料。本刊更强调扶持年轻学者。
49元5本 重访中国现代文学:细读·数据·接受--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  中华书局出品
重访中国现代文学:细读·数据·接受--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 中华书局出品
何杏枫著
¥34.80
本书关注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和受情况。全书分为三辑,*辑“香港文学细读”,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探讨香港作家关于记忆的书写;第二辑“意象、叙事与数据”探讨意象分析、叙事理论和数据统计的文学研究方法;第三辑“受研究”关注文学的受和转化问题。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