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100减50 中国篆刻艺术探究
中国篆刻艺术探究
叶林
¥26.90
本书既有作者篆刻的所思所感又有对传统印学理论的梳理探讨,创作实践与学术研究并重,知识性与趣味性兼顾,带领读者认识、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篆刻特点及篆刻作品,剖析篆刻学习的内在规律和艺术效果。全书遵循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原则,从印章的历史、篆刻的源流演变、篆刻的工具材料、名家流派、款识题记以及印纽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篆刻的基本知识;从篆刻的书法艺术、章法、篆法、刀法等方面详细论述了篆刻的学习方法和具体操作,文字简明、图例丰富、可读性强,既可使初习篆刻者得以略窥门径,又适合有一定水平的篆刻爱好者参考,更是其他艺术门类研习者乃至广大读者了解篆刻艺术的重要窗口。
每满100减50 笔墨千年. 前后赤壁赋 洛神赋
笔墨千年. 前后赤壁赋 洛神赋
孔蓁川
¥20.00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水晶宫道人,浙江吴兴人,为宋皇室赵德芳的后代。赵孟頫于至元二十三年应选入朝,一生为官。赵孟頫书风能笼罩于元、明、清诸代,首先应归功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传统的精确阐释。我们可以非议其骨气,但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其书法。作为开宗立派的人物,赵孟頫早年学宋高宗,中年专习“二王”,虞集谓之“楷法探《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谐《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晚年又着力李北海,因此深厚的传统积淀成就了赵体的辉煌。
每满100减50 笔墨千年 汉西狭颂
笔墨千年 汉西狭颂
凤凰空间天津
¥19.90
《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甘肃省成县县城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鱼窍峡中,碑文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又称《惠安西表》,民间俗称《李翕颂》、《黄龙碑》。颂文主要记载了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率众天井道的历史政迹。纵3.06米,横3.75米,由额、图、颂、题名四部分组成。上为篆额"惠安西表"四字,额右下方为《五瑞图》,即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甘露降及承露人,《五瑞图》是对李翕德政的形象表述和对西狭碑文的生动补充,是了解和研究汉代绘画雕刻艺术的宝贵遗迹。 《西狭颂》虽然是隶书成熟时代的作品,但又带有较浓的篆书意味,所以有人说它“结体在篆、隶之间”。但是它用笔本身的撇、、捺和横画蚕头燕尾等特色,仍然是隶书笔法。它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杨守敬评论说: "方整雄伟, 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西狭颂》为著名的汉隶范本。结字亦多带长方形,不拘疏密,浑然天成。因是摩崖刻, 字迹显得粗犷雄强。但临写者对其笔画的疏密, 部首间的比例不能掉以轻心,否则结构就嫌松散,流于粗野而失汉隶结体紧密的风韵。
每满100减50 笔墨千年 汉张迁碑
笔墨千年 汉张迁碑
凤凰空间天津
¥19.90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碑原在山东东平州学明伦堂前,现存泰安岱庙。 《张迁碑》个性风格突出,属浑厚拙朴一类。道劲雄强,厚重朴拙,气势张,骨力洞达,朴实无华,高古脱俗。《张迁碑》的刻工并不精细,对书丹有明显的改造痕迹,一些笔画凿刻得不到位,甚至有漏刻的现象。由于工匠的二度加工,该碑既存原有书丹成分,又加上了工匠的改造,虽略显粗率拙陋,但却在无形中增加了质朴率真的情趣。
每满100减50 笔墨千年 苏轼寒食帖 赤壁赋
笔墨千年 苏轼寒食帖 赤壁赋
凤凰空间天津
¥19.90
苏轼(1037-1101 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还擅长行、楷书,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苏轼寒食帖 赤壁赋》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每满100减50 吴兆义书法作品集
吴兆义书法作品集
吴兆义
¥290.00
本作品集分上、下卷。豪华精装版。作品书写内容丰富,诗词曲赋、名言名句、古今中外尽情展现。作品形式多样,行楷草书、竖式横幅、楹联册页、扇面斗方琳琅满目。
每满100减50 松风阁帖(墨林珍赏)
松风阁帖(墨林珍赏)
文化艺术出版社
¥16.00
崇宁元年( 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作了这首《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这件书迹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像是船夫摇桨用力的样子。不论收笔、转笔,都是楷书的笔法,下笔平和沉稳,变化非常含蓄,轻顿慢提,婀娜稳厚,意韵十足。在后段提到前一年已去世的苏轼时,心中不免激动,笔力特别凝重,结字也更加倾侧,传达出与东坡笃厚的情谊,是尚意书风的典型代表。
每满100减50 集王圣教序(墨林珍赏)
集王圣教序(墨林珍赏)
文化艺术出版社
¥24.00
此碑全称《唐怀仁集王右军书三藏圣教序记并心经》,简称《集王圣教序》《圣教序》。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 648),为褒扬玄奘西行取经及译经的功劳,赐予“圣教序”,记述佛教东传及玄奘西行的事迹。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后由京师弘福寺僧怀仁,从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集字而成,历时二十四载,于高宗咸亨三年( 672),由诸葛神力勒石,朱敬藏镌刻方成此碑。全文计有两千四百余字,三十行,现存西安碑林。此碑描摹精湛,浑然天成,牵丝连带毫发毕现,与王羲之真迹几无二致,被后人誉为“天衣无缝,胜于自运”,是学*羲之行书的*好的范本之一,为历代书家所重。
每满100减50 十七帖(墨林珍赏)
十七帖(墨林珍赏)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80
《十七帖》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二十九封信札,共九百四十三字,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 347—361),内容多言蜀中风情人物,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为刻本。《十七帖》画合规中矩,结体稳健而有变化,章法生动而又自然,静穆而蕴含情致。整体风格冲和典雅,古质浑然,“不激不厉,风规自远”。南宋朱熹评曰:”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