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老虎集:中国碑帖之美
¥40.60
品读中国历代碑帖,玩味古人的笔墨风神。胡竹峰品读的不仅是书法之美、文人雅趣,更有烟火日常。王羲之为友人送橘呈上一份《奉橘帖》写有“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的情谊;金农的《金农题画记》写着 “豆荚青,豆花白。豆荚肥,秋雨湿。想见田间午饭时,此中滋味,问着肉食贵人全不知。”,道出四时风物的生活妙趣;张旭有一日肚痛,狂笔书就《肚痛贴》……这一切正是“一半是尘土,一半是清风,一半是生活,一半是艺术”。在流动的清澈行文中,作者带我们通往明、清、唐、宋与魏晋,这是碑帖之路也是古典之路,更是一个人的心路。


笔墨千年.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30.00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人,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 该帖在笔势往来中看似无意自然,却也蕴含着丰富的起收之势。看似独立的笔划之间,通过乘势而入、顺势而出,在字里行间如言语往来、问答之间的无所障碍,有行云流水之意。 “S” 形运笔是《雁塔圣教序》的一个典型特征。而其小竖,尤其是左竖,波浪形尤为明显,整体表现出一种柔韧之美。但是,不可徒书其形。这种S形势只在部分字中出现,因其独特,故印象深刻。临习时,应结合其他笔画的自然衔接为根本。全篇每字落笔处往往不是虚入,而是重按而行,形成一种大胆落笔、大胆收拾之势。为用笔轻重先行准备了一个变化起点,由重至轻,从而使用笔非常丰富,且有成竹在胸之意。


明末清初的文人篆刻与社会
¥39.00
【内容简介】 本书以明末清初社会变革为研究篆刻艺术风格发展的出发点,探讨在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审美变革下的明末清初篆刻艺术发展、繁荣的根本原因。对学界一直以来忽略的,明末清初印人以“杂体篆”入印现象进行系统和深入的考察与整理,同时对历来杂体篆的发展和改变,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和整理;并通过印章中的“杂体篆”印对明末清初之时杂体篆的具体形态进行考察。对明末清初之时印人名望和地位的获得进行分析,研究官员、名士的推荐和赞誉对印人名望和地位的获得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明末清初印坛“复古”和“创新”理念进行剖析,考察社会变革在“复古”和“创新”理论演变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对“复古”和“创新”理念出现的必然性进行考察。


江苏书法史
¥28.66
江苏人文源远流长,彪炳中国书法史、艺术史乃至文化史的杰出书家、书法理论家,包括江苏籍人士与流寓江苏者,其数量之众可谓全国之冠,而其杰出作品与闪光理论千余年来层出不穷,影响深远,尤其是东吴以降至近现代,名耀于史者不绝于时。史迹之丰厚与多彩,文史价值与审美层次之高端,构成了江苏地域书法史之辉煌景象。本著竭尽绵力,探赜索隐,将江苏书法史的研究与编写,置于中国社会史、文化史以至艺术史的宽阔视野中,从其与江苏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至风土人情、审美风尚的关联中,寻求出江苏地域书法历史演的脉络与规律,彰示其书法艺术的地域特、美学特征,使之对新时代江苏书法的一步传承与拓展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借鉴。


中国书法史
¥25.20
《中国书法史(平装)》对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书体沿革、风格嬗变等作了鸟瞰式的描述。 《中国书法史(平装)》作者吸收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以个人对书法史的理解,阐释中国书法史上的若干现象,着力介绍了书法史上重要的书法作品、书家、时代风尚和艺术流派,总结书法艺术发展的内在脉络。 《中国书法史(平装)》除梳理中国书法中“碑”、“帖”的渊源外,还对历代书风形成的文化环境、历代书法著录和刻帖、历代书论等作概要描述。附录历代书论文献举要、中国书法基《中国书法史(平装)》目三十种,便于读者检索,一步深了解中国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史(平装)》图文并茂,多见新意,被著名学者卞孝萱教授誉为简明书史之新力作。


笔墨千年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19.90
《圣教序》全名《大唐三藏圣教序》, 又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 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碑石高9.4尺,宽4.2尺,共30 行,行80余字不等, 现在陕西西安碑林。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玄奘法师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后,携梵本佛典到长安,太宗见之甚喜。当年三月,玄奘奉命居弘福寺,并从事译经。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宗亲自为之撰序,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据载,怀仁为收集碑上的字,用时长达24年之久,可见其用心之良苦。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


笔墨千年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19.90
《九成宫醴泉铭》,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立。碑位于陕西麟游县新城南九成宫遗址。传世拓本很多,以明驸马李琪所藏北宋拓本为*。其字*见神采,谨严中率意灵动,规矩中别具一格,如深山道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笔画粗细变化中饱含精妙的笔法,布势极尽参差,更显示了化险为夷的艺术匠心。《九成宫醴泉铭》可以说是初唐时期楷书作品中一件划时代的杰作,从风格构成上讲,既有篆、隶的笔意,又有晋、魏的遗风。兼方带圆的用笔特式,结构搭配平正而险绝,由此也可以看出欧阳询在书法史上“上承六朝北碑之余韵,下唐代楷体之先河”的历史贡献。

易均室藏印(试读本)
免费
易均室(1886-1969),名忠箓,字均室、灵均等,号稆园、病因生、绾秋词人等,斋号有静偶轩等。先生学识渊博,涉猎甚广,酷爱国学,凡金石、文字、诗词、戏曲、舆地等,且于搜罗印石、刊布流传方面颇有功绩。先生笃好篆刻,研究印学五六十年,先后收集整理印谱十余种,著述几十种,绝大多数于早年损毁。徐立先生在易均室先生、徐无闻先生传留的文献资料中耙罗剔抉,左稽右考,查漏补缺,整理、编辑出此部《易均室藏印》。 书所收印蜕共两百八十余方,既有历代官私玺印,又有近现代名家治印,内容丰富全面。历代官私玺印几乎涉及整个篆刻艺术发展史上的印章样式,其间有何雪渔、丁敬身、陈曼生、赵次闲等印家之作。近现代名家治印收罗了民国至现当代许多名家巨擘之作,如章勤生、方介堪、唐醉石、徐益生、周菊吾、徐无闻等。此书所收印蜕多为未曾刊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整理者对印文内容、凿铸方法、印式、文字、印文排列、章法、刀法、边款跋文、风格美感、个性手法等进行研究、寻绎、剖析,具有丰富的印学价值。


江苏篆刻史
¥26.00
《江苏篆刻史》一书是关于篆刻文化在江苏的发展史的著作,本书以时间为线,论述了江苏篆刻文化从战国至民国的发展轨迹,对境内篆刻出土文物、篆刻的发端、印人、印谱、篆刻 流派、篆刻研究著作、篆刻艺术生态等多个方面行了讨论,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江苏境内的篆刻文化发展历史。作者力求史料详实、论证公允、考量方法科学细致,以扎实的史料和深 刻的论述,充分展示了江苏地区在篆刻艺术方面不可逾越的斐然业绩及在印史印论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

戴敦邦手录红楼梦诗词集
¥160.00
《戴敦邦手录红楼梦诗词集》收录了国画大师戴敦邦手录的大量《红楼梦》诗词歌赋,展现了戴老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与独特趣味。全书依据诗词在原著中出现的时间排序,贴合小说中的情节展及人物命运轨迹,令读者得以遨游“纸上红楼”的奇境。字体变化万千,纸笺各具特色,尤其在多次出现的联句中,以不同字体展现不同人物性格,形神兼具。书中另含十二幅首次发表的扇面图,更是戴老蕞擅长的方式重现了小说中的经典场景,成为每一个阅读阶段的小高潮。作为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戴敦邦手录红楼梦诗词集》将戴老的“红楼”作品以书画诗词的形式有机而全面地结合到一起,展现他“书法家”一面的同时,也将他多年的创作脉络和“红楼”情缘清晰完整地呈现给读者。

书法雅言--中华生活经典(试读本)
免费
《书法雅言》是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长子,书法家、鉴赏家项穆撰著的一部极具整体观和系统性的书法理论著作。全书共17篇,包括: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识。作者从儒家的观出发,把书法推到“同流天地,翼卫教经”的地位。项穆强调内心修养,并强调书法的“正统”观念,将王羲之与孔子并列。书中既有独到的见解,又饱含着作者的责任意识以及丰富的情感,这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是少见的。《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为“书家之圭臬”。

白谦慎书法论文选(增订版)
¥84.90
书法是抽象的艺术吗? 书信的收藏与传播,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怎样的独特意义? 生活在以硬笔字和美术字为主体的文字环境中,频繁地受到这些视觉刺激,我们的视觉系统中是否会留下记忆的痕迹?这种痕迹是否会影响我们的审美趣味? 本书精选了书法史学者白谦慎教授发表于不同时期的论文22篇。其中收录了他40多年前发表且不时被援引的处女作《也论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以及考察仔细、探讨深入的《1886年吴大澂在吉林的文化艺术活动》等。增订版重新梳理内容体例,修订讹误,删去5篇文章,新增收入8篇文章,占全书近三分之一篇幅。 从中国现存蕞古老的书信简牍到王羲之的《行穰帖》,从对联到篆刻,从八大山人、傅山到吴大澂,本书既涉及明末清初、晚清、20世纪书法研究,还探讨了书法研究方法与海外书法研究情况;既关注个体书法作品与书家活动,更透过现象表层,将个体放置在整个时代语境中,寻找其背后的社会机制与社会史意义。 全书内容丰富,四色全彩印刷,包含近250幅文物和艺术作品彩插,以及许多珍贵的史实资料和稿本等。论述简洁,有启发性,较为*地展示了白谦慎的学术研究特点和理论视野,呈现出书法跨越时空的文化力量和独特魅力。


北宋书法教育研究
¥45.72
本书从北宋的书法教育背景、书法教育类型、皇室与宗室的书法教育、书法文献及其教育功能和书法教育家五个方面,对北宋时期的书法教育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研究。其中的教育背景主要从人文背景和时代背景两个角度展研究,此两大背景既为当时的书法教育提供了特殊的物质和思想条件,也对当时的书法教育提出了特殊的时代要求。教育类型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族教育、师徒教育与师友书艺交流、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五个方面,每种教育类型之下,均有翔实的史料支撑作者的观与见解。皇室和宗室的书法教育严格说来也是教育类型之一,因该群体身份特殊、条件优越,故单独成章以凸显该群体书法教育的独有特色与社会引领作用。书法文献主要包括刻帖、碑版和理论文献三个部分,它们在北宋的书法教育中,分别从不同角度发挥着各自的教育媒介功能。此外,书中对北宋八位代表性书法家的学书与教育之个案研究,更便于读者从微观上了解北宋的书法教育。


杨进才专业书法教程
¥16.57
本书结合他五十多年的临池经验,逐一临写2800字,也结合了古人视规,每个偏旁部首下面都注明了技法、要领、秘诀。书写技法纯熟,讲解言语精练,是一部较为全面、完整的,学习欧体、楷书不可或缺的专业教程。


建筑钢笔手绘快速表现实例教程
¥16.99
本书是一本钢笔画技法训练的手绘教程,主要讲解怎样用钢笔进行写生画训练,从钢笔线描、钢笔素描入手,以建筑设计为主,知识点紧紧围绕基础与应用两方面展开讲解,由浅入深地指导读者全面掌握钢笔画的表现手法。 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为建筑钢笔手绘概述;第2章为建筑钢笔绘图基础知识;第3章为植物造景的特点及画法;第4章为山石水体造景的特点及画法;第5章为人物与交通工具的特点及画法;第6章为建筑照片改绘钢笔线描;第7章为钢笔素描建筑写生;第8章为山村建筑钢笔速写;第9章为钢笔画创作。 本书实例丰富,步骤讲解详细,对手绘的重点知识部分进行了细节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随书附赠精心录制的手绘教学视频,以提高读者的学习效率。本书适合建筑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设计师、相关从业人员,以及所有热爱手绘的读者学习使用。同时,本书也可以作为培训机构的教学参考书。

金石篆刻之光
¥4.20
五千年来,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伟大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上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广博性,并充分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神奇的文化奇观。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根和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建设更加优秀的新的中华文化,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

雕刻神工技艺
¥4.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张志和临写柳公权书神策军碑
¥16.80
自古以来,学习书法都把临帖作为基础,历代的大书法家,都是通过学习前人的优秀书法杰作,先继承而后创新,终成独特风格而卓然成家的。临习古代名家名帖,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掌握正确的临帖方法是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的关键。为此,我们约请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志和博士临写古代名帖五种,包括王羲之小楷四种、唐怀仁集王羲之行书圣教序、智永楷书千字文、欧阳询皇甫明公碑和柳公权神策军碑,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摹欣赏。图书中还有书法原帖,也有艺术鉴赏和书写方法的文章,内容丰富,既有益于赏析,也利于临摹之用。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免费
释文:大唐三藏聖教序。 太宗文皇帝製。 弘福寺沙门懷仁集 晉右將軍王羲之書。 盖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

赵孟书心经附闲居赋
免费
释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 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


挥毫闻墨香:陈俊涛谈书法
¥16.00
陈俊涛所*的《挥毫闻墨香--陈俊涛谈书法》一 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书法教学工作的总结之作。陈 俊涛先生长期从事书法教学工作,尤其是青少年的书 法教学工作,故此书内容写得丰满扎实,言之有物。 此书的可读性和读后的可操作性,相信对广大的书法 爱好者来说读后一定会获益匪浅。书中的《陈氏结构 分析法》一章,是此书的一个亮。作者从大量的碑 帖中发现:“八字”型和“倒八字”型为汉字结构中 *为稳定的外形。对此提出“陈氏结构分析法”。此 结构法相对于欧阳询的“八诀三十六法”;李淳的“ 大字结构八十四法”;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的繁难之处,对学习并掌握书法结构提供了一种新 的简单易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