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慧心美育: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本原价值
慧心美育: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本原价值
叶美兰, 薛浩, 著
¥29.00
《慧心美育: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本**值》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和突破:   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进行了系统而有重点的梳理。从揭示“人-教育-社会”三者规律的教育本质出发,从溯源、价值与功能、内容与特点、路径与载体、机制与保障、探索与实践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是从中西文化碰撞和古今文化传承的角度拓宽了研究视野。坚持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博采众长的原则,以开放的胸襟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质的路径。对中国传统学院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经典充分挖掘,对中国历代领导人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论述详细解读,以期牢固教育的历史文化根基,在传承中创新。以伦敦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及东京工业大学等应用型大学为代表案例,将世晃优秀文化和经验融入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之中。研究做到了继承传统而不保守,与时俱进而不猎奇,视野开阔而不媚外。
49元5本 国际社会利益与国际法结构变迁
国际社会利益与国际法结构变迁
陈海明, 著
¥26.00
陈海明*的《国际社会利益与国际法结构变迁》不仅系统论述国际社会利益对实体和程序国际法的影响,而且还从宏观方面论述了在社会利益影响下当代国际法所经历的结构性变迁。对于国际法结构性变迁的论述,涉及国际法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这些前沿问题从国际社会利益视角阐释,有益于加深对国际法发展趋势的理解。这些前沿性问题中,有的虽然晚近在国际学术界已经引起热烈讨论,但是由于很少涉及国际社会利益,论述得不是那么深刻。本书论述的许多问题,在国内学术界还没有引起国际法学者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主要是因为国内许多学者仍然受传统国际法理论的主权本位影响。
49元5本 史地·第1辑
史地·第1辑
张生,主编
¥24.00
  《史地(总第1期2017年秋季号)》收录了国内史地研究领域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设计明代琉球与朝鲜的外交关系、《元史·纳麟传》研究、晚晴地方史研究、清末民初翻译活动研究、郑和航海图以及卡拉苏克文化冶金活动研究等内容,并结合史地研究,对现金教育发展和学术国际化提出思考,对史地研究人员、历史地理爱好者均有借鉴意义。
49元5本 长三角地区工业建筑遗产文化研究:1840-1949
长三角地区工业建筑遗产文化研究:1840-1949
于晓磊, 著
¥34.00
17、18世纪,工业革命使以英国为首的一批西方国家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率先进入了现代化社会,从此开启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技术的进步与动力的改革带来了生产和文化的工业化,机器生产成为社会新兴的产业类型,随之兴起的工业建筑,也成为特征的建筑类型之一。   19世纪40年代,中国开埠,外资开始在上海等沿海通商口岸经商办厂,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先接受西方文化的区域之一,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也在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序幕。中国在近代工业时期建设的工厂建筑汇聚了西方传入的新样式、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它的发展与当时的科学技术和的社会生产力紧密相连,成为同时期采用西方风格建筑类型的率先之作。正是在这些工业建筑中,在机器大生产的轰鸣声中,中国几千年传统农业社会的运行体制遭受了巨大冲击,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生活方式也受到颠覆,不仅如此,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面临改革,在这一历史剧烈变革、新旧交替的时期,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撞击表现得尤为激烈,其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和现象也就更值得探讨,故本书正是选取了1840年至1949年这一时间段中的工业建筑遗产进行研究。
49元5本 互联网+教育:教师发展
互联网+教育:教师发展
李芒
¥17.55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既要深刻领悟作为的"互联网+教育”的宏观背景,又要有能力胜任当下和未来的教育实践、引领教育信息化程,教师自我发展的水平与社会发展的高度耦合。关于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教师发展,本书提出"三个层面、四个领域、六大特征”发展框架。着重剖析了现代大学社会主流社会职能规约下的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学术、服务和管理四个领域新的内涵。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
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88.99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将客观、忠实记录2016年以来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状况,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环境、资源、重业务和应用、主要细分行业和重领域的发展状况行总结、分析和研究,既有宏观分析和综述,也有专项研究。报告内容丰富、重突出、数据翔实,图文并茂,对互联网相关从业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于涛 阿不都卡迪尔艾海提
¥8.50
  本书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简要介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理论,并具体针对大学生在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和人格、能力等个性心理中表现出来的发展特以及在学习、生活、人际、恋爱、职业等多种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等行讲解。书中既有理论方面的阐述,又有大量拓展性的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还有心理训练的操作环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自我指导意义。本书不仅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而且有利于促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方面的通识教育教材,也可以作为高校相关教职人员了解大学生的参考书,还可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导手册和青年人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自学用书。
49元5本 韓國漢文字典概論
韓國漢文字典概論
王平,(韓)河永三
¥35.00
  本书是韩国中央研究院海外韩国学研究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针对韩国古代字典词书、韵书、字书等几大类,如《训蒙字会》《字林摭奇》等,分门别类的进行系统性的介绍与梳理,是韩国人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地区的重要影响。
49元5本 论小说家的审美观照
论小说家的审美观照
田宏宇
¥21.00
《论小说家的审美观照:以中西小说经典为审视对象》讲述文学是内视艺术,是人类观照和确立自己好的方式。由此,文学之美,是人类精神之“真”、“爱”、“善”和“美”的澄明和体现。小说家的审美观照,立足于人性之“真”、情感之“爱”、灵魂之“善”和艺术之“美”,从小说家和小说人物的心灵世界出发,进行由表及里的研究,以期对当代小说家的审美意识和创作实际,以及小说作品的阅读赏析,有所启示。
49元5本 汉英传统性别观词汇比较与翻译
汉英传统性别观词汇比较与翻译
黄鸣飞
¥31.00
  《汉英传统性别观词汇比较与翻译》从地理、历史、宗教、哲学和伦理等各个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分析了汉英传统性别观词汇的成因,从构词理据、词义场和习语等视角比较汉英传统性别观词汇的异同,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汉英传统性别观词汇翻译的文化处理策略与具体翻译方法。
社会调查方法(第2版)
社会调查方法(第2版)
赵勤
¥8.25
  本书按照社会调查的过程介绍了社会调查的概念、类型、原则等,并详细介绍调查设计、抽样、测量等技术,以及问卷法、访问法和观察法等调查方法,还对调查资料的处理分析、调研报告的撰写做了介绍。本书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特别注重使用者实际调查能力的训练。随着社会调查的发展,本书在保持第1版特色外,对书中部分内容行了删减和增补,还对书中的所有案例行了修订,同时还加大了实训内容。
49元5本 中国包装大数据知识图谱
中国包装大数据知识图谱
王志兵 等
¥36.50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包装大数据知识图谱构建中平台框架、分类体系、模式构建、信息抽取、知识推理等关键技术。全书共分9章,第1章简单介绍了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及其面临的研究问题;第2章详细说明了包装大数据知识图谱平台架构;第3章详细说明了包装大数据的分类依据及体系;第4章详细说明了包装大数据知识图谱模式构建过程及特点;第5章详细说明了包装大数据来源及多源数据获取方法;第6章详细说明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抽取方法及实施过程;第7章详细介绍了包装大数据知识图谱中实体命名、关系抽取、事件抽取以及模板元素抽取;第8章简单介绍了包装大数据知识库实体对齐的语义自动标注模型;第9章介绍了常见的知识推理方法及包装大数据知识图谱中知识推理及智能查询的实现机制。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包装相关专业以及大数据和信息系统开发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包装行业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49元5本 我所了解的国际汉学界
我所了解的国际汉学界
张仲礼,马军
¥29.00
本书收录了张仲礼老先生曾“公发表”和“内部印行”中有关国际汉学界的文章,前者如《历史研究》《社会科学》等上的文章,后者如《经济学术资料》内刊上的文章。
49元5本 元语言意识及字词习得研究
元语言意识及字词习得研究
郝美玲
¥33.60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儿童和来华留学生在语言、阅读发展方面研究成果的总结。
49元5本 面向未来的公共图书馆问学问道
面向未来的公共图书馆问学问道
王世伟
¥49.00
  问学问道是面向未来的公共图书馆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对公共图书馆问学问道的*思考和研究文字。全书分为“问学篇”“问道篇”“技术篇”和“文献篇”。其中“问学篇”主要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热鸟瞰、科研与智库的选题、研究治学的方法、经典阅读等内容,“问道篇”主要包括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发展道路、服务品牌、智库建设、地域文化、文旅融合等内容,“技术篇”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与图书馆重塑更新、数据驱动与图情教育转型、信息化的全域赋能、公共数据放等内容,“文献篇”主要包括与顾廷龙、张元济、刘体智、李玲璞等学者相关的文献学故事以及灰色文献的研究文字。
49元5本 荷风传韵:新媒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究
荷风传韵:新媒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究
王冰
¥39.90
  新媒介环境下的新媒体、新技术破了学校、课堂的地域范围,使学生的学习与前沿的教育信息实现了有效互动。为适应“互联网 ”背景下新媒介环境的全新变革,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新媒体功能,从多元维度,大胆尝试、探究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   《荷风传韵:新媒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究》围绕“新媒介环境”这一核心词,记录与展现了三十余个课堂教学案例。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精于教学设计,实于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反思和改教学策略,积极探究新媒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49元5本 "二战”后日本非政府组织研究
"二战”后日本非政府组织研究
王梦雪
¥44.00
  本书从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角度出发,以“二战”后日本非政府组织(NGO)为对象,考察国际规范在国内层面的内化过程对日本市民社会发展与政府决策行为的重要影响。   本书认为,国际规范的影响力,既可以直作用于国家,促使其做出支持NGO发展与否的政策选择,也可以通过鼓励社会行为体的跨国活动间影响国家的决策行为。具体到日本而言,较之市民社会发育所带来的基础性推动力,国家政治因素对该国NGO的发展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效果。
源流说:内容生产与分发的44条法则
源流说:内容生产与分发的44条法则
吴晨光
¥28.90
《源流说》以源流两字概括内容的生产与分发(源指内容生产之源头,流指内容分发之流向),诸位优秀的媒体人积多年来媒体从业的经验,讲解选题策划、采访写作、标题拟制、公号平台运营、内容审核、算法运用、舆情处置等内容,辅以经典案例,试图讲清楚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构成的内容生产生态下,信息从生产到分发、审核、应用的传播逻辑。 本书作者阵容强大,均为靠实力说话的媒体人,尽管每个人都做过采访、写作、拟制标题等等工作,但受邀撰写的原则是*合适的人写自己*擅长的部分。 全书先概述内容生产与分发的44条法则,下来分章节逐一细述,书中穿插讲解了大量案例,操作性极强。
49元5本 思想的粒度与边界:泛化目的论的突现解释何以可能
思想的粒度与边界:泛化目的论的突现解释何以可能
孙  圣
¥29.00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生物哲学重要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沿用内格尔目的论形式,扩展至迈尔内涵,得到泛化目的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层级新颖性判定条件。 提出思想的“粒度”概念,在目的论所依赖的逆因果解释项中,寻找基于“多重实现”与“层级往复”的解释要素。另外,本书还回应了金在权的“层级划界疑难”等问题。由此,作者认为,“粒度”就是思想的边界条件,是“泛化目的论的突现解释何以可能”的论证基础。
人大课堂·名家的16堂历史课
人大课堂·名家的16堂历史课
皮庆生
¥41.40
本书是16位学者给大一新生讲授人生经历、治史学心得等的课堂实录,是中国人民安心历史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的系列成果之一。2011年秋,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开设了“学史入门”这门入学引导课程(之后也以“新生研讨课”等名开过),请校内外的著名学者给新生上课,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读书方法、治史心得、学术思考,新生在感受史家之精彩生活、人格魅力的同时,了解历史学是什么,比如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与方法,学术的前沿信息,如何读书、治学,进入大学之后应该如何听课、记笔记、写论文,如此等等,既有宏观的思考,又有具体的学习方法建议,让新生尽快适应从中学到大学,从应试教育到通识教育、学术研究的转变。本书在整理课堂录音的基础上编辑而成,在整理与编辑的过程中保持文本的现场感,是一份非常珍贵的课堂实录。
群学争鸣:社会学所代表作(1980—2020)
群学争鸣:社会学所代表作(1980—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组
¥99.50
  本书共分“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社会转型与发展”“社会问题与治理”“家庭与社会政策”“青少年社会学”五篇,汇集了1980—2020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科研人员的科研论文代表作,内容覆盖了社会学研究的多重领域和方向,既有宏观的阐述,亦有具体的定量分析或田野调查,展示了该所40年间的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