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研究导论(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21.00
本书讲述了如何搜索史料、如何鉴别史料、如何综合史料,并且善于从史学研究的具体实例出发,进行深入解析,很快即被译成英文出版。享有近代史学经典的美誉,成为兰克的“科学”史学的方法论经典。作为西方史学方法论的经典论著,在中国史学界流传甚广。胡适、梁启超等人的著作深受此书的影响。


但问旗民:清代的法律与社会(精)
¥23.80
《但问旗民:清代的法律与社会》是赖惠敏研究员继《乾隆皇帝的荷包》之后关于清史的又一部力作。 “但问旗民”,意为“不分满汉,但问旗民”,是清代统治者通过法律手段,在政治和社会地位上区分旗人与民人(汉人)的表述。本书即聚焦清代法律在对待族群与性别上的差异,由清代旗民二元社会特手,以法律与社会关系为中轴,从行政组织、族群与法律、性别与司法审判三个方面系统对比旗民妇女在家庭地位、家庭纠纷、财产权、法律诉讼、家庭形态和社会组织等领域的不同,真实再现了清代妇女的社会生活图景。


西医来华十记(精)
¥23.80
近代西方医学来华已有两百多年。本书以*个百年(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相关的人与事为论述对象,并利用*手史料,如来华西医及学习西医的中国人的书信、档案和报告作为论述的主要基础,其中不乏前人论述未及、不尽正确,甚或有误的内容。 本书含十篇文章,大致按照内容或人物年代先后排序,主要是基督教传教医生的活动。关注中国人对西方医学的反应,记载十九世纪学习西医的中国人,如中国*位留学英国的医学博士黄宽、上海*位中国人西医黄春甫,以及一些学徒出身的中国西医的生平行止,讨论他们习医的经过、学成后的生涯,和面临的文化适应等各种难题;同时,留意中国人对西方医学的态度与行为,试图从施与受双方互动的视角,观照西医来华过程中人与事交织而成的各种现象与意涵。

明遗民诗人姜埰评传
¥76.80
姜埰(1607年-1677年),字如农,同人私谥贞毅。山东莱阳人。明末政治人物,入清后以遗民自居。本书对姜埰的家世、求学、仕宦、交游、思想等方面都做了系统的研究与介绍,并对其诗文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述。


曾国藩文粹
¥17.40
《曾国藩文粹》一书由朱安东先生选编并注解。全书选编曾国藩与亲朋好友的书信以及写给皇帝的奏折。从家信中可见曾国藩的人品性情,从奏折中可揣摸当时的政治局面,朱东安先生对书信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详细注解有助于阅读理解。每篇文章后另有题解一则,注明该文写作背景。

中国文论通史(修订版)
¥79.99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一般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分界,此前的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此后的称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似乎发展到晚清就结束了,现代的文学理论批评都是从外国借来的。到底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传统与现代之间是不是断裂的关系?“五四”以后的新文学理论是否完全是外来的?传统与近现代文论存在怎样的“通”与“变”的关系?本书以翔实的文献梳理、材料解读和理论阐释,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将自先秦至1949年的文学理论批评作古今贯通式的研究,阐释传统文论的发生、发展,以及向近现代的演变和新生。


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
¥27.99
本书在清理学界关于中国先秦至隋唐时期对“天下”的不同认识的基础上,重新返回史料,检视唐代以及汉代“天下”观念的具体含义及其变化的轨迹。作者主要沿着两条线索展:一是分析从先秦至唐代“天下”观念含义的变化,二是讨论这一观念落实为具体制度的过程,并选取两项重要的设置,即宫阙、华林园以及南郊祭天,来揭示古典国家观念如何形成国家制度,并具体发挥作用。从而揭示了天下观与天下政体结合的发展历程,提出一元化的天下型国家理念。同时又能考虑战国、汉代、六朝、唐代诸朝的时代特质,说明天下型国家如何受时代影响,但在时代变动之中仍有其不变的结构。本书涵盖领域广,内容充实而鲜明,视角独特,分析细密,新见迭出,富有启发性,不仅是研究中国传统天下观、中国古代国家形态不可不参考的力作,也对今天我们思考国家模式和实际秩序颇有启迪。

明清通州范氏家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82.80
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设立的一类重要项目,旨在鼓励广大社科研究者潜心治学,支持基础研究多出优秀成果。它是经过严格评审,从近完成的科研成果中遴选立项的。为扩大后期资助项目的影响,更好地推动学术发展,促成果转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版式、形成系列”的总体要求,组织出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

明中叶唐顺之的史学世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70.80
深深植根于明代中叶的政治、思想和史学背景中的唐顺之史学内涵比较丰富。史学特一生多变,大致经历了由早期对经典的研习到后期编纂理论和历史评论的成熟。其日常应酬和为官职责所在,撰写了一定数量的传记、巡查记录,参与了实录的誊抄,成为明皇朝史的有机构成。其史学在启蒙和经世致用方面,对其后明朝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直而广泛的影响。唐顺之还以其“晚岁之出”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国史”和“野史”互动关系的认识。

中国纪传体文献通论
¥66.00
本书收录陕西境内出土并现藏于陕西的代表性碑刻,计838种,采用图文对照的方式对其行整理。碑刻按时代先后排序,上起东汉,下迄明清,对研究历史、文字、书法、艺术等均有较大的价值。每一方碑都著录有高清的图像、说明以及完整的释文,共计图版1千余幅,配有放大的细节图,辅以按语以及必要的校勘记。碑刻说明中则记录有碑的刻立时间、材质形制、书体、纹饰、流传存藏等,对读者了解该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文集
¥28.80
《远采诸邻》是“复旦文史讲堂”的第九辑,记录了海内外著名学者欧立德(Mark C. Elliott)、博达伟(David Porter)、田海(Barend ter Haar)、罗柏松(James Robson)、夫马进、陶德民和郑培凯共七位学者在复旦文史研究院举办的八场讲演,内容涉及新清史、比较文学、人类学、宗教史、医疗史、中西交通及戏曲史等多个领域,这不仅体现了各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同时具有yi定的可读性。

金史详校--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全二册)(试读本)
免费
《金史详校》十卷,清人施国祁(1752-1823)撰,是前人研治元修《金史》之书中,颇富代表性的校勘学专著。在校勘时,施国祁以南监本《金史》为底本,校以北监本、殿本和元至正四年江浙祖刻本(实际是洪武覆刻本),纠正大量错讹,对研读《金史》颇有裨益。 施国祁,浙江湖州人,专研金源史事,撰有《元遗山诗集笺注》《金史详校》等。施氏以二十余年之力,读《金史》十余遍,“辨体裁、考事实、订字句”,共得“讹谬、衍脱、颠倒”四千余条,撰成此书,代表了清人校勘《金史》的*高成就。本书按《金史》卷次排列,向有详备之誉。书前序例对《金史》修撰和传刻中总裁失检、纂修纰漏、写刊错误三个方面的问题做了总结,书后附有《史论五答》,辩证若干疑难史实。 本书整理时,以光绪六年(1880)会稽章氏刊本为底本,覆核原书所用《金史》底本,更正刻本中的明显讹误,并对施国祁考辩中的疏误加以辨析,整理颇具深度,可以供学术界和读者同仁参考。


孟子性善论研究(再修订版)
¥31.00
书稿通过对孔子心性之学的详细研究,阐述了孟子性善论的特,及其道德形而上学的结构,性善论对后学的影响,而完成了杨教授“伦理心境”理论的建立,证明孔孟心性之学之间存在重大分歧,重新探讨孟子的义利思想等三项工作。


炎黄学导论
¥52.80
本书基于炎黄学是传统文化的源头之学、统领之学、国家之学的全新学术定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方法,在广泛吸收借鉴考古学、历史学、神话学、语言学、艺术学等学科研究成果基础上,深研究了炎黄与炎黄部落、中华民族早期根源与炎黄精神的形成、炎黄文化的基本形态、中华文明的当代复兴及其全球价值等重大问题,揭示了炎黄文化生成、发展与创新的规律,从而使以往零星分散的炎黄研究上升为一门系统完整的专门学问。

中华礼制变迁史
¥298.80
本书为个礼制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礼制变迁及其现代价值研究”的结项成果,是对先秦至近现代礼制变迁的首次系统梳理和总结。分为先秦编、秦汉魏晋南北朝隋编、唐五代辽宋金编、元明清近现代编四册,凡169万字。 本书首次将1949年之前的中华传统礼制的变迁划分为:前礼制时期、王国礼制时期(海岱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王权礼制时期(夏商周到战国)和集权礼制时期(亦可称为皇权礼制时期,秦统一到1949年之前);每时期又划分为若干阶段,并对每个礼制发展时期的基本脉络、礼仪重大变迁做了系统地归纳和考察。 本书在论述各时期礼制变迁的基本线索、情状的前提下,选择一些前后有联系、有着重要研究价值的礼仪形式加以深研讨,以揭示中华传统礼制变迁的某些规律与特,同时也显现出不同时期不同礼制的特、礼制变迁与权力机构的关系、礼制变迁与社会政治集团的关系、礼制变迁与思想(宗教)的关系、礼制变迁与民族关系、礼制变迁与域外(国外)影响之关系、礼制转型与社会性质演变关系、中华传统礼制的内在价值、意义,等等。

中国气垫船研发史
¥99.90

阿尔及利亚历史
¥100.00
本书完整梳理了阿尔及利亚的历史,涵盖其地理概貌,各个历史阶段如阿拉伯人征服之前、伊斯兰教统治时期、法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发展,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及其独立,以及本·贝拉、布迈丁、沙德利、布特弗利卡时期的建设。可以说,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阿尔及利亚通史,贯穿古今,展现了一个非洲国家发展独立的艰难历程。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历史卷(精)(试读本)
免费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是一部将1840—1949年一百余年中,散见于各种期刊杂志、报纸文摘、回忆录及各类政府公报中有关蒙古的中文文献进行分类编辑而成的史料丛书。历史卷是其中一部分。共收录文献百余篇。内容包括蒙古民族史,民族关系史,制度史,人物研究,史料研究,蒙古族兴衰原因探讨,历代中央政权对蒙政策,蒙古族西征研究,等等,可供近代史研究者、爱好者参考。


近代中国断章
¥29.99
本书为日本学者原岛春雄教授的遗著,以中国明清历史与思想为主。书名所谓“近代中国”,不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而是上溯至明清之际,是一个长时段的“近代”,这里面蕴含着对以西方历史为中心的“宋代近世说”的否定,而希望从中国历史的内在连续性探究明清以来中国社会、思想的变化。由于作者曾亲历改革放后的中国社会,所以不仅从历史中探寻中国的结构,同时也是从现场、从现实中去观察中国。他的著作,饱含对中国的深厚感情,内容扎实,见解独到,对我们理解中国明清以来历史的发展颇有借鉴意义。 本书主要关心的是传统中国如何向近代转型,即探索传统与近代的延续与断层关系,可以说,这是一部探讨中国近代化过程的著作。作者的焦,尤其集中于国家体制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中间层”,指出要彻底切断官与民的相生相容关系,彻底否定皇帝与奴隶、办与军阀,清除阿Q诞生的土壤,这样才能促中国的近代化。其视角独特,分析锐利,是一部相当有深度的著作。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教育卷(精)(试读本)
免费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是一部将1840—1949年一百余年中,散见于各种期刊杂志、报纸文摘、回忆录及各类政府公报中有关蒙古的中文文献进行分类编辑而成的史料丛书。教育卷是其中一部分。共收录文献340余篇。内容广泛,诸如对蒙古(包括内外蒙古,并涉及东北、青海、新疆蒙旗)教育发展历史的回顾,蒙古教育发展概况介绍(包括清末学堂和私塾的情况,民国时期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民众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留学的情况),教育机构设置与沿革,教育法规、计划、议案、会议,经费、学校、学生数据等各项调查统计,有关人士对蒙古教育的批评、建议、设想、展望,等等,可供近代史研究者、爱好者参考。

世界中世纪历史那些事
¥8.00
本书包括欧洲早期的封建制度、封建制的形成和确立、封建基督教会、东欧诸国、古俄罗斯、基辅罗斯的建立和瓦解、古罗斯时期的文化、莫斯科公国的兴起、伊凡三世、伊凡四世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