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中国历史研究法(国学基本文库)
中国历史研究法(国学基本文库)
梁启超
¥22.80
     梁启超对近代中国史学的改造影响巨大。《中国历史研究法》是继梁氏《新史学》后又一杰作,系以传统史学所积累的方法为基础,结合当时西方史学*展,运用新的学术眼光编纂而成。作者以其宏阔的学术视野,对史料鉴别、史事考订、史迹论次、史书编纂诸层面都有详细阐述,建构起独具一格的史学理论体系。《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散落各处的经验之谈,对于史学初学者颇为亲切有味,堪称培植史学研究趣味的极佳读本。
王化学文论自选集(精)
王化学文论自选集(精)
王化学著
¥76.80
本书分为文学和造型艺术两块,前者涉及英法德意美诸西方国家及个别拉美国家的文学,后者主要涉及文艺复兴的意大利造型艺术。就性质来说,均为作家(包括艺术家)或作品(包括艺术作品)论。所论各家,大多属本人尤为钟爱而持久关注者,如莎士比亚、拜伦、雪莱,以及意大利“艺坛三杰”。对其及其杰作之解读,乃是在占有材料并充分辨析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深于研究客体,而获致独立思考之结果。
59元6本 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
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
(美)艾尔曼,译者 赵刚
¥32.00
《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旨在从清代社会经济的背景考察江南学术共同体的演变过程。这一考据学赖以生存的江南学术共同体后为1850年爆发的太平天国战争摧毁。 《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还着重讨论了明清时期大运河沿岸的文化中心城市苏州、杭州、扬州、常州,力图透过政区和地方史的视角展示考据学的崛起。 与传统著作中俯拾即是的思想研究理路不同,《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更注重“哲学的框架”。 作者艾尔曼指出,18世纪晚期的中国历史,实际上是17世纪以来政治、学术变革的延续及其发展的极致,其影响甚至播及19世纪乃至20世纪。18世纪的历史是17世纪满族关到19世纪西方侵的漫长历史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不应被孤立出来,搁置一边。
宋元南戏传播考论(精)
宋元南戏传播考论(精)
俞为民著
¥76.80
本书对宋元南戏的产生与传播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篇为“南戏文本传播考论”,对南戏的一些经典剧目的文本在明清时期的传播与变异作了梳理和考论;二是“南戏舞台传播考论”,对南戏艺人的生态、演出场所以及南戏的脚色体制、舞台排场、舞台道具、语言与曲调等分别作了论述;三是“南戏在地方戏中的传播”,对南戏在京剧、川剧、湘剧、越剧、梨园戏等地方戏中的流传与改编作了探寻和考论。
59元6本 抗战时期中共对根据地社会生态改造研究:以陕北晋西北为例
抗战时期中共对根据地社会生态改造研究:以陕北晋西北为例
董佳
¥16.00
本书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问题来深分析抗战时期中共陕甘宁和晋西北根据地复杂而多元的社会变迁史。(1)是以生产力革命为目标的中共革命为何会造成农民分家、地权分散、村界清晰,并导致传统乡村家庭小农经济固化这个悖论式的后果的;(2)是中共通过民主选举、统一战线和民生建设,如何实现一面积极推政权的一元化革命化,一面又如何令农民相信边区政权是民主和合宪性的,并*终在和国民党的政治竞赛中建构起中共宪政民主的步政治形象,取得政治合法性和道义制高的;(3)是中共如何通过农民劳动互助和农村合作社撬动农村既有社会结构,占领农村公共社会空间,挤走社会各种中介力量,并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群众斗争、悔过自新等方式,深农民精神世界,*终使原本自然分散的农村改造为组织化、行政化的革命新社会的。通过上述三个方面,来真实再现根据地社会经济面貌及其演变的整体轨迹、丰富我们对于在革命与战争背景下内陆偏远地区现代化的理解。
59元6本 清代云南释奠礼乐研究----以大理、临安及丽江地区为例(精)
清代云南释奠礼乐研究----以大理、临安及丽江地区为例(精)
洪江著
¥52.80
本书详细勾勒出清代云南释奠礼乐的传承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以释奠礼乐在清代大理地区、临安地区及丽江地区的传承状况为例,分析清代释奠礼乐代表的儒学礼乐与云南传统音乐文化的嬗变与融合,并对释奠礼乐与云南传统音乐文化间的关系行研究,探讨清代以释奠礼乐为代表的儒学礼乐在云南的多样化发展及其对云南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及意义。
中国现代军事制度研究——以中华民国军事制度为主线的考察(1924—1949)(全二册)
中国现代军事制度研究——以中华民国军事制度为主线的考察(1924—1949)(全二册)
田玄著
¥117.60
这是一部系统地论析民国时期主要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军事制度的专著。内容涵盖了军事制度的主要方面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领导体制、军事人事制度、军队党控和政治工作制度、军队管理、军事教育与训练、兵役制度、军事后勤制度等,同时剖析了民国政权的性质特征及其在军事制度方面的体现和嬗变。书中提出了关于民国政治和军事的若干新见解、新观。如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在本质上并非为一个“党治”政权,而是“一个具有特异性的官僚军人政权”的观;关于民国时期军人干政现象的一系列新论断;关于民国时期军事利益集团的历史层面上的描述和理论上的论析;关于军事派系集团与军事制度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关于军事制度、军事体制的“运作”概念的提出和对于历史运作过程的新论断。     全书引用了为数众多的民国政府政治、军事档案,其中不少是首次披露。一大批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录和口述史料的运用,增加了文字的生动性。
59元6本 吕著史地通俗读物四种
吕著史地通俗读物四种
吕思勉
¥22.50
《吕著史地通俗读物四种》收录了吕思勉先生所著的史地通俗读物四种:《苏秦张仪》、《关岳合传》、《中国地理大势》和《三国史话》,均写于民国年间。我社2010年版,遵依吕氏行文遣句、概念术语,乃至一些议论,以保存著作原貌,同时订正了原书的一些讹误、勘误。
汉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汉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赵敏俐
¥73.25
本书是2012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召的“汉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术论文集之一,参会学者多为该领域权威专家,这些论文在会议召之后,陆续发表于各种权威学术期刊,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反响,现在按专题结集出版,以纪念此次盛会,并为今后的汉代文学研究提供一份宝贵的文献材料。这是所有与会学者共同的心愿,也包含了他们对学术发展的热情期待。本书体系清晰,学术价值突出,涉及汉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多个方面,关系到文学、音乐、政治、思想、宗教等各个领域,创获丰厚,对新世纪的汉代文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9元6本 瞻奥集:中古中国共同研究班十周年纪念论丛
瞻奥集:中古中国共同研究班十周年纪念论丛
余欣主编
¥49.00
本稿为复旦中古研究班十年纪念论文集。基于共通的治学理念与研究领域,2009年10月复旦大学中古中国共同研究班成立,核心成员为来自历史学系、文史研究院、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中文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文博系十余位年轻学者,还有校外和海外学者作为“通讯研究员”和“客座研究员”加盟。为纪念研究班创设十周年,从历年的学术报告中精选佳作汇为一编,展现中古中国研究的新气象。
理想国M译丛二战记忆系列(全九册)
理想国M译丛二战记忆系列(全九册)
[荷]伊恩·布鲁玛;[美]大卫·I·科泽;[英] 劳伦斯·里斯
¥735.70
有奥斯维辛,就不能有上帝的存在。——普里莫·莱维 无论我在思考什么,总要思考奥斯维辛。感谢那些要求、甚至逼迫我们讲述一切的人,因为他们想听到、想知道发生在奥斯维辛的那些人、那些事。——凯尔泰斯•伊姆莱 我们要知道“人”真正是什么,毕竟,这是发明奥斯维辛毒气室,也是祈祷着走毒气室的“存在”。——维克多·弗兰克 本书力图以一个具体场所为切,对人类历*深重的罪行行*透彻的诠释,这就是奥斯维辛。 历史不是剧本,真相永远不止一个。奥斯维辛并不是专门用于杀害犹太人的灭绝营,也不仅仅与“*终解决”有关——奥斯维辛,是集中营指挥官霍斯等纳粹官员的奋斗史;是波兰人、吉卜赛人、苏联战俘、耶和华见证人的情感炼狱;它是一个八岁德国女孩一天起床,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吉卜赛人,被扔奥斯维辛的故事;它是战后幸存者回到家乡,却发现外面的世界比奥斯维辛更糟的故事……这部书没有孤证,每一个说出来的字,都出自两处以上的历史记录,包括苏联解体后的解密档案和亲历者访谈。 “人们问我,你在奥斯维辛学到了什么?我想我只能确定一件事:没人真正了解自己。”1944年11月,希姆莱要求艾希曼停止驱逐匈牙利犹太人,并说:“到目前为止你一直都在灭绝犹太人,但我现在命令你从今天起变成犹太人的拥护者。”人的行为和信念能顷刻颠倒,因应自身处境(situation)而朝着没有预料到的方向演变,这恰恰是所谓的“人性”。 奥斯维辛是一个更大的故事,我们从未真正了解它。这里所涉及的故事,有不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
59元6本 掌故(第八集)
掌故(第八集)
徐俊主编 严晓星执行主编
¥33.60
本集篇,是张充和得意的弟子之一白谦慎所撰《充和老师的家》,滴滴,深情自见。作为掌故爱好者共享的空间,《掌故》也自我期待能够如同张家客厅一般往来皆鸿儒,谈笑风生,触目琳琅。在第七集中,陈晓维曾钩稽出“高级古董商”白坚的一次东洋之行;在本集里,赵纯元又写出他所触到的已易名为白隆平的晚年白坚,正可见同一人物的多维度。在日记里吐槽过白坚的收藏家周肇祥,史睿则以“西服辫子集一身”描绘一生形象,将其定位为“20世纪初新旧转变之际的典型人物之一”。同属“新旧转变之际”典型人物的,本集还有“拖长辫而持复辟论”的辜鸿铭、改朝换代始终不倒的章士钊,以及左右历史走向的袁世凯。艾俊川揭出辜鸿铭鲜为人知的启蒙教育实践,胡文辉将章士钊“老虎总长”绰号的内涵与运用挖掘殆尽,孟繁之关注周馥在袁世凯从朝鲜崛起政坛过程中的作用,无不展示出“新旧转变”的特,也为历史磨洗出更丰富的层次。 近现代学人掌故,向为本刊所重。谭苦盦考察孟森、郑孝胥交往的起起伏伏,细密精到;王培军以文言撰笔记二十则,意在“为心之悦”、“为眼之食”;华人德回忆季羡林、宗白华、魏建功、裘锡圭,李文澜回忆唐长孺、谷川道雄,沈建华回忆钱锺书、饶宗颐,均是亲历,笔下风采宛然。其馀如荣正一遗札中谈与姚雪垠的触,严佐之以家族记忆结合文献重建近代琴人、曾祖霁和尚的生平,宋希於追索瞿秋白《多馀的话》的传抄发表者及其政治背景,谢其章凭借《逸经》杂志抚今追昔等等,也都可圈可。
翼教丛编 觉迷要录--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试读本)
翼教丛编 觉迷要录--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试读本)
[清]王先谦,[清]叶德辉等编 吴仰湘点校
免费
光绪甲午以来,康有为及其门徒在全国各地发起变法宣传和改革活动,“新学伪经”、“素王改制”、“孔子纪年”等学说广为人知,激起轩然大波,不少人以上奏、编书、办报等方式行批驳。“戊戌政变”后,王先谦等汇集“诸公论说及朝臣奏牍有关教学者”,编成《翼教丛编》。庚子“自立军事件”后,叶德辉为肃清“康学”影响,“将康逆乱政始末及康党谋逆情形编纂成书”,成《觉迷要录》四卷,实为《翼教丛编》之续编。此两书汇集大量原始材料,较为真实、完整地记载了全国各地、朝野各方对待“康学”“康党”的基本立场与主要反应,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这两部晚清力辟“康学”的经典著作,当年风行一时,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文献。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将两书视作研究戊戌变法、“康党”保皇、“康学”流传以及近代思想文化的核心资料,却未对两书作专门研究和精心校。湖南大学吴仰湘教授对此二书做了系统考察与整理,是为定本。康、梁、王、叶之爱好者、近代史之学术者,不可不读。
“违法”与合理:清末暂行内阁研究
“违法”与合理:清末暂行内阁研究
熊元彬
¥111.20
.
心镜孤悬—《大通禅师碑》校释与研究
心镜孤悬—《大通禅师碑》校释与研究
韩传强
¥60.00
“大通禅师”系北宗禅的代表人物神秀,唐丞相张说为之作大通禅师碑文,于当时广为传诵。本书系基于大通禅师碑拓本行的整理研究,以《大通禅师碑》清代拓本为底本,以其他史料文献所收相关版本为辅本,行合校,并对碑文中的核心词汇、关键人物、主要事件及相关背景行注释和说明,同时以碑文为线索,对大通禅师的生平和行谊展研究。书中还附有《大通禅师碑》的拓本影印图片,为读者呈现碑文拓本原貌。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  (全十册)  第二册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 (全十册) 第二册
刘乃忠,崔学森主编
¥75.25
本书是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法制转型过程的史料汇编。既有中国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又有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晚清至民国初,中国人关于的法制的论著,与日本存在种种关联,作者或留学日本,或受到日本法学的影响而写作。如王鸿年的《宪法法理要义》,王系日本法学家学生,将其在日本听讲的内容编纂成此书。又如保廷梁的《大清宪法论》,以日本的宪法学为借鉴和批评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宪法学说。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如北鬼三郎撰写的《大清宪法论》,后来直成为清政府起草《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有的间影响中国,如穗积八束的《宪法说明书》,是其为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滞留日本的随从人员的讲座。 此外,《奉派赴日司法考察记录》是反映伪满洲国司法与日本交流的重要史料,伪《满洲帝国六法全书》更是研究伪满法制体系建构的资料。
精神的婚恋
精神的婚恋
J·V·吕斯布鲁克
¥62.40
本书是基督教神秘体验论传统中有影响力的作者之一吕斯布鲁克(1293—1381)的重要著作。作者基于本人的神秘体验,以灵性的、隐喻式的,而非理论思考的方式,生动地描述了其神秘的灵修之路,描述了神人之爱的神秘体验历程,也就是灵魂如何在敬虔的朝圣途中遇见上主,并终在沉思中栖息于上主中,甚至通过神而成为神。“婚恋”是指人性(新娘)如何通过对基督(新郎)的炽热追求,而脱自身的堕落和局限,重新与热爱于人的神相遇、相融,达到如神一般的精神境界。这一历程经过了三种追求神爱的生活:行动的生活、内在的激昂的和渴望的生活、沉思的生活。并通过《*太福音》的一句引文(“看,新郎来了,出去,迎他”)而将每种生活再分为四部分。由此层层递、盘旋上升。所以此书形式上的特就是很有内在的结构,如中世纪的大教堂或城堡,又像巴赫的音乐。
世界的中国观——近两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修订版)
世界的中国观——近两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修订版)
忻剑飞
¥94.40
《世界的中国观:近两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修订本)》是一部世界中国学研究的经典作品,体例宏大,叙述扎实,从希罗多德时代的前中国观时期着笔,一直梳理到19世纪世界的中国观的种种面向。 《世界的中国观:近两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修订本)》从源头上把握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原和递嬗逻辑,熔铸成一个完整的世界的中国观的源流、演变的世界历史图景,后的结论传颂一时,即“我们即世界”。 《世界的中国观:近两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修订本)》不仅为当前世界主义和全球文化一步发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供了确证,更为中国应以何种视角和姿态迈向世界、参与全球事务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春秋左传详注(全三册)--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试读本)
春秋左传详注(全三册)--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试读本)
[周]左丘明著 赵生群注
免费
《左传》是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前后二百五十四年历史的编年体史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南京师范大学赵生群教授,钻研《左传》多年,有多部相关著作问世。对《左传》注释,代不乏人,各有侧重,简明赅要是本书最大特,在周详考辨的基础上,扼要地对文本做出解释与疏通,不做繁复引证,尤便初学。本书曾于2008年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受到热烈欢迎;嗣后十年,赵生群教授继续深研究,在原书基础上不断修订,结成《春秋左传注释》一稿。今中华书局精校出版,以飨读者。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  (全十册)  第九册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 (全十册) 第九册
刘乃忠,崔学森主编
¥75.25
本书是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法制转型过程的史料汇编。既有中国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又有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晚清至民国初,中国人关于的法制的论著,与日本存在种种关联,作者或留学日本,或受到日本法学的影响而写作。如王鸿年的《宪法法理要义》,王系日本法学家学生,将其在日本听讲的内容编纂成此书。又如保廷梁的《大清宪法论》,以日本的宪法学为借鉴和批评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宪法学说。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如北鬼三郎撰写的《大清宪法论》,后来直成为清政府起草《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有的间影响中国,如穗积八束的《宪法说明书》,是其为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滞留日本的随从人员的讲座。 此外,《奉派赴日司法考察记录》是反映伪满洲国司法与日本交流的重要史料,伪《满洲帝国六法全书》更是研究伪满法制体系建构的资料。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  (全十册)  第十册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 (全十册) 第十册
刘乃忠,崔学森主编
¥75.25
本书是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法制转型过程的史料汇编。既有中国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又有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晚清至民国初,中国人关于的法制的论著,与日本存在种种关联,作者或留学日本,或受到日本法学的影响而写作。如王鸿年的《宪法法理要义》,王系日本法学家学生,将其在日本听讲的内容编纂成此书。又如保廷梁的《大清宪法论》,以日本的宪法学为借鉴和批评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宪法学说。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如北鬼三郎撰写的《大清宪法论》,后来直成为清政府起草《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有的间影响中国,如穗积八束的《宪法说明书》,是其为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滞留日本的随从人员的讲座。 此外,《奉派赴日司法考察记录》是反映伪满洲国司法与日本交流的重要史料,伪《满洲帝国六法全书》更是研究伪满法制体系建构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