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5折 文化的江山04:中国轴心期
文化的江山04:中国轴心期
刘刚,李冬君,
¥32.99
公元前500—前200年,文化中国的诸子时代,确立了中国人生活和思考的轴心。春秋的诸侯和家臣都不重要,主角是“素王”孔子,然而孔子的“礼”在战国刚刚到来时就饱受挫折,兵家、纵横家以用计取代礼,其后有变法,西河之学与稷下之学交相辉映,启了热闹的诸子时代。孟子、庄子、老子、墨子互相辩驳,他们创造的思想观念,至今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这个时代终结于“儒家圣化”和“儒门王圣运动”,终局也就是荀子的门徒韩非子的帝王学。 ------------- 《文化的江山》系列共3辑12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品: 第—辑:文化中国的起源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国的来源 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国的确立 文化的江山03:中国风雅颂 文化的江山04:中国轴心期 第二辑:走出王朝的中国史 文化的江山05:走向世界历史的国度 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艺复兴的岁月 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时代 文化的江山08:近代化与中国大航海 第三辑:告别晚清的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国影响 文化的江山10:被西洋与东洋夹的天下 文化的江山11:告别晚清的中国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12:文化中国里的新文化运动
满3件5折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国的来源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国的来源
刘刚,李冬君,
¥40.80
公元前4000—前2500年,彩陶和玉器时代,孕育出文化中国。8000年前的全新世大暖期启,为整个亚欧大陆带来了一个长达三四千年的温暖时代。8000—6000年前,是中国《山海经》的神话传说时代,当与考古和艺术资料结合考察时,河姆渡的伊甸园、史前闽越人的生活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而6000—4000年前北方的彩陶文化和南方的玉文化,经由良渚人从东南到西北的扩散,构建了一个良渚化世界,这就是一个以玉作为核心的礼制文明和审美国度——文化中国。这是文化中国的源头。 ------------- 《文化的江山》系列共3辑12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品: *辑:文化中国的起源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国的来源 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国的确立 文化的江山03:中国风雅颂 文化的江山04:中国轴心期 第二辑:走出王朝的中国史 文化的江山05:走向世界历史的国度 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艺复兴的岁月 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时代 文化的江山08:近代化与中国大航海 第三辑:告别晚清的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国影响 文化的江山10:被西洋与东洋夹的天下 文化的江山11:告别晚清的中国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12:文化中国里的新文化运动
满3件5折 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
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
(法)魏丕信,译者:徐建春
¥17.50
《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是一部zui早关于传统国家在防备和救济饥荒方面的作用的后传统分析的著作。作者魏丕信以1743-1744年直隶救灾为实例,瞻前顾后,研究了国家的救荒制度、措施及其成效,所论延及官僚制度与管理、国家财政、地方社会、粮食安全、商业与市场、乡村经济和生活等等,观敏锐,视野广阔,书中所引用的史料新奇有趣,对于理解前现代中国国家的运作提供了重要帮助。 关于明清时期的国家及其对社会经济的作用,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否定观占据学界主流。《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作者魏丕信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以救荒为中心,对上述问题行了重新审视。作者所提出的18世纪国家所具有的积极精神,在管理经济方面的高度组织能力、quanwei性和效率性,已为学界所肯定,由此也证明了本书的创性学术地位。
满3件5折 晋武帝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
(日)福原启郎
¥19.20
从诸生之家、地方望族到天潢贵胄, 他和他的家族经历了三四代人的努力, 篡夺曹魏、平定孙吴,由此一统天下。 作为晋王朝国之君,他锐意取,拉下三国时代的帷幕,致太平之世。 而随后又沉迷后宫、倦于政事,亲手播下西晋政权内乱崩溃的种子。 他就是——晋武帝司马炎。 本书以司马炎为基,上溯其祖、父两代,下延其子、孙两代,以河内司马氏五代人的事迹为主轴,生动描述了曹魏、西晋时代的政治变迁与社会风貌。前半部分以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三代四人的活动为中心,叙述了汉末群雄割据、三国鼎立、司马氏篡魏、西晋统一、司马攸出镇等主要政治事件及其意义。后半部分,以发生于晋惠帝、怀帝、愍帝时代的贾后专政、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等事件为线索,叙述了西晋王朝逐渐崩溃的过程。*后,本书考察了西晋王朝统一、灭亡过程中的内在动因,揭示了西晋王朝的特征及其在中国古代史中的位置。 晋武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他有意识地试图阻挡时代的潮流,但*终却为潮流所摆布。魏晋时代是一个复杂万分而又生机勃勃的时代,而晋武帝正是这样一位体现时代特征的皇帝。——作者的话
满3件5折 阳明思想与治国理政
阳明思想与治国理政
宁波中华文化学院
¥14.00
阳明思想与治国理政
满3件5折 白话文学史
白话文学史
胡适 著 骆玉明 导读
¥23.00
      《白话文学史》为胡适论述的白话文学史,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创性的、里程碑的地位。作者以全新的思路与结构框架,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质,其突破性的成就具体表现在:破了前人文学史研究的狭隘框限,把视野伸展到了经典作家作品以外的广阔领域,大拓阔了中国文学史的内涵;研究方法上,注重纵向的考查与横向的比较;跳出传统的思维偏见,以全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评判中国古代文学。
满3件5折 但问旗民:清代的法律与社会(精)
但问旗民:清代的法律与社会(精)
赖惠敏著
¥23.80
《但问旗民:清代的法律与社会》是赖惠敏研究员继《乾隆皇帝的荷包》之后关于清史的又一部力作。 “但问旗民”,意为“不分满汉,但问旗民”,是清代统治者通过法律手段,在政治和社会地位上区分旗人与民人(汉人)的表述。本书即聚焦清代法律在对待族群与性别上的差异,由清代旗民二元社会特手,以法律与社会关系为中轴,从行政组织、族群与法律、性别与司法审判三个方面系统对比旗民妇女在家庭地位、家庭纠纷、财产权、法律诉讼、家庭形态和社会组织等领域的不同,真实再现了清代妇女的社会生活图景。
满3件5折 治学之道与著述之道——杜泽逊教授讲演录
治学之道与著述之道——杜泽逊教授讲演录
杜泽逊著
¥15.54
作为著作等身的文献学家、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在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领域的杰出成果有目共睹。本书收录他的35篇讲演,分为四个部分:1.给青年学子们,有自身的求学之路,经验分享,更有给同学们如何治学、如何做人的真诚建议。2.给教师们的话,思考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做好学科建设,亦有切实的行动记录。3.学术主题发言,包括《清人著述总目》《十三经注疏汇校》《日本藏中国古籍总目》等大型学术项目的成果汇报和经验总结,均是杜泽逊教授*负盛名的领域。4.其他。在其他学术会议的发言,亦有较大的信息量。
满3件5折 学术与时势:民国的边疆研究
学术与时势:民国的边疆研究
段金生著
¥16.80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由来已久,但近代意义的研究却始于清末民初,发展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受边疆民族危机及学理的内在发展逻辑诸维因素的影响,边疆研究广为国人关注,“边疆”“边政”等词见诸报端,学科意义上的“边疆学”“边政学”概念也相继被提出,边疆研究的嬗变集学科构建呈现出复杂的发展历程,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形态与学术思想变化的内在紧密关系,亦可为当代边疆学的建设提供启示。  本书是近年来关于民国“边疆学”构建的一部力作,由中国社科院汪朝光、李大龙二位先生作序推荐。作者在学术史整体视野下对清末及民国时期的边疆研究行考察,紧紧抓住近代边疆史研究发展过程所表现出的“学术与时势之间相互交织”这一突出特,阐述了近代边疆研究的内涵变化,并按照时间之发展顺序,以及区域性的特色,对民国边疆研究在学术与时势之间呈现的整体面相及不同侧面行了论述。此外,作者还分专章讨论吴其昌的边政研究思想与路径,以展现时势变化对人物学术思想之重要影响。可以说,本书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将民国边疆研究的复杂性和综合面相,以动态的、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
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下)
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下)
林之满 萧枫 主编
¥0.99
佣农出身的陈胜和贫农出身的吴广组成一支农民起义军,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中国历史上次农民大起义爆发。在往后的数千年历史中,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数不胜数,且看本书为你一一道来。
满3件5折 中国史学史
中国史学史
金毓黻著
¥29.00
《中国史学史》是中国史学史在创时期的代表性著作,主要论述史官、史家、史籍的产生及官史、私史之区别;史学之重在撰史、论史两个方面;撰史途径中的两个转折;史料在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等。
满3件5折 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
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
(美)史书美,译者:何恬
¥34.00
本书是英文世界*本对“民国时期中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行全面考察的学术专著,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本书解释了自1917年五四运动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这一期间“中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不仅对主要海派作家的“现代主义”诉求行了细致的探讨,而且对主要京派作家的“现代主义”努力也作了颇具理论深度的分析。在有关现代主义的理论研究方面,本书则为我们勾画出了中国、日本与西方的现代主义的交叉之处,并且从多重殖民方式和文化相遇中考察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跨国路线图,而解构了比较文化研究中所习惯预设的“中心/边缘”东方/西方”的二元对立。在殖民和后殖民理论研究方面,本书指出了现代中国的“半殖民主义”特,认为后者是一套不同于正式殖民主义的文化政治与实践。
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清学史著述之研究(修订版)
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清学史著述之研究(修订版)
李帆 著
¥15.20
清季民国之时,中国学者面临着学术嬗变的契机,非常重视对有清一代学术的总结,从而令学术史特别是清学史成为显学。在当时研究清学史的学者中,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是杰出的代表,树立了这一领域的典范,他们的主张,如对清学来源与发展阶段问题的看法、对考据学派分野的见解、褒皖抑吴的共同取向、强调考据学“科学”性的特质、视戴震为“反理学思想家”的立场等,皆对后人产生了极大影响并规范了后人的相关研究。本书之写作,就是基于这些因素,在将章、齐、梁的清学史著述作为整体系统探讨的同时,辅之以个案研究。
满3件5折 德意志贵族:一个群体的生活、历史与命运
德意志贵族:一个群体的生活、历史与命运
陆大鹏
¥60.00
德意志贵族怎样应对纳粹?容克贵族阶层与普鲁士军国主义有什么联系?法国大革命如何启德意志诸侯的“陪臣化”命运? 本书综合德语、英语世界的各类研究、专著、访谈等资料,将德意志贵族作为主线,细致刻画这一群体在历史长河中的前世今生及跌宕起伏的生活与命运,并由此作为切,深浅出地讲述了欧洲政治和文化的演化。同时,全书对贵族体制的体系机制做了非常系统的呈现和解析,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日常生活各个角度对德意志贵族的方方面面做了深透视,是一本德意志贵族百科全书。
满3件5折 技击余闻  技击余闻补--民国掌故
技击余闻 技击余闻补--民国掌故
林纾,钱基博著
¥15.40
技是指利用身体、器械行搏斗的技巧。 《技余闻》是林纾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每篇文字短小精悍,着力描摹一个擅长技的人物,故事性与文学性兼具。这些人物来自三教九流,个性分明。《技余闻》创了近代“技”系列小说的风潮。1910年以后有多位撰者为其作续或补。钱基博《技余闻补》发表较早,1914年始在《小说月报》连载。
满3件5折 史学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精)--《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
史学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精)--《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
乔治忠著
¥52.80
本书汇集了作者关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部分论述,共31篇,分为四章。各篇文章在把握史学史总体脉络的基础上,能够提出创见,成一家之言,考证扎实周密,富于理论思维。 章“史学理论探析”,深考查了中国史学的起源问题,指出中国史学正式诞生于公元前841年,同一于中国上古连续纪年的产生,并将中国传统史学的学术体系分为官方和私家两大系统。第二章“史家史书考析”,考订《世本》《越绝书》的成书年代,对章学诚、清高宗以及现代刘坦的史学成就行了个案考析。第三章“史学专题考论”,分析了古代中国史学异常繁荣的主要原因,梳理了史学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先秦、十六国北朝时期、明代、后金政权的史学观念和史学发展,官方史学与机制运转,疑古思潮、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社会史论战等。第四章“中外史学比较”将视角放大至东亚和世界,通过中西、中日史学的比较,认为历史学的内在矛盾是记史求真与治史致用的矛盾,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史学各具特色;中国传统史学传至日本后,被其受和改造,参与了日本近代社会和思想变革。
满3件5折 车轮上的历史
车轮上的历史
[英]汤姆·斯丹迪奇
¥55.30
*这是一次穿越了5 500年人类历史、令人眼界大的公路之旅。交通如何不可避免地塑造了人类文明?汤姆·斯丹迪奇为我们揭晓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从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车轮始,斯丹迪奇带领我们快速穿越了马车、火车和自行车时代,向我们展示了这些相继出现的交通方式是如何融我们生活的,从城市地理到时间体验,再到我们的性别观念。着,斯丹迪奇深探究了汽车发展的历史,探讨了社会对汽车的抵制,以及在汽车被广泛使用过程中社会所发生的剧变。汽车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治理方式,改变了世界的布局和交通管理模式,也改变了世界的外观、声音和气味——而且并不总是以我们喜欢的方式。 如今,在共享出行爆炸式增长,以及多年来有关自动驾驶汽车的各种预测之后,由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重叠引发的社会变革,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批判性地重新审视我们与汽车的关系。在《车轮上的历史》一书中,斯丹迪奇推翻了盛行的谬见,思考了那些我们未曾选择的道路,并邀请我们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过去。由此,我们才能创造出一个想要看到的未来。
满3件5折 中国传统祭祀仪式的道德整合机制(精)
中国传统祭祀仪式的道德整合机制(精)
张鲲著
¥34.80
书稿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祭祀仪式的道德整合机制研究(15BZX092)结项成果。作者梳理了中国传统祭祀仪式的基本形态,重点研究了中国传统祭祀仪式道德整合的社会基础,主要包括农耕生活、天人关系、宗族社会、礼乐文明和政治权力等五个方面;中国传统祭祀仪式道德整合的外部机制,主要包括祭司体系、仪式规范、情境熏染、榜样示范、重复固化等方面;中国传统祭祀仪式道德整合的内部机制,主要包括文化心理、思维统合、情感共鸣、价值整合、人格导向等方面。此外,对中国传统祭祀仪式道德整合机制做了调查,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重大祭祀仪式,即黄帝陵祭典仪式、中国抗战胜利纪念仪式、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分析。
满3件5折 海洋与文明 (美国《选择》杂志2014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一部海洋视角的世界史,一部关于航海者的史诗。汗青堂系列)
海洋与文明 (美国《选择》杂志2014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一部海洋视角的世界史,一部关于航海者的史诗。汗青堂系列)
林肯·佩恩
¥34.99
本书从海洋的视角出发,重新讲述世界历史,揭示人们如何通过海洋、河流与湖泊行交流与互动,以及交换和传播商品、物产与文化。旨在揭示,各个人群、民族、国家与文明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水路通道,在塑造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在塑造着历史。作者展现了文明的兴衰与海洋之间的联系,引人胜地叙述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历程,谱写出一部关于航海者的史诗。??
满3件5折 侧看成峰:葛兆光海外学术论著评论集(精)
侧看成峰:葛兆光海外学术论著评论集(精)
葛兆光著
¥28.80
葛兆光先生是一位具有宏阔学术视野和透辟学术眼光的通人。在孜孜不倦地行本土学术问题考察研究的同时,他将视野时时投向海外,通过广泛的跨域对话,深度参与*前沿的学术争鸣,别求新声,绍介新知,从而丰富观察中国问题的视角。《侧看成峰:葛兆光海外学术论著评论集》就是他这一长期努力和成果的体现。 在本书中,葛兆光先生秉承其一贯坚持的“站在近代中国问题研究延长线上”的四个研究角度,即“时间缩短、空间扩大、史料增多、问题复杂”,尤其是统摄全局的“问题复杂”的视角出发,从近代日本汉学家对中国周边的考察,到生物学家洛克深西南边陲考察纳西族文化的意义等课题,行了深的评论和对话,显示了强烈的预流意识、清晰的求真意识和自觉的通人意识。 本书较全面地展现了葛兆光先生对海外学术论著的观察和思考。
满3件5折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
(英)彼得·伯克(Peter Burke)
¥18.20
社会理论对历史学家来说有什么用?历史学对社会理论家又有什么用?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史学家,伯克在此书中对这两个乍看简单的问题作了清晰有力、影响深远的回答。这个经典文本的第2版作了修改和更新,伯克重新检讨了历史和社会科学这两个领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近几十年间的初步交汇。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的第2版将会通过挑战对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之角色的当下定位,继续激励学生和学者跨越学科边界。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