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中华文化要义读本
中华文化要义读本
郭继承著
¥13.30
认识中华文化,要抓住其要义。而掌握中华文化要义,必须基于中华文化自身立场,遵循中华文化自身演的逻辑,回到经典文本,探其源,析其流,弄清中华文化究竟讲了什么。作者基于这一立意,选取中国文化史上z具代表性的文本,包括《论语》《易经》《孟子》《道德经》《庄子》《坛经》等,阐释儒家、道家、佛家及中医的主张、思想,提炼出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蕴含着beyond时空的大智慧,给予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力量。
49元5本 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
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
(美)贾雷德·戴蒙德
¥39.99
《剧变》是一部恰逢其时的巨制。在个人与国家都对未来充满迷茫,危机踵而至的当下,普利策奖得主、《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再一次回归历史,尝试解答危机应对这一关乎人类未来的重要命题。 对个人而言,危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如处理不当,终其一生会生活在负面情绪中。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危机可使一种文明没落,使一个国家解体,使一个时代终结。但在戴蒙德看来,二者并无差异,国家甚至可以借鉴个人化解危机的逻辑框架以实现自救。就此,戴蒙德再一次跳脱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设的知识壁垒,重建自然状态与文明秩序相融的历史叙事线索,巡礼7个案例国家的危机应对历史。他以一位社会观察者的自谦视角,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化生物学等多学科出发,给出了“危机应对12个步骤”。 1. 直面危机 2. 愿意承担责任 3. 明确问题的边界 4. 寻求帮助 5. 借鉴榜样 6. 自我力量/国家认同 7. 诚实自我评估 8. 应对危机的过往经验 9. 耐心 10. 自身灵活性 11. 核心价值观 12. 个人约束条件/国家地缘约束 正如丘吉尔所言:“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危机与剧变总是结伴而行。戴蒙德的危机应对方案或许可以帮助人类重塑危机意识,毕竟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个人、企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要不断行选择性变革。你做好准备了吗?这或许也是戴蒙德为我们设下的一个放性思考题。
国史讲话: 宋蒙三百年
国史讲话: 宋蒙三百年
顾颉刚
¥20.00
  中宣部、中央电视台“2015中国好书”《国史讲话·春秋》同系列作品   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大师倾力撰写的国民读物   繁华绝世、武力显赫的宋朝,为何总是受到异族的压制?或者也可以反过来一问,总是受到异族侵迫的宋朝,为何还能繁华绝世?   从杯酒释兵权、机关算尽的赵匡胤,到凭两千人起事、气吞万里的阿骨,从一统八部、摧枯拉朽的阿保机,到东征西讨、天下臣服的铁木真,宋辽夏金元如何轮番征战天下?他们的崛起、壮大与衰落之路有何异同?为何中国各族的争存,会在这三百年达到一个高潮?   钱穆的伯乐,教出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侯仁之、白寿彝、胡厚宣等众多史学大师的传奇老师,在民国史学界长期坐着头把交椅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带着满腔诚意轻松讲。原来,历史的发展趋势虽属必然,却充满了巧合与无奈……
49元5本 张一麐年谱
张一麐年谱
李少兵,陈诗璇,张万安撰
¥47.60
1.《张一麐年谱 中华书局》使用公元纪年。民国以前,附清代年号及干支。民国以后,附民国纪年。有特殊需要的地方,公历之后附有阴历日期。   2.年谱中提到的年龄,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周岁。以《古红梅阁笔记》为例,其中载有张一唐“十六岁壬午乡试”,张一麐出生于1868年,壬午年大部分时段为1882年,以此推算,他当年实际年龄为十四周岁,自述为十六岁,是由于当时流行“虚岁”、“官龄”、“实龄”等民俗。   3.年谱记事,以张一麐日记、笔记、自撰书文、历史档案、报刊杂志、往来信函等史料为根据。所引史料,皆注明来源。《大公报》未特意注明者,皆为天津版。   4.记事以时间先后为序,年份清楚,月份、日期不详者,排在年末;年份、月份清楚,日期不详者,排在月末。   5.《张一麐年谱 中华书局》所引史料中的古体字、异体字、生僻字,一律改为现行通用字,但姓名、地名等含有特殊意义者,则保留原字。缺字、模糊难以辨识者,以□代替。
49元5本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唐浩明
¥29.70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从曾氏存世千余封家书中精选三百多封加以评述议论。从曾氏的家世学养、人脉关系及时代背景等方面入手,阐发信里信外诸多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试图与读者一道,深入一个人物的心灵世界、破译一个家族崛起的密码,探求一个民族文化的底蕴。曾国藩家书的内容远非治家一项所能涵盖,它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者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功名事业的奋斗经历的叙说,更是一个胸中有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坦露。
创造日本:1853—1964
创造日本:1853—1964
伊恩·布鲁玛 著,倪韬 译
¥26.99
从1853年马修·佩里的黑船驶入江户湾,结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到在美国的监管下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展,并于1964年成功举办东京奥运的现代国家,日本不过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本睿智、优美而精简的书中,伊恩·布鲁玛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细腻考察,清晰地呈现日本历经的种种重大事件及相继而来的转变,从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日俄战争、侵华战争、东京审判,一直到美国接管及东京奥运。布鲁玛深刻地探讨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秩序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面向,并以独到和客观的视角解释日本如何经历这些戏剧性的巨变及伴随的战争与变革,*后从一个小小封闭的传统岛国一跃成为牵动东亚乃至世界的现代国家。
49元5本 吕思勉文集:读史札记
吕思勉文集:读史札记
吕思勉
¥30.25
《读史札记》汇总了吕思勉的全部已刊和未刊札记共762 条,是后人根据他的笔记和论著整理而成,内容博大、论点精当,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史学著作。全书按历史时代的顺序分为五帙,分别为先秦部分、秦汉部分、魏晋南北朝部分、隋唐以下部分、通代部分。
中国史学史 (全三册)
中国史学史 (全三册)
杜维运 著
¥26.00
台湾学者杜维运先生长年致力于史学史研究,尤擅长于中国古代史学史、中西古代史学比较等研究,在史学史研究方面创获颇丰,成就显著。这部史学专著就是他历时十七年之久撰著而成的。全书共分三册,册由夏、商、周起迄于东汉;第二册由魏晋南北朝迄于唐代之结束;第三册由宋代起迄于十九世纪初。
49元5本 全球史、区域史与国别史:复旦、东大、普林斯顿三校合作会议论文集
全球史、区域史与国别史:复旦、东大、普林斯顿三校合作会议论文集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33.57
这是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和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从2011年到2013年的三年间,有关全球史、区域史或国别史问题的三次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选编。
49元5本 中华文化十二讲
中华文化十二讲
钱穆
¥19.99
钱穆先生一生崇敬国家民族之传统文化,几同宗教信仰。先生以为中国文化其特殊之成就,有其特殊之意义与价值,纵使一时受人轻蔑鄙视,但就人类生命全体之前途言,中国文化宜有其再现光辉与发扬之一日。读此书庶可见中国文化影响之悠久伟大,实有超乎一般想象之上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学基本文库)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学基本文库)
梁启超
¥28.80
  本书为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和南大学等校任教时的讲义,成书于1923年至1925年春,论述了晚明至民初中国近三百年的学术变迁与学人风貌,气势壮观,文笔流畅,条分缕析,深浅出。甫一问世,即受到学界好评,至今依然是了解清代学术史的书。   本书的作者是梁启超。
49元5本 史记八讲
史记八讲
史杰鹏 著;
¥21.50
本书稿是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史杰鹏为所开《史记》网课撰写的讲稿的结集。分为“刺客”“游侠”“战争”“谋略”“女性”等专题。多从文字、音韵、训诂的角度切入,对先秦、秦汉的社会情状、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等方面进行剖析。把《史记》这部史学名著放在它所产生的历史情境中加以观照。对一些历史爱好者感兴趣而存在争议的话题,如“李广和卫青、霍去病孰强孰弱”“羹颉侯的封号是否含有贬义”等,进行专门的辨析,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语言生动,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49元5本 我思古人(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
我思古人(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
刘梦溪著
¥58.80
作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思想与人物的精要选编,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价值论理、王国维和陈寅恪等现代学术大师树立的学术典范、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题和对今日文化建构的启示、《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的渊源阐释、当代学术人物与传统文化的连等8个部分。
49元5本 经史文存--《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
经史文存--《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
赵伯雄著
¥46.80
这是本对晚明时期来华的耶稣会士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行专门研究的著作。罗明坚是早中国内地长期居住的意大利耶稣会士,创造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多个“”,对中西文化交流有创性的“铺路”之功,通过他不寻常的经历和著述,中西方文化实现初识互动。但是,罗明坚的功绩却被利玛窦等后来中国的传教士的光芒所掩盖,成为“消失者”。本书以“了解之同情”笔触,缕述了他出中国和在中国生活的历史细节,试图从他个人经历,反观利玛窦等相关历史人物和当时的中西方社会,让读者感知个体命运与社会的关联,以及纷呈世相背后的历史逻辑。
49元5本 《尚书》新研--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尚书》新研--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张怀通著
¥52.80
本书是一部以体例、文例为切入点研究《尚书》及部分《逸周书》、清华简书篇的文本结构、形成方式、形成时代、相关史实与思想的学术著作,填补了自上世纪四十年代陈梦家先生《尚书通论》以后至今没有《尚书》体例文例研究专著的空白。 全书由七个章节组成:绪论,《康诰》诸篇体例研究,《洪范》诸篇文例研究,《洪范》史实与思想专题研究,《牧誓》诸篇史实与思想研究,《克殷》诸篇史实与礼乐研究,结论。
战争:从类人猿到机器人,文明的冲突和演变(第二版)
战争:从类人猿到机器人,文明的冲突和演变(第二版)
[美]伊恩·莫里斯
¥75.60
几万年来,战争一直被视作人类的梦魇,它能在顷刻间将富饶的田地夷为不毛之地,也能在转瞬时颠覆一个盛世帝国。战争所经之处,恐慌、贫穷和死亡如影跟随。而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客观的学术研究和颠覆性的思考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令人不快但又无法否认的事实:从长期来看,尽管战争带来了死亡和血腥,却使人类更安全、更富庶。 这本书综合了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地理学、化生物学,以及科技和军事知识,历数从类人猿到机器人诞生这15000年来的争斗和暴力。作者犀利地指出,在石器时代,有10%的人可能会死于暴力;而在20世纪,尽管人类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发明出足以摧毁地球生态的核武器,暴力死亡率反而下降了90%。战争所造的利维坦式的大型中央集权国家,让这个世界有机会在更长时间的和平中发展、繁荣。 作者对15000年人类战争史的研究更表明,下来的半个世纪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时期。如果我们可以渡过这一阶段,那么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的终结战争的梦想或许就可以实现。 这本书无疑将永远改变我们看待战争的方式,并改变我们在未来应对冲突的选择。不论是将战争看作灾难的人,还是正在参与和平事业的人,都应当读一读这本书。
49元5本 孟宪实讲唐史·唐高宗的真相
孟宪实讲唐史·唐高宗的真相
孟宪实
¥49.99
传世史书多认为唐高宗“软弱无能”,但它们却无法解释为什么高宗时代拥有唐代辽阔的疆域,高宗之后能有“元盛世”的到来。事实上,唐高宗外圆内方、胆大心细,敢想敢为。没有高宗时代的发展、巩固、铺垫,“贞观之治”就只是短暂的高潮,“元盛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论用“君主无为”的传统政治思想还是实际达成的事功来衡量,高宗都是一个成功的皇帝。 史书之所以如此描绘唐高宗,无非是由于他培养的武则天用“武周”取代了“李唐”。后来的史家要为防止再出现女皇专政的局面,必须可以为戒的史实。因此,他们宁愿“弱智化”唐高宗,而牺牲历史的真实。本书在梳理、甄别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大胆为高宗正名,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不一样的唐高宗。
49元5本 浩荡游丝:何焯与清代的批校文化(精)
浩荡游丝:何焯与清代的批校文化(精)
韦胤宗著
¥31.20
从晚明时期始,学者、文人、藏书家、书法家等即喜在古籍之中书写批校;由于批校文本之积累,清代学者除在书中撰写自己的意见之外,也会过录前代读者之批校,还会编辑刊刻名家批校。撰写、过录、刊刻批校在清代学者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学术文化,并对清代及之后的文本、学术、思想乃至于社会文化等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即以这种“批校文化”为中心,以清代“批校文化”的先导者何焯为切,考察“批校文化”兴起与盛行的过程,追溯各类参与者之身份与贡献,分析其对于中国古代经典文本之塑造以及对于清代思想、学术与文化之影响。
49元5本 宗室王公与清末新政
宗室王公与清末新政
周增光,著
¥22.00
清末政治改革与辛亥革命是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领域,在革命党、立宪派的相关研究日趋深的情况下,对于清廷和满族权贵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本书以当时地位显赫、权势亦大的宗室王公与清末新政为选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对以往研究的明显推和深化。作者围绕研究主题,着力收集各类资料,包括中国*历史档案馆所藏未刊档案和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档案等,利用了如《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等新刊史料,重论述了身处清末大动荡中的宗室王公的政治心态,他们在清末军政改革、预备立宪等方面的作为,剖析了其与清末满汉权力格局变迁的关系,及其在辛亥革命后的政治选择等问题,立意新颖,丰富和充实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
49元5本 跨界的文学对话
跨界的文学对话
李宗刚著
¥58.80
本书由五部分组成,*部分是文学理论与文学文本解读,收录了著者早期文学研究起步到当下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现代学者与研究路径探析,收录了著者曾经撰写的一些有关现代学者访谈和解读的文章;第三部分是写作理论与文学创作实践,收录了著者当年从事大学中文系的基础写作课的讲义。第四部分是理论储备与学报编辑实践,收录了著者对文学研究之外关注管理学等学科资料。第五部分是学术著作与学界学人评论,收录的是学界对著者及其著作的评论性文章。
49元5本 血缘:《史记》的世家
血缘:《史记》的世家
陈正宏著
¥25.20
《史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读中国历史,不可不读《史记》。本书以幽默的文风和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了《史记》的三十篇“世家”,即先秦和西汉时期重要诸侯大姓的家族史。 姜太公果真是“偶遇”西伯?“三家分晋”有着怎样的前传?越王勾践破吴归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史记》里记录的孔子事迹,哪些是在《论语》里看不到的?得了天下的刘邦,如何应对四面八方的威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诉说着他和韩信怎样的工具人生?靠宫里姐妹上位的兄弟,怎样冲破阴影活出自己?汉武帝的兄弟侄儿,为何出了那么多奇葩?这些古代的贵族为何有着如此奇幻的人生?中华民族又走过了怎样的融合之路?本书将带给你启示。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