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研究(第1卷1)
¥18.00
本书所收录的学术论文,追求学术深度与广度,力求推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的研究,包括文艺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


人文拾荒
¥21.98
预卜未来的中国文学,带有巫师的色彩——如果展望明天,作家可以当作参照的,是文学的昨天和文学的今天。但是说到底文学是析梦和涂梦的工作,而梦又是生活的折光,因而它又有着它的共性——人人都会做梦,没有梦的人是木偶,只是人们生活的异同,梦也随之相异罢了。对文学来说,正是这种相异的梦境,组成了色彩斑斓又各自相异的画廊。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梦的产婆是生活。无论你笔下涂鸦的梦是写实的,还是空灵的;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是中国传统的,还是西洋欧化的,都是作家生活感知所决定了的,而非空穴来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写了多篇以小人物的目光看待战争的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伯尔,战争万象使他无法用抽象手法表达,所以他的小说是具象写实的。到了他儿子小伯尔的和平年代,便一反他的写实主义,而成为一个德国的抽象派画家。小伯尔来北京举办画展时,我特意去看了他的画展。能不能如此认知:生活的经历不同,导致了梦境的不同,因而使作家涂梦的方式也产生了差异? 经历过战争烽火洗礼的作家,梦中多是铁和血的回光返照,他的笔锋无可逃避地向战争倾斜,这大概不属巫言之例。我是历经二十年劳改生活的作者,不是我不想在笔锋下风花雪月一番,而是生活赋予我的梦境,几乎始终是一条泥泞的驿路。夜半梦醒时分,我才知道这是过去,而不是今天。说来也有些可笑,我在德国波恩莱茵河畔夜宿时,梦里竟然出现我劳改时环绕于一个劳改驿站的金钟河。我无可逃避寒梦对我的追随,即使身在异国他乡,它也叩打我的心灵门环,让我无处苟且藏身——这就是我近二十年来,一直涂梦于属于我那片冷土的原因。 当然,除了梦境的尾随之外,也还有一种反思历史与人的内在精神的探求,支撑着我去析梦写梦。

神话的诗学(试读本)
免费
神话是文学艺术的武库,又是其土壤和原初质料。神话不失为人类历史上异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左右人类精神生活长达千万年之久。它对人类的自我意识以及种种意识形态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书为苏联学术界近年来一本极有价值的神话学论著;它包容丰富的例证和精到的见解。 编,对柏拉图以来的古希腊、罗马哲学家以及詹·维科、弗·威·谢林、爱·泰勒、马·米勒、詹·乔·弗雷泽、布·马利诺夫斯基的有关理论作了概括的介绍,并着重对以吕·莱维一布吕尔、克·莱维一斯特劳斯、埃·迪尔凯姆、乔·迪梅齐尔、恩·卡西勒、齐·弗洛伊德、 卡·古·荣格、诺·赫·弗赖等为代表的众多有广泛影响的学派以及俄国和苏联学者的观作了翔实的探讨。 第二编,对神话诗学、神话本身所具有的种种特质、神话思维、神话逻辑、神话的演化以及神话同叙事诗(史诗)和神幻故事(童话)的关联行了集中的、深的探讨。作者并广征博引,援用了新发掘的大量实例和资料。 第三编,对20世纪以来呈现于文学中的异常纷繁的神话化现象行了深的探讨,并对托·曼、弗·卡夫卡、詹·乔伊斯、托·斯·艾略特、威·巴·叶芝、加·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及为数众多的现代作家的有关作品行了缜密的剖析。 本书将对哲学和理论研究者、文学爱好者以及广大读者有所助益。

咀华集 咀华二集(试读本)
免费
李健吾(1906—1982),笔名刘西渭,其一生于小说、散文、文学批评、戏剧、翻译及法国文学研究均有卓越的贡献,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批评家和翻译家。生前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咀华集》出版于1936年,《咀华二集》出版于1942年,这两本书容纳的文字不多,看上去还是一棵稚嫩的小树,然而它已经具有了长成参天大树所必需的种种素质。李健吾认为,批评是独立的,不以作者的是非为是非,批评者有阐释的自由。维护批评的尊严并不以贬低创作的地位为代价,批评者与创作者是平等的,但更是谦逊的,取对话的态度。然而,批评者的谦逊并非意味着批评主体的丧失,恰恰相反,批评主体的确立不表现为教训、裁断甚至冰冷的判决,而是在与创作主体的交流融会中得到丰富和加强。批评也是表现,因此可以是美的。李健吾是中国迄今为止*文学性的批评家,西方的“寻美的批评”和中国的诗文评传统,这两条线的交汇造就了一种以印象和比喻为核心的整体、综合、直的体味和观照,这就是李健吾的批评,一种自由的批评,一种明智的文化保守主义的批评。 本书所收文章以初版《咀华集》和《咀华二集》为准,删去了被批评者的答辩文章。 为了尊重原作,除了个别标及明显的排印错误外,本书的一些习惯用法及其措辞均依旧原文排印,其中个别不符合当下习惯者,请读者谅解。


文化产业研究 18
¥29.00
《文化产业研究(18)》关注的重点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主要从学术前沿、市场消费、产业创新、文化金融、文化贸易、版权经济、博士论坛七个栏目展开论述,论文内容涉及经济、管理、艺术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选题注重学科的交叉性、融合性、前沿性,内容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17.99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按照11个专题分为11堂课。这11堂课详细地介绍了叙语、泛论、诗部类说、楚辞余音、论伏生所传《书》二十八篇之成分、*早的传疑文人、贾谊、儒林、五言诗之起源等知识。对中国上古至近代时期的文学史作了断代研究,论及诗、史、文、论,对某些专题还行了深的探讨,并在宏观上涉及文学史研究之方法论。本书系傅斯年生平代表作之一,对中国上古至近代时期的文学史作断代研究,颇具启发之效。


文学概论讲义
¥15.99
20世纪30年代初,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时编写出《文学概论讲义》一书。此书几乎算是老舍的*一本专门的理论著作。全书共十五讲,论述了文学的特质、创造、起源、风格以及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等内容。在书中,老舍既纵论中国历代文论,又巧妙地引西方各种文论思想,既讲文学的特质、文学的创造、文学的起源、文学的风格、文学的形式,又谈文学的风气和倾向,理论简洁生动,能帮助读者理解老舍的文艺观和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此书不仅为研究老舍文学观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难得的文学理论门书。


杨周翰作品集
促销价:¥99.00|¥180.00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是杨周翰先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广阔的视野和全新的角度,来研究17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部力著。他以17世纪英国文学为突破口,把17世纪文学放在历史的背景下考察,以一些虽然影响深远但却少人问津的作家为切,揭示了17世纪英国文学的风尚和思潮,发掘出17世纪英国文学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写了英国十七世纪文学的历史,杨周翰先生并非囿于经典文学,而是把一些不为以往的文学史家所关注的文类和文化现象,例如悼亡诗等,纳自己研究的范围,并从中国学者的独特视角出发比较研究了中国古代的悼亡诗,从而得出了一些全新的结论。


深进与超越:当代学者论中国古代文学
¥70.80
《深与超越:当代学者论中国古代文学》是一部论文集,汇集了31篇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学者近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论文。 这些论文是各位学者对自己所耕耘领域中学术问题的深,或者是提出新的问题,或者是对老问题提出新见。同时,它们又体现了各位学者在方法和视野上的思考和拓展,或者是对前辈方法的继承,或者是对新方法的思考和运用,显示对前辈学者的超越,乃至对自我研究的超越。论文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21世纪以来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高度和深度,也展示了一代学者的学术情怀和学术智慧。


交游与论学:王阳明弟子研究
¥39.90


融慧向未来:“融·慧”教育的实践探索
¥15.60
教育是一场诗意的修行,需要有情怀、有智慧、有方向的一群人能自带光亮,向阳而行


心中的旷野
¥42.99
《心中的旷野》是鲁枢元的散文随笔集。较之早前版本,鲁枢元对书稿进行了大规模的增补与修订,搜集其近40年来在不同时段、不同空间对于自然与人文、荒野与城市、信仰与认知、情感与技术、生命与金钱的感受与遐想,收录文章百余篇,扩容近乎一倍。全书分为“荒野启示”“生命诗篇”“同一星球”“潮起潮落”“达摩洞下”“说鱼上树”六编。作者承袭老子、庄子、陶渊明等中国古代先贤的传统智慧,又从利奥波德、罗尔斯顿等西方学者的生态思想中汲取养分,同时结合自身“与生俱来的荒野情结”,表达出对于当下生态文明发展状况的忧思与期许。书中文字融渗着鲁枢元个人的体验与感悟、回忆与憧憬,同时映射出对社会历史现象的观察与反思,兼具学理探讨与现实关怀。百余篇带有作者体温与心灵脉动的随笔,为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提供了一份内涵丰蕴的镜鉴。


文学理论核心术语(外国文学研究入门*
¥14.90
从整体上看,该书分"核心术语""主要人物""重要作品"和"索引"四个部分。整体上看,该书的110 余词条大致为可以为几大块:除了我们介绍过的"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以外,还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心理分析""新历史主义""酷儿理论"。其内容大致涵盖了西方文论的主要内容,因此完全可以中获得一个整体的介绍。由于编写年代离我们更近,所收集的信息更新,因此可以说该书更加贴近读者的需求,更加贴近当今的关切。


新异之变:近代楚辞学的现代性转型
¥34.00
近代楚辞学是楚辞学革故鼎新的肇始,是楚辞学史上独具特色又承上启下的一段。《新异之变:近代楚辞学的现代性转型》通过对近代楚辞笺注、诗话、札记、论文等的梳理,勾勒近 代楚辞学的整体风貌。重对近代楚辞研究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几部著述与论文行分析与评述,如马其昶《屈赋微》、王闿运《楚辞释》、廖平《楚辞新解》、王国维《屈子文学 之精神》、刘师培《文说·宗骚篇》等,总结近代楚辞学在学术转型时期创造与变异的双重特征。

文学图像论
¥54.40
“文学图像论”是我国新世纪出现的文学理论的新论域,也是整个文学新时代的新概念。从19世纪到20世纪,文学理论的母题经历了从“文学与社会”到“文学与语言”的蜕变,正在朝向21世纪的“文学与图像”渐行渐近。后者作为新世纪之“新学”,参照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像论”,可将其命名为“文学图像论”。“文学图像论”认为应当回到亚里斯多德“文学是语言艺术”的文学观;文学语象如何外化和延宕为视觉图像,视觉图像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被言说,以及语言和图像作为人类符号体系之两翼的比较研究,构成了它的基本范畴和方法。本书即从文学与图像互动的多个方面行论说,具体包括语图互访论、语图指称论、语图传播论、语图在场论、文学成像论、诗歌图像论、小说插图论、文学书像论。从符号学、文艺理论、哲学等多学科梳理语象、图像、画象、字像、书像等文学与图像的核心符号,从学理层面面对当下文学遭遇图像,以及文学与图像在新世纪的发展等问题。

温庭筠诗
¥25.60
.


在世界中经典化:中国当代作家海外接受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53.40
无


文学研读:英汉对照
¥33.25
本著作由美国小说家、评论家及教育家阿尔洛·贝茨著,全文由一系列讲座、谈话组成,包括什么是文学、文学表达、为什么要研读文学文学研读方法、文学语言、经典的价值、当代文学、小说与生活、诗歌与生活等内容。著者主要通过系列讲座阐述文学研读的重要性和方法,分别介绍了经典阅读、小说阅读和诗歌阅读,强调了文学真实性、情感及想象等基本要素。同时著者也十分重视文学研读的教育意义及其对人生的寓意。该书紧密结合生活,突出了文学阅读与人生这一主题。


希尼三十年文选(修订版)
¥35.99
《希尼三十年文选》收录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谢默斯·希尼已出版文论集《专心思考》《舌头的管辖》《诗歌的纠正》和《写作的地》中的精华文章,以及此前从未正式出版过的经典作品,包括一些正式的文学演讲、对爱尔兰乡村生活的回忆和极具启发性的文学评论,是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作为爱尔兰当代*重要的诗人之一,以及著名的诗学专家,希尼在这里对众多欧美现当代杰出诗人做了非常深透彻的分析。他们是叶芝、彭斯、华兹华斯、菲利普·拉金、伊丽莎白·毕晓普、奥登、米沃什、布罗茨基等等。 无论是自传性的、主题性的,还是批评性的文章,希尼这样描述:“这些文章结集在这里,都是为了寻找答案,以解决这些反复思考的中心问题:一个诗人应如何适当地生活和写作?他与他自己的声音、他的地方、他的文学传承和他的当代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4
¥37.99
《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4》是“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系列的第四册,该书是东京大学文学教授、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沼野充义的世界文学课讲义。内容为作者沼野充义与23位当代知名作家、学者(来自日本、美国、中国、波兰、保加利亚等国)的文学对谈构成。该系列书为东京大学文艺理论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目,也是东大文学专业学生基础读本。 本册内容收了日本芥川奖得主小川洋子和池泽夏树、日本著名翻译家青山南、日本著名翻译家岸本佐知子、美国文学研究者迈克尔·埃默里奇对话内容。话题围绕日本儿童绘本、日本文学全集和美国现代小说等主题展,其中对日本文学全集并不全、儿童绘本翻译问题、美国现代小说的本质、《源氏物语》的超越性等问题行了探讨。


一本书读懂20部世界文学经典
¥29.99
《一本书读懂20部世界文学经典》精选《李尔王》《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简爱》《茶花女》《红楼梦》20部世界文学经典作品等,行了文学富有当代意义的赏析和解读。每一篇都涵盖作者介绍、主要角色、内容梗概、角色分析、作品分析、现实等几个板块,是一部迅速了解世界文学经典作品的普及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