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浑沌里放出光明:黄公望的浑朴画风(文人画的真性)
浑沌里放出光明:黄公望的浑朴画风(文人画的真性)
朱良志 著;
¥16.99
「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为有知识的文人所画的画,而是具有“文人气”或“士夫气”的画。“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人画,就是“人文画”——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 文人画发展初始,“真”的问题就被提出。五代荆浩《笔法记》挺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观点。在他看来,有两种真实,一是外在形象的真实,一是生命的真实。荆浩认为,绘画作为表现人的灵性之术,必须要反映生命的真实,故外在形象的真实被他排除出“真”(生命真实)的范围。水墨画因符合追求生命真实的倾向,被他推为具有未来意义的形式。 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的问题面展开的。东坡等人认为,形似的插摹,并非真实,文人画与一般绘画的根本不同,就是要到形外寻找真实。画家作画,是为自己心灵留影。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只能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 中国早期绘画有一个漫长的追求形似动势的阶段,如汉代在书法理论的影响下,绘画就有此特性。自六朝到北宋,在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理论影响之下,又出现了对画外神韵的追求,画要有象外之意、韵外之致,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到北宋画人对活泼“生意”的追求,都反映出这内在的义脉。但自北宋之后,在文人画理论的影响下,由于对绘画真实观讨论的深人,绘画中出现了一种新质,就是对“性”的追求,此时绘画的重点过渡到对生命本真气象的追求。从元代到清乾隆时期的文人画发展,从总体上可以归入这“得性”阶段。 本系列作品,通过对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从“浑”“序”“真”“全”“淡”五个角度描写黄公望的世界。
49元5本 一本书读懂了凡四训
一本书读懂了凡四训
傅怀玉
¥19.99
本书以现代视角重构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经典智慧,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古训转化为穿透时空的生命哲学。全书通过“量子纠缠”隐喻善行的共振效应,以“谦德穹顶”诠释低伏者的成长空间,借“命运棋局”解析落子无悔的破局之道,*终编织成“心灯永续”的心灵图谱,揭示“渡劫者”四百年不灭的生命算法。书中既保留“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东方智慧内核,又以便利店、互联网、元宇宙等当代场景活化古典哲思,为内卷时代的迷茫者提供修身指南:从对抗焦虑的微观善行到重构认知的宏观觉醒,从打破宿命论的精神突围到践行因果律的日常修行,指引读者在数字洪流中搭建谦德锚点,于无常际遇里修持心性光明。这是一部让传统家训焕发现代生命力的思想实验,更是一场连接古今生存智慧的灵魂对谈。
49元5本 一本书读懂国富论
一本书读懂国富论
伍畅
¥19.99
本书以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为脉络,穿越时空拆解现代经济密码。全书从蒸汽时代的纺织机到硅谷的区块链,从东印度公司的殖民贸易到WTO规则危机,用鲜活案例演绎《国富论》的永恒智慧。通过七章深度剖析,揭示劳动分工如何催化工业革命、市场机制为何被称为“看不见的手”,以及自由贸易怎样重塑全球化版图。书中既还原了18世纪英国工厂主与当代硅谷创投者的精神共鸣,也直面数字货币、芯片战争、ESG投资等新经济命题,展现古典理论在智能时代的惊人解释力。尤为独特的是,作者将斯密《道德情操论》的伦理维度融入分析,探讨自利与利他的千年辩证如何影响现代商业文明。这不仅是一部经济学通识读物,更是一把打开财富本质之门的密钥,引导读者在元宇宙与碳关税的喧嚣中,读懂人性驱动的经济规律与文明演进的内在逻辑。
49元5本 一本书读懂理想国
一本书读懂理想国
罗清友
¥19.99
本书以柏拉图《理想国》为核心,通过七章深度解析,解码这部西方哲学源头之作的永恒智慧与现实困境。全书从“哲学王”的悖论切入,揭示智识统治在权力异化中的挣扎;以“黄金之血与黑铁之魂”重构阶级分工理论,剖析现代社会的认知牢笼与人性突围;透过“情欲的镣铐与理性的阶梯”,展现柏拉图教育观在胎教早教、精英培养中的当代隐喻。书中既追溯乌托邦基因从雅典卫城到元宇宙的演化轨迹,也直面共产共妻、优生学等争议设计背后的文明警示。作者以通俗哲思笔法,将洞穴寓言、灵魂马车等经典意象,转化为理解算法治理、数字异化的思想透镜,在古典文本与现代性批判之间架起对话桥梁,为读者开启一场贯穿2500年的精神远征。
49元5本 一本书读懂万历十五年
一本书读懂万历十五年
陈小巽
¥19.99
本书以黄仁宇经典著作为脉络,深入拆解明朝万历年间“表面平静、暗流汹涌”的历史切片。全书通过万历皇帝、张居正、海瑞等七位核心人物的命运浮沉,揭示道德理想主义与技术缺陷如何共同绞杀改革生机。从张居正改革夭折暴露的财政管理漏洞,到海瑞清正廉洁反遭体制排斥的悖论;从戚继光军事创新被文官制度扼杀的悲剧,到李贽思想启蒙遭遇礼教绞杀的困局,层层剖析“以道德替代法制”的社会顽疾。书中特别聚焦1587年这个“无关紧要的年份”,解码皇帝怠政背后的立储之争、清丈田亩暗藏的数据造假、抗倭战功折射的文武失衡等历史细节,展现庞大帝国如何在制度性溃败中走向衰亡。通过“大历史观”透视,既还原《万历十五年》的经典论述,又融入当代视角的深度阐释,为读者架起连接历史规律与现实启示的认知桥梁。
49元5本 一本书读懂黄金时代
一本书读懂黄金时代
龚志
¥19.99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以荒诞与诗意的笔触,在云南知青的橡胶林间展开一场关于权力、自由与存在的哲学实验。本书深入剖析王二与陈清扬的“伟大友谊”,揭示性爱书写如何成为解构极权的语言炼金术:从“破鞋”污名的集体暴力,到两人以肉体欢愉对抗道德审判;从交代材料的戏谑颠覆,到陈清扬从被定义者蜕变为叙事主体的觉醒史诗。通过钩沉知青叙事的双重镜像,本书透视文本对文革集体记忆的祛魅,以及人性在锤击与起舞间的永恒困境。书中更拆解王小波的语言狂欢——粗俗与诗意的张力、反讽美学的刀刃、杂文笔法对小说文体的重构,*终指向一个超越时代的叩问:当规训试图抹杀个体真实,我们能否在荒诞中守住灵魂的黄金?本书以文学评论的锐度,为读者揭开王小波笔下“受锤的牛”与“半明半暗的云”的精神突围密码。
49元5本 一本书读懂活着
一本书读懂活着
杜维
¥19.99
本书以余华经典小说《活着》为解剖标本,通过七重维度解构这部"中国版《约伯记》"的精神内核。全书以农耕文明为经,以存在主义为纬,在福贵与老牛的共生关系间破译土地伦理的遗传密码,在十次死亡事件中揭示"倒影叙事"如何让苦难显影生命韧性。作者独创"声音政治"视角,剖析哑女凤霞的沉默如何对抗集体喧哗,更以"西西弗神话"重审耕作仪式,将加缪的荒诞哲学嫁接于乡土根系。书中独创"叙事迷宫"理论,解码采风文人与老年福贵双重叙述的时空经纬,揭示给牛命名的行为如何挣脱线性时间牢笼。这部融合文学批评与哲学思辨的著作,既是对个体生存意志的史诗性注脚,更是解码中国人精神基因的密钥,带领读者穿越苦难的沼泽,触摸"活着"*本真的温度与力量。
49元5本 红楼梦靖藏本辨伪  中华书局出品
红楼梦靖藏本辨伪 中华书局出品
高树伟著
¥57.60
1964年以后,毛国瑶辑抄的150条批语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且已渗透至红学研究中最为核心的议题(《红楼梦》成书与版本源流、脂砚斋与畸笏叟关系、八十回后故事等)。经本书作者逐字校勘这150条靖藏本批语,辅以计算机技术处理、分析,且实地走访调查,证实所谓“靖藏本”出于蓄意伪造,并揭示其作伪的来龙去脉及产生的影响。靖藏本证伪后,剥离其影响,作者重新对脂砚斋与畸笏叟的关系、身份,《红楼梦》版本源流等重要问题做了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红楼梦的儿女真情
红楼梦的儿女真情
刘梦溪
¥22.67
刘梦溪在红楼梦研究方面着力较多,已出版多本有影响的红楼著作。《红楼梦的儿女真情》对《红楼梦》的定位是“中国的爱情宝典”,它从爱的角度出发,分35节对宝黛及相关人物的情感进行解析,对“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进行阐释,对今日男女也颇有启示。 1 《红楼梦》是中国的爱情宝典 2 《红楼梦》里的“意淫”是什么意思 3 宝、黛爱情的前世宿因 4 宝黛钗三角纠葛的酝酿与形成 5 《红楼梦》发明的中国式爱情符号 6 陷入“迷眩缠陷”迷局的贾宝玉 7 宝钗、黛玉、湘云为宝玉解悟禅机 8 宝黛次吵嘴的爆发和平息 9 青春萌动期的宝玉和黛玉 10 宝黛爱情的升华之乐 11 元春给宝黛爱情投下的阴影 12 宝黛爱情遭遇舆论反弹 13 宝黛爱情有无“第四方”因素 14 袭人为何也向宝玉挑战 15 贾宝玉的经典爱情表白“你放心” 16 棒打不回的“儿女真情” 17 贾宝玉“私相传递”和林黛玉的“情解” 18 “木石因缘”和“金玉因缘”的冲突 19 宝黛的爱情波澜缘何归于平静 20 宝钗和黛玉“和解”的心理秘密 ……
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
读书堂
¥2.90
读者不妨把本书当作科学幻想小说来阅读。笔者构思行文着意于发人深思,唤起遐想。然而,本书绝非杜撰之作。它不是幻想,而是科学。“事实比想象更离奇”,暂不论这句话有否老生常谈之嫌,它却确切地表达了笔者对客观事实的印象。我们都是生存机器——作为载运工具的机器人,其程序是盲目编制的,为的是永久保存所谓基因这种禀性自私的分子。这一事实直至今天犹使我惊异不置。我对其中道理虽已领略多年,但它始终使我感到有点难以置信。但愿我也能够以此使读者惊叹不已,这是我的一个希望。
49元5本 解味红楼:曹雪芹的旧梦与悲歌
解味红楼:曹雪芹的旧梦与悲歌
张庆善著
¥36.00
《解味红楼:曹雪芹的旧梦与悲歌》是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张庆善先生最新的从多个角度评说《红楼梦》的学术随笔集。书中围绕几个一些《红楼梦》相关争议话题和主题行解读,如曹雪芹是不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世和《红楼梦》的关系,又如《红楼梦》中的人物刻画、情节设置、艺术手法等,每个主题以数篇文章行解读。并对一些《红楼梦》研究中悬而未决的难题行了分析和阐释,如人物结局走向、续书问题等,提出合理的推测与猜想。本书作者为《红楼梦》研究著名专家,以大家手笔撰写小品文章,相对于高头讲章或繁琐考证,文笔更加自由活泼;同时也保持一定的学术水准,使读者可以从多元角度欣赏《红楼梦》,并获得比较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49元5本 江花随我开:石涛绘画的“躁”(文人画的真性)
江花随我开:石涛绘画的“躁”(文人画的真性)
朱良志 著;
¥17.99
「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为有知识的文人所画的画,而是具有“文人气”或“士夫气”的画。“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人画,就是“人文画”——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 文人画发展初始,“真”的问题就被提出。五代荆浩《笔法记》挺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观点。在他看来,有两种真实,一是外在形象的真实,一是生命的真实。荆浩认为,绘画作为表现人的灵性之术,必须要反映生命的真实,故外在形象的真实被他排除出“真”(生命真实)的范围。水墨画因符合追求生命真实的倾向,被他推为具有未来意义的形式。 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的问题面展开的。东坡等人认为,形似的插摹,并非真实,文人画与一般绘画的根本不同,就是要到形外寻找真实。画家作画,是为自己心灵留影。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只能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 中国早期绘画有一个漫长的追求形似动势的阶段,如汉代在书法理论的影响下,绘画就有此特性。自六朝到北宋,在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理论影响之下,又出现了对画外神韵的追求,画要有象外之意、韵外之致,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到北宋画人对活泼“生意”的追求,都反映出这内在的义脉。但自北宋之后,在文人画理论的影响下,由于对绘画真实观讨论的深人,绘画中出现了一种新质,就是对“性”的追求,此时绘画的重点过渡到对生命本真气象的追求。从元代到清乾隆时期的文人画发展,从总体上可以归入这“得性”阶段。 本系列作品,通过对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本书从“辟混沌”“转动静”“抹烟霞”“弄恶墨”等方面去感受石涛绘画中超出文人画规范的“躁”气及其内在逻辑。
一周特价9.13-9.27 字里行间的时势
字里行间的时势
朱羽
促销价:¥32.99|¥67.00
在晚清的语言与政治间寻找“中介”,在卢卡奇《小说理论》的棱镜中追索当代中国长篇小说的“形式”之“内容”,迷恋于《狂人日记》里“吃人”的不可转译性,试图为《繁花》的“不响”提供别一种解释……这部文集收录的8篇文章,既回溯“新文学”演进的重要时刻,也考掘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幽灵”。
49元5本 红楼十二层:周汝昌妙解红楼(全新修订版)
红楼十二层:周汝昌妙解红楼(全新修订版)
周汝昌
¥44.00
“红学泰斗”周汝昌以独特视角解读《红楼梦》。《红楼十二层》从《红楼》文化、《红楼》本旨、《红楼》女儿、《红楼》灵秀、《红楼》审美、《红楼》自况、《红楼》脂砚、《红楼》探佚、《红楼》真本、《红楼》索隐、《红楼》解疑、《红楼》答问等*探寻了《红楼梦》的种种悬案,“给沉冤文海二百数十年的雪芹平反”,还原历史真相。“闪电般的灵感和严密的考证中,沿续着中华文化的一脉心香,雅趣别致,引人入胜。”
49元5本 忽有山河大地:龚贤笔下的“荒原”(文人画的真性)
忽有山河大地:龚贤笔下的“荒原”(文人画的真性)
朱良志 著;
¥18.99
「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为有知识的文人所画的画,而是具有“文人气”或“士夫气”的画。“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人画,就是“人文画”——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 文人画发展初始,“真”的问题就被提出。五代荆浩《笔法记》挺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观点。在他看来,有两种真实,一是外在形象的真实,一是生命的真实。荆浩认为,绘画作为表现人的灵性之术,必须要反映生命的真实,故外在形象的真实被他排除出“真”(生命真实)的范围。水墨画因符合追求生命真实的倾向,被他推为具有未来意义的形式。 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的问题面展开的。东坡等人认为,形似的插摹,并非真实,文人画与一般绘画的根本不同,就是要到形外寻找真实。画家作画,是为自己心灵留影。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只能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 中国早期绘画有一个漫长的追求形似动势的阶段,如汉代在书法理论的影响下,绘画就有此特性。自六朝到北宋,在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理论影响之下,又出现了对画外神韵的追求,画要有象外之意、韵外之致,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到北宋画人对活泼“生意”的追求,都反映出这内在的义脉。但自北宋之后,在文人画理论的影响下,由于对绘画真实观讨论的深人,绘画中出现了一种新质,就是对“性”的追求,此时绘画的重点过渡到对生命本真气象的追求。从元代到清乾隆时期的文人画发展,从总体上可以归入这“得性”阶段。 本系列作品,通过对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从“忽有山河大地”“为何总是荒原”“有生命的笔墨”“有新意的画士说”四个方面探讨龚贤在山河大地间展现的生命境界和诗意山水。
49元5本 四天无遮:董其昌画的空相(文人画的真性)
四天无遮:董其昌画的空相(文人画的真性)
朱良志 著;
¥18.99
「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为有知识的文人所画的画,而是具有“文人气”或“士夫气”的画。“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人画,就是“人文画”——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 文人画发展初始,“真”的问题就被提出。五代荆浩《笔法记》挺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观点。在他看来,有两种真实,一是外在形象的真实,一是生命的真实。荆浩认为,绘画作为表现人的灵性之术,必须要反映生命的真实,故外在形象的真实被他排除出“真”(生命真实)的范围。水墨画因符合追求生命真实的倾向,被他推为具有未来意义的形式。 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的问题面展开的。东坡等人认为,形似的插摹,并非真实,文人画与一般绘画的根本不同,就是要到形外寻找真实。画家作画,是为自己心灵留影。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只能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 中国早期绘画有一个漫长的追求形似动势的阶段,如汉代在书法理论的影响下,绘画就有此特性。自六朝到北宋,在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理论影响之下,又出现了对画外神韵的追求,画要有象外之意、韵外之致,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到北宋画人对活泼“生意”的追求,都反映出这内在的义脉。但自北宋之后,在文人画理论的影响下,由于对绘画真实观讨论的深人,绘画中出现了一种新质,就是对“性”的追求,此时绘画的重点过渡到对生命本真气象的追求。从元代到清乾隆时期的文人画发展,从总体上可以归入这“得性”阶段。 本系列作品,通过对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本书从董其昌“真性惟空”“无法可说”“懒写名山”“无纵横气”“放大光明”“气韵不可学”的几个层面,探索他山水画的“空”,体味董其昌是如何在艺术中做他的“无相法门”。
49元5本 道在戏谑:徐渭的“墨戏”(文人画的真性)
道在戏谑:徐渭的“墨戏”(文人画的真性)
朱良志 著;
¥16.99
「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为有知识的文人所画的画,而是具有“文人气”或“士夫气”的画。“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人画,就是“人文画”——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 文人画发展初始,“真”的问题就被提出。五代荆浩《笔法记》挺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观点。在他看来,有两种真实,一是外在形象的真实,一是生命的真实。荆浩认为,绘画作为表现人的灵性之术,必须要反映生命的真实,故外在形象的真实被他排除出“真”(生命真实)的范围。水墨画因符合追求生命真实的倾向,被他推为具有未来意义的形式。 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的问题面展开的。东坡等人认为,形似的插摹,并非真实,文人画与一般绘画的根本不同,就是要到形外寻找真实。画家作画,是为自己心灵留影。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只能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 中国早期绘画有一个漫长的追求形似动势的阶段,如汉代在书法理论的影响下,绘画就有此特性。自六朝到北宋,在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理论影响之下,又出现了对画外神韵的追求,画要有象外之意、韵外之致,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到北宋画人对活泼“生意”的追求,都反映出这内在的义脉。但自北宋之后,在文人画理论的影响下,由于对绘画真实观讨论的深人,绘画中出现了一种新质,就是对“性”的追求,此时绘画的重点过渡到对生命本真气象的追求。从元代到清乾隆时期的文人画发展,从总体上可以归入这“得性”阶段。 本系列作品,通过对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从明代画家徐渭入手,讨论“墨戏”这一文人画中的关键性问题。
樊登讲论语:套装全2册
樊登讲论语:套装全2册
樊登
¥70.00
《论语》共二十篇,多以每篇起首二字作为篇名。 《樊登讲论语:学而》以《论语》开篇“学而”二字为题,解读上半部《论语》。“学而”代表了终身成长的价值观。 《樊登讲论语:先进》以《论语》下半部首篇“先进”二字为题,演绎下半部《论语》。“先进”意味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的力量。 《论语》是对樊登人生影响*的一本书,没有《论语》就没有现在的樊登!他捧着《论语》反反复复地研读了20年。《樊登讲论语》是樊登的心血之作。 樊登在为大家深度解读了300多本书之后发现,《论语》中的理论并不过时,它几乎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烦恼。 本书的特色,是用*通俗的方式解读《论语》。樊登结合现代的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育儿知识、教育学、创业方法、领导力解读论语,让每个人都能在轻松读透论语的同时,把论语用起来!
49元5本 资治通鉴文史经典选编
资治通鉴文史经典选编
李凯等编著
¥27.00
《资治通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主编,记录了从春秋战国到宋朝建立之前1362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总结了朝代更迭规律,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即是遴选了《资治通鉴》中的大事篇章,以时代为序,以生动人物为重,并辅以简要的诠释和翻译。既为读者扫清阅读障碍,也方便他们提纲挈领地了解历史。 本书编者既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优秀学者,谙熟文本;并拥有长期的一线历史教学经验,了解当下学生的阅读情况。希望本书能够给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学习《资治通鉴》带来帮助。 全书共分十一个主题,分别为:策士纵横、名士风范、变法革新、七国之乱、罢黜百家、经营西域、三国鼎立、永嘉南渡、孝文改革、贞观之世、藩镇割据。我们相信,抓住生动的人物与大事件,不仅有利于学历史,更利于同学们思考人生。
49元5本 西南联大名师课·中国文学
西南联大名师课·中国文学
闻一多等
¥34.99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所“精英荟萃”“群星闪耀”的大学。在抗战烽火之中,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钱穆、雷海宗、冯友兰、费孝通、王力、吴大猷、任继愈等一众名师,组成西南联大“教育天团”,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孕育出西南联大精神。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西南联大精神、展现名师的学术风采,西南联大博物馆首次组织编选了这套丛书。丛书内容均选自西南联大名师的经典文章或课程讲义,按不同主题分为十册。本丛书不仅承载了各位名师的思想成果,也能让读者感受到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体卓尔不群的独立人格操守,以及在民族危亡之际为中华赓续文脉的执着和坚守。
49元5本 孙子兵法(附汉简本)
孙子兵法(附汉简本)
孙武
¥28.00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前六篇主要讨论战略,后七篇主要讨论战术,是历代军事家的bi读经典。不仅如此,《孙子兵法》的指导意义,更是超出了军事作战范畴,对政治、经济、人生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是中国乃至于全球都家喻户晓的兵法奇书。 本次出版的《孙子兵法(附汉简本)》,精选传世珍贵版本的《孙子兵法》,全文收录。译者余日昌先生对其详加注释、品评、翻译,并附有精彩案例。本书版式精美,双色印刷,加 彩色插图三十余幅。左右页原文与译文对照,无障碍阅读。后附银雀山汉墓中发现的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版本,古今对照,一目了然。让读者全方位地理解《孙子兵法》这部 千古经典,感受古代兵圣的智慧。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