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理文学史
¥45.00
本书从世界推理文学的发端和明治维新西方文学艺术日本、日本本土出现“侦探小说”概念始讲起,以二战期间侦探(推理)文学创作被法西斯当局查禁、文艺活动几近停滞为界,分为战前、战后两大板块。战前,作者细数明治时代翻译侦探小说的兴盛、本土侦探创作从无到有的跨越、“本格”“变格”之争、江户川乱步等作者的登场;战后,“侦探小说”变成“推理小说”,伴随着战后重建、经济腾飞、泡沫破碎,“本格”“新本格”“社会派”“硬派”等新的派别你方唱罢我登场,推理文学牢牢占据了日本通俗文学重要的阵地。在回顾时代变迁、社会变化的基础上,列举各个时代相应的登场派别和人物,行简要介绍和分析,可使读者对日本现当代推理文学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更有助于加深中国读者对日本通俗文化及其历史的认识。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精)--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果
¥40.80
本书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路,旨在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从关系认知、“史补”观念、传“奇”书写、“春秋笔法”四方面手,探讨它们各自生成的“史传”渊源及内涵变迁。在思路上既注意把握两者的“家族相似性”,又注意阐释两者的本质区别。同时,概念的建立与使用,也是试图努力追求的境界。
文学经典怎么读
¥23.50
本书从国际文凭(IB)课程的视角重新解读文学经典,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各领域多部经典名著。 作者钱佳楠既是资深的IB中文老师,又是作家,她在中文素养课上,以批判性阅读为工具,带领中学生阅读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做整本书的阅读,并以此为出发行学术写作。 在IB课堂和考试中,不再有可供参考的标准答案,只要你学会清晰地、有逻辑性地,有理有据地表达你的观,你就可以得到高分。无疑,这种阅读尽管有难度,但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论证能力,也提升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国际教育领域广受推崇,也成为中国高考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同时,本书有助于读者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还可以为家长帮助孩子做整本书阅读提供有价值的范本。
钱谦益的“诗史”理论与实践
¥34.80
本书主要讨论钱谦益的“诗史”理论及其于清代的受史,也论述钱谦益个人的诗史创作实践。分上下两编,上编包含两章,*章考论明遗民性诗学在清初发展的历史环境和理论脉络,第二章对钱谦益在有清一代和民国初年的受史行考察。下编包含三章,分别对三组诗歌展文本细读,这些作品均来自钱谦益的《投笔集》。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全五册
¥99.99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之作,国人对于《红楼梦》的热爱和推崇历久不衰。 ? ? 著名作家刘心武从秦可卿手,考证了贾元春、妙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原著中主要人物的生活原型及命运结局,揭了笼罩在他们身上的重重迷雾;更对《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行推演求证,探佚出全部谜底,将红学研究推向了一个全新境界。 ? ? 刘心武此次将毕生研究《红楼梦》的独特成果和全部体悟,著成《刘心武妙品红楼梦》系列,作为其红学道路上的一座新里程碑,以飨读者。 ?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一) ? ? 秦可卿,一个贾府的外来者,看似着墨云淡风轻,背后却隐藏了激荡政坛的风云变幻。 ? ? 贾元春,高高在上,哪知高处不胜寒,独自挣扎于宫闱的明争暗斗之中,终被湮没。 ? ? 妙玉,自称槛外人,大观园中的异数,身世和情爱遍布疑云,她的命运结局又将如何? ? ?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二) ? ? 贾宝玉的人格远非简单的封建叛逆者所能概括,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容纳了更丰富的意韵。 ? ? 林黛玉,原本丰厚的家产无端失踪,令人费解。结局原非病死,真实情境究竟如何? ? ? 薛宝钗,终嫁宝玉竟是选秀落败后的权宜之策。家族败落、婚姻失败,她终究逃不过红颜薄命。 ? ? 史湘云,出场即是谜,结局更是谜。书里书外,她和脂砚斋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 ? ?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三) ? ? 刘心武依次揭秘其余几钗的谜团,以及探佚出红楼十二钗副册、又副册和迷失掉的情榜名单。 ? ?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部《红楼梦》,刘心武的“红楼心语”又作何滋味?继续“妙品”之旅。 ? ?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四) ? ? 曹雪芹《红楼梦》原本一百零八回,后二十八回因故迷失,一百二十回通行本中,仅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乃高鹗续写。 ? ? 刘心武深研究被大众视野冷落的红楼古本,细细破通行本的瑕疵,读者如梦初醒。 ? ? 古本《红楼梦》的真面目究竟如何,带你走红楼深处。 ? ?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五) ? ? 红楼眼神:把书中几处关于人物眼神的描写拎出,道其妙处,可谓:闲闲无一语,无声胜有声。 ? ? 红楼拾珠:集中分析书中人物的精彩语言。绵里藏针,字里含情。正是:红楼话中话,惊醒梦中人。 ? ? 红楼细处:刘心武对《红楼梦》行文本细读的心得,书生叹世,文心雕“红”,堪称:尽说红楼真共假,笑看世上有还无。 ? ? 更有献给青少年读者的礼物——“阅读《红楼梦》的十个锦囊”。
战争与中国现代文学
¥9.65
本书以战争作为研究视角,多方面探讨了战争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中国现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战争文学的继承与越;战争对政治、经济、文化及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生成的影响等。
重读八十年代
¥30.00
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的回顾八十年代文学的文化散文。自2013年首发于作者的博客以来,受到了网友的热议以及文化界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三联生活周刊》开辟专栏予以连载。在本书中,作者以时间为轴,以自己在《中国青年》和《人民文学》工作的亲身经历为主,站在21世纪今天的宏观视野,从个人的微观视角回顾了作者在八十年代与当时著名的诗人和作家交往的经历,回望了王蒙、北岛、刘心武、陈建功、王安忆、史铁生、韩少功、张洁等对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的作家的作品和创作,堪称一部个人史诗之作。
百年诺贝尔文学经典赏析
¥18.40
本书全景呈现诺贝尔文学奖百年风采,含诺奖简介、诺奖作家获奖情况、传略、作品赏析。本书为读者介绍的是莫言、川端康成、福克纳、罗曼·罗兰、泰戈尔等23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品评诺贝尔文学奖百年人物,阅读传世经典学习文学创作。
大唐文青:唐诗背后的故事
¥3.00
本书用诙谐的文笔,以诗人们的作品为切入点,叙述了初唐、盛唐时期一些诗人的风骨与事迹。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人生,首次将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文青们”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诗人们有的狂妄,比如说陈子昂;有的是杀人犯,比如说王勃;有的情感关系复杂复杂,比如王维;有的命途多舛,比如杜甫;有的是假土豪,比如李白……他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构成了中国文艺史上的一段又一段的绚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
周思源新解《水浒传》
¥21.01
本书以《水浒传》文本为基本依据,站在人性的角度,以我国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为评判标准,重新审视水浒人物,揭开了长久以来人们对梁山人物认识上的误区,也从历史真实和小说创作的角度做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解读。
纳兰词典评:典藏纪念版
¥17.99
容若就是一面适合许多人的镜子,我们总是能在他的身上发现自己抑或是臆想中的自己。 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文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
老子走近青年(第三卷)
¥0.99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中国笔记与游记名篇讲解
¥1.92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 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 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 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中国媒介批评学(下)
¥1.99
当今的人类世界已进入高度媒介化的时代。媒介与人、与人的全部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如何理解媒介?媒介在我们的身边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掌握媒介?如何利用媒介对于真实的世界和事物的真相进行认知和理解?并进而使得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精神交往更加通畅和高效。媒介批评学,就是研究和回答这些重要问题的。
诗的时光书.2,月亮以上的爱情
¥17.99
本书为《诗的时光书》的第2辑,带读者领略西方诗歌经典的神奇画廊。 以世界上*位吟唱个人爱情的诗人萨福篇,作者精选了12位西方诗歌史上一流的伟大诗人:从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中的诗人”雪莱,到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从唯美主义的桂冠诗人丁尼生,到象征主义先驱爱伦?坡;从古希腊悲剧大师欧里庇得斯,到写尽现代人孤独的诗人普吕多姆……12篇令人心折的诗歌故事,描摹出无比绚烂的生命画卷,也写透了人性本来的孤独落寞。 书中收录近百幅西方名画,与那些动人的诗歌一起,融汇成一部缩微版的西方艺术史。诗画携映,恢宏灿烂,充分展现了西方艺术经典的高远与瑰丽。?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伍)
¥19.99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之作,国人对于《红楼梦》的热爱和推崇历久不衰。 著名作家刘心武从秦可卿手,考证了贾元春、妙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原著中主要人物的生活原型及命运结局,揭了笼罩在他们身上的重重迷雾;更对《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行推演求证,探佚出全部谜底,将红学研究推向了一个全新境界。 刘心武此次将毕生研究《红楼梦》的独特成果和全部体悟,著成《刘心武妙品红楼梦》系列,作为其红学道路上的一座新里程碑,以飨读者。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一) 秦可卿,一个贾府的外来者,看似着墨云淡风轻,背后却隐藏了激荡政坛的风云变幻。 贾元春,高高在上,哪知高处不胜寒,独自挣扎于宫闱的明争暗斗之中,终被湮没。 妙玉,自称槛外人,大观园中的异数,身世和情爱遍布疑云,她的命运结局又将如何?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二) 贾宝玉的人格远非简单的封建叛逆者所能概括,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容纳了更丰富的意韵。 林黛玉,原本丰厚的家产无端失踪,令人费解。结局原非病死,真实情境究竟如何? 薛宝钗,终嫁宝玉竟是选秀落败后的权宜之策。家族败落、婚姻失败,她终究逃不过红颜薄命。 史湘云,出场即是谜,结局更是谜。书里书外,她和脂砚斋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三) 刘心武依次揭秘其余几钗的谜团,以及探佚出红楼十二钗副册、又副册和迷失掉的情榜名单。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部《红楼梦》,刘心武的“红楼心语”又作何滋味?继续“妙品”之旅。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四) 曹雪芹《红楼梦》原本一百零八回,后二十八回因故迷失,一百二十回通行本中,仅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乃高鹗续写。 刘心武深研究被大众视野冷落的红楼古本,细细破通行本的瑕疵,读者如梦初醒。 古本《红楼梦》的真面目究竟如何,带你走红楼深处。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五) 红楼眼神:把书中几处关于人物眼神的描写拎出,道其妙处,可谓:闲闲无一语,无声胜有声。 红楼拾珠:集中分析书中人物的精彩语言。绵里藏针,字里含情。正是:红楼话中话,惊醒梦中人。 红楼细处:刘心武对《红楼梦》行文本细读的心得,书生叹世,文心雕“红”,堪称:尽说红楼真共假,笑看世上有还无。 更有献给青少年读者的礼物——“阅读《红楼梦》的十个锦囊”。
一样的烟火:?红楼梦?的人生况味
¥14.40
一样的烟火
《红楼梦》真相
¥54.99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的首标题诗。曹雪芹写的这首标题诗,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却放在了书中首标题诗的位置,说明作者和编者的良苦用心,也说明这首诗的重要。这里,作者从这首诗中理出了六个问题,请大家一起分析和探讨:其一,曹雪芹写的这首诗,是写给自己的,是写给“石头”的,还是写给读者的?其二,写书为什么非要用“满纸荒唐言”,“荒唐言”究竟荒唐在什么地方?其三,既然是“荒唐言”,为什么还要流下“一把辛酸泪”,这泪究竟是谁流的?其四,这“一把辛酸泪”是为了爱情流的吗?如果是为了爱情流下的,那脂砚斋怎么说是“血泪”呢?其五,“都云作者痴”的这个“痴作者”究竟是谁?他痴在什么事儿上?其六,“谁解其中味”的这个“味”究竟是什么味?这个味是谁先品出来的? 为解开这六个谜团,作者用了十章的内容来研究和考证,并想要回答这些问题,这就是作者写作《<红楼梦>真相》的初衷。研究《红楼梦》,充满考证的艰辛。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缺失,难免出现一些瑕疵。《<红楼梦>真相》只是一家之言,敬请各位老师和读友批评指教。
冯其庸评点《红楼梦》(第三卷)
¥42.00
本书汇集了冯其庸先生数十年来红学研究各方面的重要成果,是对红楼的全面解读。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以甲戌、己卯、列藏、蒙府、戚序等本为校本,并参以时贤新校注本。内容包括对语句、段落和每回的评,对《红楼梦》写作的历史背景、作者家世和特殊语句的笺释等。书中不仅有冯其庸先生本人的评,同时择要录了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上的脂评,以便读者参考研究。
总在微茫惨淡处:恽寿平绘画的“乱”相(文人画的真性)
¥18.99
「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为有知识的文人所画的画,而是具有“文人气”或“士夫气”的画。“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人画,就是“人文画”——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 文人画发展初始,“真”的问题就被提出。五代荆浩《笔法记》挺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观点。在他看来,有两种真实,一是外在形象的真实,一是生命的真实。荆浩认为,绘画作为表现人的灵性之术,必须要反映生命的真实,故外在形象的真实被他排除出“真”(生命真实)的范围。水墨画因符合追求生命真实的倾向,被他推为具有未来意义的形式。 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的问题面展开的。东坡等人认为,形似的插摹,并非真实,文人画与一般绘画的根本不同,就是要到形外寻找真实。画家作画,是为自己心灵留影。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只能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 中国早期绘画有一个漫长的追求形似动势的阶段,如汉代在书法理论的影响下,绘画就有此特性。自六朝到北宋,在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理论影响之下,又出现了对画外神韵的追求,画要有象外之意、韵外之致,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到北宋画人对活泼“生意”的追求,都反映出这内在的义脉。但自北宋之后,在文人画理论的影响下,由于对绘画真实观讨论的深人,绘画中出现了一种新质,就是对“性”的追求,此时绘画的重点过渡到对生命本真气象的追求。从元代到清乾隆时期的文人画发展,从总体上可以归入这“得性”阶段。 本系列作品,通过对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从“荒寒意象”“眇眇愁思”“乱中妍雅”探讨恽寿平所推崇的“元真气象”,其中寓含着他的绘画真性观。
别无归处是归处:吴镇的“渔父”画题(文人画的真性)
¥14.99
「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为有知识的文人所画的画,而是具有“文人气”或“士夫气”的画。“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人画,就是“人文画”——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 文人画发展初始,“真”的问题就被提出。五代荆浩《笔法记》挺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观点。在他看来,有两种真实,一是外在形象的真实,一是生命的真实。荆浩认为,绘画作为表现人的灵性之术,必须要反映生命的真实,故外在形象的真实被他排除出“真”(生命真实)的范围。水墨画因符合追求生命真实的倾向,被他推为具有未来意义的形式。 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的问题面展开的。东坡等人认为,形似的插摹,并非真实,文人画与一般绘画的根本不同,就是要到形外寻找真实。画家作画,是为自己心灵留影。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只能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 中国早期绘画有一个漫长的追求形似动势的阶段,如汉代在书法理论的影响下,绘画就有此特性。自六朝到北宋,在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理论影响之下,又出现了对画外神韵的追求,画要有象外之意、韵外之致,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到北宋画人对活泼“生意”的追求,都反映出这内在的义脉。但自北宋之后,在文人画理论的影响下,由于对绘画真实观讨论的深人,绘画中出现了一种新质,就是对“性”的追求,此时绘画的重点过渡到对生命本真气象的追求。从元代到清乾隆时期的文人画发展,从总体上可以归入这“得性”阶段。 本系列作品,通过对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分“渔夫话题的由来”“梅道人有关渔夫的作品”“超越隐者的思路”“破除终极的价值”四个角度描写吴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