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设计问题.第2辑
设计问题.第2辑
[美]布鲁斯,布朗理查德,布坎南卡尔,迪桑沃丹尼斯,当丹维克多,马格林
¥22.50
《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出版社授权翻译。译者孙志祥、辛向阳、代福平。Design Issues是国际设计研究领域的著名学术刊物,主要刊载设计的历史、理论和批评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案例,在设计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设计问题》(第二辑)选译自Design Issues 2013年的重要文章,可以作为研究生的教辅读物和业界的参考读物,对于深化中国设计教育和提升设计实践水平有积极作用。
狂放粗犷的原始艺术(上)
狂放粗犷的原始艺术(上)
林之满,萧枫
¥2.80
历史对于整个人类,就像记忆对于我们每个人一样,它说明我们现在做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这样做,以及我们过去是怎样做的。因此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必须知道它的历史。
49元5本 科学与艺术·交叉与融合——2010科学与艺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科学与艺术·交叉与融合——2010科学与艺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北京数字科普协会
¥18.40
本书是2010年科学与艺术国际研讨会的论文选。该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办公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和北京数字科普协会承办。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为大会写了贺信。十多个国家的代表向大会递交了六十多篇论文,其中包含了许多精辟的论述与实践经验,内容涉及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设计与建筑、新媒体等领域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相关论述,这些论文有助于推动科学与艺术进一步走向交叉与融合。
49元5本 清华美术.卷11,当代抽象艺术
清华美术.卷11,当代抽象艺术
张敢
¥19.00
《清华美术》自2005年面世,已经出版了10卷。在杜大恺先生的主持下,《清华美术》以严谨的学术面貌博得了同行的尊重和喜爱,在学界逐渐确立了威望。去年,我突然被告知要担任《清华美术》的主编,事后得知是杜老亲自举荐的,这让我觉得肩上的担子骤然重了。这种压力其实来自一种思维的惯性,那就是继任者一定要比前任做得好,否则就难免受到诟病。正在纠结中,突然得到张仃先生离世的噩耗。2010年2月21日上午10时,94岁高龄的张先生驾鹤西游,他不仅带走了一段珍贵的历史,更宣示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张仃先生对《清华美术》是寄予厚望的,他曾以篆、隶两种书体为之题写了书名。当我满怀崇敬地凝视张先生的两幅遒劲有力的书法时,突然感到释然了。毕竟,有那么多前辈和同道关心和支持着《清华美术》,我该感到欣慰才是,为什么总想超越呢?艺术世界随时代而变,用不同的视点,同样的努力,为人们呈现纷繁的面貌和观念,这就是价值和意义所在。今后的《清华美术》,将会继续保持其学术性,探讨国内外美术界的热点问题。同时,它还会为当代艺术家留有更大空间,使之成为展示艺术家风采的园地。
49元5本 艺文私见
艺文私见
郁达夫
¥11.00
郁达夫(1896-1945)是五四时期性倩率真的小说家,其对西洋文学曾广泛涉猎,颇有见地,他的理论文字带着个人的才情又深具西方现代文学的知识背景。 本书所收三个文学专论,《小说论》1926年1月由上海光华书局初版,《戏剧论》1926年7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文学概说》1927年8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虽然简略,但要言不烦,深得文学创作的要领。本书收取的作者其他单篇文章,取自作者不同时期的文集,可以看出作者的文艺见解,虽称“私见”,但不乏“公理”,均为研究新文学和郁达夫创作的重要资料。 为了尊重原作,除了个别标点及明显的排印错误外,本书的一些习惯用法及其措辞均依旧原文排印,其中个别不符合当下习惯者,请读者谅解。
听傅雷讲艺术
听傅雷讲艺术
李云雷
¥9.90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清无累,真正解脱。 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一个人往往对存在手头的东西,或是机会,或是环境,或是任何可贵的东西,不知珍惜,直到要失去了的时候再去后悔。 艺术特别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的整理、归纳。 感情的美近于火焰的美、浪涛的美、疾风暴雨的美或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美;理性的美却近于钻石的闪光、星星的闪光,近于雕刻精工的美、完满无疵的美,也就是智慧之美!情感与理性平衡所以美,因为是上乘的人生哲理、生活艺术。
一个人的文艺复兴(试读本)
一个人的文艺复兴(试读本)
傅尔得
免费
该书为知名青年撰稿人傅尔得近年关于影像文字的梳理。书稿包含多位海内外摄影师的介绍、评论、访谈等,还有作者游走世界采访摄影师、观看视觉媒介等遭遇的故事和感想等,名为“一个人的文艺复兴“,其实就是一个人成为自己的过程中,智识、精神、见解等各方面的养成过程。它比单谈外界的影像,更具情感性和“另辟蹊径”性。里面有包含一些个人的体悟,当然,大多谈影像为主。
49元5本 墙垣边的人类:从建筑艺术看人类文明
墙垣边的人类:从建筑艺术看人类文明
尉陈
¥21.06
本书以人类各大文明中的精美建筑艺术为切,系统而生动地讲述了一遍人类的故事:巨石阵中的迷离往事、金字塔畔的绚丽传奇、导致了语言变乱的巴比伦通天塔事件、引发了宗教改革的梵蒂冈圣彼得教堂风波……于是乎,一部人类文明史,“稍不留神”就写成了一本建筑故事书。
49元5本 东方文化与设计哲学
东方文化与设计哲学
周武忠
¥19.99
东方设计是根源于东方文化与东方哲学而建立的设计模式与设计理念。《东方文化与设计哲学:第二届东方设计论坛暨2016东方文化与设计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分别从设计思想渊源、城市景观营造、产品体验设计和平面图形设计等领域探讨如何汲取东方文化营养与民族设计元素,从而与世界多元文化相交融,使东方设计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设计观念。全书包括兼容并蓄——东方设计思想、匠心独运——城市、景观与东方设计、精雕细琢——产品体验与东方设计和美轮美奂——平面图形与东方设计四个篇章。
中华图像文化史·宋代卷 上(试读本)
中华图像文化史·宋代卷 上(试读本)
韩丛耀
免费
《中华图像文化史·宋代卷(上)》是“中华图像文化史”丛书的一卷,采用图像学的方法,对宋代图像的生产场域、构成场域和传播场域行了深分析,还以《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经典图像为例对宋代的绘画行了图像描述和图像研究。书中的图像史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描述和记载,它用“原样”加以呈现,用 “原图”加以分析,选录的图像不仅具有经典性和代表性,同时触及了在过去的图像研究中备受忽视的广泛的“非艺术”领域,不仅展现了中华图像文化的广泛性和博大精深,更凸显了其文化史学价值。
49元5本 立论中国影视--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
立论中国影视--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
胡智锋著
¥57.74
本书意在为中国影视立论,选取了作者近20年来关于中国影视的内容生产、行业发展、文化建设、基础理论、宏观视野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对于近20年间中国影视快速崛起、发展的理念、思潮与风云变幻的景观,做出了深入独到的观察描述与阐释解读。 本书秉持作者一贯倡导的本土化、人文化、专业化的价值理念,运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全球化、媒介融合、国家需求等新的语境下,聚焦中国影视的核心问题,进行面向学术的理论研究、面向行业的实践观察、面向决策的宏观思考。
49元5本 艺术人文
艺术人文
曹莉,蔡文鹏,王巧珍
¥12.60
艺术温暖人心,艺术点亮生命,艺术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艺术创造和艺术审美特有的人文性和精神性使得艺术教育成为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环节。本集“新人文讲座”以“艺术人文”为主题,通过追溯艺术创造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踪影和回声,探讨艺术与人文、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启发读者深入思考艺术与审美的人文内涵和社会价值。
49元5本 后沙:艺术
后沙:艺术
唐然
¥27.60
  在这本书中,我们以“艺术”为题,分别从对西北的三种民间艺术的整理和考察、一个当代艺术作品的创作手稿以及艺术评论文章展关于这两个话题的讨论。   我们通过文字和图片,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展现这两种艺术形态,让读者自行组织出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同时提供部分艺评家们对当下艺术环境的态度和观,作为参考。   当代艺术才是当下乃至未来艺术世界的主流。于是很多艺术工作者把画笔扔了,投身装置和行为艺术的洪流,以此来给自己贴个“当代艺术家”的标签。然后就诞生了很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作品”,仿佛清末民初那些剪掉辫子的前朝遗老,样子怪得很,不中不西,说不清是传统还是现代。站在作品前咂摸许久都搞不明白“当代艺术家”想说什么。这些咂摸不出意思的观众就成了那些恨得牙痒的人中的一部分。另外一些,则是不服的,觉得当代艺术根本不是艺术——搞不清当代艺术是什么路数,那干脆就不把你看成是艺术了吧! ?
49元5本 触目润心
触目润心
胡付照
¥13.99
《触目润心——宜兴紫砂商品美学》从商品美学的角度探讨了宜兴紫砂陶商品美的多种类型,以紫砂陶中的紫砂壶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紫砂壶美学的二十四种类型,并对八十余件紫砂陶艺术品行分析品读,向读者阐释了紫砂陶商品丰富的美学内涵。紫砂壶因茶而生,故作者还从茶文化的视角对紫砂壶商品的使用、养护之美做了一些延伸性的阐述,便于读者综合把握和理解紫砂商品美学的内涵。
49元5本 听绘画 看音乐——名画名曲鉴赏不可不知的故事
听绘画 看音乐——名画名曲鉴赏不可不知的故事
吴晓勋
¥31.60
本书既通过同一时代的西方画家与音乐家的交往和相互之间受影响的故事,向读者讲述绘画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同一艺术流派中绘画和音乐的关联性,通过这些故事让我们对绘画和音乐这两门看似不同的艺术形式,有更多的了解和喜爱。绘画和音乐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一个是视觉的,靠形状与色彩塑造出人物的美感;另一个是听觉的,靠旋律与音色编织出情感的律动。但这看似不同的两者,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通,那是无论用什么样的形式或媒介表达感受,画家和音乐家对世界的认知变化是同步的,他们的精神是相同的,所以他们的艺术所表达的内涵也是相同的。
49元5本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插图本)--国民阅读经典(平装)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插图本)--国民阅读经典(平装)
傅雷著
¥16.80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插图本)/国民阅读经典》着重介绍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大师及其名作,深浅出地讲解其艺术风格和人品操守,并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书中除了评介作品的特色与美术家的身世外,还提到一些由艺术实践引起的美学方面的疑问,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49元5本 今日的艺术
今日的艺术
冈本太郎
¥28.99
《今日的艺术》可称是冈本太郎的艺术总论,一经出版就轰动了日本社会,畅销多年,成为无数艺术“小白”的启蒙书,和年轻艺术家的书。“今日的艺术不能精巧,不能漂亮,不能让人舒服”——这是冈本太郎贯穿本书的观。既然如此,那么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为何存在?怎样欣赏、甚至创作艺术?冈本太郎在书中就这几大困扰无数人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艺术没什么大不了。艺术像走着走突然想大喊一声或撒腿狂奔的冲动一样单纯;像食物与水一样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必需品,甚至就是生活本身。艺术也没有外行与内行之分。它教不来也学不会,只能用一颗纯粹的心,靠直觉去感受。拥有艺术,就等于拥有了自由。
房龙文集:人类的艺术
房龙文集:人类的艺术
房龙
¥9.60
  房龙以深厚的底蕴、独特的思想、睿智而又通俗的文风侃侃而谈,详略得当地介绍了人类的诸多艺术形式。从4000年前的古埃及到l9世纪的现代派,从建筑、雕塑、绘画到戏剧、文学、舞蹈、服饰兼及摄影、工艺美术、家具等等几乎所有艺术领域,其中既有对艺术的睿智阐释,也有对人生的深度剖析。房龙坚持将艺术放到人类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活动中加以探讨,体现出他一贯坚持的从全人类的高度来观察叙述人类文明的思想精髓。读者也因而在全面而清晰地了解人类艺术发展程的同时,对艺术发展所赖以存在的人类社会也能得到洞见。   本书是一本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具,可读性很强的简明艺术史。在房龙的笔下,艺术不再高不可攀,他把深奥的艺术介绍给那些徘徊在艺术大门之外的普通人。《人类的艺术》自1937年出版以来,一直广受赞誉、传读不衰,时至今日,依然是受人们欢迎的艺术普及读物。
49元5本 艺术学研究:第8卷
艺术学研究:第8卷
黄惇
¥44.00
  《艺术学研究(2014总第8卷)》在学科忧患以及对于学科价值的警醒意识中出刊。恰逢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成立十周年,除了副刊刊登有艺术学研究所十年纪事记外,刊登有新闻专题:《十年历程、十年跨越:艺术学研究所举行建所十周年座谈会》,学校新任党委书记管向群撰写的专稿《筚路蓝缕创基业登高望远开新篇——写在艺术学研究所成立10周年之际》两篇纪念性文稿。并特别发表有针对性的一组文稿:刘伟冬《艺术文化和艺术大学的意义——关于建立艺术大学的几点思考》,王一川《艺术学:享受理性反思的愉快》,王廷信《艺术学理论的使命与地位》,樊波《艺术的危机和终结》,以及《彭峰、夏燕靖、王谦三人谈: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定位与发展》等数篇对于学科以及艺术本体有着较深入的思考的文章。
看
(英)约翰·伯格
¥31.50
一个多世纪以前,动物与人仍在相互凝视,彼此确认,而今人们前往动物园观看一只又一只动物,只会感觉到自己的孤单;当我们看到麦卡林在顺化所拍摄的照片,我们看到的是战争被违背其本意地非政治化,照片变成了人类普遍境况的一项证据;库尔贝早体认到的景物和声音是流水,以至于当他画穆提耶的岩壁,都如同池塘里映照出的风景……不同形式、不同对象、不同结果的“看”,似乎都可以找到某种宿命般的因果逻辑,如同作者在本书后所说:“你眼前的原野,就如同你自己生活中的视野一般大小。” 这部批评文集分为三部分:首先以我们看动物的方式为切,回溯人类与动物漫长而悠远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永久地失落了;继之以对摄影功能的思考,与苏珊桑塔格遥相唱和;后则聚焦于艺术,谈绘画、论雕塑,从容游走于社会。心理与艺术各个层面,颇得瓦尔特本雅明的遗风。
约定
约定
(英)约翰·伯格
¥21.96
我去过很多地方。我活过一些年头。现在,我把那些关于信守约定的故事,编述一集。每段叙述都从一幅图像始,这些图像唤起了对相会之地的回忆。有些地方可能难以在地图上找到,另外一些或许可以。当然,所有这些地方,都曾为其他旅行者探访过。我希望,读者也会情不自禁地说:我以前来过这里……――约翰伯格     本书的每篇文章以一张图片引导,在这些文章中,约翰伯格不仅分析图像本身,更重要的是,他深观看背后的思考与读者在时空全域的探究相遇,从而文字的如晤变成如约而至的照面。通过这些视角独到的文章,我们得以全面领略约翰伯格为我们所呈现的世界,而有可能去探索波洛克和透纳作品中的主题,去穷尽巴黎的神奇,去思考人性的多种可能。这样的相会是多方面的:介于艺术与批评、艺术家与主题、煊赫与无名。而本书*重要的,是建立了作者与读者之间通过回忆与经验相会的契机。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