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瓷之路:穿越东西方的朝圣之旅
¥27.60
中国是关于瓷器的一切故事的起,千年来瓷器在这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成就,形成了伟大的传统。*陶瓷艺术家与畅销作家埃德蒙?德瓦尔从中国始,深探访“发明和再造”了瓷器的三座世界性的瓷都:中国景德镇、德国德累斯顿、英国普利茅斯,以贯穿中西的视角,结合了旅游札记、回忆录与历史讲述,追溯瓷器从中国传欧洲发展演变的辉煌历程,描画出一部数百年中西文明交流史的迷人面貌。 神秘的白瓷堪称促成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文物。1291年,马可?波罗将*件中国瓷器带回威尼斯,从此掀起了整个欧洲对瓷器的狂热。四百年间,西方无人破解瓷器的烧制配方,瓷器被称作“白金”,成为中国的不传之秘,而一条瓷路也在东西方之间逐渐形成。 德瓦尔仔细搜罗爬梳文史典籍与档案资料,白瓷之路上重要的时空坐标,被史剧般错综复杂而又引人胜的故事染标注,王侯贵族、传教士、炼金师、哲学家、商人和冒险家悉数登场,娓娓道出一幕幕掩埋在历史云烟里的瓷器故事。在本书中,作者对人性的关注与沉思贯穿始终:关于人类在一个速朽世界中追求恒久美好之物的雄心,并且不惜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 年度*非虚构作品。


牛津艺术史系列:风景与西方艺术
¥55.00
“牛津艺术史”系列丛书 ◇西方当代*前沿、*权威、*受欢迎的艺术史丛书 ◇中文版首次引,中国著名美术史家易英精选主编 ◇世界*学者集体智慧的宝库,填补国内相关主题读物之空白 ◇每册超百幅精美图片,引领中国读者迅速深理解西方经典艺术 《风景与西方艺术》属于“牛津艺术史”系列丛书,以文艺复兴后近五百年来的西方著名风景画作品为切,讨论了风景画是如何从传统作品中的背景,转变成了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全面考察了作为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风景”,作为一种文化构建的“风景”,以及风景画的政治与经济价值等问题,是深刻理解风景画在西方艺术中的位置与价值,而一步理解西方现代艺术文化的经典读物。


艺术哲学——希腊的雕塑
¥19.99
本册是《艺术哲学》第四编《希腊的雕塑》,介绍希腊的雕塑艺术。《艺术哲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也是丹纳*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他在书中提出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种族、环境、时代,而这三大要素又决定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即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集中程度,并由原则出发,阐述意大利、尼德兰和古希腊的艺术流派。


艺术哲学——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
¥19.99
本册为《艺术哲学》*编《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阐述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艺术哲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也是丹纳*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他在书中提出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种族、环境、时代,而这三大要素又决定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即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集中程度,并由原则出发,阐述意大利、尼德兰和古希腊的艺术流派。


艺术哲学——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
¥19.99
本册是《艺术哲学》第二编《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哲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也是丹纳*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他在书中提出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种族、环境、时代,而这三大要素又决定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即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集中程度,并由原则出发,阐述意大利、尼德兰和古希腊的艺术流派。


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论文集(第一辑):传统革新
¥65.00
“巫鸿美术史文集”计划收录作者1979年至今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八十余篇论文和讲稿,按照年代编排,展现作者的研究轨迹,破西方研究中国古代美术的传统范式,通过探索新的观念和方法,使这个学科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复杂。 本书为文集的*卷,收录作者1979年至1987年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12篇论文和讲稿。由于有在故宫业务部工作的经历,他早年的几篇文章涉及玉器、青铜器、度量衡器等研究,显示出对古代器物强烈的兴趣。对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器物的形式分析虽然还比较简单,但已由博物馆藏品研究发展到对于考古材料的关注。《早期中国艺术中的佛教因素(2—3世纪)》一文,对有关母题行了定性定量的细密分析,成为后来学者们研究这个课题的一篇文章;他对于四川汉代石棺空间结构与题材关系的分析,可以看作《武梁祠》的预演;《汉代艺术中的“白猿传”画像》表现出他对文学与图像关系的兴趣。在对马王堆汉墓的解读中,“原境”已不仅意味着一种物质性的结构关系,还包括丧葬礼仪以及观念的语境,而“礼仪中的美术”(art in ritual context)这个概念也从中产生了。


中国艺术史料学
¥49.00
本书以中国艺术史为研究对象,在对中国艺术史行时代划分与流派分类的基础上,综合梳理自古以来中国艺术理论史料,对史料行了严谨分析与扎实考证,提出了不同于西方艺术理论的独特艺术史研究方法论,研究扎实,观鲜明,兼具学理与现实意义。

不合理的行为(增订版)
¥44.00
本书是世界著名战地摄影师唐·麦卡林的自传时隔25年首度增订重版。书中,麦卡林回忆少时生活,生于纷飞战火,长于丛林街头。摄影发掘其天赋,成为安身立命。卸下戎装,他携相机深生死前线,几乎经历了二十世纪下半叶所有的战争与重要地区冲突。 作为同罗伯特?卡帕、拉里?伯罗斯齐名的战地摄影师,麦卡林并未“实现”战地摄影师的理想——将生命献给事业。他的作品在给自己带来声望的同时,也成为其拷问世间荒谬,洞穿人性黑暗的工具。档案柜中的底片如同孤魂,不断搅动着他的思绪。 增订版补充了作者晚年深苏丹、叙利亚战场,追踪“ISIS”的经历,以及私密的家庭生活。全书更新了40余张摄影作品,包括麦卡林亲友的照片和新创作的英格兰乡村风景照。

树之生命木之心(天地人三卷)
¥45.34
本书是著名作家盐野米松,对日本师徒三代宫殿木匠持续十年的采访笔录,分为天、地、人三卷。日本后的宫殿大木匠西冈常一全心投入古建的一生,其继承人小川三夫创建要让木匠吃饱饭的“鵤工舍”的历程,二十个年轻学徒让手艺长进体内的成长故事,天地人三卷不仅呈现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的日本古建智慧与匠人之魂,而且纪录片式地讲述了一门古老技艺在现代的传承。同时,其中的工匠口诀、师徒制度等内容亦可为普通读者所借鉴,前日本驻华大使、伊藤忠商事前社长丹羽宇一郎认为《树之生命木之心》是所有经营管理者的之书。在盐野米松采访的二十二年之后,中文版译者回访了当年的学徒,了解到他们的近况,更独家增补对鵤工舍目前一名女徒弟的访谈。 【天卷】: 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法隆寺,是世界古老的木构建筑群,时至今日仍以优美之姿岿然屹立。支撑其体魄的不仅是木头,还有世世代代奉公于法隆寺的工匠们。日本后的法隆寺宫殿大木匠西冈常一,在日本采写人盐野米松的挖掘下,忆述自己投入古建筑的一生,从树木的癖性谈到如何构建匠心,从修复古建筑的经验到世代传承的法隆寺工匠口诀……他朴素而有力的讲述,不仅让人看到日本匠人忘我执着的一生,也可一窥经岁月淬炼的古代日本建筑技术和智慧。 【地卷】: 千百年来,宫殿木匠的技艺是如何一代代传承的?靠的不是数据,也不是文献,而是一双手传递到另一双手中的记忆。在这“手的记忆”中,是已经传承了一千三百年的智慧。西冈常一的徒弟小川三夫,回溯了自己成为宫殿木匠的修炼之路,以及创建要让木匠吃饱饭的宫殿木匠集体“鵤工舍”的历程,宫殿木匠这一快要消失的业种自此重新开枝散叶。而在这一传承的过程中,他们采取传统古老而又费力费时的“师徒制度”,像对待木材一般,看透徒弟的癖性,因材施教地培养,或许十年或许更长的时间,直至让手艺长进体内。 【人卷】: 小川三夫创立的鵤工舍,聚集了形形色色想要当宫殿木匠的人。来此学徒的年轻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身体、人格、技艺都慢慢发生着变化。盐野米松对这些学徒进行了纪录片式的采写,二十个不同的人生故事,透露出年轻匠人们的梦想与生活、坚持与退缩,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匠人世界,也由此看到一门承继了千百年的古老技艺如何在新时代传承。时隔二十二年中文版出版之际,译者回访当年的学徒,各人不同的近况令人感慨。


后沙:艺术
¥27.60
在这本书中,我们以“艺术”为题,分别从对西北的三种民间艺术的整理和考察、一个当代艺术作品的创作手稿以及艺术评论文章展关于这两个话题的讨论。 我们通过文字和图片,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展现这两种艺术形态,让读者自行组织出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同时提供部分艺评家们对当下艺术环境的态度和观,作为参考。 当代艺术才是当下乃至未来艺术世界的主流。于是很多艺术工作者把画笔扔了,投身装置和行为艺术的洪流,以此来给自己贴个“当代艺术家”的标签。然后就诞生了很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作品”,仿佛清末民初那些剪掉辫子的前朝遗老,样子怪得很,不中不西,说不清是传统还是现代。站在作品前咂摸许久都搞不明白“当代艺术家”想说什么。这些咂摸不出意思的观众就成了那些恨得牙痒的人中的一部分。另外一些,则是不服的,觉得当代艺术根本不是艺术——搞不清当代艺术是什么路数,那干脆就不把你看成是艺术了吧! ?


艺术哲学——艺术中的理想
¥19.99
本册为《艺术哲学》第五编《艺术中的理想》,阐述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艺术哲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也是丹纳*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他在书中提出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种族、环境、时代,而这三大要素又决定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即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集中程度,并由原则出发,阐述意大利、尼德兰和古希腊的艺术流派。

艺术振兴乡村途径研究
¥35.60
《艺术振兴乡村途径研究——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以集市概念为统筹,包括文创产品、艺术作品、空间设计和品牌策划集市四个方面。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创作形式为载体,汇聚学员们的聪明才智,共同为农村发展谋求更多可实现行路径,同时也体现此次展览“艺术振兴乡村·智慧优化生活”的宗旨。概述 /001项目的价值和特点/002 艺乡建简介 /005途径研究 /008艺术市集 /009黄山店艺术集市IP/011果蔬大作战系列/012解甲归田 /014醉石 /017红色背篓主题茶具/ 021佛丝绕 /024果蔬大作战——果蔬达人 /031蔬菜画 ——睡莲 /033蔬菜画——绵羊 /034蔬菜画——斑马 /035蔬菜画——犀牛 /037蔬菜画——星空 /038筷子·隆 /041智慧树 /042原 /045家里的夜灯/049 “家和万事兴”茶具套组 /051“柿柿如意”快客杯/055 一生一世系列首饰 /059乡村品牌 /060背篓公社VIS设计/061红篓公社品牌推广/063 艺乡建VIS设计/065红色背篓乡村艺术秀活动方案 /067面对面品牌包装设计 /069面对面系列 /071花·石缘文创产品/075红篓公社护照/076艺术活动 /077艺童年 /078家群文化/082家文化社群 APP界面设计VIS/083家文化品牌/085家文化文创产品/086 空间改造 087黄山店村非遗传习馆和书院设计 /088黄山店书院设计/091枕河人家酒吧空间改造/092园林酒店设计/094山环水绕桃叶谷·艺术乡建振复兴 /096惠州市黄河洞村振兴策划案 /100乡村故事 /101一个乡村故事的演绎/ 102基于故事IP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103失落的家园/ 104乡建大师梁漱溟肖像/106论文 /107艺术与设计的社会性探讨 ——以湖北省樊家湾为 /108本位脱离:消费逻辑主导下中国设计师的危机研究/116乡村旅游品牌 IP与文化遗产资源的在地价值研究 /120乡村记忆与文化重构:农村新型集市构建 /125从艺术本体结构看“艺术介 .入乡村” /130探析民宿发展热潮下的现存问题与设计原则 /146民宿的内生力之家文化 ——以婺源民宿运营案例为例研究 /151乡村 ·小镇振兴发展分析 /155非遗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158艺术需要乡村,乡村更需要艺术 ——论艺术生态与乡村振兴/163县镇政府+公益组织+设计机构+村级两委“四位一体”的乡建模式探索——以黄沙洞村为例 /178返璞归真,打造京郊“绿水青山”诗意生活方式 ——关于黄山店村艺术创新设计可行性策划提案 /182乡村建设中的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分析/186建筑景观改造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 以黄山店村为例 /189乡村振兴方法初探 /195以“家文化”社交平台带动乡村建设/202以文化生态修复介入乡村振兴的路径与策略 /208农村基础设施使用情况概述与改造建议 ——以河北省和湖南省为例/215附录/221师资 /222学员/225陈炯:中央美术学院 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硕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委会 常务理事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拼布艺委会委员;文化部高级画家 一级美术师。科研: 2018年 主持国家艺术基金《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 2018年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艺术激活传统村落途径研究》面上项目重点项目 2017年 参与《传统村落中工匠文化的困境与创化策略研究》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展览: 2002年 明尼阿波利斯作品联展 美国 2007年 中韩高校教师作品交流展 釜山 2008年 中国人民大学教师香港展 香港 2008年 小幅油画浙江巡展 浙江 2010年 《天一生水》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博士生水彩展 北京 2010年 《火岸》入选第六届国际纤维展(优秀奖) 郑州 2011年 图尔宽四人作品联展 法国 2012年 马来西亚现代美术馆个人展览 马来西亚 2012年《溪山行旅图》获第七届国际纤维展(优秀奖) 南通 2012年 中美高校教师作品交流展 密歇根大学、肯恩大学 2013年 “建筑之外”巡回展 北京、上海、成都、威尼斯 2013年 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展(获得法兰西勋章) 里尔 2013年 纤维作品参加中国纤维作品南美洲巡展 2014年 《水》入选第八届国际纤维双年展 南通 2014年 纤维作品参加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展 北京 中国国家大剧院 2015年 《由于今》中国画联展 北京 中国画院 2015年 《意志的融合》联展 连云港博物馆 2015年 《梦华录》个展 北京 恭王府 2015-2016年 参加《扫一扫》中国巡展 2016年 策划《再启蒙》 湖北美院美术馆 2016-2017年 《时代肖像》展 时代美术馆 丹麦大皇宫 2017年 文化部主办中国优秀青年作品展 炎黄艺术馆 项目设计: 2005年 设计制作宁波中石化办公大楼室内外雕塑 2005年 设计制定公安部全国派出所建筑外观形象统一标准 2011年 主持修改设计中国人民法院标志 2011年 主持全国人民法庭建筑外观形象统一设计 2012年 主持设计并制作贵州高等法院浮雕 2014年 主持浙江绍兴城市雕塑规划设计 2015年 主持华夏幸福公共艺术应用研究 2016年 主持华夏固安孔雀城公共艺术设计 2017年 策划与组织浙江衢州柑橘文化艺术节 专著:《陈浩陈炯素描作品》《房地产全程策划》 《陈炯风景素描集》《艺术区形态研究》《梦华录》陈炯作品集 论文:论文发表于《装饰》、《美术观察》、《新美术》、《美苑》、《艺术评论》、《新闻战线》以及多个报纸媒体

看
¥31.50
一个多世纪以前,动物与人仍在相互凝视,彼此确认,而今人们前往动物园观看一只又一只动物,只会感觉到自己的孤单;当我们看到麦卡林在顺化所拍摄的照片,我们看到的是战争被违背其本意地非政治化,照片变成了人类普遍境况的一项证据;库尔贝早体认到的景物和声音是流水,以至于当他画穆提耶的岩壁,都如同池塘里映照出的风景……不同形式、不同对象、不同结果的“看”,似乎都可以找到某种宿命般的因果逻辑,如同作者在本书后所说:“你眼前的原野,就如同你自己生活中的视野一般大小。” 这部批评文集分为三部分:首先以我们看动物的方式为切,回溯人类与动物漫长而悠远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永久地失落了;继之以对摄影功能的思考,与苏珊桑塔格遥相唱和;后则聚焦于艺术,谈绘画、论雕塑,从容游走于社会。心理与艺术各个层面,颇得瓦尔特本雅明的遗风。


今日的艺术
¥28.99
《今日的艺术》可称是冈本太郎的艺术总论,一经出版就轰动了日本社会,畅销多年,成为无数艺术“小白”的启蒙书,和年轻艺术家的书。“今日的艺术不能精巧,不能漂亮,不能让人舒服”——这是冈本太郎贯穿本书的观。既然如此,那么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为何存在?怎样欣赏、甚至创作艺术?冈本太郎在书中就这几大困扰无数人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艺术没什么大不了。艺术像走着走突然想大喊一声或撒腿狂奔的冲动一样单纯;像食物与水一样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必需品,甚至就是生活本身。艺术也没有外行与内行之分。它教不来也学不会,只能用一颗纯粹的心,靠直觉去感受。拥有艺术,就等于拥有了自由。


艺术学研究:9
¥34.00
《艺术学研究(2015年刊 总第9卷)》汇集了30多篇专业论文。分为10个板块。收集了一年来国内各相关高校研究院所艺术学界专业研究者的新论文。涉及艺术学、艺术史学、艺术理念与方法、艺术教育、学位论文写作、及一些文史哲问题。作者都是全国各高校院所的各年龄梯队的业界学者,具有当下性。


淮剧非遗传承人口述史
¥12.00
《淮剧非遗传承人口述史》选取了十余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传承人,通过对传承人的采访、录音、录像,形成传承人口述史,对传承人的戏曲活动和传承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寻绎、探究,力求限度地接近和保存传承人戏曲活动史料,全面、系统、准确、深入地揭示戏曲艺术家的成长历程、演艺生涯、学艺授艺心得以及戏曲传承过程,进而对于深刻揭示淮剧的生存状况和现实困境,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淮剧当代史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布衣南渡:中国民间文艺在新加坡的传播与变迁
¥39.00
本书以新加坡为地理范围,以1819年开埠至今为时间跨度,把研究对象设定为在这个时空范围内传播的民间乐曲(包括过番歌、山歌、南音)、主要戏曲剧种(粤剧、潮剧、闽剧、京剧、琼剧、越剧、黄梅戏)、古代故事和传说。


从心底打捞出的时光
¥16.60
【内容简介】 《从心底打捞出的时光》收录作家王培静的八十篇散文,每篇作品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家的真情,一点一滴、一草一木都寄托着作家的深情。语言朴实感人又风趣幽默,内容既有书写家国情怀的作品,也有不少感恩之作。是作家从心灵深处打捞出的“美好记忆和回忆”,也是青少年读者了解时代变迁的优良课外读物。


没有人偷走你的梦想
¥16.60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人生感悟文集,读者对象是在校的初中高中学生,本书所选的稿子,倾向于歌颂校园生活、友情,整本书充满了正能量,使青年学生阅后,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斗志,在了解他人创业励志故事的同时,对自己是一种启发,从而更加奋发向上,鞭策自己,提升自我的价值。


世界艺术瑰宝(套装共5册)
¥128.00
世界艺术瑰宝(套装共5册)


杰出的中国母亲们
¥16.60
【内容简介】 这是中国部专为母亲立传的文学传记作品,涵盖了中国历有代表性的母亲之可歌可泣的事迹。她们高尚的品格,成就了一个个伟大的儿子,也成就了中国历史杰出的篇章。读她们的人生,不仅仅可以找到中华民族秀的品格,更可以寻找到一个个杰出人物成长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