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内外验方秘传
内外验方秘传
(清)赵濂
¥20.00
《内外验方秘传》系清末名医赵濂著,两卷,十五门。上卷内科验方十四门;下卷外科验方一门。内容涉及内、外、妇、儿、急症、五官等临床各科,载汤液类、丸散类等验方三百多条。《内外验方秘传》的特是所载方剂悉经作者多年临床实践检验。书后附(霍乱痧症挈要)一卷,对霍乱复杂之情况条分缕析,亦为赵氏临床经验之总结。本次整理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所藏清光绪刻本为底本。
医书汇参辑成(中)
医书汇参辑成(中)
(清)蔡宗玉
¥71.50
  《医书汇参辑成(套装共3册)》包括:《医书汇参辑成(上)》、《医书汇参辑成(中)》、《医书汇参辑成(下)》共3册。《医书汇参辑成(套装共3册)》是一部综合性医著,凡24卷,由清代江西龙泉(今江西遂川县)名医蔡宗玉辑,刊行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医书汇参辑成(套装共3册)》汇集了清代以前历代名家医学理论。既有对《内经》《伤寒论》经典理论的阐发,又有对温病温疫及临床各科证治的全面阐述,堪称一部中医学全书。然绝非人云亦云,多有结合作者临证经验而作之评议。书中所引古医籍众多,在内容上分类编写,排列有序,易于检索,便于利用,因而广为流传,颇具影响。
49元5本 医便
医便
(明)王三才;饶景矅
¥36.00
 《医便》五卷,明代方书,为明·王三才、饶景矅于公元1614年重辑。该书初成于16世纪中叶,为二卷本,*初作者待考。现存*早版本为明万历十五年(1587)。 是书分五卷,卷首为提纲,主要列述诸方主治大要。卷一至卷五以病证为纲,分述各方之组成、功用、制法,及服用方法或加减变化,兼以医论。书中先载“饮食论”、“男女论”二篇大论,阐述了饮食、房室方面的养生之要旨,言简意赅,旨在防患于未然。全书共载历代名方、验方226首,并按四时及妇、幼、外、伤诸病证科目分类选方,以为对证之治。书中所载诸方多为历代方书常用之良方,博取兼蓄,每被医家所喜用,如东垣之补中益气汤,河间之防风通圣散等,实可谓一部良方集。 本书可供中医专业本科以上医学生,及广大中医古籍爱好者阅读。   作  者  简  介   王三才,明代官吏,生卒年不详。浙江萧山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士。尝官江西提刑按察司按察使。辑有《医便》五卷。
49元5本 活人心法
活人心法
(明)朱权
¥14.50
活人心法》,明代朱权编撰,凡二卷。上卷阐述养生之法,包括治心、导引法、去病延寿六字法、四季养生歌、保养精神及补养饮食等,附图八幅,载方十三首;下卷述医方,辑录玉笈二十六方及加减灵秘十八方等养生方剂,颇切实用。书中大论养生理法,熔导引养生之术与药饵疗病之法于一炉,诚为养生导引之重要参考书。 本次校注以明嘉靖二十年朝鲜金益寿刻本为底本,重新整理出版。
49元5本 燕赵医家窦材窦默针灸精要
燕赵医家窦材窦默针灸精要
王艳君;孙东云
¥54.50
1.学术价值 燕赵自古为名医辈出之乡,窦材与窦默均是燕赵著名的针灸医家。窦材尊崇内经,深受道家影响,其扶阳思想对后世火神派影响极大,长于用灸法治病,疗效显著。窦默力倡的交经八穴应用、下针十四法、治神得气理论、针刺补泻手法等,破了以往针灸著作重灸治而轻针刺,重治疗而轻理论的倾向,对后世针刺治疗影响极大。因此出版窦材、窦默两位医家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2.临床价值 整理窦材、窦默两位医家临证的学术思想,梳理总结其治疗原则、特色诊疗手段、疗法应用特等,为现代针灸临床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与方法,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3.主要内容 全书拟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撰写窦材相关内容、下篇主写窦默相关内容,每篇内容具体包括医家传略、学术渊源、学术影响、古法今用和心悟思考等五部分。医家传略和学术渊源部分阅读整理燕赵古代医家窦材与窦默的生平及著作情况,结合两位医家所处时代背景,梳理其学术渊源。学术影响部分主要通过确定著作版本,研读原始文献,系统总结其针灸学术思想,凝练治疗原则、选穴处方规律、特色刺灸方法、临床治疗病种,探索其后世影响,达到指导临床应用的目的。古法今用则是在研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对具有共性、指导意义的思想行阐述与凝练,对现今研究成果行总结,并对经典学习和临床实践等心得体会行总结与发挥。心悟思考是在整理原始文献与现今研究的基础上,行总结和展望,为今后研究提供思路与设想。 4.主要特色 ①传承特色:以燕赵古代医家窦材与窦默的针灸学术思想为核心,遵循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凝练选穴处方规律、特色针灸技术、临床治疗病种。 ②临床特色:在研读古代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以及现代研究成果,对其针灸学术思想行总结,为针灸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参考。 ③学术特色:总结燕赵古代医家窦材与窦默的针灸学术思想,体现河北古代医家对针灸学的贡献,具有传承创新的学术特色。
49元5本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点速记掌中宝(2021)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点速记掌中宝(2021)
王诗源;孟庆岩
¥49.50
本套丛书涵盖了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全部科目,可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中医学、针推专业等)学习用书、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备考者及其他中医考试复习用书。本书以课堂笔记为基础,编写时注意突出重要知识,条理清晰。
实用中医眼科学
实用中医眼科学
庞荣
¥158.50
由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眼科“河北庞氏眼科流派”庞赞襄学术思想代表性传承人庞荣、张彬等和湖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湘张氏眼科流派”张怀安学术思想代表性传承人张健等编著的《实用中医眼科学》,在深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继承前辈经验,结合作者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汲取当代新成果、新经验,编撰成册,以飨读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科学价值。
49元5本 气血津液病辨证
气血津液病辨证
唐强、杨沈秋
¥43.50
《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丛书》共5册,分别是《肝胆病辨证》、《脾胃病辨证》、《心肾肺病辨证》、《气血津液病辨证》和《六淫病辨证》。 本书为丛书之一——《气血津液病辨证》。本书包括6章500多个病证。论述了气血津液病各种证型分属哪些疾病,每个疾病均标明概念、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方药,以及临证用药加减。每节后均有小结,对于临床辨治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肝脾论在疑难杂病中的临床应用
肝脾论在疑难杂病中的临床应用
谢晶日
¥96.00
笔者在医疗、科研、教学*线工作近40年,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和内科各种疑难杂病。临床上一直以中医“天人相应,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理,中医药和现代理化检测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坚持科研与临床结合,面对临床病证的千变万化,三因制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医疗技术精湛,并在多年学习与临证不间断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经验。 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与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人们也承受着空前的竞争与精神压力。或愤怒郁闷,思虑忧愁,情绪多变,没有有效的排解途径;或应酬往来,以酒为浆;或追逐享乐,喜静少动,过食肥甘……凡此种种,日复一日,极易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肝脾之病常常互相影响而酿成肝脾不调之肝脾同病之疾。笔者认为现代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等常见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究其病机之演变多与肝脾两伤有关,通过精研古医籍以及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笔者提出了“肝脾论”,“肝脾论”正是从肝脾生理、病理相关及肝脾同治的角度探讨肝脾与临床。临床上笔者重视肝脾在机体的重要性,善以“肝脾论”为指导,从调肝理脾手,肝脾同治,运用于临床疾病。笔者临床虽重视肝脾不调,但证治却十分灵活,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为多见,但治疗绝不局限于泻肝、补脾。笔者强调肝脾相关理论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非常重视肝脾,肝脾相关理论是中医脏腑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医学的各个领域。 本书中,作者从“学术思想”“病因新解”“方药心得”“养生保健”“医案分析”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肝脾论学术思想在疑难杂病中的临床应用。详细介绍了各个病种的诊治验案、诊疗体会等。?
经脉、极联针灸特效疗法精要
经脉、极联针灸特效疗法精要
贾海忠
¥65.50
本书作者贾海忠教授、主任中医师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理论研究30多年。受中医经脉和西医人体胚胎学、解剖学的启发,贾海忠教授提出了慈方“经脉理论”,并首次提出了“极联理论”,将其运用于临床后发现疗效显著。 本书是贾海忠教授2017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次公开慈方医学的“经脉理论”和其独创的“极联理论”,并具体讲授其在针灸临床中应用的讲座实录。
49元5本 四象脾土六气调神论
四象脾土六气调神论
谢胜,刘园园
¥55.50
脾胃学说,发挥于仲景,建立于东垣,充实于叶桂。 《古今医统》:“汉仲景著《伤寒论》,专以外伤为法,其中顾盼脾胃元气之秘,世医鲜有知之者”。仲景在立法、组方用药、将息法等方面匠心独具,重视脾胃之气的盛衰在疾病传变及预后中的关键作用,主张养胃扶正以祛邪或祛邪而不伤脾胃的治则。 谢胜教授在脾胃病及中医治未病学术理论创新、中医健康管理、中医诊疗模式制定及中医外治技术应用诸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创新精神,提出“四象脾土六气调神论”理论观,率领团队创了“四象脾土和五脏治未病模式”,形成了引领行业发展的优势。
49元5本 小大夫抄方日记:万文蓉教授针药结合临证思辨带教实录
小大夫抄方日记:万文蓉教授针药结合临证思辨带教实录
万文蓉
¥34.00
本书是万文蓉教授临证教学案例和学生们跟诊的心得体会,内容涉及内科呼吸、循环、消化等各系统及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皮肤科等各科疾病,记录了万教授针药结合诊治疾病的临证思考和感悟,均为学生日常跟师实践过程中整理的临床真实病例。这种教与学相融的场景,读起来令人倍感亲切!本书对于中医初学者来说是一本走临床的学习导读,而对于中医药工作者而言也是一本难得的参考书。
49元5本 生长化收藏:看漫画跟兔兔学四季养生
生长化收藏:看漫画跟兔兔学四季养生
黄薰莹著;于梦芸绘
¥17.00
本书以《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为依据,通过生动、幽默的漫画故事,借助兔师傅、兔包儿两只可爱的小兔子形象,以四季为脉络,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手,告诉读者如何顺应自然,顺时而为,依据四季的特、变化,去调整衣食住行,提高自身免疫力,以更健康的身体状态预防疾病、战胜疾病。同时书中对四季“生长化收藏”(即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理论行了深浅出的诠释,引导读者走中医,了解更多的中医理念,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
49元5本 遇见中医——一个医学小白的经方之路
遇见中医——一个医学小白的经方之路
陈权
¥39.50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学习中医,特别是学习经方的经历的自述,用39个小故事娓娓道来自己从一个非医学专业背景的“业外”人士到参加中医师承学习的心路历程,以及在跟师学习过程的所见所思所想所悟。既可以给广大中医药爱好者提供了一些学习中医的门径和思路,又为大众读者提供了很多实用、中肯的养生建议。特别是在该书出版审稿过程中正值新冠肺炎突然暴发,作者有感而发,临时增加了两篇文章。
49元5本 国医大家王鸿士临床经验集
国医大家王鸿士临床经验集
王国玮
¥31.50
本书是是由王鸿士先生之子、北京中医院副院长、著名中医专家王国玮为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精心组织编写的一本著作,该书内容丰富、包含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王老的原始手稿。书中详细介绍了一代名医王鸿士生平、成长经历、行医生涯、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用药特、与患者之间的温情故事,该书的学术内容对中医临床医生的医疗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王老勤求古训、拜师名医的成长经历对临床医生的成长具有启迪和激励意义,王老与患者之前的书信往来、感人故事对年轻医生的医德培养具有教育意义。
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临证医案实录.1
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临证医案实录.1
熊继柏
¥76.00
本书精选出了目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些基本能反映熊继柏教授学术思想、临证思维与临床经验的临证实案,内容涉及内、外、妇、儿、急症、疑难怪病等将近100多个病种。希望熊继柏教授的丰富临证经验可以为广大有志于成为合格中医、好中医、名中医的中医学习者和从业者能够分享。
49元5本 扶阳论坛5
扶阳论坛5
卢崇汉
¥27.00
《扶阳论坛5》为2012年11月在成都召的第五届扶阳论坛专家演讲稿等相关内容行整理策划组稿的一部著作。与2008年出版的《扶阳论坛》、2009年出版的《扶阳论坛2》、2011年出版的《扶阳论坛3》、2012年的《扶阳论坛4》为系列书,本书为将扶阳论坛的录音资料行编辑转录,复经论坛主讲专家行斟酌补益后组稿而成。 本书延续了《扶阳论坛》的“完全现场实录”的鲜明特色,让无暇参会的广大中医同仁、中医爱好者也能够感受完整、真实的“实录现场”。
纬脉针灸特效疗法精要.非疼痛篇
纬脉针灸特效疗法精要.非疼痛篇
贾海忠
¥74.00
本书作者贾海忠教授、主任中医师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理论研究30多年。受中医“带脉”、西医人体胚胎学中体节现象的启发,用中医思维驾驭现代医学知识,首次提出“纬脉理论”,认为经脉是纵行的,纬脉是横行的,纬脉是在纬向上约束经脉之脉,全身有43对纬脉。将纬脉理论用于临床后发现疗效显著,往往能立竿见影。 本书是贾海忠教授2017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次公其独创的“纬脉理论”,具体讲授其对70多种非疼痛性疼痛的针灸特效疗法讲座实录。
京派洪氏小儿推拿
京派洪氏小儿推拿
邱丽漪;张鸿雁
¥78.50
本书是京派洪氏小儿推拿手法的集大成之作,作者邱丽漪,长年在临床一线从事小儿推拿工作,经验丰富,屡经名师指,对小儿推拿治疗疑难杂症,尤其是脑瘫、臂丛神经损伤、智力低下、感冒、咳嗽、消化不良、久泻、面瘫、小儿肌性斜颈等颇有心得,对小儿推拿爱好者及广大临床工作者有很大参考价值。
49元5本 余国俊中医师承讲记:《我在美国讲中医》修订增补版
余国俊中医师承讲记:《我在美国讲中医》修订增补版
余国俊
¥42.00
本书撷取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家余国俊2015年春天在美国讲学内容的精华,并以“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中文博士班讲课实录 ”和“世界传统医学联盟高级班临床实证讲座实录”两部分清晰地还原了讲学实况。全书医理深浅出,医案示人以巧;语言轻松活泼,不乏幽默风趣,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再版对全书苏做了修订,并加了作者2019年3月再次赴美讲学的报道作为附言。
朱文锋中医诊法学讲课实录
朱文锋中医诊法学讲课实录
朱文锋
¥78.50
本书是“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朱文峰教授讲授《中医诊断学》(诊法部分)的讲课实录,和本社出版的《朱文锋中医辨证学讲课实录》(辨证部分)为姊妹篇。本书是作者在《中医诊断学》示范教学师资培训上讲课的“现场实录”,讲课所用教材是朱文峰教授亲自担任主编的全国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