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5折 吴让之篆书崔子玉座右铭--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吴让之篆书崔子玉座右铭--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1.90
吴让之(一七九九—一八七一),原名廷,字熙载,更字让之,别署让翁、攘翁等,江苏仪征人。书法师法邓石如,擅篆、隶。其篆书画舒展飘逸,结体修长舒朗,行笔劲健有力,与邓石如相比,厚重坚实不及,秀美灵动则过之。《崔子玉座右铭四条屏》刚健婀娜,风韵古隽,舒卷自如,婉畅多姿,是吴氏篆书代表作。
满3件5折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4.70
欧阳通(?—六九一),字通师,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第四子,人称“小欧阳”。曾任奉义郎、行兰台郎、骑都尉、中书舍人等职。武周时,以司礼卿判纳言事辅佐政事,为宰相之一。后因反对武承嗣夺取储位,被诬陷下狱,惨遭杀害。欧阳通以“善学父书”著称,被称为“欧书之亚”。 《道因法师碑》,全称《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李俨撰,欧阳通书,建于唐高宗龙朔三年(六六三)。碑高三百二十米,宽一百四十米。三十四行,行七十三字。碑石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道因法师碑》笔力劲健,笔法险绝,严谨古奥,深得家法,是唐碑中之赫赫者。         
满3件5折 礼器碑--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礼器碑--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0.15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敕碑》 《修孔子庙器碑》等。东汉永寿二年(一五六)刻立于孔庙,与《乙瑛碑》《史晨碑》合称“孔庙三碑”。碑高二百三十四米,宽一百零五米,四面皆刻有文字。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碑文记载了鲁相韩敕修饰孔庙、添造礼器车舆的事迹。《礼器碑》书风瘦劲雄健,端严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清王澍评曰:“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备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为奇绝。”清杨守敬评此碑:“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作为汉碑中的经典,《礼器碑》极具艺术价值,历来是学习隶书的上佳范本。                
满3件5折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4.00
          虞世南(五五八—六三八),字伯施,唐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自隋唐,历官秘书郎、起居舍人、秦王府参军、著作郎、秘书监等,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器重。书法师法智永,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家”。 《孔子庙堂碑》又名“夫子庙堂碑”,唐贞观四年(六三○)刻立于长安孔庙,虞世南撰并书。碑文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记述唐高祖武德九年(六二六)封孔子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等事。此碑为虞世南晚年力作,用笔圆劲秀润、纯净闲雅,结体舒朗消散、平正自然。本书所刊为清人李宗瀚所藏善本,是流传至今的唐拓孤本,今存于日本三井文库。
启功给你讲书法(试读本)
启功给你讲书法(试读本)
启功著
免费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从字形、选临碑帖、文房四宝、用笔、结字、执笔法、参考书等十三个方面,非常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体会和主张,主要目的是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书法艺术的各种不正确的观念、认识,以及人为制造的神秘感。全书以破为主、立在其中,既是启功先生数十年习书经验的总结,也为初学者破种种观念束缚,赢得自由、自信。 文字内容为启功先生讲话的记录稿,口语化强,通俗流畅,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书法雅言--中华生活经典(试读本)
书法雅言--中华生活经典(试读本)
(明)项穆著,李永忠编著
免费
《书法雅言》是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长子,书法家、鉴赏家项穆撰著的一部极具整体观和系统性的书法理论著作。全书共17篇,包括: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识。作者从儒家的观出发,把书法推到“同流天地,翼卫教经”的地位。项穆强调内心修养,并强调书法的“正统”观念,将王羲之与孔子并列。书中既有独到的见解,又饱含着作者的责任意识以及丰富的情感,这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是少见的。《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为“书家之圭臬”。
书谱--中华生活经典(试读本)
书谱--中华生活经典(试读本)
(唐)孙过庭著,郑晓华编著
免费
《书谱》是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一篇书学理论名作,在书法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书约请《书谱》研究名家郑晓华教授对其行注释、译文、评,使这篇整饬精丽的骈文书学名作易于理解,更揭示出其中蕴含的重要书学理论精髓和贡献。本书前言条分缕析,讲解精当,尤为阅读本书之关键。《书谱》本有图录,在流传中佚失,本书特请作者选取一百余帧名帖,分隶、篆、行、草、楷五体编排,并略加讲解,希望能恢复原作图文并茂的本色。
满3件5折 从零开始学书法
从零开始学书法
禹之
¥9.86
本书从隶书名帖《乙瑛碑》手,在对该碑帖行深细致的拆解分析基础之上,作者突破传统,独创了“三墨间”教学法。在《乙瑛碑》之外,还引了40余幅名家碑帖,力求使读者的水平与审美能得到全面提高。     同时,本书内容全面,从选笔、执笔、坐姿、线条、结构、章法,到临帖、创作、赏析,面面俱到,力求让普通人看得懂,零基础学得会。     为了配合书法培训教学和初学者自学,在编排结构上,本书遵从循序渐的原则,先对各章节中示范字的用笔特、结字规律和书写宜忌行较为详细的临习指导,再针对不同形式的隶书书法作品的结体规律、章法布局、落款方法等做了详细的理论、创作指导。     书法有法度,切忌走弯路。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并辅以正确的练习,学好书法并不难。
满3件5折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中华碑帖精粹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5.60
  欧阳通(?—六九),字通师,因曾官任兰台郎,亦称“欧阳兰台”欧阳询第四子,为欧阳询少夫人徐氏所生。欧阳通幼年丧父,徐氏教学父书,怕他学不专心,便常给钱让他收父亲的手笔。他把收来的父书视为珍宝,朝夕临摹,书法大。时人称其父子书法为“大小欧阳体”。   与父书相比,欧阳通的楷书更加瘦劲、险绝峻峭,锋芒毕露,少温润、平正之趣;且有更明显的隶书笔意。欧阳通的书法虽逊于其父,但从临习欧阳通手,不失为学习欧体的一条捷径,正如清代书法家何焯所言:“率更帖不易致,由兰台以门,亦庶乎其不远矣。”欧阳通传世碑刻仅存《道因法师碑》与《泉男生墓志》。《道因法师碑》,全称《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并序》,李俨撰碑文,唐高宗龙朔三年(六六三)建。碑高三百二十厘米,宽一百四十厘米,三十四行,行七十三字。碑石现存西安碑林。
满3件5折 赵孟頫归去来辞——中华碑帖精粹
赵孟頫归去来辞——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本书收录赵孟颊书《归去来辞》长卷二种。其一无书款,据书风推断约书于大德七年(一三〇三)至皇庆二年(一三一三)之间,纵二十八一厘米,横三百二十九二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卷结字颀长,行草间用,生动变化,有轻裘缓带之风,字与字之间多牵丝相连,起伏连贯,纯熟之极。其二书于大德元年(一二九七),纵四十六七厘米,横四百五十三五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此卷用笔圆润,牵丝转折自然流畅,骨肉匀停,轻灵婉转,已具二王风范。后有启功题跋;“松雪中年字多寓方于圆,仪态洒然,奇处尤在锋芒转折,无毫发渗漏。”   赵孟頫一生钟情于图绘陶渊明之高节逸事,其笔下的《归去来辞》,与陶渊明文辞意境浑然一体,交相映发,成为艺术史上不可磨灭的杰作。
满3件5折 赵孟頫淮云院记——中华碑帖精粹
赵孟頫淮云院记——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7.00
  昆山淮云院,赵孟頫好友顾善夫所创。《昆山州淮云院记》,元牟巘撰文,赵孟頫书并篆额于至大三年(一三一〇)。该作为纸本册页,每页纵二十五一厘米,横十五厘米。此时的赵孟頫五十七岁,其赵体楷书,正从中年姿媚圆活向晚年苍劲雄放过渡。该作笔力挺拔,结构雄健,体势修长,舒朗俊迈‘兼取褚遂良、李邕、柳公权等人之法,精熟严稳而又灵动清新,是赵孟頫楷书代表作品之一。
满3件5折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3.20
  《行书千字文》,纸本墨迹,纵二十五五厘米,横三百零四八厘米,首尾百余行,前后千余字。无款,帖后存北宋王诜跋,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帖流传有序,一般认为是欧阳询所书。观其笔势挺拔,转折自如,结体端庄秀劲,疏密适度,可谓风骨清峻,出神妙。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初唐楷书四大家之首。所创“欧体”楷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影响深远。楷书之外,唐张怀瓘《书断》称其“八体尽能”,“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欧阳询的行书与欧体楷书有着相似的美学特质,于二王之外别生面,可为临习欧书者做参照。
满3件5折 石门颂——中华碑帖精粹
石门颂——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7.15
  褒斜道是古代连汉中和关中的要道,它凿石架桥,横穿秦岭,又名“褒斜栈道”。在褒斜道的南端,即“褒谷”凿有石门隧道,又称“石门洞”自东汉以来,石门通而复塞,塞而复通,屡经修复。历代文人歌咏、题刻者甚多,《石门颂》即刻于石门崖壁上的一方摩崖石刻。   《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汉中太守王异撰文,颂扬原司隶校尉杨孟文复修栈道之事。隶书,二十二行,行三十、三十一字不等。刻于东汉建和二年一一四八一,刻写面高二百六十一厘米,宽二百零五厘米。一九六七年,因在石门所在地修建水库,将此摩崖石刻从崖壁中凿出,随后迁至汉中市博物馆。   《石门颂》为汉隶精品,放纵舒展,参差错落,纵横阖,灵动飘逸,历来为世人推崇。清杨守敬称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其出”;康有为赞其“劲挺有姿”,“具深趣”,是临习汉隶的范本之一。
满3件5折 王福庵说文部目——中华碑帖精粹
王福庵说文部目——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0.15
  王福庵(一八八〇-一九六〇),原名寿祺,字维季,后更名禔,号福庵(福厂),晚年号持墨翁、持墨老人、持默老人等。王福庵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工篆刻,精二篆,好文学。早岁成名,二十五岁时即与叶为铭、丁辅之、吴隐等在西湖孤山创立西泠印社。   王福庵毕生精研篆艺,且精于训诂,其篆书秀劲蕴藉,浑厚古朴,论者称道:“所作玉箸,悉用《说文》正字,每一字之结篆安排皆视字形而定,如治印然,或垂或收,参差错落,寓动于静,孕奇于正,实玉箸新境界”。现藏于西泠印社的王福庵所书《说文部目》,以标准小篆书体写成,端庄工整,温润婉畅,是篆书初学者的上佳范本。
满3件5折 吴让之篆书崔子玉座右铭——中华碑帖精粹
吴让之篆书崔子玉座右铭——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7.70
  吴让之(一七九九-一八七一),原名廷飏,字熙载,更字让之,别署让翁、攘翁等,江苏仪征人。为诸生,一世清贫,然博学多能,是书画篆刻全才。擅诸体,篆、隶功力尤深,以圆劲流美的小篆获时誉。   吴让之是包世臣的室弟子、邓石如的再传弟子,其篆、隶书体皆师法邓石如。其篆书画舒展飘逸,结体修长舒朗,行笔劲健有力,与邓石如相比,厚重坚实不及,秀美灵动则过之。后人临习邓石如,也多取径吴让之。吴昌硕评吴让之“下笔谨严,风韵之古隽者不可度,盖有守而不泥其迹,能自放而不逾其矩”,可见其在清代篆书流变中的位置。《崔子玉座右铭四条屏》刚健婀娜,风韵古隽,舒卷自如,婉畅多姿,是吴氏篆书的代表作。
满3件5折 张黑女墓志——中华碑帖精粹
张黑女墓志——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7.70
  《张黑女墓志》,即《张玄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张府君墓志》。张玄字黑女,清时因避康熙帝玄烨名讳,称《张黑女墓志》,遂沿习至今。此碑刻于北魏普泰元年(五三一)十月,楷书,二十行,行二十字,共三百六十七字。出土地不详,据志文“葬于蒲坂城”,当出于今山西永济境内。原石已亡佚,仅存宋拓剪裱孤本传世,现藏上海博物馆。碑文记述了张玄先祖的世系和功业,以及张玄的出仕情况,颂扬其品行。   《张黑女墓志》笔势刚柔相济,遒劲生动,结体方扁,质朴宽绰,整体呈现出一种典雅隽秀、意态纵横的美感,为何绍基、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称道。何绍基评曰:“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张黑女墓志》有峻利之风、圆畅之韵、舒朗之气、静谧之神,可谓无所不备,是临习楷书的上佳范本。
满3件5折 吴昌硕临石鼓文——中华碑帖精粹
吴昌硕临石鼓文——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1.20
  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号老缶、苦铁等,浙江安吉人。吴昌硕是近代艺术史上的一代宗师,书、画、印三绝,而《石鼓文》是其所有艺术的根基。《石鼓文》又称《猎碣》,字体介乎大篆、小篆之间,是“千古篆法之祖”。   吴昌硕在《石鼓文》上倾尽毕生心力,他说:“予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沙孟海这样概括吴昌硕对于《石鼓文》的临习和创新:“先生四五十岁所临《石鼓:》,循守绳墨,画毕肖……大约中年以后结法渐离原刻,六十以后确立自我面目,七八十岁更恣肆烂漫,独步一时。”六十岁以后,吴昌硕熔冶钟鼎、陶器、刻石等文字体势,遗形取神,风骨勃郁,终于自成宗派,独树一帜。   《临石鼓文四条屏》是吴昌硕七十五岁时所书,用笔圆劲饱满,线条厚重而不滞浊,沉雄古朴,大气磅礴,堪称人书俱老。
满3件5折 苏轼寒食帖 赤壁赋——中华碑帖精粹
苏轼寒食帖 赤壁赋——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3.20
  《黄州寒食诗帖》,纸本,行书,内容为苏轼自录五言诗二首,凡十七行,二百零七字,纵三十三五厘米,横一百一十八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元丰二年(一〇七九),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元丰五年(一〇八二)寒食节,苏轼作《寒食诗》二首,表现生活环境的恶劣及对前途的迷茫。该帖可视为宋人“尚意”书风的代表作,书写节奏随着情感的发展而变化,跌宕起伏,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后人以此帖与《兰亭序》《祭侄文稿》并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赤壁赋》卷,纸本,行楷书。纵二十三九厘米,横二百五十八厘米。字共六十六行,前五行三十六字已缺,由明代文徵明补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卷书于元丰六年(一〇八三),结字宽博,而内涵筋骨,明代董其昌评日:“此《赤壁赋》庶几所谓欲透纸背者,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
满3件5折 赵孟頫心经 光福重建塔记——中华碑帖精粹
赵孟頫心经 光福重建塔记——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7.70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纸本,行书,原为长卷,后改装为册页,每页纵二百八十八厘米,横一百〇八厘米。此册乃赵孟頫为友人中峰和尚而写,体势修长,放纵洒脱,笔兼方圆,字字精神,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光福重建塔记》,纸本,行楷书,纵二十八六厘米,横二百八十四厘米,全卷八百一十四字,书于至治元年(一三二一),是赵孟頫晚年得意之作。该卷用笔清劲圆润,结体端庄流丽,虚和平淡之中有清刚雅正之致。   光福塔在太湖之滨的光福镇铜观音寺(原名光福讲寺)后龟山上,是苏州古老的宝塔之一。塔始建于梁大同年间(五三五-五四六),几经兴废。至元大德年间(一二九七-一三〇七),光福寺住持与佛教徒周仙宗等筹划重修光福塔,历经艰辛而后成。至治元年(一三二一)二月勒石竖碑,以为纪念,碑由光福寺住持了清撰文,赵孟頫书丹并篆额。
满3件5折 石鼓文——中华碑帖精粹
石鼓文——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5.60
  《石鼓文》是先秦时期的刻石文字,其石共十件,高五十至九十厘米不等,直径约六十厘米,其状似鼓,俗称“石鼓”每石各刻四言诗一首,记述秦国君王狩猎之事,故亦称“猎碣”原文应有七百馀字,今仅存二百七十二字。原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石鼓文字体在金文与秦篆之间,是由大篆向小篆演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字体。用笔起止均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风神古茂雄秀,冠绝古今。后世学篆者皆奉为正宗,无不临习,杨沂孙、口天大潋、吴昌硕、王福庵等皆获益于此。   本书所刊为北宋拓“后劲本”,存四百九十一字,原为明代藏书家安国所藏,现藏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
满3件5折 赵之谦篆书铙歌——中华碑帖精粹
赵之谦篆书铙歌——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3.20
  赵之谦(一八二九-一八八四),初字益甫,后改字捞叔,号悲庵、无闷等,浙江绍兴人。赵之谦工诗文,善书画,擅篆刻,是晚清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书法上,他在正、行、篆、隶诸体上全面融碑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篆书《铙歌》册书于同治三年(一八六四),是赵之谦早年书风初成时期的作品。从结尾题款来看,此册应是赵之谦为他人学习篆书所书范本。此册以隶书笔法篆,多以方笔起笔,大量使用中锋,沉稳浑厚,精气神兼备,是赵之谦篆书代表作之一。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