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不语——手写字体设计与应用方法解析
¥35.20
《字不语——手写字体设计与应用方法解析》是一本关于手写体字形设计的书。 《字不语——手写字体设计与应用方法解析》不仅讲解字体的发展历程,还讲解字体的分析和表达方式。作者将多年以来对手写体字形的认知和设计经验都记录在这本书里。本书所带给读者的,不仅是经验分享,还有作者与字体之间的情愫和故事。 在《字不语——手写字体设计与应用方法解析》中,作者不仅详细分析了各种工具的使用特性,还对不同的字体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讲解,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字体设计之道。另外,通过一些字体性格的表达处理和商业字体的案例应用,读者可以学到更多关于设计技巧之外的知识,了解更多关于手写体字形设计背后的故事。 无论是字体设计初学者、设计爱好者、平面设计师还是相关设计专业的学生,都适合阅读本书。

墨海生涯记——跟大师学书法
¥7.70
这是著名书画家王学仲先生讲述自己墨海生涯的一本小书。王学仲是琅琊王氏之后,自幼以书法为志业,本书记述了作者从曲阜到北平、从天津到日本,拜师、求学、访碑、授业的独特经历。本书既可为有志于书法学习的读者提供津梁,也记录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京华美术学院、北平国立艺专、中央美术学院等艺校的历史细节,以及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等艺术大师的风采。

孙过庭书谱笺证
¥8.00
本书收录朱剑心《书谱笺证》《书谱评考》,前者荟萃了古来论书之语,疏释了《书谱》之名理,后者汇辑了前人对《书谱》的评论,梳理了墨迹、版本源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附录了启功的《孙过庭书谱考》和朱氏所释《书谱》原文,以便读者。

潘伯鹰谈书法入门
¥7.00
《潘伯鹰谈书法门》是一本专为初学者撰写的书法门书。作者以简明的文字讲述自己四五十年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从如何执笔、用笔,怎样结字、临习到笔墨纸砚及参考书的选择,所言“浅显尽管浅显,却都是可以实行的”。读者遵照本书学习,可望立下根基,一步步走上书法阶之路。

潘伯鹰讲中国书法
¥7.70
《潘伯鹰讲中国书法》是一本写给初学者的简明书法史。全书以浅显生动的文字,清晰而简要地讲述了书体的演变、书家的风格、书史的脉络。其中不乏引人胜的历史细节和极富洞见的个人阐发。作者强调书法欣赏能力的培养,认为“先要练习自己一套懂得艺术的工夫,才可以深领会书家内外各方面的精微”,“只有从自己的体验中,确实了解了古代书家,才可以继承优秀的传统而成为一个新的卓越的书家”。这样的观对于初学者是很有启发的。


北宋书法教育研究
¥45.72
本书从北宋的书法教育背景、书法教育类型、皇室与宗室的书法教育、书法文献及其教育功能和书法教育家五个方面,对北宋时期的书法教育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研究。其中的教育背景主要从人文背景和时代背景两个角度展研究,此两大背景既为当时的书法教育提供了特殊的物质和思想条件,也对当时的书法教育提出了特殊的时代要求。教育类型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族教育、师徒教育与师友书艺交流、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五个方面,每种教育类型之下,均有翔实的史料支撑作者的观与见解。皇室和宗室的书法教育严格说来也是教育类型之一,因该群体身份特殊、条件优越,故单独成章以凸显该群体书法教育的独有特色与社会引领作用。书法文献主要包括刻帖、碑版和理论文献三个部分,它们在北宋的书法教育中,分别从不同角度发挥着各自的教育媒介功能。此外,书中对北宋八位代表性书法家的学书与教育之个案研究,更便于读者从微观上了解北宋的书法教育。


实用硬笔楷书大全
¥15.99
本书通过五大章的编排,系统的、全面的阐述了中国硬笔楷书必须遵循“上紧下松、左紧右松、横平(灵)竖直、结构合理、重心稳固”的原理。突出了:圆上线处处宝、三角形、应用好、撇如剑、捺如刀、点如蚪、亦如蛟、广、户、尸、撇重要、国字框、直角好、左偏旁、窄条条、三七开、确实好、上下结构的字、排版好、雨、西、穴、头上罩…书法理论。

雕刻神工技艺
¥4.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书法传世墨宝
¥4.20
五千年来,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伟大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上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广博性,并充分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神奇的文化奇观。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根和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建设更加优秀的新的中华文化,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

金石篆刻之光
¥4.20
五千年来,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伟大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上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广博性,并充分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神奇的文化奇观。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根和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建设更加优秀的新的中华文化,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

国粹书法光辉
¥4.20
五千年来,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伟大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上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广博性,并充分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神奇的文化奇观。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根和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建设更加优秀的新的中华文化,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


赵之谦篆书三略八屏
¥26.05
清光绪四年(1878),赵之谦为在江西任职的李文敏篆书《群书治要·三略》,冀望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李文敏,字少頫,又字捷峰,陕西西乡人,时任江西巡抚。这件篆书八屏气度恢弘,每屏纵一百七十四点四厘米,横四十三厘米,八屏总计篆字三百零六个,字高近半尺。赵氏五十岁书写的这件精品力作,可谓人书俱老,亦是其晚年代表作。?二十世纪末,日本二玄社曾单色出版过这一书作。在西泠印社二○一○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这件作品以二十八万元至三十五万元起拍价拍卖。本书虽为八开印本,仍未能原大印出此作,还望读者见谅。


吴让之篆书唐宋诗
¥23.15
清咸丰乙卯(1855年)仲春,著名书家吴让之篆书十二首唐宋诗。其中唐诗十一首,宋诗一首。这十二首诗作分别是诗人郭向的《途中口号》、王勃的《寒夜思友三首》之一、之三、王维的《白石滩》、钱起的《江行无题百首》之五、贾岛的《剑客》、顾况的《小孤山》、李涉的《遇湖州妓宋宜二首》之一、李德裕的《长安秋夜》、白居易的《王子晋庙》、刘禹锡的《酬柳柳州家鶏之赠》、王安石的《题西太一宫壁二首》之一。此件系书家五十七岁寄寓泰州吴云官邸时书写,书家以羊毫笔书于生宣纸上。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兴文社用珂罗版印行过这件书作;八十年代,上海书店亦曾印发此作。编者尝试将其放大彩印推出,供读者参阅临习。


吴让之篆书吴均帖
¥27.00
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吴均以书信形式,创作出一篇美文《与朱元思书》。此文仅用一百四十余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美丽风光,被后人称誉为写景佳作。深受此文感染的书家吴让之,以其擅长的篆书形式,书写出全文。吴让之篆书深得邓石如神髓,形体修长秀美,婀娜多姿。这件文章优美、书法精湛的珍迹现藏日本。


吴让之篆书圣教序
¥16.20
*二十五年(1936)五月,上海墨缘堂发行所曾出版发行《吴让之篆书册》一书。这本书的原作为吴让之篆书节录《圣教序》四条屏,为近代书画家、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丁辅之收藏。?吴让之篆书的这件四屏,其规格及下落至今不明。编者尝试将其放大印出,仅供读者参阅。


吴让之篆书观沧海
¥13.99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征伐东北方的乌桓,途中登临碣石山,远眺大海,写下名传千古的壮丽诗篇《观沧海》。清吴让之篆书《观沧海》一诗。据载,这件篆书《观沧海》书册,为日本国金山铸斋收藏。名家书名诗,使得这件名作格外珍贵。编者尝试将其放大印出,仅供读者参阅。


吴昌硕篆书心经十二屏
¥28.80
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一件由著名书画家吴昌硕书写的《心经》十二屏。每屏高一百三十二点五厘米,宽三十点二厘米。书家在后写有一段跋语:“曾见完白翁篆心经八帧,用笔刚柔兼施,虚实并到,服膺久之。兹参猎碣笔意成此,自视尚无恶态。丁巳暮春。”丁巳即一九一七年,此时书家年已七十有四,可谓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上世纪三十年代,这件墨迹曾在日本兴文社《墨迹大成》中出版。而今,编者将此作彩印推出,供读者鉴赏。


吴让之临天发神谶碑
¥21.99
清同治二年(1863)三月,吴让之应朋友之请临《天发神谶碑》一百二十四字。书家时年六十有五,书艺已臻炉火纯青之境。这件书作也成为人们临习《天发神谶碑》的范本之一。一九五八年,日本清雅堂曾影印过这件墨迹。编者据此印本,特将其放大印出,供广大读者欣赏临习。


吴让之篆书宋武帝与臧焘敕
¥20.83
宋武帝刘裕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他称帝后,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减轻赋税,振兴教育,倡导读书学习之风。他颁发的《与臧焘敕》,便是其整顿时弊,崇师重教的例证。清代著名书家吴让之曾篆书这篇敕文。1937年,日本三省堂的《书苑》杂志一卷一号至第九号连载过何巢氏收藏的这件书作,且是彩色印刷。编者谨将此作放大彩印出版,供广大读者欣赏。


邓石如篆书赠肯园
¥26.05
在无锡市博物馆,藏有邓石如赠肯园四体书册一件。此册页有二十四面篆书,其规格纵三十一点五厘米,横十六点五厘米。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邓石如的四体书册。此册页规格纵二十五点七厘米,横十一厘米。其中临石鼓文篆书七十三言,加之题款计十四面。编者将上述两件册页中的篆书部分摘出,重新拼版,放大彩印成册,供读者临习。


吴昌硕篆书匾额选
¥23.40
中国的匾额艺术源远流长。匾额将优美的辞赋诗文、高超的书法篆刻艺术、精美的雕绘制作工艺等融为一体,与传统建筑相互辉映,和谐统一。可以说,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奇葩。明清以来,众多书家都创作出相当数量的匾额作品。而今,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留传于世的匾额书作甚丰。编者谨撷取其三十二幅篆书作品,结集印出,供读者欣赏临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