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18.00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教育、人生处世等各方面智慧。《道德经》把人放置于大自然这一无限的时空中去探求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之间的关系,通过逆向思维,提出了许多为时人所忽略的重大问题。在本体论方面,老子提出了其思想体系中的*top概念“道”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德”。“道”是天地间所有规律、真理的总称,是整体,是客观存在;而“德”是指具体事物的规律、本性,是个别,是主观存在。在方法论方面,《道德经》重视辩证地去观察、处理问题,认识到有与无、高与下、前与后、好与坏、善与恶等事物都是在相互对立中才能出现,并由此提出“无为”方能“无不为”的政治主张。《道德经》治国的核心理念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社会,还提出诸如反对苛政暴敛、保证百姓温饱、维护社会安定等一系列具体的政治措施。《道德经》的人生哲学,主要是引导人们贵柔守雌、和光同尘、知足抱朴,恢复到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 《道德经》作为道家*重要的典籍,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儒、道两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仅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品格,甚至对于整个民族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的形成,都起到了主导作用。可以说,不了解儒、道两家,就不了解中国的过去,因而也无法深刻理解中国的今天和未来。《道德经》对世界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道德经》是被译介得*多的中国典籍,已被译为73种语言文字,是英语世界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和《薄伽梵歌》的书籍,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甚至呼吁每个德国家庭都应该一本《道德经》,以帮助人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

易经杂说
¥15.60
本书介绍了六十四卦的来历、过去卜卦的几种方法、《易经》与五行、干支、《河图》《洛书》的配合运用等;阐释了《系传》所揭示的人生和历史哲学;详细讲解了乾卦、坤卦、屯卦、需卦的卦名、卦辞、爻辞,以及解释它们的《彖辞》、《象辞》、《文言》,以之为例,示范六十四卦的研究方法;说明了《序卦》排列六十四卦的理由,等等。


魏晋门阀
¥39.20
无千年王朝,有千年世家。王朝不断更迭,门阀始终屹立。这是一部魏晋门阀士族的兴亡史,讲述了皇权与门阀权力博弈的漫长历史,主要描写了河内司马氏、琅琊王氏、颍川陈氏、颍川荀氏、颍川钟氏、谯郡曹氏、谯郡夏侯氏、弘农杨氏等世家大族的崛起、发迹与沦落,涉及谋略、政治内幕、历史真相、时间、人心、血与泪、隐忍与拼搏。 曹魏时代,世家大族兴起,皇权妥协,“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由此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之路。河内司马氏借助士族夺权,士族在西晋时期长期把持、垄断朝政。“八王之乱”后,衣冠南渡,琅邪王氏联合北方士族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君弱臣强的局面。 一代又一代的门阀子弟为了维系家门地位,积极行门阀间的文化竞争,同时影响了魏晋门阀士族的序列。魏晋之际,“竹林七贤”践行放达士风,推举“放荡越礼”的行为。两晋之际,门阀文化由儒玄。琅邪王氏将勉学视作维系家门之关键,人才辈出,对两晋的政治、社会、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创造了历史,时间改变了人心。本书以小说笔法细腻描摩,但所有事件均严格取自史料,力求探究历史真相。像剥洋葱一样把历史事件的表层一层层剥掉,找出背后的隐情,挖出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家族内部、家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感情牵绊。


成为更理性的人:用社会学看透现代社会
¥59.90
“内卷”“社恐”“消费主义”……这些流行词语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世界。我们都曾或多或少体会过它们所带来的紧张与焦虑,而这些紧张情绪都能够在社会学中找到答案。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分多个方面讲述了社会学所探讨的内容,从社会学的角度告诉读者现代人和现代社会到底是什么。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指南,给人以启迪。作者出很多肉身的现象,如996、内卷、社畜、键盘侠、网络暴力、物狂等,也写了很多现实的事件,如关于江歌案、谷爱凌、未成年犯罪的讨论,从而来讨论现代社会运行的内在逻辑,带领读者看懂不理性现象背后的理性逻辑。

金刚经说什么
¥25.20
《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它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名中的“蜜”,一作“密”),一卷,由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六年(四〇四)译出。问世之后,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纂要、注解、夹颂、宣演、义记、采微、集解、科释、宗通、决疑、大意、直说等各种注疏达一百多种。经中主要论述了“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一切现象(物理的和心理的)“性空幻有”的理论。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记。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章),然后逐品做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做总结,以阐发自己的研究心得。《金刚经》中的疑难之处,于中剖析得淋漓尽致。


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
促销价:¥29.99|¥108.00
本书从1832年英国通过鸦片贸易逐渐侵蚀清末中国开始,叙述了直到1914年的80多年近代史。当时,清政府关闭国门,与西方仅保持了极少的贸易。英国通过鸦片贸易、发动战争,使得东西方的平衡被打破。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打开国门,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本书以小见大,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示了租界、通商口岸、海关,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变迁。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主要观察视角来自当时在华洋人的书信、日记、档案,以及主办的报刊等,可以说是通过洋人的视角来揣测、分析西方列强的种种行为动机和逻辑,是非常难得的阅读观察视角。


失去的三百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中国的开放与封闭(1516—1840)(经纬度丛书)
¥98.00
本书所描写的内容,是追溯从地理大发现到1840年这三百多年里,中国的放与失败,曾经的盛世到后来的衰败而被动挨,这个历史期间的客观得失与经验教训。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试探的百年,时间从1516年到1644年,从隆庆关到明末清初,大航海时代以来,中国也曾经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第二部分是跌宕的百年,时间从1644到1735年,清朝早期的放如何发展成中期的封闭的。第三部分是锁死在系统中的百年,时间从1735到1840年,这个时期的西方从大航海走向工业革命,而中国却关闭了大门,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二战史诗三部曲:最长的一天+遥远的桥+最后一役(全3册)
¥99.00
《二战史诗三部曲》包括《*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的英勇与牺牲》《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的雄心与遗恨》《*后一役:1945纳粹帝国的末日与悲鸣》,是著名历史作家、战地记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亲历二战后历时近30年创作完成的史诗级巨著,通过二战期间的三场决定性战役,生动再现了那些决定世界命运的伟大历史时刻。 作者亲自访问5000余人,并且翻查供词、访问、信件、日记、作战日志以及各级作战史,方才撰写出至今依然令人不可忽略的战史经典之作,并且改变了新闻写作的既定模式。即便后世许多作家撰写更多的相关作品,但考李留斯雷恩所奠定的战争历史非虚构写作的典范,使得《二战史诗三部曲》至今依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典、无人能超越的畅销著作。


大明王朝(全4册)
¥5.99
一个放过牛,当过和尚的人建立了这个王朝。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蒙元的统治日益残暴黑暗,到元顺帝(元惠宗)时期,暴发了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他南征北战。1364年,朱元璋自称为吴王,史称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不久他又命徐达、常遇春等大将北伐蒙元,攻占大都(北京),元顺帝北逃,元朝在中国历经9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中国明代统治,明朝共有二十位皇帝(包括南明四帝),明朝的领土除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还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并首次将今天的南沙,台湾正式纳我国版图,并曾在东南亚的安南,旧港等地设有羁縻管理机构,势力远及印度洋和中亚。强盛时,影响力更是波及非洲东岸和整个亚洲。


50:伟大的哲学书
促销价:¥9.99|¥69.90
本书汇聚了柏拉图、尼采、叔本华等享誉世界的50位哲学大师、横跨多个世纪的50部经典哲学著作,力求向读者展示大师们的思想精华,生动地介绍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境遇等。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拆解50部经典哲学著作,带你快速了解哲学中关于人生、世界、政治、思想等基本命题,建立哲学与个人之间的桥梁,引导你以崭新且自由的方式去行动、思考和感知,广阔的思想世界,提高人生的质量。


活出自我的勇气:“自我分析之父”荣格的心灵哲学
¥43.00
现在也许可以说是一个自由但充满焦虑的时代。从生活方式的选择变多来看,人们是自由的。但选择这条路,另一条路就会被堵住;即使做出选择,也无法保证这一条路一定是正确的——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人们反而面临“选择困境”。 法国哲学家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将这样的情况称为“宏大叙事的终结”,即大众共有的价值观(宏大叙事)失去了力量,人们互相认可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同时摸索共存的道路。 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拥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但是不知道究竟要怎样做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幸福。例如,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价值感被普遍受的时代,人们只要遵循这样的规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内心的稳定感,但是在当下,诸如此类的很多价值观已经被动摇,人们失去了明确的标准。 在自由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面前,人们踌躇不定,变得焦虑不安。要在这样自由但焦虑的时代里摸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荣格心理学或许会有帮助。荣格心理学的魅力也是它的特征,即重视“个性”,它并不会教我们“正确答案”,而是像一位引路人——引导并告诉在无路之地探索道路的我们,每个人背负的包袱里装的是什么,我们该怎样使用它们,并从中得到什么。这正是对我们的个性加深理解,为生活赋予意义,让人生变得更丰富的一步。 本书将模仿荣格的方法,在书中穿插作者自身的经历,启一趟围绕荣格心理学展的旅程。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座桥梁,在这个焦虑的时代里去了解自己的个性,为生活的选择与可能性带来一些启发。


不要挑战人性2
¥54.99
人性中有许多无法克服的弱,比如想要成功,先要自律,而自律这件事情似乎是反人性的,怠惰才是更轻松的选项。教育子女、学生应试、职场拼,都要求人们克服“弱”才能达成目标。难道顺应天性,只会得到变坏、变堕落的结局吗?其实这些所谓的“弱”,往往和我们的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关。了解了人脑的特性,这些困境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书是心理学科普作者潘楷文关于人性的第二部作品。延续了上一部《不要挑战人性》的写作方法之外,本书更聚焦在学习和生活认知层面的弱和解法,以脑神经科学数据为佐证,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深探究人脑的运作机制,帮助我们去探索那些扑朔迷离的主观体验背后真正的科学解释。


史记(中华经典普及文库)
¥7.99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 本书是为了满足现代广大读者阅读这部巨著的需求推出的白文普及本。首先,它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底本,可以确保其文字的准确性、可靠性;其次,本书 删除古注,只保留原文,从而保证阅读的连贯性;第三,《史记》中涉及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不加注明是很难读懂的,因此本书保留了原点校本人名、地名下加 专名线,书名下加波浪线的做法,使读者一目了然。因此,可以说,本书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收藏《史记》这部巨著。


向历史借智慧
¥60.00
《向历史借智慧》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籍中选取故事材料,时间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内容包括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用智慧研训的方法行创新阐释,通过对古代智慧故事的智慧解读,来提高读者的思辨力和创造力,增益读者的智慧。所谓智慧解读,就是对古代智慧做出独具慧眼的深浅出的解读,就是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成一家之言。目的是使读者通过一个故事,读懂一段历史,了解一段文明;汲取一些教训,获得一些经验;享受一些美感,受一些教育;明白一些道理,增长一些智慧,从而达到读史明智的效果。


时间贫困
¥41.30
现代人的焦虑很多时候来自时间太紧,这种从早到晚的冲刺感造成了“时间贫困”,要想获得更大的幸福感,我们应该将关注重点从金钱转移到时间上,并像投资金钱一样投资时间。 凯西·霍姆斯从投资视角出发,厘清时间、金钱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明确了金钱、时间支配与幸福感之间的联系:金钱与幸福感不总是成正相关关系,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匮乏让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直线下降,但是过多的可自由支配时间也未见得能始终让生活保持幸福感。因此,凯茜·霍姆斯提供了一套完备的时间投资组合策略,来帮助我们增加生活的平衡感。 学习时间投资策略,会让人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如何度过时光,决定了我们终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神工智能: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46.80
古人如何想象机器人和其他形式的人工生命?第一个“行走在大地上”的机器人是什么?古代是否有货真价实的自动机器?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是现代独有的吗?科学如何被想象力驱动?以上问题,都将于此书中得到解答。 本书聚焦于种种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与技术-—有神话里的,也有现实中的。作者阿德里安娜·梅厄透过2500多年前的希腊神话,析出了“生命技艺”(通过工艺创造生命)的概念,而后以此为线索,沿着“神话叙事的庞大河网及其所有支流”探寻摸索,足迹遍布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乃至古代中国。在这些收集而来的精彩故事中,人造生命、自动机器、模拟生命、人工智能和人类增强技术等现代概念屡屡出现,仿佛是穿越回古代世界的未来来客,在引人胜的同时又发人深省-—因为探讨这些“生命技艺”所带来的伦理问题也是本书重要的议题之一。来自远古世界的预示与最先的科学技术在作者笔下携手登台,构成了一本人工智能时代扣人心弦的神话故事新编。


小说写作工具箱——125招助你写出爆款故事(创意写作书系)
¥35.40
写小说,仅仅好看是不够的,要知道,现在AI已经能写出很不错的小说了!一个作家要靠作品站稳脚跟,很多技巧需要烂熟于心。 本书作者詹姆斯·斯科特·贝尔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写作导师、畅销书作家,他在书中总结了多年积累的教学与写作经验,帮助写作者提高写作技巧,写出爆款故事。书中整理的125种工具涵盖了写作几乎所有重要的方面。 ·情节和结构 ·人物 ·场景 ·对话 ·语气和风格 ·修订 ·作家的心态 ·综合技巧


楞严经
¥18.00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历来皆被修行者奉为必修的无上圭臬,尤其是对习禅者而言,更是如此。其文句优美富丽,也是文人墨客青睐的文学瑰宝。


大汉帝国在巴蜀
¥57.60
本书以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以流畅的笔触激活那段历史。在一个生动的历史流程里,凸显出那些人与事的意义,在一部断代史的著述里照应“通古今之变”的史学追求。本书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围绕天命、合法性与政治兴亡这一主题做了通透的论述,对一些争议性的问题——诸如衣带诏的真伪、《隆中对》的得失、襄阳之战的明暗折冲、夷陵之战的败因、永安托孤的迷思、孙刘联盟的政治问题、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检讨等——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修订版除了在行文上更形精炼,对李严案、姜维复国之谋等细节也作了补充性的分析。

传习录(全译全注版)(慢读系列,全面了解王阳明哲学思想的“心学圣经”)
¥2.99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代表人物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及其辨证的授课方法,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传习录》分三卷,上卷阐述了知行合一、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由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有书信八篇,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的主要内容是致良知,提出本体功夫合一、满街都是圣人等观点。鉴于《传习录》语言晦涩,难以理解,本书特附注解和译文,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更能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日常的深处
¥40.60
在物质生活高度繁荣的今天,人们时常被外物所累,“想”回到相对贫乏的过去,重回人与物的和谐关系。 为什么柴火灶比煤气灶烧菜更香? 为什么自行车比汽车似乎更能承载? 为什么炉子比暖气更暖人心? 这种对过去生活的罗曼蒂克的想法值得玩味。作者王小伟琢磨了一种恰当的、刻画生活的手段,从怀旧的影像中梳理内心,透过自身的经验和长辈的回忆,回顾*十年代以来我们熟悉的技术人工物(俗称“东西”)是如何生灭的,试图解释为什么在之前的岁月物件是如此金贵,仿佛家庭成员,而现在的物件变成了纯粹的商品,不再需要人花心力照顾,只剩下干瘪的使用价值。这或许反映了人们生活底层的逻辑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本书中所谈论的诸多技术物是“70后”“80后”和“90后”共同的回忆,有些是比较单纯的设备,比如电视、手机,有些是直接和生活相关的技术产品,比如住房和穿衣,还有饮食。王小伟以技术哲学为基,打破学术和文学的壁垒,写下这本以日常用品为主角的小书,刻画一段我们共同走过的集体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