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图坦卡蒙和改变世界的陵墓
图坦卡蒙和改变世界的陵墓
【美】鲍勃·布瑞尔
¥49.99
图坦卡蒙是古埃及第18王朝的一位法老。他9岁登基,不到19岁暴亡,死因至今无统一定论。图坦卡蒙并非古埃及历史上功绩最为卓著的法老,但他的墓葬的发现代表了埃及考古工作的巅峰,因此,图坦卡蒙成为埃及最著名的法老之一。 本书围绕图坦卡蒙陵墓挖掘的全部史实展,既有考古发现过程跌宕起伏的叙事,又有对文物的具体分析与探讨,还有对这一20世纪历史大发现的影响的总结,较为全面地为读者梳理了图坦卡蒙之墓发掘的过程、隐藏在这位少年法老背后的秘密,以及此考古发现在当今的持续影响。
49元5本 中国民族史两种
中国民族史两种
吕思勉
¥24.40
《中国民族史两种》由吕思勉先生旧著《中国民族演史》和《中国民族史》合编而成。前者从宏观上鸟瞰了中国民族的起源和形成、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近代中国民族所受的创痛、面临的问题和复兴之路,等等,文字浅显易读,吸收了当时国内外的民族学理论,系供学生阅读的通俗读物。后者对中国历史上的汉、匈奴、鲜卑、丁令、貉、肃慎、苗、粤、濮、羌、藏和白种等十二个主要族系作了系统的叙述,并附有详尽的考证文字,是高质量的学术著作。两书相得益彰,表现出吕思勉不仅有精深的史籍根底,广博的知识,而且有敏锐的思辨能力,对今天的读者了解中国民族史仍有极大的帮助。
49元5本 吕著史地通俗读物四种
吕著史地通俗读物四种
吕思勉
¥22.50
《吕著史地通俗读物四种》收录了吕思勉先生所著的史地通俗读物四种:《苏秦张仪》、《关岳合传》、《中国地理大势》和《三国史话》,均写于民国年间。我社2010年版,遵依吕氏行文遣句、概念术语,乃至一些议论,以保存著作原貌,同时订正了原书的一些讹误、勘误。
49元5本 抗战时期中共对根据地社会生态改造研究:以陕北晋西北为例
抗战时期中共对根据地社会生态改造研究:以陕北晋西北为例
董佳
¥16.00
本书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问题来深分析抗战时期中共陕甘宁和晋西北根据地复杂而多元的社会变迁史。(1)是以生产力革命为目标的中共革命为何会造成农民分家、地权分散、村界清晰,并导致传统乡村家庭小农经济固化这个悖论式的后果的;(2)是中共通过民主选举、统一战线和民生建设,如何实现一面积极推政权的一元化革命化,一面又如何令农民相信边区政权是民主和合宪性的,并*终在和国民党的政治竞赛中建构起中共宪政民主的步政治形象,取得政治合法性和道义制高的;(3)是中共如何通过农民劳动互助和农村合作社撬动农村既有社会结构,占领农村公共社会空间,挤走社会各种中介力量,并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群众斗争、悔过自新等方式,深农民精神世界,*终使原本自然分散的农村改造为组织化、行政化的革命新社会的。通过上述三个方面,来真实再现根据地社会经济面貌及其演变的整体轨迹、丰富我们对于在革命与战争背景下内陆偏远地区现代化的理解。
什么是环境史?(修订版)
什么是环境史?(修订版)
[美]J·唐纳德·休斯
¥62.40
水污染、植被破坏、生物灭绝、疾病灾害……环境问题越来越难以区分“天灾”和“人祸”。历史已然告诉我们:人类一直在适应与改造、破坏与恢复自然之间徘徊。本书是全面介绍环境史来龙去脉的门著作,细数环境史自发轫以来的代表性学者与详细书目。自然环境不只是历史的背景,也是历史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在历史中更透彻地理解人与环境的“同舟共济”。
49元5本 土山湾画馆人物志(精)
土山湾画馆人物志(精)
张伟著 张晓依著 上海市徐汇区文物局主编
¥34.80
在上海徐家汇的南部,有一处曾经极其重要的地标——土山湾。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土山湾画馆,是目前所知早以学徒方式培养中国西洋画人才的重要场所。近百年间,有三百余名学生先后在此受西洋画的严格训练,其培养人数之众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画馆的作品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因此,土山湾画馆被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誉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 《土山湾画馆人物志》聚焦历史上曾经为土山湾画馆的创建、运营而做出突出贡献的创者、一代又一代的继任者以及从这里走出的杰出的画家,当然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中国画徒,通过爬梳史料、梳理人物事迹、采访土山湾画馆老人,配以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等,全彩精印,系统地为读者全面呈现土山湾画馆的人物群像和历史发展轨迹。
王化学文论自选集(精)
王化学文论自选集(精)
王化学著
¥76.80
本书分为文学和造型艺术两块,前者涉及英法德意美诸西方国家及个别拉美国家的文学,后者主要涉及文艺复兴的意大利造型艺术。就性质来说,均为作家(包括艺术家)或作品(包括艺术作品)论。所论各家,大多属本人尤为钟爱而持久关注者,如莎士比亚、拜伦、雪莱,以及意大利“艺坛三杰”。对其及其杰作之解读,乃是在占有材料并充分辨析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深于研究客体,而获致独立思考之结果。
汉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汉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赵敏俐
¥73.25
本书是2012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召的“汉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术论文集之一,参会学者多为该领域权威专家,这些论文在会议召之后,陆续发表于各种权威学术期刊,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反响,现在按专题结集出版,以纪念此次盛会,并为今后的汉代文学研究提供一份宝贵的文献材料。这是所有与会学者共同的心愿,也包含了他们对学术发展的热情期待。本书体系清晰,学术价值突出,涉及汉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多个方面,关系到文学、音乐、政治、思想、宗教等各个领域,创获丰厚,对新世纪的汉代文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宋元南戏传播考论(精)
宋元南戏传播考论(精)
俞为民著
¥76.80
本书对宋元南戏的产生与传播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篇为“南戏文本传播考论”,对南戏的一些经典剧目的文本在明清时期的传播与变异作了梳理和考论;二是“南戏舞台传播考论”,对南戏艺人的生态、演出场所以及南戏的脚色体制、舞台排场、舞台道具、语言与曲调等分别作了论述;三是“南戏在地方戏中的传播”,对南戏在京剧、川剧、湘剧、越剧、梨园戏等地方戏中的流传与改编作了探寻和考论。
理想国M译丛二战记忆系列(全九册)
理想国M译丛二战记忆系列(全九册)
[荷]伊恩·布鲁玛;[美]大卫·I·科泽;[英] 劳伦斯·里斯
¥735.70
有奥斯维辛,就不能有上帝的存在。——普里莫·莱维 无论我在思考什么,总要思考奥斯维辛。感谢那些要求、甚至逼迫我们讲述一切的人,因为他们想听到、想知道发生在奥斯维辛的那些人、那些事。——凯尔泰斯•伊姆莱 我们要知道“人”真正是什么,毕竟,这是发明奥斯维辛毒气室,也是祈祷着走毒气室的“存在”。——维克多·弗兰克 本书力图以一个具体场所为切,对人类历*深重的罪行行*透彻的诠释,这就是奥斯维辛。 历史不是剧本,真相永远不止一个。奥斯维辛并不是专门用于杀害犹太人的灭绝营,也不仅仅与“*终解决”有关——奥斯维辛,是集中营指挥官霍斯等纳粹官员的奋斗史;是波兰人、吉卜赛人、苏联战俘、耶和华见证人的情感炼狱;它是一个八岁德国女孩一天起床,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吉卜赛人,被扔奥斯维辛的故事;它是战后幸存者回到家乡,却发现外面的世界比奥斯维辛更糟的故事……这部书没有孤证,每一个说出来的字,都出自两处以上的历史记录,包括苏联解体后的解密档案和亲历者访谈。 “人们问我,你在奥斯维辛学到了什么?我想我只能确定一件事:没人真正了解自己。”1944年11月,希姆莱要求艾希曼停止驱逐匈牙利犹太人,并说:“到目前为止你一直都在灭绝犹太人,但我现在命令你从今天起变成犹太人的拥护者。”人的行为和信念能顷刻颠倒,因应自身处境(situation)而朝着没有预料到的方向演变,这恰恰是所谓的“人性”。 奥斯维辛是一个更大的故事,我们从未真正了解它。这里所涉及的故事,有不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
49元5本 有为言之:先秦“书”类文献的源与流(精)
有为言之:先秦“书”类文献的源与流(精)
程浩著
¥26.60
本书所探讨的“书”是君臣在行政过程中发表的言论所形成的一类文献,它的体裁以记言为主,内容也大多是“政事之纪”。 “书”在先秦时期的流传处于以“类”相存的形态,篇目与文本并不固定。我们现在看到的《尚书》与《逸周书》是由先秦时期的某一种“书”类文献的选编本流传到汉代后整理编定的,因而它们并不能囊括先秦所有的“书”,其中的一些篇目也很难归“书”的范畴。传世《尚书》、《逸周书》大约是由儒家选编本流传而来,至于清华简中的“书”则很可能受到了墨家传“书”的影响。“书”的选编本不仅在篇目上有所差异,其文本也在不断演变。这其中既有文献流传过程中简册散乱造成的自然演变,也有后人出于避讳、押韵以及趋近思想而作的主观改易。随着东周时期的官学下移,单篇流行的“书”类文献逐渐被民间学者搜集、选编为传道或教学用的选编本。而由于地域、家派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各种选编本对篇目的拣选也不尽相同。结合清华简中的“书”类文献提供的信息以及古书中的相关记载,可以大致还原“书”由史官对记言档案的不断整理、加工并经过流传过程中的不断增广历时成篇的过程。
历代楚辞图像文献研究(全二册)精
历代楚辞图像文献研究(全二册)精
罗建新著
¥112.80
《历代楚辞图像文献研究》首次对中国古代《楚辞》图像文献产生、发展、嬗变情况及其价值与影响等问题行了系统研究。梳理出《历代楚辞图像总目》,收录《楚辞》图像311目,其数量为现存类似研究之冠,集中展现海内外所藏《楚辞》图像的整体面貌;辑存历代关涉《楚辞》图像诗文490余条,其中60余条系首次直抄录于图像;对中国古代《楚辞》图像萌生、兴盛、转型之发展脉络行了梳理,探究其图式类型、特征、成因、文学艺术价值等,为后继者提供了较为重要的研究基础。
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
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
谷园
¥70.99
刘邦由一介草民,投身秦末起义的洪流,败西楚霸王,夺取天下,建立大汉帝国。西汉经文帝、景帝励精图治步繁荣,经武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繁盛,经昭宣中兴宗室得以维系,*后被王莽偷天换日,前后共存续两百多年。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重新梳理了西汉王朝的历史脉络,生动叙述了一段段精彩纷呈的帝国往事:诸吕之乱、七国之乱、巫蛊之祸、征战匈奴、李广难封、苏武牧羊、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还原了一个个鲜活而富有个性的历史人物:萧何、周亚夫、汉文帝、董仲舒、汉武帝、司马迁、司马相如、卫青、霍去病……其中的兴衰成败、权力争夺不断演变,将一个辉煌的时代渐渐推向没落的深渊。书中还对西汉的黄老之治、独尊儒术、王霸兼用等政治思想和商业智慧、风俗观念等做了分析梳理。本书语言活泼风趣,读者无需搬动大部头的史书,便可在酣畅痛快的阅读中了解西汉历史的真相,并收获修己利人的智慧、人生成败的经验。
梁启超家书 南长街54号梁氏函札(梁启超作品系列)
梁启超家书 南长街54号梁氏函札(梁启超作品系列)
汤志钧 汤仁泽
¥65.40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维新派领袖,著名学者,更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人人成才,又各有所长,被誉为:“一门三院士,满庭皆俊秀”。本书包括“梁启超家书”及近年公布的“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中的函札部分,是梁启超先生写给夫人李蕙仙、弟弟梁启勋等人,更多的是写给孩子们的书信合集。
49元5本 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
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
张瑞德著
¥28.80
《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是台湾学者张瑞德早年的著作,曾由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于1991年出版,列该所专刊(第63号)。本书分为五章,由政治环境手,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探讨1876年至1937年间铁路事业的组织运作、人事管理等相关问题。此次出版作者增撰《穿越界限——中国铁路史研究的现状及展望》一文。
沈一贯执政与万历党争——以楚宗、妖书、京察三事为中心的考察
沈一贯执政与万历党争——以楚宗、妖书、京察三事为中心的考察
杨向艳
¥34.00
楚宗案、续妖书案以及乙巳大计是首辅沈一贯执政期间发生的三个重要的政治事件,三者均在朝堂上引起了激烈的斗争,可以说是完整展现了万历三十年代初期朝堂上的政治局势。东林党人的介,使得朝堂中双方的政治对立更加深刻。总而言之,万历三十年代初朝堂上发生的三个政治事件以及引发的党争,不仅为我们了解万历中后期的政治生态提供了*好视角,亦是我们了解万历政局走向的*视角。
49元5本 华裘之蚤——晚清高官的日常烦恼
华裘之蚤——晚清高官的日常烦恼
张剑著
¥21.60
《华裘之蚤——晚清高官的日常烦恼》,张剑著。本书是作者在大量研究晚清史料的基础上,写作的一部通俗有趣的史学小册子。主要叙述了晚清高官们的日常烦恼,包括自然气候、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柴米油盐、生理疾病乃至心灵归宿等,展现了何汝霖、季芝昌、曾国藩、鹿传霖、绍英等晚清名臣的另一面,让大人物走下神坛,让普通人了解大人物的普通之处。深浅出,生动有趣。
经世大典辑校(全二册)精--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试读本)
经世大典辑校(全二册)精--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试读本)
(元)赵世延、虞集等撰,周少川、魏训田、谢辉辑校
免费
《经世大典》是元代文宗时期修纂的大型政书。大典八百八十卷,为君事四篇、臣事六篇,十篇之下又分一百二十八类以上,分类记载了元朝自漠北兴起至文宗朝的帝王谱系、诏训,以及职官、礼乐、经济、军事、法律、匠作等典章制度,尤其是总结了元朝立国以来典制的更替演变,是元代典制之集大成者,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明初修《元史》,多取材于大典。明后期大典失传,清中叶以后才逐渐为学者重视,出现了一些辑佚和研究成果,然至今仍未有一部较全面的辑本。《经世大典辑校》一书在前人辑佚、研究的基础上,更为全面地收录大典现存佚文,限度地恢复大典原貌,为学界提供一部便于利用的重要史籍。本书为《经世大典》的首次系统全面整理(辑佚、点校)。本书辑校的思路清晰明确:以史源学的原则收辑散见于各种古籍的《经世大典》佚文,尽可能恢复佚书原貌,充分体现辑本的还原性和可信度。本书辑佚以《元文类》所存佚文、《永乐大典》残本所存佚文、文廷式辑本、其他史籍文集所引佚文为先后顺序,依次辑入大典框架;佚文有重出者,择善而存,删去重复;又以清人多种辑本为校勘。并收入《进经世大典表》、《经世大典地理图》。辑校本在各类目之下,附有“考校记”,记述佚文出处,考证有关类目的设置和佚文的归属,以及文字取舍的原因,交代异文校勘的情况。文后附录有关记述、考证《经世大典》的诗词、题识、跋语,列《〈永乐大典〉残本所存〈经世大典〉佚文表》等。
49元5本 李济文存
李济文存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17.00
《李济文存》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讲师李济的著作与文章合集。李济(1896-1978),中国现代著名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曾读于清华、克拉克、哈佛,是中国*位人类学博士。归国之后发展考古学、人类学,曾任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随后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其间主持的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在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书精选了李济考古学方面的两部著作《西阴村史前的遗存》《中国文明的始》,以及十二篇文章,并收了有关其生平与学术的介绍文字。
49元5本 清代云南释奠礼乐研究----以大理、临安及丽江地区为例(精)
清代云南释奠礼乐研究----以大理、临安及丽江地区为例(精)
洪江著
¥52.80
本书详细勾勒出清代云南释奠礼乐的传承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以释奠礼乐在清代大理地区、临安地区及丽江地区的传承状况为例,分析清代释奠礼乐代表的儒学礼乐与云南传统音乐文化的嬗变与融合,并对释奠礼乐与云南传统音乐文化间的关系行研究,探讨清代以释奠礼乐为代表的儒学礼乐在云南的多样化发展及其对云南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及意义。
国家时代
国家时代
孙皓晖
¥50.00
以中国人的语言谱系解析世界文明,看人类国家文明的历史发展逻辑; 以世界文明的视野呈现中国文明,在对比中发现中国绵长生命力的历史基因。 《国家时代》从对中国当代社会道德基础和价值体系的危机性焦虑出发,提出站在历史实践的立场,对整个人类社会文明重新加以审视,发现世界范围内的国家文明在历史实践中的兴亡法则,揭示大国文明兴亡生灭的历史经验与深重教训。在世界文明和中国文明的对照中,破除西方文明观带给我们的思维定式,探寻中国在6000年人类文明历史实践中矗立不倒的真正根基,发现那些足以构成我们民族精神生命的核心价值观。 站在历史实践的立场上,从6000余年的历史实践看,国家作为社会发展的“人造平台”,是人类文明发生质变提升与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从而以“国家”的兴亡存灭为轴心,《国家时代》提出国家时代的五个历史分期,涵盖创世神话直至当代社会。在详述五个历史时期兴盛存衰的历史程的同时,试图于历史的纵深比较、不同文明的横向比较中,回答为什么中国民族群能成为6000年拥有*顽强国家文明生命力的民族群,中国文明中必须被当代人充分认识并能够为世界提供借鉴的政治思想精华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