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争史第3卷:宋辽至明清
¥51.00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编年体、纪传体和本末体,全面反映上迄五帝时期下至新中国初期中国战争的全面历史。全书附作战示意图160余幅,注释3000余 条。本书史料翔实,视野宏大,导向正确,充分展示了中国5000年历史的战争遗产和军事智慧。该书为四卷本
中国战争史(全套4卷本)
¥204.00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编年体、纪传体和本末体,全面反映上迄五帝时期下至新中国初期中国战争的全面历史。全书附作战示意图160余幅,注释3000余 条。本书史料翔实,视野宏大,导向正确,充分展示了中国5000年历史的战争遗产和军事智慧。该书为四卷本
中国战争史第2卷:三国两晋至隋唐五代
¥51.00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编年体、纪传体和本末体,全面反映上迄五帝时期下至新中国初期中国战争的全面历史。全书附作战示意图160余幅,注释3000余 条。本书史料翔实,视野宏大,导向正确,充分展示了中国5000年历史的战争遗产和军事智慧。该书为四卷本
近代安徽族田研究
¥39.00
本书对近代安徽族田行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主要是从清代、民国时期政府族田政策的变迁和族田助学兴教功能的近代转型等角度作了探讨。近代安徽宗族经营管理族田的成败得 失,不仅对于当今中国的家族经济和其他共有经济的发展有可以借鉴之处,而且对于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增订本)精
¥228.00
本书是一部填补中国历代官制沿革研究空白的专门工具书,作者龚延明先生长期以来从事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的研究,对职官别称异名学养精深。全书收录词条近万条,包含了自先秦到明清历代王朝正式官名的各种别称,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历代王朝国家管理机构正式官名的各种别称。因古代官制的变迁繁杂,造成历代官称别名的辨识难度相当大,作者对于每一词条的释文均引证大量了文献资料,不止四部中的文献,其他卜辞、金文、简牍、碑刻资料均在征引之列,资料考证翔实,不仅为史学研究者提供了一步研究的线索,还为官制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思路,更为广大的古籍爱好者大方便检索之门。 本次的增订本,在原有的优良基础上,作者依据近年的研究,新增125条职官别称,并修订了近300条内容,补正了部分条理不够清楚或内容有缺陷的词条,必将为学界提供极大的方便。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
¥39.99
春秋》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尊为政治哲学的至高圣典,并被认为是*由孔子亲手编撰的儒家经典。但《春秋》以微言大义暗藏褒贬,是非常费解的,尤其是经过历代经学家的解读变得越来越芜杂。那么《春秋》以及相关经典是如何在两千年专制社会中发挥实际作用,甚至呼风唤雨的?一贯被当作中国精神的春秋大义,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熊逸从唐朝一桩谋杀案讲起,通过大量生动的历史案例,运用翔实考据和缜密逻辑,一层层揭示了上溯至春秋时代的中国经典文化,包括《春秋》“一经三传”、《论语》《老子》等,是如何在皇权政治下被扭曲成了权力的工具的。熊逸对数千年的史实和典籍信手拈来,并让帝王、圣贤、权贵、武将、文士等不同时代的人隔空对话,他也在其中嬉笑怒骂,行文充满真知灼见,文风轻松幽默。当读者沉浸在他的文字世界时,一根绵延两千多年的线索逐渐纤毫毕现。?
甲骨文小字典(一本兼及知识介绍与查阅功能的实用甲骨文字典,解析甲骨文,呈现汉字的源流、嬗变。)
¥28.00
本书中收录了基础汉字三百余字,著录其在甲骨文中的诸多原形,对它们的源头行构造分析、释义、例文解析。通过作者简洁明了的论述,读者可以直观思考汉字的源流、嬗变,理解每个由笔画、偏旁部首等构成的汉字在字形和字音、字义上的联系,体会汉字背后蕴含的实际的人事物、抽象的感官情绪,深由汉字组成的文字文化体系,感受古代中国的物质、观念、精神。
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80年办学经验总结
¥46.80
本书以代表性的著作回顾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辉煌历程以及人民大学的办学经验。旨在历史梳理中以建校八十周年为新起,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繁荣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30.00
以人类学的游牧社会研究成果及思考取径,结合历史学、文献学、地理学等所学科研究方法,王明珂教授对中国北方早期游牧社会——汉代的匈奴、西羌,以及鲜卑与乌桓——行了考察。主要探究了三大游牧部落的环境生态、动物生态与饲养、经济活动、社会组织、游牧与定居人群关系等方面,以及在此基础上他们与汉帝国的交往互动。 游牧者们看似“自由”的抉择,乃是在一种生存境况下“不得已”的生存选择。族群的发展并不能以高低为论,而是一种基于环境、内部社会结构所呈现出来的状态。王明珂教授通过精细的史料梳理与辩证论述,希望以此形成对族群历史关系的新认知,重新理解族群及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
南京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一卷)
¥50.00
本书汇集了南京大学在初创时期的校史材料,涵盖1910-1914时期,包括初创时期的呈文、规章制度、发展概况和教学状况。
历史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
¥29.00
本书围绕历史学科本质和学科基本问题,梳理具体学科的学术史,以便完整清晰的梳理学科发展的脉络,呈现学科发展过程中不同学派和流派的产生、发展变化及其影响。介绍了“历史学学术规范概述”、“历史学基本研究规范”、“历史学研究程序规范”、“历史学写作规范”、“历史学引文规范”、“历史学成果发表规范”、“历史学学术批评与学术评价规范”、“”历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
彼得·阿克罗伊德:历史书写与英国性
¥20.00
本书研究阿克罗伊德的作家传记、经典改编和历史小说,分析其主题思想和美学特征。阿克罗伊德的作品虽然丰富多样,但具有内在一致性,主旨是通过对伦敦的历史书写探讨“英国性”。
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
¥30.00
工业文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人们又是如何在这其中适应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铁道之旅》通过论述工业革命的代表之一——铁路——其创制、发展对于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试图重新思考工业文明如何发生于个体,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生产力、社会结构变化。这本书囊括了人们对风景观感的变化、旅途交谈的没落、铁路车厢分隔问题、铁路旅行病理学、工业疲劳和休克的历史,以及铁路与城市的关系等诸多话题。 铁路出行给人们对于时间、速度、距离、危险、精神伤痛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对于城市—历史关系、事故、防御性措施等等方面的重新思考,试图去阐述,工业文明不仅在技术、建筑、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改变,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这些变化其中,也发展出更多的设备、条例、思维去适应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
治史三书(增订本)
¥30.00
1.钱穆得意门生、“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台湾“中研院”院士、历史学名家严耕望毕生经验倾囊相授 2.两岸三地历史院系公认治史门,内容涉及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 3.纪念严耕望诞辰100周年增订版;新增2万字《钱穆传》大陆首发 4.行销35年经典升级·特约导读·专名索引 《治史三书》是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以个人治学心得为基础,融合梁启超、陈寅恪、傅斯年、钱穆等几代史学大家的治史经验著述而成的一部史学方法论著作,被认为是“金针度人”的治学门书,内容涉及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语言质朴流畅,诚挚亲切,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
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
¥39.00
史料丰富,眼界阔:“人为”造出来的贫穷腹地 《腹地的构建》运用多个国家的丰富史料(包括中、日、美,民间、官方等级别的史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清末民初1853—1937年间,华北内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变迁及其原因行探索。 作者彭慕兰在书中描绘了华北内陆地区,尤其是河南、山东等一带当时的社会情形,包括对当地的金融、农作、交通、税收情况和农民的反抗斗争行了全面描述,同时将当时华北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发展作对比。他认为华北内陆在这段时期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发展呈现出衰退的迹象。彭慕兰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波澜壮阔的华北内陆生态群像,更是运用了社会学理论、历史地理学、社会区域理论等多重视角,分析了华北内陆衰败的原因。他指出,在国家退出了对地方社会的经济以及政策扶持沿海地区的大背景下,此时的华北内陆又遇上战乱和自然灾害,衰败是必然的结果。中国内陆腹地并非生来“落后”,这一局面更多地是由国家以及时局造成。 美国历史协会费正清奖获奖作品,全新修订译本 《腹地的构建》为彭慕兰1988年博士论文,1993年出版发行之后受到了诸多关注,次年(1994年)荣获美国历史协会费正清奖。 本次出版为马俊亚2017年全新修订中文译本。
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59.00
我们通常对古代战争的想象都源自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战争场面都不过是小说家的幻想与虚构而已,并不是真实状况。《南北战争三百年》对各种史料行分析与整理,从散落史书各处的战争叙述中寻找线索,借助全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描绘出了魏晋南北朝各场重大战役细节,展现出丰富、生动的历史原貌。同时,本书对骑兵和步兵的作战模式和战术演变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战争中如地理、季节、财政等因素对战事所产生的影响行了具体的讨论。由此,本书也补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详述之处,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对魏晋南北朝历史程做出了新的诠释。
从隔离病人到治理环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37.00
本成果以 19 世纪英国霍乱防治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史学研究基本理论,在借鉴医疗史、社会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既弥补传染病研究的不足,拓展史学研究范式,又对当今的传染病防治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明代外戚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58.26
本书是对明代外戚群体所做的系统性研究,不仅对明代外戚的人员构成、各项待遇及主要活动行了梳理和分析,还将其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行了考察,旨在探究明代始终没有出现外戚专权现象的原因,以及外戚群体作为明代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历史地位及其变化趋势,以期对明代历史有更深的理解。作者认为明代外戚群体享有一定的特权,却又始终从属并受控于皇权。明代无外戚专权的直原因是,在严密的制度保障下,外戚群体受到了来自皇帝、后妃、宦官以及文官群体等四个方面的防范和约束。而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思想文化、政治结构领域内的变化,以及前朝的经验和教训,则是明代“无外戚之祸”的历史根源。同时,明代外戚的地位也并非始终“孱弱”,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下降的过程。明代外戚地位的变迁是与整个明代的政治、社会变迁同步的,实为后者的重要内容。
朱希祖史学研究(精)
¥22.82
朱希祖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其史学研究范围很广,成果也非常丰富,在许多领域居有创之功。然而,由于朱希祖的著述大多未刊,相关研究极为少见,所以,其史学成就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存在着被淡化的趋向,一直未能占据本应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本书以朱希祖史学作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搜罗史料的基础上,考察朱希祖史学研究的社会背景、学术氛围、主要成果及特等问题,揭示朱希祖史学对中国史学独立化、科学化所作的贡献,客观评价其地位和影响。 本书共分为生平交游、史学史研究、史馆修史、历史文献研究、方志与边疆史地研究、历史观、史学思想、治史方法等几个方面介绍朱希祖的生平及学术成就。
《礼记》版本研究(精)
¥44.78
《礼记》作为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自成书以来,在中国经学、礼学和文献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力。自唐成石经以来至清代,经书版本流传极为复杂,本书涉及由宋至清《礼记》重要版本十馀种,基本上涵盖了《礼记》流传过程中的重要版本。系统、具体地反映了《礼记》版本研究的现状。
大禹传说与会稽山文化演变研究
¥31.85
因大禹传说而得名的会稽山,是中国五大镇山之一。本书通过对会稽山有关典籍的整理、摩崖碑刻的考释以及周边的田野调查,揭示了大禹传说在会稽山上的两处标志性遗迹——北麓的窆石和南麓的飞来石,是如何逐渐演化成儒教的禹庙和道教的阳明洞天,并认为会稽山文化的儒道互补、以道补儒具有“儒显道隐”的特。*后讨论了会稽山儒道互补神圣意义的创造,是如何对一个地方的精神气质以及绍兴名士文化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