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上)
¥0.99
中国医药学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医疗技术、疾病认识,还是诊断技术、药物知识,都曾走在人类医药学发展的前列,有些方面曾为人类保健做出过杰出的贡献。请大家耐心读这本书,如此,便一定会随着介绍而入胜、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只有如此,才会对中国传统医药卫生的起源有一个新的比较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民族史两种
¥24.40
《中国民族史两种》由吕思勉先生旧著《中国民族演史》和《中国民族史》合编而成。前者从宏观上鸟瞰了中国民族的起源和形成、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近代中国民族所受的创痛、面临的问题和复兴之路,等等,文字浅显易读,吸收了当时国内外的民族学理论,系供学生阅读的通俗读物。后者对中国历史上的汉、匈奴、鲜卑、丁令、貉、肃慎、苗、粤、濮、羌、藏和白种等十二个主要族系作了系统的叙述,并附有详尽的考证文字,是高质量的学术著作。两书相得益彰,表现出吕思勉不仅有精深的史籍根底,广博的知识,而且有敏锐的思辨能力,对今天的读者了解中国民族史仍有极大的帮助。

宋元南戏传播考论(精)
¥76.80
本书对宋元南戏的产生与传播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篇为“南戏文本传播考论”,对南戏的一些经典剧目的文本在明清时期的传播与变异作了梳理和考论;二是“南戏舞台传播考论”,对南戏艺人的生态、演出场所以及南戏的脚色体制、舞台排场、舞台道具、语言与曲调等分别作了论述;三是“南戏在地方戏中的传播”,对南戏在京剧、川剧、湘剧、越剧、梨园戏等地方戏中的流传与改编作了探寻和考论。

汉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73.25
本书是2012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召的“汉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术论文集之一,参会学者多为该领域权威专家,这些论文在会议召之后,陆续发表于各种权威学术期刊,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反响,现在按专题结集出版,以纪念此次盛会,并为今后的汉代文学研究提供一份宝贵的文献材料。这是所有与会学者共同的心愿,也包含了他们对学术发展的热情期待。本书体系清晰,学术价值突出,涉及汉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多个方面,关系到文学、音乐、政治、思想、宗教等各个领域,创获丰厚,对新世纪的汉代文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掌故(第七集)精
¥33.60
十一年前,因为对苏青小说《续结婚十年》中人物的原型意见不一,本刊的两位作者黄恽、胡文辉曾在《万象》上过一场小笔仗。如今来为此案作总结的,是《掌故》资深而年轻的作者宋希於。这一篇看似是对“隐秘角落”的钩沉,无足轻重,但对史料的掌握、解读与运用却颇可注意。“隐秘角落”的另一面,是“发潜德之幽光”。王铃“研究《九章算经》的博士论文,实际上已了中国科技史的章节”,“如果公平的话,王铃应该是‘第二作者’”,然而王铃却毫不犹豫地告诉汪荣祖,“《中国科学技术史》完全是李约瑟的书”。王铃晚年叶落归根,所居近处也是我的常游之地,不知寻常巷陌可曾相逢。一代科技史家的潇洒风神,神往之馀,亦增惆怅。 掌故大家瞿蜕园已故去近半世纪,俞汝捷先生为当年从游者,由片纸再次拾零“蜕老”往事,珍贵可读。瞿蜕园之孙瞿泽方则叙述其伯父瞿同祖,整体回顾之下,唯有家人才知道的细节遍布文中,温度触手可及。谢其章作为老电影迷,倘若能回到1949年前后的演艺界,大约要被黄宗江、孙道临们引为同调的,由他来复原早逝的戏剧家丁力的“朋友圈”,再合适不过。刘铮通过几片顾廷龙为*“大字本”题签残纸,抒写出“一个时代的光景”,着眼于老掌故,下笔用新方法。读者们也许还记得《掌故》刚刚问世时刘铮写的*篇书评,立意既高,观察亦深,我们的心事也几乎被他全然说尽了。唐长孺、张振镛、许姬传、孟言嘉,在王延武、刘永翔、赵珩、杨志诸位的笔下,或重其学,或重其事,或重其人,“仿佛若有光”。就是陈晓维笔下那身份尴尬的古董商白坚,也堪为近代艺术品流通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之奔波生计,要与柳向春笔下“读书种子的吃饭问题”同样引来一声叹息的。


李济文存
¥17.00
《李济文存》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讲师李济的著作与文章合集。李济(1896-1978),中国现代著名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曾读于清华、克拉克、哈佛,是中国*位人类学博士。归国之后发展考古学、人类学,曾任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随后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其间主持的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在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书精选了李济考古学方面的两部著作《西阴村史前的遗存》《中国文明的始》,以及十二篇文章,并收了有关其生平与学术的介绍文字。

文献清源与史学问径--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68.60
文献的正本清源与史学的拓创新,有着天然的血脉关联。每一文献系统、不同文本层次的源流脉络都可能牵涉到历史叙述的复杂衍变,揭示出多元丰富的历史图景;文献学所蕴含的贯通视野与纵深思维,也是史学研究跨越断代藩篱、实现整体关照的重要依凭。 本书作者精研宋元史籍与四库文献,从历史文献学手,立足实证,力求新知。此次收录近作24篇,以扎实的个案研究和宏通的阐释解读,一以贯之地探究由文献史学的路径与方法,摸索历史研究的新范式。 本书亦可看作一部青年学者的养成史,《自序》以及本书后五篇(《〈辽史补注〉与史注传统》至《〈辽史探源〉题外话》),从作者的亲身实践,就“由文献史学”的方法做了系统阐述,对于历史学、文献学等领域的研习门,定多启发与共鸣。


汉画中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55.00
《汉画中的生活与精神世界》是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十四五”规划“形象文化史”系列项目之一。全书精选两汉时期300余幅兼具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的优秀画像砖,通过汉画像砖和画像石中保留的丰富的历史信息,构建两汉社会史和民间的信仰世界,涉及神话传说、交通、战争、历史故事、天文、狩猎、农业、信仰世界、娱乐、饮食、精神风貌等细分领域,集中体现了汉民族上升期自信强悍、昂扬取、气度恢宏的的精神风貌,在领略汉画像文化艺术魅力的同时,为我们全面深认识两汉社会文化提供了一个更广泛而颇具独特性的知识视角。

翼教丛编 觉迷要录--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试读本)
免费
光绪甲午以来,康有为及其门徒在全国各地发起变法宣传和改革活动,“新学伪经”、“素王改制”、“孔子纪年”等学说广为人知,激起轩然大波,不少人以上奏、编书、办报等方式行批驳。“戊戌政变”后,王先谦等汇集“诸公论说及朝臣奏牍有关教学者”,编成《翼教丛编》。庚子“自立军事件”后,叶德辉为肃清“康学”影响,“将康逆乱政始末及康党谋逆情形编纂成书”,成《觉迷要录》四卷,实为《翼教丛编》之续编。此两书汇集大量原始材料,较为真实、完整地记载了全国各地、朝野各方对待“康学”“康党”的基本立场与主要反应,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这两部晚清力辟“康学”的经典著作,当年风行一时,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文献。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将两书视作研究戊戌变法、“康党”保皇、“康学”流传以及近代思想文化的核心资料,却未对两书作专门研究和精心校。湖南大学吴仰湘教授对此二书做了系统考察与整理,是为定本。康、梁、王、叶之爱好者、近代史之学术者,不可不读。

世界的中国观——近两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修订版)
¥94.40
《世界的中国观:近两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修订本)》是一部世界中国学研究的经典作品,体例宏大,叙述扎实,从希罗多德时代的前中国观时期着笔,一直梳理到19世纪世界的中国观的种种面向。 《世界的中国观:近两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修订本)》从源头上把握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原和递嬗逻辑,熔铸成一个完整的世界的中国观的源流、演变的世界历史图景,后的结论传颂一时,即“我们即世界”。 《世界的中国观:近两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修订本)》不仅为当前世界主义和全球文化一步发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供了确证,更为中国应以何种视角和姿态迈向世界、参与全球事务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心镜孤悬—《大通禅师碑》校释与研究
¥60.00
“大通禅师”系北宗禅的代表人物神秀,唐丞相张说为之作大通禅师碑文,于当时广为传诵。本书系基于大通禅师碑拓本行的整理研究,以《大通禅师碑》清代拓本为底本,以其他史料文献所收相关版本为辅本,行合校,并对碑文中的核心词汇、关键人物、主要事件及相关背景行注释和说明,同时以碑文为线索,对大通禅师的生平和行谊展研究。书中还附有《大通禅师碑》的拓本影印图片,为读者呈现碑文拓本原貌。

“违法”与合理:清末暂行内阁研究
¥111.20
.

读书是件好玩的事(增订版)
¥46.50
不管你喜欢读哪方面的书,只要能读出乐趣来,就是好事。在我看来,读书讲趣味,比讲方法、讲宗旨,要重要得多。——陈平原 《读书是件好玩的事》是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先生“读书三部曲”之一。他从自己几十年读书治学的经验中拈出“好玩”二字,旨在将“读书”这件事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说得透彻且有趣,不想将读书升华到正襟危坐、艰苦卓绝的地步,而是希望卷有益,卷有趣,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此次增订新增二十余篇文章,共分四辑,将读书、评书、写书、出书中的观察体悟详加评述,也寄予了作者劝学警勉的拳拳苦心,由此也折射出整个社会及文化生态的变化。本书即是这样一本洞幽烛微又举重若轻的读书之书。

精神的婚恋
¥62.40
本书是基督教神秘体验论传统中有影响力的作者之一吕斯布鲁克(1293—1381)的重要著作。作者基于本人的神秘体验,以灵性的、隐喻式的,而非理论思考的方式,生动地描述了其神秘的灵修之路,描述了神人之爱的神秘体验历程,也就是灵魂如何在敬虔的朝圣途中遇见上主,并终在沉思中栖息于上主中,甚至通过神而成为神。“婚恋”是指人性(新娘)如何通过对基督(新郎)的炽热追求,而脱自身的堕落和局限,重新与热爱于人的神相遇、相融,达到如神一般的精神境界。这一历程经过了三种追求神爱的生活:行动的生活、内在的激昂的和渴望的生活、沉思的生活。并通过《*太福音》的一句引文(“看,新郎来了,出去,迎他”)而将每种生活再分为四部分。由此层层递、盘旋上升。所以此书形式上的特就是很有内在的结构,如中世纪的大教堂或城堡,又像巴赫的音乐。


向苍穹——中国天文发展三部曲
¥32.66
天文学是最古老的科学,也是最前沿的科学。 3000多年前,中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观天测景台,成为最早的天文现象观测者和最完整的天文记录保持者。 如今,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面向苍穹,直抵137亿光年外的星空与浪漫,探索宇宙更深处的奥秘。 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即将伴飞“天宫”,成为新一代旗舰级空间天文望远镜,大大扩展人类观测宇宙的视场,推动当代科学前沿领域的突破。 作者章剑华历时三年,行程万里,查阅上千万字资料,采访数十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首席科学家,全过程、全景式展现中国天文发展壮阔历程,详细记述2.16米光学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中国天眼”、“悟空号”卫星、“慧眼”卫星、中国探月工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羲和号”卫星、“夸父一号”卫星和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等重大天文项目研制和观测成果,生动书写新时代天文事业辉煌成就。

古代地中海和中国关系史研究
¥222.40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 ANCIENT TIMES是同作者《古代地中海和中国关系史研究》一书的英文版,是作者研究希腊、罗马世界和中国关系的文献资料的辑录和成果集结。 部分辑录和诠释中国史籍所载古代地中海世界及其与中国中原王朝关系的资料。第二部分讨论古代地中海世界与中国北方游牧诸族的关系。公元六世纪之前,中国中原王朝对地中海世界的了解非常模糊,传说盛行。大部分传说竟出诸中国人自己的想象。这表明当时中国人对地中海世界是多么向往!反过来,希腊、罗马史家对中国中原王朝的了解同样十分模糊。同一时期,地中海世界与中国北方游牧诸族之间关系却比较密切。所谓草原之路至迟在公元前7世纪已经形成,商人、使者的往来,尤其是部落的迁徙,不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也架起了沟通东西文明的桥梁。游牧诸族没有留下文献,我们主要是通过西方史家的记录来了解他们与地中海世界之间的关系,尽管这些记录需要推敲之处不少,但实质性交往无疑是存在的。中原王朝对地中海世界相互了解之模糊以及北方诸族与地中海世界之间关系之密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早期地中海和中国的关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这样一幅情景。

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
¥294.40
A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STERN & EASTERN HAN, WEI, JIN, SOUTHERN & NORTHERN DYNASTIES AND THE WESTERN REGIONS是同作者《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一书的英文版,为作者研究两汉时期中西交通史的经典专著。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重新讨论了魏晋南北朝各代同西域关系的研究,将经过检验的成果组织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下篇就若干重要而又必须一步推敲的专题,如张骞西使、甘英西使、通西域路线戊己校尉、李柏文书,以及吐鲁番文书有关年号等,行了研究;也都是从前人的研究成果出发,得出与前人不同的结论。

贵霜史研究
¥86.50
A STUDY OF THE KUSH?N HISRTORY是同作者《贵霜史研究》一书的英文版,是作者研究贵霜史的专着。贵霜帝国兴起于公元一世纪初,贵霜王朝与罗马、安息、东汉同时并存,其极盛时期的版图包括了中亚和南亚的大部分地区。贵霜人的统治对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等产生了深广的影响,由于地处当时东西交通的枢纽,在文化、经济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大范围的统一和相当长时期的稳定在客观上促了东西文化和经济的交流的同时,也终于形成了贵霜帝国本身灿烂的多元文化和繁荣的社会经济。贵霜史是古代中亚史、南亚史的重要研究课题,自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降,一直受到国际史学界的重视。而我国老一辈学者中没有研究贵霜的专家,甚至没有专门讨论贵霜史的论文。而此书填补了我国中亚史研究的这一重大空白。

嚈哒史料辑注
¥190.40
SOURCES ON THE HEPHTHALITE HISTORY是同作者《嚈哒史料辑注》一书的英文版,是作者对中外嚈哒史相关史料的全面辑注。 作者自1979年始研究嚈哒史以来,一直没有停止收集与嚈哒史直有关的资料。他将已收集到者结集,编成《嚈哒史料辑注》。除汉语的若干篇外,计有希腊—拉丁语的11种、亚美尼亚语3种、叙利亚语2种、梵语10种、阿拉伯语3种、波斯语3种和藏语1种。采录书者,除1种系法语外,其余均为英译。作者谦逊地认为,之所以不考虑汉译之,盖英译出诸各语文专家之手,译文与原文几乎是等值的,若转译为汉语,这本史料集的价值势必大折扣。至于古汉语资料,为了和全书保持一致,作者转译成英语。

塞种史研究
¥182.40
A STUDY OF THE SAK? HISTORY是同作者《塞种史研究》一书的英文版。《塞种史研究》曾于199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再版。该部在国外的具体发表信息如下:“A Study of Sakā History”, Sino-Platonic Papers Number 80, July, 1998,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2 225 pp。 塞种是亚洲上古史重要的游牧部落之一,主要活跃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本书作为我国部关于塞种史的专著,主要贡献在于首先清楚地勾勒出了塞种历史的基本轮廓,对塞种各组成部分的名称、起源、种族、语言及迁徙过程等提出了一个自成系统的假说。

古族新考
¥158.40
THE EARLIEST TOCHARIANS IN CHINA: A HYPOTHESIS是同作者《古族新考》一书的英文版。《古族新考》曾于200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2012年由商务印书馆再版。该部部分在国外的具体发表信息如下:“The Earliest Tocharians in China”, Sino-Platonic Papers Number 204, June, 2010,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78 pp。 吐火罗语文书的发现和对吐火罗语以及有关历史地理问题的研究,既是比较历史语言学界的大事,也是中亚学界的大事。盖自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古文书残卷中,有若干以当时未知语言写成,其一即吐火罗语。给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释的问题。特别是要先解释清楚:不管操吐火罗语的族群起源于何处,既然它很早就来到中国,应在中国史籍中留下足迹。换言之,他们究竟是以什么名称出现在中国史籍中的?本书就是作者根据史料所勾勒吴氏、陶唐氏、有虞氏的迁徒过程,构建关于“塞种”诸部渊源的假说,可以看成同作者《塞种史研究》一书的续编。